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黑池梁地区是川东北通南巴构造带中隆升幅度最高的部位,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时处于广旺—开江梁平陆棚东侧,具有发育礁滩相储层的沉积背景。通过地表露头、岩心观察和钻井资料分析,认为黑池梁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可划分为陆棚相、台地前缘斜坡相、台地边缘生物礁滩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和台地蒸发岩6个相带。依托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已知礁滩相气藏的勘探成果、地震反射特征和地震属性分析,建立了该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及储层发育模式,预测M2井以东地区与H1井井区为礁滩相储层有利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2.
普光气田的发现预示着宣汉地区晚二叠世长兴组与早三叠世飞仙关组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解释资料以及样品实测资料,对该地区长兴组一飞仙关组中不同岩石类型及不同沉积相带的岩石物性特征进行了统计与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长兴组中的储层主要为礁滩白云岩,飞一-飞三段中的储层主要为鲕粒白云岩,②岩石平均孔...  相似文献   

3.
川东北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发育的台地边缘礁滩相和浅滩相沉积体系,为优质储层发育奠定了基础。储层现今的孔隙类型主要是以粒间孔、晶间孔、生物体腔孔和各种溶蚀孔以及裂缝为主的次生孔隙,原生孔隙已基本被成岩作用所改造,其中晶间孔、溶蚀孔及裂缝是研究区主要的储集空间。在地质历史时期,该区储层主要经历了7种成岩作用,各种成岩作用均对台地边缘礁滩相和浅滩相沉积体系进行了改造,但影响效果较明显的是白云岩化、溶蚀及破裂等作用,其作用结果为优质储层的发育提供了条件:白云岩化作用改造了礁滩相储层孔隙结构,溶蚀作用进一步扩大溶蚀孔洞的发育效果,破裂作用连通孔隙并提供油气运移通道。基于岩心与薄片的鉴定及扫描电镜分析资料,通过对研究区不同岩石类型储集空间发育特征、成岩环境、岩体特征及储层发育条件分析研究,认为礁滩相沉积体系优质储层发育主要受3方面因素控制:礁滩相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在此控制之下长兴组生物礁滩相储层孔隙分原生孔、晶间孔及早期和晚期埋藏溶解孔4个演化阶段,飞仙关组礁滩相储层孔隙演化与长兴组有着相似的发育过程,但其孔隙类型稍有不同,分为原生孔、鲕模孔/粒内溶孔及浅埋和深埋溶孔4个演化阶段;整体上礁滩相优质储层只有在后期白云岩化、破裂作用及溶蚀作用改造后,才能发育成为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4.
郭彤楼 《石油学报》2011,32(3):387-394
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观察与测井、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开展了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层序地层研究,将长兴组-飞仙关组划分为4个Ⅲ级层序,分别为SQ1、SQ2、SQ3及SQ4。对层序与储层的综合研究表明:储层分布明显受Ⅲ级层序体系域及沉积相控制,储层主要分布于SQ1、SQ2及SQ3的高位体系域中,为台地边缘浅滩相及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长兴组储层岩性以生屑白云岩及生屑灰岩为主,储层物性好;飞仙关组储层岩性以亮晶鲕粒灰岩为主,储层物性一般。  相似文献   

5.
元坝地区西侧的江油二郎庙剖面存在长兴-飞仙关组的礁滩相沉积组合,长兴组化石丰富,飞仙关组溶孔白云岩储层为高孔高渗优质储层,同时在储层中发现良好的油气显示;综合分析后认为,江油-元坝地区长兴-飞仙关组处于台地边缘,非常有利于高能鲡粒滩相沉积及优质储层发育,并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明确涪陵地区长兴组台地边缘礁滩相气藏的展布规律,寻找有利钻探目标,在前期长兴组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已钻井的综合分析,从地质背景、储层特征、成藏过程和成藏主控因素4个方面对涪陵地区长兴组台地边缘礁滩相气藏成藏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涪陵地区长兴组台地边缘相带发育礁滩储层,具有形成岩性气藏的良好条件,长兴组礁滩气藏成藏具有“近源、岩性控藏和晚期调整”的特点,主要受到烃源岩、台地边缘沉积相带展布和晚期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九龙山—剑阁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及礁、滩储层研究的深入,对该区礁、滩储层特征的认识已逐步清晰。长兴组储集岩以晶粒和颗粒云岩为主,发育孔隙(溶孔和溶洞等)及裂缝,为中—高孔、中—高渗的裂缝-孔隙(孔洞)型储层;飞仙关组以颗粒灰岩为主,粒内(间)溶孔发育,为低孔低渗储层,具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两类储层。综合分析认为,有利储集相控制了储层的发育和分布,是九龙山—剑阁地区长兴—飞仙关组储层形成的重要条件;白云石化及溶蚀作用极大改善了储层物性,是该区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构造破裂对储层发育起良好的优化作用。图15参11  相似文献   

8.
黄龙场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及其储层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川东北黄龙场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位于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向深海盆地的过渡区域.主体为一台地-陆棚-斜坡-台盆体系。通过对黄龙场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特征、相带展布及储层分布情况的对比分析后发现。无论是在纵向发育规模还是平面展布特征上,飞仙关组储层的发育规律与鲕粒滩的发育规律都基本相近,优质储层多发育于颗粒滩相中,且滩体的不同部位其储层性质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黄龙场地区飞仙关组沉积相带的变化对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川东北普光地区礁滩型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岩心、铸体薄片、压汞、扫描电镜、物性等资料,对四川盆地普光地区长兴-飞仙关组礁滩型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岩石成分非均质性、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孔隙类型非均质性、裂缝类型非均质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普光地区长兴-飞仙关组储层在岩石成分和孔隙结构上表现出较强的微观非均质性,而在孔隙类型和裂缝类型上表现出弱非均质性。综合分析认为,普光地区长兴-飞仙关组礁滩型储层为中等微观非均质性储层。该研究方法对相似地区的礁滩型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昱凯 《石化技术》2018,(11):18-18
根据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岩性、古生物、测井曲线特征、地震响应标志等相关资料内容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长兴组划分为即碳酸盐台地型、台地边缘礁滩型、台地边缘斜坡型及陆棚型。飞仙关组分为台地前缘斜坡型、开阔台地型及陆棚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绵竹-长宁裂陷东、西两侧发育震旦系灯影组台地边缘相带,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区。运用地震精细解释及层拉平等技术对台地边缘相带开展地震识别、精细刻画及分布研究。台地边缘相带地震反射特征为“丘状”反射或括弧状外形、内部为杂乱或蚯蚓状反射、中弱振幅、中低频率。绵竹-长宁裂陷东、西两侧震旦系灯影组发育灯一期、灯二期及灯四期3期台地边缘相带,其中灯二期发育两个级别台地边缘相带。灯一期台地边缘相带分布在安岳-乐至东侧地区,近南北向展布;灯二期台地边缘相带呈半环状展布;裂陷东侧灯四期台地边缘相带在安岳以南为近南北向,在遂宁-射洪地区为北东南西方向。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台地边缘相带分布指示出震旦系灯影组有利勘探区带,对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川东北地区长兴期—飞仙关期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东北地区长兴期—飞仙关期沉积体系及沉积相展布规律的研究可以为该地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以沉积学、地震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分析野外剖面、钻井和地球物理资料,将研究区长兴期—飞仙关期沉积划分为碳酸盐岩台地和台盆两种沉积体系,其中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又可划分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生物礁、浅滩和台地边缘斜坡5种沉积相带。长兴期—飞仙关二期为台地和台盆相间的沉积相展布格局,具有飞仙关—末期开始快速填平补齐,飞仙关三期为碳酸盐岩台地,飞仙关四期为蒸发台地的演化特征。长兴期台地边缘礁、滩组合和飞仙关期台内浅滩是该地区储层发育的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量钻井岩性统计、岩心观察、露头沉积相研究与地震相分析,结合板块构造演化等区域地质资料,以体系域为单元编制了4张三级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四川盆地及邻区早三叠世印度期岩相古地理图,明确了开江-梁平盆地相主要发育于飞仙关组一段及二段沉积期,在飞仙关组三段沉积期已演化为台内洼地,以及不同时期盆地内部鲕粒滩体的展布与迁移特征,且在盆地周缘绵竹、湖北利川等露头发现了台地边缘鲕粒滩,为四川盆地飞仙关组鲕滩气藏的勘探提供依据。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各体系域都有鲕粒滩体分布,其中层序TSQ1高位体系域(相当于飞仙关组二段)及层序TSQ2海侵体系域(相当于飞仙关组三段)沉积期鲕滩规模最大,也是主要产气层段,滩体展布具有由台地内部不断向盆地相区迁移的特征。层序TSQ1海侵体系域(相当于飞仙关组一段)沉积期,开江-梁平盆地相两侧的镶边台地边缘鲕粒滩(坝)规模不大,鲕粒滩体主要分布于台内古地貌高地以及滨岸地带;层序TSQ1高位体系域沉积期,鲕粒滩(坝)沿开江-梁平盆地相两侧及城口-鄂西盆地相西南缘台地边缘集中分布;层序TSQ2海侵体系域沉积期,川北、川东地区发育鲕粒滩体且规模较大;层序TSQ2高位体系域(相当于飞仙关组四段)沉积期,滩体分布较少,主要为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沉积。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带主要是环开江-梁平盆地白云石化台缘滩相、城口-鄂西盆地西南缘白云石化台缘滩相以及溶蚀的台内滩相。  相似文献   

14.
川东南-黔北志留系石牛栏组沉积与层序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川东南-黔北志留系石牛栏组及同期异相的小河坝组沉积与层序地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石牛栏组与下伏龙马溪组共同构成一个独立的三级层序,石牛栏组为高位体系域的一部分;②石牛栏组内部呈现为两个次一级的海平面升降旋回,可进一步划分为上、下两个四级层序;③台地边缘礁滩相在两个四级层序的高位体系域中均有一至两期小规模的发育,但在上部四级层序中最发育;④石牛栏组沉积期表现为台缘缓坡模式,因为台缘到斜坡没有明显坡折,加上陆源碎屑的影响,导致生物礁发育规模普遍很小,多呈点状或串珠状分布;⑤研究区内石牛栏组白云岩化作用总体上很弱,推测该时期海水盐度较低,主要由两个原因所致,一是来自南边黔中隆起及东边雪峰隆起的淡水河流注入导致研究区内海水盐度较低,二是台地边缘礁滩隆起幅度较低,无法形成相对局限的高盐度环境;⑥南川一带的小河坝组应当属于低河流能量、欠充沛物源且以悬浮搬运为主的低建设性浅水三角洲。  相似文献   

15.
哈拉哈塘地区良里塔格组沉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录井、测井、岩心、薄片及地震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的岩石类型、沉积特征及台缘滩展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研究区主体处于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相带,平面上由北向南依次发育台缘洼地、台缘滩、台地前缘斜坡及盆地相(亚相),沉积物以 瘤状灰岩夹砂屑灰岩为主。其中,台缘滩亚相砂屑灰岩呈东西向展布,厚度较大,横向连续性较好,可作为该区有利的储层。  相似文献   

16.
川东五百梯长兴组台缘生物礁储层沉积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东五百梯地区长兴组发育台内海槽、台地前缘缓斜坡、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和开阔台地4 个相带,其中环海槽发育的台地边缘相带贯穿整个川东地区并绵延数百公里,是寻找生物礁滩型气藏最有利的相带。以五百梯地区长兴组台地边缘生物礁滩为例,可将其划分为礁基、礁核、礁顶、礁前和礁后等诸亚相,其中最有利储层发育的亚相为礁核和礁顶亚相,储集岩主要为礁滩相白云岩及晶粒白云岩。在地震剖面中利用丘状杂乱反射和气烟囱效应可对礁相储层进行有效预测,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是控制礁型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也是形成优质礁相储层的基础,而裂缝则大大提高了储层的孔、渗性。  相似文献   

17.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中的埋藏溶蚀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沉积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充填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识到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中有2期埋藏溶蚀作用:第一期埋藏溶蚀作用与上二叠统海槽相烃源岩成熟产生的有机酸有关;第二期埋藏溶蚀作用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反应产生的H2S有关。两期埋藏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台地边缘鲕粒滩相中,台地内泻湖及点滩相中溶蚀作用则相对较弱。分析认为:台地边缘成为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地区,台地内为欠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查明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构造-沉积响应特征与演化规律,为该区深层油气勘探寻找新的接替区,以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岩心、薄片、测录井以及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古地貌特征,明确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主要发育局限-半蒸发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与斜坡-盆地相,又可划分为多个亚相和微相,沉积相的分布具有典型的分带性和继承性。基于横跨盆地的二维地震测线精细解释,确定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主要沉积相类型的地震相响应特征,识别出了6种地震相(Seismic Facies)类型,分别为台内(丘)滩(SF1)、台内洼地(SF2)、丘(滩)间海(SF3)、膏盐湖(SF4)、台地边缘(SF5)和斜坡-盆地(SF6),进而圈定了各相带的平面沉积相边界,揭示了各相带发育分布与古构造和古地貌的联系。根据肖尔布拉克组厚度分布,明确了盆地南部存在东西走向的古隆起区,东部和中部存在两个洼陷区;盆地西南部存在一级阶地,以宽缓的一级坡折向中部低洼区过渡;盆地中部存在窄陡的二级坡折,向东快速过渡为深洼区。再结合地震解释成果、野外露头、取心井观察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等资料,编制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岩相古地理图,为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野外、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恢复四川盆地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形成演化过程,并对勘探领域进行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①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及周缘震旦系灯影组沉积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侵蚀裂陷槽北段灯影组发育深水沉积,盆地北部灯影组发育盆地—斜坡—台地边缘—局限台地沉积模式,中—南段灯影组为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②德阳—安岳侵蚀...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目前对川北—川东地区茅口晚期地层划分及相关地质认识存在不足。基于120口井的测井资料分析,并结合3条野外剖面的实测情况,重新识别了川北—川东地区茅口组与吴家坪组界面,进一步明确了茅口晚期沉积格局。取得以下3点认识:(1)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可以有效识别茅口组上部硅质沉积物和吴家坪组底部泥页岩,依据新的地层划分方案,茅口组LHST2段(茅二a亚段—茅三段)尖灭线向东大幅推移至开县附近。(2)构造沉降控制了茅口晚期地层向东减薄和沉积演化。(3)茅口晚期沉积相由碳酸盐岩均斜缓坡相逐渐变为远端变陡缓坡相,最终演化为弱镶边台地相;远端变陡缓坡相控制了茅口组白云岩和硅质沉积物形成,弱镶边台地相控制了茅口组川北台缘带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