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波     
《视听界》2005,(2)
欧洲进步发展制定手机看电视技术新标准日前,欧洲微波数字电视标准化团体 DVB(数字视频广播项目)组织宣布,手机微波数字电视转换方式“DVB-H”规格制定工作已基本完成。这标志着用手机显示屏收看电视节目目标朝着实用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 DVB-H 标准是 DVB 组织为通过地面数字广播网络向便携/手持终端提供多媒体业务所制定的传输标准。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基于 DVB-T(DVB 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技术的移动数字广播标准 DVB-H(DVB for hand-held mobile terminals)的特点及其应用几种方案,介绍了基于 DVB-H 的 IP 数据广播(IPDC)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传媒》2008,(3):58-60
数字移动电视的概念 数字电视(DTV)是将活动图像、声音和数据,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压缩、编码、传输、存储,实时发送、广播,供观众接收、播放的视听系统,即从节目的采集、制作、节目传输、以及用户终端的接收全部实现数字化的系统,包括有线数字电视(Cable DTV)、卫星数字电视(Statellite DTV)、地面数字电视(Terrestrial DTV)和IPTV四大传输平台。  相似文献   

4.
江西地面数字电视系统的技术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地面数字移动电视系统自办两套电视节目,采用数字技术进行制作、播出,通过无线方式发射传输,支持固定和移动接收。该系统主要由节目制作系统、节目播出系统、编码复用系统、数字电视发射系统、固定/移动接收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5.
移动数字广播电视系统的发展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数字广播电视是现代高科技的产物,是广播影视数字化的新成果,大大推动了信息传播和传播方式的进步与发展.随着国家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移动数字电视可以作为新一代无限数字电视为广大群众提供公益性电视节目,进而可以利用数字广播/电视的宽带资源实现无限宽带接入,开展数据信息和栓想交互等增值业务服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DMB-T标准为例,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前端、传输网络、激励器与发射系统、移动接收系统等方面,对如何构建能有效地覆盖某个城市地区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试验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7.
一、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和标准1.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相对于模拟广播而言,有其独特的优点。第一,数字广播能有效  相似文献   

8.
DVB-T和DMB-T是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的两种传输标准,这两种标准都是采用正交频分复用调制(OFDM)技术的多载波系统。一、DVB-T的主要特征 1.系统特性 DVB-T是欧洲数字电视地面广播系统标准,它采用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FDM)调制技术,这是由内码编码和正交频分复用调制相组合起来的一种数字调制方式。COFDM调制方式将“串联”信息“并联”分布到多个子载波上,用来避免传  相似文献   

9.
李明合 《声屏世界》2004,(10):16-18
数字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深远的。同样,对于中国广电系统来说.更是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广电传媒的数字化进程能引起业界广泛而持久的重视和关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就中国广电传媒的三大媒体来说,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的数字化步伐应该说是比较快的,而地面电视的数字化推广则相对滞后一些,这很大程度上与其传输标准的确定及技术不成熟有关。当数字多媒体广播(DMB,能够移动接收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的广播系统)的移动接收电视功能成为现实时,终于突破了电视只能固定接收的层面.从而开拓出高速移动接收和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市场,为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数字移动电视是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接收的方式播放和接受电视节目,它可以广泛使用于移动状态、时速120KM以下的交通工具上。通常,移动数字电视指的是通过地面无线传输方式实现的移动接收数字电视。数字地面电视广播(DTTB,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Broadcast)具备无线数字系统所共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关于数字电视的概念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采用数字技术将活动图像和声音等信号进行编码、压缩等处理,经存储或实时广播后,供用户接收、播放的电视系统.其具体传输过程是:由电视台送出的图像及声音信号,经数字压缩和数字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信号,经过卫星、地面无线广播或有线电缆等方式传送,由数字电视接收后,通过数字解调和数字视音频解码处理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伴音.  相似文献   

12.
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强 《现代传播》2004,(4):120-121
一、电视数字化发展的动因所谓数字电视 ,是将活动图像、声音和数据 ,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压缩、编码、传输、存储 ,实时发送、广播 ,供观众接收、播放的视听系统。真正意义的数字电视系统 ,不仅仅是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实现数字化 ,还包括电视节目的传送 ,无论其是通过卫星、有线网络或者是地面广播的方式 ,以及用户端的接收系统 ,都必须实现数字化。为什么要实现电视的数字化呢 ?总的来说 ,电视数字化成为电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 可充分利用有限的电视频道资源提供更多的节目和服务。以 5~ 5 5 0MHz邻频有线电视系…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是整个广电行业的技术转型。无线数字电视系统即数字电视多路分米波邻频无线传输分配系统。无线数字电视系统的节目源采用欧洲DVB—C标准,利用600—800MHz的电视专用频道进行无线数字传输.全面综合了数字电视的高效率、高清晰度和移动通讯技术成熟、低成本、灵活组网的优点,相对于模拟电视有着更高的传输率和更好的抗干扰能力,是广电部门从模拟向数字过渡及发展新用户的较佳方案。以下简要谈谈地市级数字无线发射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地面数字电视引起了人们对收视和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地面数字电视新一轮应用即将大规模进行。本文介绍了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定义、传输和覆盖等理念,总结了数字电视技术普及推广的方法和注意点。地面数字电视数字电视(DTV:Digital Television)指的是采用数字技术把声音与活动图像等信号进行处理、压缩和编码,通过实时广播或者存储之后,提供给用户接收与播放的一种电视系统。在系统的众多环节中,从演播室制作节目,接着经过处理、传送、存储,再到接收、显示,这些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许多国家正在进行下一代数字地面广播的研究,以便提高大容量内容服务,如超高清。本文设计了译码算法的LDPC码,它重复使用双极化MIMO传输信道响应,进行对数似然比(LLR)的计算,并在计算机中进行仿真测试,验证为可行。许多国家正在进行下一代数字地面广播的研究,以便提高大容量内容服务,如超高清(SHV)。在本文中,提出了大容量传输技术,使用超多层(例如,1024QAM或4096QAM)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和双极化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MIMO(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通过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改造工程的基本建设目标是建设基于广播方式.的数字广播、电视、信息多媒体多功能综合业务平台,最终目标是实现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传输网络,并开发双向式应用,实现数字广播电视的多媒体综合应用业务。该项目将完成节目制作系统的数字化改造,搭建DVB主体播出系统、NVOD系统、数据广播、股票信息系统建设,充分考虑系统备份、监控、调度、测试、扩容、安全等需求,将实现90套数字电视节目播出:使用条件接收系统和用户管理系统对节目和用户进行管理和控制,并提供电子节目指南等服务,同期完成HFC的网络改造。  相似文献   

17.
对于数字电视传输来说,其电视的含义已经是指原模拟电视通道,而不是指数字信号本身。对数字电视传输通道来说,其中可以传数字电视信号,也可以传数字声音信号,也可以传数据。数据传输的格式繁多,大多与计算机有关或与机顶盒有关。有许多组织制定了与数字电视传输有关的标准,如DVB-DAVIC,ATSC,互联网有关组织等。DVB定义了一系列将数据包装到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字电视是将活动图像、声音和数据,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压缩、编码、传输、存储,实时发送、广播,供观众接收、播放的视听系统。与现在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不仅增加了节目传输数量,提高了清晰度,而且为用户提供了大  相似文献   

19.
<正> 高清晰度电视采用模拟制式还是数字制式在经过多年的争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后,在90年代已经基本成型。1993年,欧洲成立了数字视频广播(DVB)组织,该组织为数字视频广播系统提供一个唯一的、确定的标准框架DVB-S、DVB-C、DVB-T,制定了数字电视广播的国际标准,目前已被世界各地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中国电视,目前正在经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与移动电视的发展阶段。紧接着2004年的数字电视发展年,交互式网络电视在2005年异军突起,而移动电视也抓紧步伐在2005年向全国推进。国外一家调查公司In-Stat表示,到2009年,将近55%的电视家庭将与至少一种非传统网络传输系统相连,如光纤网络、卫星网络、数字地面电视或宽带电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