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国“医改”的后视镜中回顾2004年末以来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呢? 据媒体报道: 2004年,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吴明江提出:在医疗体制改革中,政府要“大踏步”后退,只管部分公立医院,其他的医疗机构走向市场。 2005年5月,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  相似文献   

2.
有学者认为,如果将中国医疗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效率低,二是公平性不够。追求医疗公平,不仅是为了体现公平的原则,更是医改本身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2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关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报告》再度引起外界对医改的聚集。《报告》指出,现时的以商业化、市场化为导向的医改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出现了背离和错误,既降低了过去的公平性,也没有体现出宏观效率,“基本上是不成功的”。纵观近年针对医改的猛烈辩论,实质上是在整个中国市场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关于社会公平性问题的讨论,是改革开放后贫富两极分化现状下对制度设计本身的一个反思。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中国, “看病难”是实情,医疗资源缺乏亦为实情,那么,对有限医疗资源内部潜力的无限挖掘是否也是突破眼前困境的一条出路呢?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2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关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报告>再度引起外界对医改的聚集.<报告>指出,现时的以商业化、市场化为导向的医改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出现了背离和错误,既降低了过去的公平性,也没有体现出宏观效率,"基本上是不成功的".纵观近年针对医改的猛烈辩论,实质上是在整个中国市场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关于社会公平性问题的讨论,是改革开放后贫富两极分化现状下对制度设计本身的一个反思.  相似文献   

6.
季宇欢 《现代妇女》2014,(3):78-78,84
医疗服务作为人类健康保障的必需品,其公共属性和体制改革一直是人们讨论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改善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局面却收效甚微。全盘公医或是市场化?如何走出医疗改革困境,实现"人人享有卫生健康保障"这一目标?我们还需很长的路要走。本文从明确医疗服务的性质出发,在分析我国医改的基础上找出医疗改革市场化失灵的表现及原因,进而提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有效的探讨,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病了你得管     
刘瑜 《中外书摘》2010,(4):30-31
美国左派标兵、反布什先锋麦克·摩尔最近又有一个大动作,他的新纪录片Sieko2008年6月上映了。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批判美国的市场化医疗服务体制,同时赞美了欧式的全民公费医疗体系。据说该片在全美各地上映时,赢得了许多观众起立鼓掌。报纸上的影评虽有不少批评的“杂音”,赞许之声还是主流。  相似文献   

8.
新医改是一件民生大事 新医改方案是第二个全国性医改方案。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曾经颁行过首个医改方案,那个方案冠名“……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决定”。首个医改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被各地的和尚们念成了“泛市场化”的歪经。其后果是,直接导致并进一步加剧建国后就始终存在的普通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不敢看病。眼下论及新医改方案好在哪儿、不足又在哪儿,既不客观且为时过早。粗读新医改方案(以下简称“正版”),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历来人口多、底子薄,从全国来讲,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最严重, 农村医疗体制改革的任务也最艰巨。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寄托了我们重振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信念。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整体健康状况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有了举世瞩目的提高。但是,随着我国“三医”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和医药生产流通体系的制度性改变,尽管整体的医疗水平和保障水平在上升,但是却引起了诸多问题,包括“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机构趋利。特别是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关于成员国医疗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结果一经公布,  相似文献   

11.
无数个亚洲与中国的“第一”都真真实实地产生于澳门也许很多人会说,澳门只不过是座赌城,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澳门确实是座赌城,但是,除了“东方的蒙特卡罗”之外,您是否知道澳门又被称之为“远东的梵蒂冈”呢?您是否还知道在16至18世纪200余年的历史中澳门还曾经是东西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呢?  相似文献   

12.
在疾病风险到健康保障的关联链条中,医疗保险机制充当了健康需求和医疗服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特别是医疗保险的偿付机制,影响着医疗资源在医疗服务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分配的公平性与效率性。实现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民众也面临着“看病难”的问题。据统计,美国人平均要等30天才能看上病。为此,美国最近出现了一种叫做“医疗小屋”的流动医疗服务站,让民众可以不去医院和诊所也能看上病。  相似文献   

14.
医疗收入是医院的主要收入,也是医院货币资金来源的主要源头,主要由医院收费处负责收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陆续出现了多种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多种医疗结算方式.医疗收费的结算方式由过去单一的现金结算方式,转变为现金、信用卡、医疗保险记账等多种结算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医院的医疗收费过程涉及人员多,收费人员的流动性大,对医疗收入管理造成了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15.
司徒雷登是近代来华重要的美国人,他生于中国,事业发展在中国.可以说近代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像司徒雷登那样了解中国,热爱中国,与中国的交往之深是没有一个外国人可以和他相提并论的.正因为如此,他与中国各阶层人士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与司徒雷登交往的人士中,就有像蒋介石那样对近代史产生重大影响的“重量级”人物.那么,他们二人发生交往的机缘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同乡情缘、宗教信仰和事业背景三个方面进行逐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卫生部长陈竺透露,人们翘首以盼的医改方案预计在3月“两会”后公布。虽然方案的细节现在披露得还很少,但“政府主导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已经呼之欲出。然而,在一部分“专家学者”那里,似乎对医改没有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始终耿耿于怀。他们认为,一条“好的”或者“真正的”医疗服务市场化的路子是可以找到的。  相似文献   

17.
看病难、看病贵是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典型问题.解决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让居民病有所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经济发展的必需.在人口数量众多、医疗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好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资金不充裕、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存在差异等现实问题和难题,是医疗改革的关键,也考验着医疗管理部门和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和执政能力. 2006-2009年,中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经过方案设计、内部酝酿、征求意见、政策出台等环节后,较为顺利地出台了改革方案并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18.
祖国大陆是否能放弃台湾? 美国是否肯为“台独”付出流血代价? 中国是否就不是美国的对手? 解放军挥师直取台湾,是否是凭空逞强? 攻打台湾有几种预案?  相似文献   

19.
《老年世界》2006,(23):45-45
《中华工商时报》刊登盛翔的文章说,随着由国家11个部委联合组成的协调小组的高调成立,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医疗体制改革,走到了一个新的关口。一项调查显示,79.7%的受访者对即将出台的医改新方案充满期待。他们希望这个方案能够从体制上把当前医疗界的沉疴痼疾一扫而光。在谈到“新的医改方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时,58.7%的人认为“如何把政府投入切实用到老百姓身上”才是最关键的。  相似文献   

20.
管理职业化迫在眉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化是什么?每个人都可以说出几点,但却总有一些分歧。而中国的职业化进程怎么样,哪些职业又最需要职业化呢?“职业化”并不是新概念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对“职业化”有很多说法,那么对于“职业化”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呢?曾湘泉(以下简称曾):职业要现代化、标准化、职业化、革命化、先进化……职业化可以从各个角度去理解。从学术思想的角度来说,职业化观念早在二战前就由美国提出了。职业化是和工业革命后专业化的分工联系在一起的。目前在中国,职业化还没有上升到官方的文件中,但学术界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