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日语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语气助词,其虽然不具有实际的意义,然而通过语气助词,却能够流露出说话者的心情和感受,传递出不溢于言表的隐性含义,在日常的表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语气助词的角度,分析总结日语在表达上所具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表达语气的手段主要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显性手段主要是词汇表现形式,包括语气副词和语气助词;而隐性的表达手段主要是句调、停顿和句重音。  相似文献   

3.
日语的选择疑问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句式,也是日常交际中使交流能够更加顺畅的语言手段之一.在书面语境中选择疑问句主要具有猜测、建议、表明观点的语用功能.在口语交际中具有“突出疑问焦点,提高表达效率”、“简洁问题,提高表达准确性”、“委婉地表示负面事物”、“暗示其他意思”、“探求新信息”和“给对方选择余地”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日语中对于"不"的表达,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明确使用,显得比较模糊和暧昧,由此给日本人在对外交流中带来障碍和误解。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与日语自身的语言结构有关,也与受到日本人的文化背景、语言心理和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有关。在世界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现代日语面临着是否应该改革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日语中「気」一词本是由中国传入日本,源于汉语"气",但随着地点和时间的更移,自然产生语言文化流变,「気」在日语里不再具有动词属性,在保留其名词属性原本含义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通过对照现代汉语和日语中含"气"(「気」)的惯用语的考察,不难发现两者的差异,尤其表现为日语「気」侧重表达人的内心波澜与漾动,较之汉语的"气"更为细腻。  相似文献   

6.
<正>很多人在翻译日语被动句时,往往译出一个“被”字.虽然日语的被动句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用汉语的“被”字表达的,但“被”字并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因为日语的被动句并不完全等于汉语的被动式.日语的被动句本来只用于有生命、有感情的人或动物“遭受损失”或“难堪”的场合,但后来由于受西方语言的影响打破了这个框框而被广泛地用于其他方面.汉语的“被”字最初也只用于贬义或不愉快的行为,后来由于受翻译作用的影响,偶尔也用于褒义或积极的行为.但总的来说,日语被动句比汉语“被”字的使用范围广泛得多.从形式上来看,日语的被动句大致有以下六种:  相似文献   

7.
暧昧表达是日语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此以日语中的两个使用频度都相当高的词语'どうも'和'すみません'为研究对象,较为详细地分析了'どうも'和'すみません'的基本用法及其用法异同点,探讨了'どうも'和'すみません'在使用中存在的暧昧性。通过对日语中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词语的研究,进一步展示了日语语言用词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英语语气助词缺省及其汉译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语气外显形式欠缺,汉语语气助词丰富,这是英汉两种语言诸多差异之一.初步探讨了英译汉过程中,汉语语气助词显现原文人物语气的补偿功能,强调了语气助词在翻译中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9.
日语语篇中,人称代词常常以"代替"和"省略"两种形式隐匿起来。日语人称代词的隐匿性,根源在于日语表达的人际关系限定性和视点一惯性。日语语篇汉译过程中,需要明确内外关系、上下关系、尊卑关系,转换发话人视点,补充人称代词明确所指。  相似文献   

10.
请求的表达是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经常要碰到的问题。由于照搬汉语的表达模式、铺垫模式和思维模式,中国人向日本人表达请求时常常出现语用失误。日语的请求表达具有句型多、制约因素复杂和省略人称指向等特点。因此,在中日交际过程中,我们必须摆脱母语干扰,注意场合、身份、人称等制约因素,选择合适句型,运用各种铺垫和委婉表达,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请求。  相似文献   

11.
加强专业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我校专业建设中如何坚持特色与优势专业的建设、构建“大包装”专业群的经验进行了介绍,并就专业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用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叠加最大值法预测系列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点,建立了系列犯罪心理图像分析模型,给出了作案熟悉程度计算表达式和预测作案地点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作案心理变化的4个阶段.对模型中影响熟悉程度的最大半径、安全距离区间和熟悉程度区间3个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以2010年国际数学建模B题(破案学)中PETER的犯罪足迹为例进行了预测,其预测正确率为80%.结果证明,该模型能够预测犯罪嫌疑人住处以及下一次作案地点,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中,由于利益的驱动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出现了道德约束乏力的现象,一些人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弱化,究其根源主要在于社会道德规范没有内化为人的内心自觉,而道德内化不力又源于人的主体意识的缺失。本文从人的主体性和道德内化的关系入手,提出发挥人的主体性是道德内化的关键,同时在道德内化过程中不断提升人的主体性。通过关注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道德判断能力,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自觉需求,从而自愿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4.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我校专业建设中如何坚持特色与优势专业的建设、构建"大包装"专业群的经验进行了介绍,并就专业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法律天生就具备了人性化的属性。法律人性化作为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我国随着民主、人权和法治建设的深入,特别是新时期着眼于理性与全局的和谐社会的建构,人性和人性化在中国理所当然受到格外关注。我国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司法机关如何追究犯罪、惩治犯罪的程序法,从人性化视野来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汽轮机汽缸预暖系统是汽轮机节能降耗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对某600 MW汽轮机汽缸预暖系统的运行条件和运行操作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的优化运行分析做好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水泥强度检验误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水泥强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仪器设备、试验条件和试验操作等方面,故而针对这些主要原因阐述了水泥强度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以OCr25Al5为例,对稀土元素在焊接电弧高温作用下过渡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从热力学计算和试验结果证明了稀土元素焊丝过渡和焊条药皮过渡是可行的,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稀土元素过渡系数的诸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