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湖南省家庭暴力的流行病学调查总体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湖南省家庭暴力的现状。方法 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在湖南省境内的城市、农村和工业区各抽取一个样本,共计9451户家庭,32720人。以多种形式的线索调查与深入细致的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家庭暴力现况调查。结果 (1)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为16.2%,当年内的发生率为11.6%,城市、农村及工业三地区的发生率和年内发生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9〈0.01);(2)夫妻暴力的发生率为10.2%、虐待儿童为7.8%、虐待老人为1.5%;(3)重组家庭的家庭暴力发生率最高(21.0%),夫妻独子家庭和多代大家庭次之(分别为20.1%和20.0%);(4)夫妻暴力以重组家庭最多见(14.7%),虐待儿童与虐待老人则以多代大家庭居多(分别为12.4%和4.1%)。结论 湖南省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以夫妻暴力多见,不同地区、不同的家庭结构其暴力发生率和暴力对象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2~6岁肥胖儿童睡眠状况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市肥胖儿童睡眠状况。【方法】抽取北京市4个区678名2~6岁肥胖儿童,由医生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问卷调查。【结果】3~6岁肥胖儿童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分别为10.90h、10.71h、10.55h、10.33h;2~6岁肥胖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5.7%,其中鼾症发生率12.4%,睡眠不安6.6%、磨牙5.9%.张口呼吸4.9%.梦呓3.2%,大于5岁儿童遗尿2.4%,睡眠中肢体抽动2.1%,喉头哽咽1.9%,睡眠呼吸暂停1.2%,梦魇1.0%.梦游0.3%。儿童鼾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父母打鼾、腺样体肥大、仰卧睡眠、肥胖。【结论】本组肥胖儿童鼾症、喉头哽咽、睡眠呼吸暂停等气道梗阻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儿童,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孕妇焦虑情绪现状,分析妊娠期睡眠质量与焦虑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六安市金安区妇幼保健院1010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孕妇一般情况信息,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评定睡眠质量和状态-特质焦虑症状。结果1010名孕妇中睡眠质量问题检出率为44.65%,状态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6.53%,特质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3.37%。有睡眠质量问题的孕妇状态焦虑症状(19.73%)和特质焦虑症状(17.07%)的检出率均高于无睡眠质量问题的孕妇(χ2值分别为9.67、6.04,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与状态和特质焦虑症状关联的OR估计值分别为1.44(95%CI:1.03~2.03)和1.71(95%CI:1.18~2.47)。结论孕妇睡眠质量与孕期焦虑症状存在关联,应积极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改善孕妇妊娠期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4.
夫妻按摩:性爱和谐的妙方文/刘树英,龙夫性爱是夫妻之间最亲密的关系,性生活愉快会令夫妻情感和谐,身心健康.以往,“性”常是一大禁忌,只可暗中去做,不可宣诸于口.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认识到性不仅不是污秽的,而且是美好人生的一部分.追求男欢女爱是一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西城区育龄妇女不良生育史的发生情况及与夫妻双方生活习惯的关系,为优生优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2005—2009年北京市西城区12191位有生育意愿育龄妇女的不良生育史,夫妻双方生活习惯、危险因素接触及患病情况等进行分析,探讨影响不良生育史发生的因素。结果研究人群的不良生育史发生比例为2.1%,其中自然流产史发生比例为1.6%;妻子挑食,丈夫吸烟、饮酒者自然流产史发生比例高;夫妻至少一方接触毒物,妻子挑食,丈夫饮酒者死胎死产史发生比例高;夫妻至少一方吸烟,丈夫接触毒物者宫外孕史发生比例高,与无上述因素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妻子挑食(OR=1.2,95%CI:1.0~1.4)、丈夫吸烟(OR=2.0,95%CI:1.4—2.8)者发生自然流产史的风险高;妻子挑食(OR=1.2,95%CI:1.0—1.4)、丈夫饮酒(OR=2.0,95%CI:1.4~2.8)、丈夫接触毒物(OR=6.3,95%CI:2.3—17.3)者发生不良生育史风险高。结论不良生育史的发生与夫妻生活习惯有关,预防不良生殖结局的发生应将夫妻双方均作为目标人群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家庭及社会环境对学龄儿童睡眠状况的影响,以改善儿童睡眠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西安市2037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用修改后的《学龄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学生睡眠障碍者834例(40.9%),其中男455例(54.6%),女379例(45.4%);1~3年级睡眠障碍者322例(38.6%),4~6年级512例(61.4%),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平时睡眠时间为(9.34-0.9)h,周末或节假日为(9.54±1.1)h。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儿童睡眠的因素为看电视时间、家人就寝时间、家族睡眠疾病史及父母或看护人文化程度。[结论]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儿童的睡眠起很大作用,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是改善儿童睡眠状况、降低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生活方式与慢性病关系现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居民生活方式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886人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按户进行3日调味品称重、24h膳食回顾记录的膳食调查。分析居民生活方式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相对危险度的关系。结果天津市居民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9.24%。4.33%,6.74%,34.05%,42.62%。能量摄入越高(摄入量分为低、中、高),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患病风险越高(OR值1.00。1.70);每天摄入膳食纤维≥20g可降低发生超重和肥胖的风险(OR值为0.6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口味偏咸时.使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了42%;看电视时间≥3h/d可增加患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OR值分别为1.802,1.703);睡眠时间每天不足7h是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517,1.833,2.041)。结论膳食结构、久坐、睡眠时间等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有很强的联系,应加强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减少静坐时间、增加睡眠时间的健康促进,预防和控制慢性病。  相似文献   

8.
不同层次医学生睡眠状况及其与精神因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层次医学生睡眠状况及其与精神因素的关系,为医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所医学院校9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受试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精神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医学生睡眠障碍总现患率为16.63%,男、女生之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生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12.8%)低于本科生(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睡眠质量和心理精神因素大致呈正向相关,与焦虑相关系数为0.574,与抑郁的相关系数为0.503。结论医学生尤其是本科生的睡眠质量应得到更多的关注。维持心理健康可能是改善睡眠的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国15~69岁居民睡眠状况。方法使用2007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对50368名居民的睡眠时间和午睡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我国15-69岁居民每天的睡眠时间为(8.1±1.3)h,其中15—29、30~39、40-49、50-59和60~69岁居民的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为8.3、8.1、8.0、7.8和7.7h。不同年龄、地区和性别的睡眠时间均为城市低于农村(P〈0.0.5)。60.7%的人没有午睡习惯,30.4%的人午睡时间不超过1h,8.9%的人午睡时间在1h以上。不午睡人群的比例,女性(62.5%)高于男性(59.1%);农村(65.0%)高于城市(54.3%);西部地区(66.6%)高于中部(58.1%)和东部地区(58.8%),各组比较的P值均〈0.05。结论我国城市居民睡眠时间少于农村居民,午睡人群的比例减少,需进一步开展研究来探讨睡眠与慢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全国儿童睡眠医学研究协作组于3月19日公布调查结果。这项在北京、广州、大连、乌鲁木齐等8个城市2~12岁3万名儿童中并由家长协助的问卷调查表明,中国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平均睡眠时间较以前有所减少。儿童睡眠障碍症的总发生率27.1%。其中睡眠不安占8.7%,睡眠磨牙的占7.6%,频繁鼾症为5.7%,张口呼吸为5.3%,梦呓为4.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我国居民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利用2007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通过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了与睡眠质量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50349名15~69岁居民中,32352人(64.3%)自报睡眠质量好,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陛(OR=I.576,95%CI:1.508~1.646)、年龄(OR=I.252,95%CI:1.232~1.272)、饮酒(OR=1.055.95%CI:1.005~1.107)和有午睡习惯(OR=I.308,95%CI:1.266~1.352)与睡眠质量差呈正相关,锻炼(OR=O.89995%CI:0.849~0.952)、睡眠时间长(OR=0.663,95%CI:0.652~0.673)和文化程度高(OR=0.941,95%CI:0.924~0.957)与睡眠质量差呈负相关。结论女性、老年人、饮酒和午睡习惯是导致睡眠质量差的危险因素,锻炼、睡眠时间长和高文化程度是睡眠质量的保护性因素。应在人群中开展睡眠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居民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近日,《印度时报》请美国、英国、荷兰等多国性学专家共同给出10个温馨性爱提示,希望读者能从中获益。1.不熬夜。睡足觉要增强性爱持久力,就必须杜绝睡眠缺失。获得夫妻满意性生活的前提是保证充足的睡眠。男性尤其应该避免熬夜等影响睡眠的不良生活方式,因为睡眠是最价廉、高效的性功能“保健法”。  相似文献   

13.
《自我保健》2007,(3):16-17
夫妻之间的性协调,就像两个人合伙投资做生意。买卖做得好或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双方的投入与收获是不是基本平衡。没有人愿意在一种合作关系中老是吃亏.更无法长期容忍另一方老是占便宜,这个原则也体现在夫妻的性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蕊红 《大众健康》2007,(7):88-89
在夫妻性爱的过程中,性爱生物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夫妻作息时间不协调可导致睡与性的错位。在古代,人们习惯上以“睡觉”代指房事,既是隐喻也表明了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倘若“性”与“睡”之间的关系失调,则会导致夫妻之间性爱出现障碍,失去和谐,使夫妻之间“性福”不再。  相似文献   

15.
芯红 《健康生活》2007,(21):45-46
在夫妻性爱的过程中,性爱生物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夫妻作息时间不协调可导致睡与性的错位。在古代,人们习惯上以“睡觉”代指房事,是隐喻,也表明了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倘若“性”与“睡”之间的关系失调,则会导致夫妻之间性爱出现障碍,失去和谐,使夫妻之间“性福”不再。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2~6岁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2,自引:7,他引:4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2~5岁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方法】2001年10月~2002年6月间在北京市6个区县随机抽取3131名2~6岁儿童,由专人负责对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2~6岁各年龄组儿童的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分别为11.38、11.06、10.75、10.60和10.28h。儿童睡眠障碍症状发生率为23.54o,6,其中睡眠频繁鼾症发生率为5.53%,喉头哽咽0.54%,张口呼吸3.32%,睡眠呼吸暂停0.19%,磨牙7.52%,梦呓4.95%,梦游0.38%,睡眠中肢体抽动1.55%,睡眠不安6.32~,5。不同症状的发生率存在性别、年龄和地区的差异。【结论】目前北京市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睡眠时间较前普遍有所减少,应引起北京市儿科、儿保工作人员及儿童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发病危险因素,为儿童睡眠障碍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3460名3-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儿童睡眠状况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儿童睡眠时间平时为(10.04±1.82)h,周末为(10.13±2.09)h;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为52.95%,其中睡眠不安27.43%,磨牙23.22%,入睡困难21.96%;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看电视时间长、常鼻塞、经常饮用含咖啡饮料等。结论武汉市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低于国内外同年龄段儿童睡眠基本需求标准。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具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临床及脑电图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具有中央一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CT)的临床及脑电图(EEG)特点。方法 对78例BECCT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3-14a,其中5~10a发病者62例(80%);发作频度变异大,以短期发作数次者及偶发者为主,占67%(67/78);72例(92.3%)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部分性发作63例(80.8%),其中继发全身性发作者24例,发现时即为全身性发作15例(19.2%);发作间期脑电图可见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颞区有尖波或棘波发放,清醒脑电图阳性率55.4%,睡眠脑电图阳性率92%;绝大多数患儿应用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疗效满意,占93.2%(69/74),但发作停止≥1年者复查EEG仅部分恢复正常。结论 BECCT是一种与睡眠密切有关的部分性癫痫,发作的基本类型为部分性发作,部分患儿可伴有全身泛化,脑电图为中央、颞区局灶发电,脑电图睡眠诱发试验可提高脑电图辅助诊断的阳性率。本病预后良好,早期诊断有助于对患儿的良好预后尽早做出判断,从而减轻患儿及家庭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河南省某地农村建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不一致(DC)的夫妻队列并进行随访,观察HIV通过异性性传播的频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访谈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了52对(一方HIV阳性而另一方阴性但无吸毒、性乱、输血等HIV感染危险行为)夫妻进入研究队列,在0.5、1和2.5年进行3次随访,每次随访均询问夫妻双方的性生活和安全套使用情况,同时抽取20ml抗凝静脉血检测HIV抗体、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病毒载量。结果 (1)0.5、1和2.5年的随访率分别是92.3%、75.0%和28.8%。在随访的过程中,DC夫妻中HIV阴性一方HIV抗体始终保持阴性。未出现HIV抗体阳转及HIV的传播。(2)在队列建立时(0年)以及0.5、1和2.5年随访时,DC夫妻性生活次数每月1次至每周1次的分别占65.4%、72.9%、71.7%和80.0%,有时使用或从来不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是76.9%、66.6%、69.1%和60.0%,不同随访时间性生活次数和安全套使用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C夫妻中的HIV阳性一方在0.5、1和2.5年随访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保持稳定或上升的比例分别是85.4%、66.6%和60.0%。15对在2.5年随访到双方的夫妻,HIV阳性一方中病毒载量稳定和下降的占66.7%,绝大部分病毒载量保持稳定或下降者同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也保持稳定或上升。结论 研究中未观察到HIV在夫妻之间的传播。HIV阳性一方稳定的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计数可能是HIV未发生传播的原因之一,宿主的遗传免疫学因素以及HIV的生物学特性对传播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采用随机抽样、入户调查方法,对北京市房山区24个乡168对夫妻进行优生培训及生育意愿调查。优生 培训率为38.6%,夫妻双方主张生育一子女率为81.0%。夫妻生育意愿一致率为88.0%,不同职业、不同文化优生培训 率和生育意愿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