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综合介绍各油田针对不同油藏地质特点、不同地理环境创造和发展的不同地面生产系统的7 种模式: ①整装油田注水开发地面工艺模式; ②复杂断块油田和分散小油田地面工艺模式; ③低渗透油田地面工艺模式; ④稠油热力开采地面工艺模式; ⑤滩海油田地面工艺模式; ⑥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开采地面工艺模式; ⑦聚合物驱油田地面工艺模式。  相似文献   

2.
英台油田地面工艺模式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台油田开发面积大,生产规模大.地面工程根据开发方案进行总体规划和配套建设,通过采用新材料、新流程、新技术、新设备,从而形成具有吉林油田特点的整装注水开发油田地面工艺模式,使地面工程建设达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3.
提前注水的开发方式是实现低产、低渗透油田长期稳产高产最有效办法。吉林油田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逐步形成了适合吉林油田开发特点的注水工艺模式:供、注水小站工艺模式,简易注水小站工艺模式,集中水处理、低压供净化水小站注水工艺模式。这些注水工艺模式的采用。满足了不同油田注水的需求,使低产、低渗透油田得到了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美国陆上油田的调研,在地面工程建设模式、技术水平、建设标准等方面获得了有益的启示,对我国的油田地面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介绍了美国油田地面工艺的2种典型建设模式:井场小站工艺和中心处理站工艺,包括工艺流程、工艺设施及典型油田等内容;阐述了对我国油田地面工程建设的启示: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模式应根据开发方式确定,以更好地适应油田开发生产的需要;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应优化、简化生产设施,降低建设标准;应贯彻标准化设计和模块化建设理念;应提高生产设施的自动化程度;油田地面工程建设应保证充分的前期工作时间;在设计中应重视安全环保的技术细节。  相似文献   

5.
东北油气分公司油田属于典型的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为了有效地开发新区油田地面建设,节约地面投资,优化集输与处理工艺,开展了油气集输工艺及配套技术的研究,提出了适合东北油气分公司不同类型油田切实可行、经济高效、简单易行的工艺技术及新区的地面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吉林油田隐蔽油藏的特点,并提出了“整体规划、分期实施、跟踪研究、及时调整”的地面工程建设原则。改变传统的建固定注水站模式,对不同条件的区块,采用3类注水模式及灵活多样的油气集输工艺及橇装设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李涛  孙锐艳 《石油规划设计》2013,24(1):28-33,59
为确保低渗透油田有效开发和高效运行,吉林扶余油田在整体改造中通过实施站场“抽稀”技术、串井常温集油技术、密闭集输技术、低温原油脱水技术等一系列优化简化低渗透油田地面工程技术,降低了工程投资,减少了运行费用,保障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应用表明,常温集输模式和低温脱水工艺技术的应用简化了流程、降低了能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的“扶余模式”对低渗透、高含水老油田地面工程调整改造具有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目前,已在吉林油田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大庆油田配制站建设坚持“地上、地下”一体化优化,提高综合开发效益;坚持总体布局优化,控制新增规模;坚持工艺优化、简化,降低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推进标准化,实现适时、高效、模块化的建站模式;加强系统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实现减员增效.坚持配制系统地面工艺的优化简化、突破技术瓶颈,对维持油田地面设施平稳运行,降低地面工程建设投资,提高油田整体开发效益,以及保障4000万吨稳产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长庆油田水平井开发技术的深入推广中,本文通过不断摸索创新,从水平井开发的技术特点入手,结合长庆油田地形条件,分析研究水平井井场的集输半径、布站方式,对现有定向井地面工艺进行优化,探索适应长庆油田水平井开发的地面工艺模式,可为长庆油田后期水平井开发地面工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介绍了大港港西油田地面优化简化工程实施情况,被称为“港西模式”的老油田地面系统优化简化经验,就是让传统的计量站、配水间和三级布站模式退出历史舞台,摆脱“地面工艺调整围着已建场站转”的思想束缚,形成以满足油田开发需要为标准的地面工程建设新理念,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与油田地面集输系统成功地对接。这一油气田地面建设优化简化、节能降耗的新鲜经验,可供老油田地面工程改造,新油田地面系统设计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投入、提高开发效益,针对大庆外围油田油层深、储层丰度及地层渗透率低、油品性质差、地面基建条件恶劣等不利因素,油田地面原油集输及处理工艺一直处于不断的创新、优化和摸索过程中。通过近几年生产实践,目前已针对不同特点的油田成功应用了单管环状减量掺水、单管枝状电加热集油工艺、合一设备集中处理工艺等技术工艺,这些工艺使得地面投资占开发总投资的比例下降至30%。本文对上述工艺的开发历程、应用效果及适应性范围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油田下一步发展中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肇源油田的开发为例,由于肇源油田属于特低渗透油田,油井单井产量较低,平均单井产油量1.7~3.0t/d,如果按常规模式开发,地面系统规模大,区块开发效益差,其方案评价后税后内部收益率为6.04%,低于10%的行业标准,达不到经济开发的界限。为经济有效地进行开发,围绕缩减系统建设投资,肇源油田的开发提出了地面地下一体化优化、简化地面工艺的开发思想。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外关于林缘区的油田开发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其供注水系统的地面工艺亟待完善。本次研究结合黄陵油区,通过对油区供注水模式研究,研制了适合林缘区油田注水的清水注水一体化集成装置,形成适合林缘区开发的地面供注水专有技术;另外,在站场给排水方面设置了雨水收集池和应急池,可实现井场内污水零排放;设计了适合黄陵油区的消防系统、应急防控体系,提高了油区的消防应急能力,满足林缘区油田在安全环保条件下有效的开发需求。  相似文献   

14.
吉林油田英144区块位于泄洪区,地面条件复杂。根据这种特殊地理条件,吉林油田采用了短流程、简化平面布局、小环状掺输与射状管网相结合等工艺;采用了轻钢结构、高架结构、玻璃钢管道、恒功率电伴热带等技术,既满足了生产要求,又满足了泄洪期间泄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大庆西部外围油田面临着油层发育差、单井产量低、油田分布零散、自然条件复杂等问题,给油田开发建设带来困难,制约了油田的有效开发。近年来,大庆外围油田在地面建设中不断探索创新,多种工艺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外围油田特色的工艺技术及整装油田、零散外扩区块、滚动开发区块建设方式。同时,针对致密油、稠油等非常规油田的开发,以及地面建设面临投资控制和快速建产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探讨。结合近年大庆外围油田地面建设的实践认为:多种技术的组合应用是地面系统优化简化的基础;灵活机动的建设方式满足了外围油田开发需求;标准化、橇装化的建设工艺还需探索;"三个介入"的工作方式有效加快了前期工作进度。  相似文献   

16.
《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27(4):F0002
2007年12月25日.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和中油吉林油田分公司联合举办的松辽盆地低渗透油田第一届地面工程技术交流会开幕。这次技术交流会议主要对松辽盆地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地面工程建设取得的成功经验及有效做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大港油田开发后期,针对地面系统存在的工艺不适应;设施老化腐蚀严重;运行能耗高;系统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开展地面系统优化简化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具有大港特色的系统优化简化配套技术系列.论述了地面系统优化简化配套技术:布站模式、油水井生产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集油工艺优化、集输和注水工艺优化技术、一体化集成装置等技术.通过地面系统优化简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提高老油田的开发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8.
《石油规划设计》2008,19(2):49-49
大庆油田公司、吉林油田公司地面工程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了确保低渗透油田的有效开发和高效运行,开拓创新,勇于实践,使许多适用于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地面工程的科技成果和管理成果应用于实践,不断完善配套、优化简化低渗透油田地面工程技术,在优化简化、节能降耗、水质处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长庆油田地面建设模式及工艺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长庆油田开发建设中设计的靖安油田和西峰油田两种地面建设模式。“靖安模式”采用了丛式井双管不加热密闭集输工艺(取消了阀组);“西峰模式”成功地应用了功图法计量技术和翻斗计量技术,并将输油工艺改进为丛式井单管不加热密闭集输工艺。在集输过程中,采用了树枝状串管流程,布站方式也有创新。详细论述了这两个模式在地面工程建设中采用的各项配套技术,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油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油田勘察设计院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在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形成了老油田整体改造的标准化工艺模式,接转站建设规模、工艺流程、平面布局的标准化,集气站的统一模式,泄洪区内地面工程建设的标准化,站外计量配水间标准化,以及采油井、注水井设计标准化,完成了一批定型图和通用设计。这些成果为实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定的标准化工作目标、全面推行标准化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