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主要种植在我国华南地区,市场需求量近年呈现稳中递增趋势,然而穿心莲药材生产过程中一直存在生产无序、农残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开展无公害种植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现阶段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了指导无公害穿心莲种植,生产出高品质的中药材,本文依据本课题组多年研究结果,结合穿心莲药材研究现状,建立了穿心莲药材无公害精细栽培技术体系,包括精确的栽培选地、系统的土壤改良、科学的无公害种植模式及高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帮助解决农残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本文为穿心莲药材无公害精细化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人参属药用植物无公害种植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人参属药用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巨大,然而人参属药材生产种植过程中一直存在生产无序、农残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开展无公害种植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现阶段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了指导无公害人参属植物种植与生产,生产高品质中药材,本文依据本课题组多年研究结果,结合人参属药材研究现状,建立了人参属药材无公害精细栽培技术体系,包括精确的栽培选地、系统的土壤改良、优良的种质种苗选育、科学的无公害种植模式及高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以期为人参属药材无公害精细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公害中药材栽培体系是解决中药材农药残留(简称农残)和重金属超标、药材品质下降的技术体系。种植基地作为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其环境质量标准制定是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一环。现阶段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标准缺失,中药材无序种植、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导致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受到较大质疑。该文通过总结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进程及研究现状,结合中药材种植方法,借鉴已有成熟标准,建立了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同时提出运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以药材野生分布区、道地产区及主产区样点的气候和土壤因子信息为依据,对栽培选地进行科学预测,得出潜在的无公害中药材生态适宜产区,最终达到降低药材农残及重金属含量,提高药材品质,生产无公害中药材的目的。建立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对于指导中药材生产、推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技术规范及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毁林栽参在我国被禁止,农田栽参将成为人参种植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为建立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技术体系,减少药材农残及重金属含量,本文在多年农田栽参研究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农田栽参种植基地调研结果,制订了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技术规范和药材农残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标准。提出了依据GIS指导生态适宜性栽培选地,分子标记技术辅助抗性品种选育,利用绿肥进行土壤改良,精细种植及田间管理,进行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发布无公害人参农残及重金属团体标准等。本文为无公害人参农田栽培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最古老的种子植物之一,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我国大部地区均有资源分布,但在种植过程中存在不同产区种植环境差异较大、栽培技术机械化水平低、不规范使用农药等问题,导致市场上银杏药材原料品质良莠不齐,制约银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公害生产是保证银杏高品质的有效措施。为生产优质无公害中药材,本文总结了优质银杏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宜产区选择、优良品种选育、无公害规范种植、合理的田间管理方法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通过建立银杏无公害种植技术体系,可促进其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达到减少农残及重金属含量、生产优质高产药材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牡丹皮和白芍均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而市场销售牡丹皮和白芍存在农残、重金属超标和品质下降等问题,影响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无公害种植体系的建立,可在保证牡丹皮和白芍产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药材农残、重金属含量,保障药材品质。本文基于牡丹和芍药种植的田间数据,结合生长习性和产地分布,制定了牡丹和芍药的无公害种植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种植基地区划选址、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为牡丹和芍药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Trev.) Meisn.为廖科荞麦属多年生植物,是我国传统中药材。金荞麦人工种植历史较短,栽培管理措施粗放,药材产量和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无公害种植是中药材种植产业未来发展的基础,也是金荞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金荞麦药材的研究与生产现状,利用GMPGIS-II提取采样点生态因子,提出了金荞麦栽培区域主要以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一带为宜;未来须加强原产地优质野生金荞麦驯化与优良品种选育工作,逐步扩大无公害金荞麦生产面积;生产上须注意土壤修复,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病原菌,建立以农业、物理及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减少农残及重金属污染;并建立科学采收的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本文为金荞麦药材无公害规范化种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优质安全药材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降低药材农残及重金属含量、生产高品质中药材,本文对无公害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首先总结了近年来我国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及相关防治标准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针对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技术混乱、滥用高毒及高残留农药等问题,结合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策略,探讨了无公害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准则,包括重视土壤改良、加强种子种苗检疫、注重种植过程中绿色防控技术、加强仓储及运输环节的病虫害防治等。本文可为无公害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无公害党参生产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参生产中不规范使用农药、农残以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党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无公害种植是保证党参高品质的有效策略。本文概述了无公害党参生产的产地环境、适合当地党参生产的优良品种及其特性、规范化的综合农艺措施、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出加强现代组学技术在党参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建立无公害党参病虫害综合防治平台、完善无公害党参种植体系等建议,以达到无公害化标准,促进党参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北沙参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其基原植物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nn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为了满足国内外大量北沙参栽培种植的需求,减少农药残留、重金属外源物质污染及化肥滥用等现象,课题组以多年来北沙参种植、生产数据为主,兼顾相关科研情况,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北沙参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适用于北沙参无公害基地生产。该体系包括基于GIS技术基地选址、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及质量标准等内容,以实现在保证北沙参药材增产的基础上,达到低农残和高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