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调查影响母亲孕期心理状况的负性生活事件,探讨孕期负性生活事件对子代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用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生活事件量表,通过面访的形式分别对350例出生缺陷儿童的母亲和350例正常儿童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母亲孕期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母亲孕期负性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及家庭方面负性刺激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母亲孕期负性生活事件刺激对子代先天性唇、腭裂及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巨结肠等的发生影响较大(P<0.05)。结论:大部分孕妇在孕期至少经历1件以上负性生活事件刺激,家庭方面是影响母亲孕期心理状况的主要负性生活事件来源,不良心理状况导致的母亲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对子代出生缺陷的发生具有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舟山海岛地区新生儿出生缺陷与母体并发症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舟山海岛地区医院进行分娩的孕妇600例做前瞻性研究,孕妇分娩后对其新生儿进行检查,将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0例作为病例组,其余490例健康婴儿为健康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本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占比较多的是卵圆孔未闭,构成比为54.55%。单因素分析显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与孕妇吸烟、孕妇被动吸烟、妊娠早期规律口服叶酸、妊娠早期上呼吸道感染、妊娠早期不良环境接触史、妊娠期血糖异常、文化程度、孕早期吃蔬菜水果、孕早期喝豆奶和牛奶、孕期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新生儿是否发生先天性心脏病为因变量(未发生先天性心脏病=0;发生先天性心脏病=1),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吸烟、孕妇被动吸烟、妊娠早期规律口服叶酸、妊娠早期上呼吸道感染、妊娠早期不良环境接触史、妊娠期血糖异常、文化程度、孕期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为影响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前及孕早期非遗传因素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间在该院行产前超声检查并确诊为CHD的胎儿728例为研究组;对照组选取与研究组相差2周以内的健康胎儿孕妇以1∶1比例进行匹配。调查两组胎儿母亲孕前及孕早期非遗传暴露因素,对可能诱发CHD的因素进行风险分析。结果孕早期感冒(OR=1.892,95%CI:1.204~3.143)负性生活事件(OR=2.272,95%CI:1.376~3.781)、生殖系统感染(OR=2.081,95%CI:1.269~3.507)、居住或工作地在化工厂附近(OR=1.936,95%CI:1.143~2.937)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前及孕早期补充叶酸(OR=0.573,95%CI:0.376~0.916)、补充复合维生素(OR=0.541,95%CI:0.363~0.852)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怀孕前及孕早期遭遇负性事件、孕早期感冒、生殖系统感染、居住地或单位附近有工厂会提升先天性心脏病发生风险;而孕前及孕早期补适量的复合维生素和叶酸可降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重点,观察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及负性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方法2021年5月至9月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及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对郑州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240例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无不良孕产史孕妇心理弹性、应对方式、负性情绪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系亲属是否患糖尿病孕妇的消极应对、负性情绪(抑郁、焦虑、压力)得分及不同文化程度孕妇心理弹性、消极应对、负性情绪(抑郁、焦虑、压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应对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与负性情绪呈负相关,消极应对与负性情绪呈正相关(P<0.05)。积极应对得分越高导致负性情绪得分越低(B=-0.583,P<0.001);消极应对得分越高,负性情绪得分越高(B=1.094,P<0.001);对于心理弹性、负性情绪而言,应对方式能够起到良好的中介效应。结论应对方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心理弹性与负性情绪间存在中介作用,提示应重点关注低心理弹性孕妇,培养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降低其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四川省达州市孕妇碘营养状况水平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并对促甲状腺激素(TSH)及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定期产检的孕妇314例进行调查。在妊娠早期、中期、晚期收集血样对TSH、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及FT4进行检测,收集尿样对尿碘水平进行检测。对比不同孕期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及尿碘水平,不同尿碘水平孕妇甲状腺素水平,并对TSH及FT4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妊娠期孕妇FT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尿碘及TSH水平均显著低于孕早期与孕晚期(P0.05),孕早期与孕晚期尿碘及T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T4水平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碘营养水平孕妇FT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FT4水平随碘营养水平的升高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TSH水平则随着碘营养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慢性病史、CT/X线检查史、日常腌制品摄入情况的孕妇T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地、近1年内心理应激事件发生情况、久坐时间、日常交通方式、日常睡眠时间及日常工作时间孕妇FT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地为城市、近1年内发生心理应激事件、日常交通方式为乘车/少走动、日常工作时间≥8 h、碘过量和碘缺乏为孕妇TSH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日常睡眠时间≥8 h为保护因素。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为孕妇FT4水平下降的保护因素,慢性病史、CT/X线检查史、碘过量和碘缺乏为危险因素。结论四川省达州市孕妇不同妊娠期尿碘、TSH及FT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居住地、近1年内心理应激事件发生情况、日常交通方式、日常工作时间及碘营养水平对孕妇TSH水平有影响,日常睡眠时间、文化程度、慢性病史、CT/X线检查史及碘营养水平对孕妇FT4水平有影响,临床上应注意对上述因素的干预以改善孕妇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入院确诊的维吾尔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58例为病例组,同时收集无心脏缺陷的患儿173例为对照组,应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及父母的相关信息。利用SPSS 17.0软件对两组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维吾尔族先天性心脏病类型的前3位依次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病例组患者的母亲孕龄平均为(30.93±6.41)岁,孕次(2.02±1.11)次,产次(1.62±1.00)次,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母亲小学和文盲比例、服用避孕药比例、流产比例、情绪处于紧张和抑郁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服用营养补充剂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父亲小学和文盲比例及吸烟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服用避孕药,孕次增加、孕期情绪紧张或抑郁、父亲文化程度低和吸烟是维吾尔族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孕前及孕期夫妻双方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早期三项超声软指标检查联合母体血清学检测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产检的498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均于孕11~14周行超声检查,检测软指标包括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NT)、心脏三尖瓣反流(TR)和静脉导管血流(DV),NT、TR、DV均异常为高危。孕15~21周进行母体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检测,以风险值≥1∶270为高危。所有孕妇随访至妊娠事件结束,统计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例数,观察不同年龄孕妇超声软指标、母体血清学指标检出率的差异,分析超声软指标、母体血清学指标、联合超声软指标联合母体血清学(联合诊断)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结果498例孕妇共筛查出超声软指标异常51例,高风险15例,年龄≥35岁孕妇软指标NT、TR、DV异常率、≥1项指标软指标异常率、筛查高风险率均高于年龄<35岁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学指标MOM值异常31例,筛查高风险19例,年龄≥35岁孕妇血清学指标AFP、free-β-hCG MOM值异常率、筛查高风险率均高于年龄<35岁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引产和分娩证实7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软指标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97.96%,母体血清学分别为57.14%、96.18%,联合诊断分别为85.71%、95.30%。结论超声软指标NT、TR、DV联合母体血清学AFP、Freeβ-hCG指标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效能高于单独超声软指标和母体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孕妇心理健康状况与低出生体重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孕妇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孕妇心理社会应激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1 519名即将分娩的孕妇进行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并追踪其分娩情况,采用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户籍、文化程度、年龄孕妇其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妇焦虑、抑郁、特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低出生体重均无关联(均P>0.05);控制孕妇年龄、户籍、文化程度及妊娠合并或/和并发症等因素后,中重度生活事件应激仍是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OR=3.619,95%CI=1.863~7.028).结论 孕妇发生中重度心理社会应激可能对胎儿宫内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期应激性生活事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照纳入和剔除标准选择144例病例与168例对照,对母亲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统计学信息、孕期健康状况、孕期生活事件;并收集静脉血,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ed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MTHFR C677T基因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关联强度及交互作用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激性生活事件阳性与子代先心病发生有关联,其OR值分别为2.248(95%CI:1.139~4.433),调整混杂因素后,OR值为2.851(95%CI:1.624~4.981)。两组MTHFR 677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8,P<0.001;χ2=20.36,P<0.000 1),MTHFR 677TT基因型与先心病风险的OR为3.215(95%CI:1.958~5.280);MTHFR 677TT基因型与应激性生活事件阳性之间具有正相加交互作用,调整混杂因素前后,TT基因型与应激性生活事件阳性的I(AB)为6.521、7.324,AP(AB)为35.5%、42.2%,AP*(AB)为40.8%、52.4%。结论孕期应激性生活事件阳性是子代先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MTHFR 677TT基因型是先心病的易感因素;MTHFR 677TT基因型与孕期应激性生活事件对先心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负强化在应激性生活事件通过负性情绪激发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 ASLEC)、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ositive affect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adolescent non-suicidal self-injur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ANSAQ)对4 634名青少年进行匿名调查,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结果  青少年NSSI检出率为29.80%。应激性生活事件、负性情绪和NSSI两两间均呈正相关(均有P < 0.01), 负强化与NSSI正相关(P=0.002)。负性情绪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NSSI间起中介作用(IE=0.116, 95% CI: 0.090~0.143)。负强化不仅正向调节负性情绪与NSSI的关系(β=0.165, 95% CI: 0.101~0.227), 还可正向调节负性情绪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NSSI间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差异比较的3个95%CI分别为(0.090~0.241)、(0.049~0.217)、(0.090~0.241)]。  结论  在应激性生活事件与NSSI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负性情绪发挥中介作用, 负强化不仅恶化负性情绪对NSSI的影响、还加剧应激性生活事件通过负性情绪对NSS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类型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在本院出生的315例先心病患儿和同期出生的315例健康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了解围产儿中先心病的发病率、分类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2010年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4.31%;居前五位先心病类型为心腔和心连接的其他先天性畸形、心腔和心连接的其他先天性畸形+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心腔和心连接的其他先天性畸形十动脉导管未闭;年龄、家庭住址、年平均收入、文化程度、孕妇孕早期糖尿病、孕妇孕早期患其它疾病等六个因素为与先心病有关的高危因素。结论应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提高产前产后诊治水平,避免与先心病有关的高危因素,以降低先心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以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为主,占48.0%(24/50)。②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比较,心功能Ⅲ~Ⅳ级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降低(P<0.05);3例心力衰竭均发生在未手术组,死亡1例;手术组无早产与围产儿死亡,而未手术组早产4例(26.7%),1例死亡。③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72.0%),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确诊后宜尽早手术治疗,术后可降低母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发病情况、分布规律及探索可能的发病因素。方法:利用望诊、心脏听诊与超声检查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122个社区点的儿童进行监测,并对已确诊病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北京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5.91‰,城区发病率明显高于远县(P<0.01)。先心病发生可能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儿童母亲妊娠早期居住在装修1年内的居室;妊娠早期居室距马路距离<50 m;父亲饮酒。结论:①先心病是影响北京市儿童生存和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②为了预防先心病的发生,应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减少妊娠期妇女环境污染因素的暴露;同时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4.
The human teratogenic potential of chlordiazepoxide is deba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n the fetal development of very large doses of chlordiazepoxide that were used for a suicide attempt during pregnancy, self-poisoned pregnant women were identified from patients in a toxicological inpatient clinic in Budapest, Hungary.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congenital abnormalities, intrauterine fetal development, and cognitive-behavioral status of the exposed children born to mothers who attempted suicide with chlordiazepoxide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drugs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ir sib controls. Of 1044 women with self-poisoning during pregnancy between 1960 and 1993, 88 (8.4%) used chlordiazepoxide with or without other drugs for suicide attempt; 35 of these women delivered live-born infants. Doses of chlordiazepoxide taken ranged between 20 and 300 mg, with a mean of 117 +/- 86 mg. Of 35 exposed children, six (17.1 %) were affected with congenital abnormalities compared with three (13.6%) of their 22 sibs (OR with 95% CI: 1.3 (0.3-4.4). Of 18 pregnant women who attempted suicide between the 4th and 12th postconceptional week, the period most sensitive to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four delivered live-born children affected with a congenital abnormality (atrial septal defect type II, complex defect of respiratory system, mild pyelectasis because of the stenosis of ureteropelvic junction, congenital inguinal hernia). Two other children had fetal alcohol syndrome and unrecognized multiple congenital abnormality including talipes equinovarus, deformation type, and four minor anomalies. The pregnancy age-specific mean birth weight indicated intrauterine fetal growth retardation, which was confirmed by a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and by the higher rate of low birth-weight newborns. Cognitive status and behavioral scale of exposed children did not indicate neurotoxic effects. Very large doses of chlordiazepoxide used for suicide attempts during pregnancy did not induce a higher rate of congenital abnormalities but were associated with dose-dependent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相似文献   

15.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尽早确诊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对200例胎儿进行B超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异常36例(18%),其中先心病26例(13%)。测定有高危因素的103例孕母血清风疹病毒抗体IgM,10例阳性(9.7%),其中7例胎儿有先心病(70%),其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92.3%,可做为胎儿先心病的筛查方法。两项检查合用,可提高胎儿先心病的诊断水平。同时提示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增加卵圆孔直径和血流的评定可作为房间隔缺损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1年上海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发生情况,探讨CHD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人群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结合病史摘录和调查问卷,采集2011年上海市464例CHD患儿和1585例非CHD对照儿童父母的孕期及孕前期生活行为和环境暴露因素等信息。对危险因素的探索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2011年上海市新生儿CHD以房间隔缺损为主(29.98%),其次为动脉导管未闭(28.05%)和室间隔缺损(11.03%)o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X^2=116.53,P〈0.0001)发现,多胞胎妊娠、受孕时父亲年龄≥50岁、母亲未进行正规产检、母亲孕期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和母亲孕期烟草暴露是CHD可能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2.65、4.60、1.31、2.52和1.62。[结论]选择最佳生育年龄,避免不良行为习惯,保持孕期心理健康,加强孕期保健,进行正规产前检查,有利于降低CHD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庆三峡库区环境因素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影响,为先天性心脏病人群干预及其病因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重庆市病残儿医学鉴定平台,收集、回访、调查、整理三峡库区所属区、县5645例病残儿医学鉴定中筛选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319例,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与库区环境因素之关系。结果:相关的危险因素顺位一是孕早期接触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等;二是呼吸道感染与不慎用药史;三是接触皮鞋制造、印染、油漆、涂料、家具、化工原料如苯和铅等;四是不良生活习俗,如嗜烟、酒及长期食用经农药、生长激素、防腐剂等污染的食品、蔬菜、水果、肉类;五是孕妇自身疾病以及不良流产、高龄妊娠等;六是遗传因素,若父母之一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子女的再发风险增加。结论:母亲在孕前、孕早期/长期接触不良环境因素,可明显增加儿童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加强孕早期保健、防护,重视产前健康检查,对预防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地区3~36月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的患病情况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对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在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3~36月龄儿童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普查,对所有儿童进行问诊、体格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率、病种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确诊先天性心脏病儿童56名,其中房间隔缺损16人(0.59%)、室间隔缺损23人(0.84%)、动脉导管未闭11人(0.40%);对27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患先天性心脏病与患儿月龄(χ2=-3.97,P=0.000)、家距马路距离(χ2=6.74,P=0.000)、孕期宫内发育迟缓(χ2=2.96,P=0.003)、宫内窘迫(χ2=4.59,P=0.000)有关联,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母亲孕龄(χ2=2.38,P=0.017)、孕期体检次数(χ2=-6.34,P=0.000)、孕期是否患有上呼吸道感染(χ2=5.52,P=0.000)及不良嗜好(χ2=4.81,P=0.000)有关联,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地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高于全国水平,先天性心脏病的构成比与同类文献报道相似;孕妇健康状况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张蕾  杜莉  秦敏  朱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8):4371-437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在系统保健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上海市1991~2010年5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的临床资料、死亡个案和评审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991~2000年全市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7.02%,2001~2010年呈现逐步上升趋势。②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以先天性心脏病最高(15例,28.8%),其次是风湿性心脏病(7例,13.5%)、重度肺动脉高压和围产期心肌病(各6例、分别占11.5%)。③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孕产妇普遍保健意识较差,其中进行治疗、定期随访的仅17例(32.7%);8例已明确告知不宜妊娠仍坚持怀孕。④各临床科室对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重视度不够,全程监护评估和规范治疗欠缺。结论:提高育龄妇女的孕前和产前保健意识,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做到早诊断和早治疗;同时临床各科医务人员也应提高对妊娠合并心脏病的诊断和监护水平,进行孕期全程动态评估,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