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类风湿因子等多种自身抗体的相关性,为RA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收集RA住院病例资料及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共分为5型: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瘀血痹阻证、肾气虚寒证和肝肾阴虚证,比较其自身抗体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收集RA确诊病例218例,其中寒湿痹阻证55例,湿热痹阻证62例,瘀血痹阻证38例,肾气虚寒证31例,肝肾阴虚证32例。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不同证型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因子阳率高低依次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肾气虚寒证瘀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率高低依次为:瘀血痹阻证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气虚寒证。结论:不同中医证型RA自身抗体分布存在差异,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可为RA的分型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不同证候与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全国18家研究中心女性RA患者的证型和实验室指标(PLT,HGB及ESR,CRP)的特点及关系。结果:纳入863例女性RA患者,湿热痹阻证占比最高(40.90%);PLT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4,P=0.033),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B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24,P0.001),湿热痹阻证、肝肾不足证分别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21,P=0.016),湿热痹阻证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痹阻证与气血两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66,P=0.056)。结论:湿热痹阻证是女性RA的主要证型,RA活动期PLT,ESR及CRP均升高,HGB降低,与湿热痹阻证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36例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实验室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风湿科住院的136例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记录其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及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其中痰瘀痹阻证(30.9%)居多,其次依次为湿热痹阻证(25.7%)、寒湿痹阻证(22.1%)、肝肾亏虚证(21.3%)。肝肾亏虚证碱性磷酸酶及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寒湿痹阻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湿热痹阻证D-二聚体水平高于肝肾亏虚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血沉水平及DAs28评分均高于寒湿痹阻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临床多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更易出现骨代谢紊乱,而湿热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高,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豫北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0月—2017年5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20例,以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分为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痰瘀痹阻、寒热错杂、肝肾两虚等5种证型,统计不同中医证型年龄与病程分布情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魏氏法测定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风湿因子(Rheumatic factor,R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法)测定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湿热痹阻证RA患者年龄相对年轻,不同年龄段各个证型间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病程多为10 a以下,病程超过20 a的多为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及肝肾两虚证。RA患者的PLT在湿热痹阻、痰瘀痹阻中明显升高,抗CCP抗体在湿热痹阻RA患者中更高,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的RF、ESR、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豫北地区RA证候以湿热痹阻多见,病程短,且与PLT计数与抗CCP抗体滴度相关,可作为中医药治疗的指导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74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型及临床指标特点。方法收集740例RA患者,对其中医证型及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中医证型RA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范围;CRP水平比较,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8,P=0.003)。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11,P=0.001)。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较,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9,P=0.013)。免疫球蛋白(Ig)G水平比较,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4,P=0.014)。结论 RA患者以痰瘀痹阻证多见,湿热痹阻证疾病活动度最高,湿热和痰瘀是RA发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基础, 研究RA各证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抗环瓜氨酸肽(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CCP)抗体分型差异。方法 选择230例早期RA患者,按证型分为湿热痹阻(50例)、寒湿痹阻(50例)、肾气虚寒(50例)、肝肾阴虚(40例)、瘀血痹阻组(40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IGM、RF-IGA、RF-IGG、抗CCP抗体。结果 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组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各组活动期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高于非活动期(P〈0.05);活动期湿热痹阻型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浓度高于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型(P〈0.01)。结论 类风湿因子RF-IGM、RF-IGA、RF-IGG、抗CCP抗体浓度可作为RA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实验室指标和活动期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7.
李哲  王庆国 《世界中医药》2015,10(3):345-347,351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对257例RA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与性别、年龄、主要实验室指标、入院前后DAS28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各证型在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性别、病程、主要实验室指标、DAS28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年龄较轻者多为痰瘀痹阻型和湿热瘀阻型,年龄较大者多为痰瘀痹阻型和湿热痹阻型;寒湿瘀阻型和湿热痹阻型病程最长;各证型DAS28前后评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分析我院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自身抗体与RA的中医辨证分型关系,为研究中医药治疗RA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从广州市中医医院收取RA患者216例,采用SPSS(11.5)建立数据库及统计研究其中医辨证分型在年龄、性别、病程、ESR、CRP、DAS28评分、RHF、抗CCP抗体GPI等方面的分布规律与相关性。结果:RA的不同证型在性别、RHF、抗CCP抗体GPI等相关实验室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但与年龄、病程、ESR、CRP、DAS28评分有关。结论:我院RA证型以寒湿痹阻型最多见,年龄较小的患者多见于湿热痹阻型,年龄较大患者以痰瘀痹阻型为主;肝肾阴虚型及痰瘀痹阻型患者病程相对较长,湿热痹阻型及痰瘀痹阻型患者疾病活动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不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5例RA患者,收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分析RA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以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 28)评分等活动性指标与中医证型及不同类型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G、RF-IgA、RF-IgM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RA患者寒湿阻络证最多见;不同中医证型间病程对比,痰瘀阻络证的病程最长,寒湿阻络证、湿热阻络证病程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各中医证型DAS28水平对比,痰瘀阻络证最高,肝肾亏虚证最低。抗CCP抗体、ESR、CRP水平各组间对比,湿热阻络证数值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M-RF与抗CCP抗体、累及关节数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期最常见证型是寒湿阻络证实证DAS28水平较虚证高,DAS28可能成为临床虚实辨证的参考依据;活动性指标湿热阻络证较高。活动期RA患者RF-IgM与抗CCP抗体呈正相关,可作为诊断RA、判断其预后及区分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及抗角蛋白抗体(AKA)在湿热痹阻型与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305例RA患者临床数据,寒湿痹阻型146例,湿热痹阻型159例,纳入抗-CCP、RF、GPI分析样本276例,AKA分析样本253例。进行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4)],检测AKA、RF、抗-CCP、GPI水平,分析抗-CCP、RF、GPI及AKA在湿热痹阻与寒湿痹阻型之间的差异以及与DAS28(4)的相关性。结果抗-CCP、RF、GPI及AKA水平在湿热痹阻与寒湿痹阻型R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证型患者之间疾病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CCP、RF、GPI分别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DAS28(4)、C反应蛋白(CRP)等疾病活动性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抗-CCP、RF、GPI及AKA不能作为湿热痹阻及寒湿痹阻型RA的客观化分型依据,抗-CCP、RF、GPI与疾病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关系,为NAFLD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参数。方法:将NAFLD患者130例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5型,即脾虚湿痰证(32例)、肝郁脾虚证(30例)、痰瘀互结证(30例)、湿热内蕴证(34例)和肝肾不足证(4例,因样本数太少,未纳入统计分析),测定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并以同期不嗜酒的30名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NAFLD不同中医各证型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IL-6水平在中医各证型间按脾虚湿痰证→肝郁脾虚证→痰瘀互结证→湿热内蕴证依次升高,湿热内蕴证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高于其他三个证型(P0.05);痰瘀互结型血清TNF-α、IL-6水平高于脾虚湿阻证、肝郁脾虚证(P0.05),但肝郁脾虚与脾虚湿痰两证型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在不同中医证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中医辨证分型情况及预后标志物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80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对其术后早期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分析不同证型患者术后预后标志物表达情况。结果: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中医证型中,湿热瘀毒型及肝肾阴虚型分别占30%及31.25%,明显高于其他3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瘀毒型及肝肾阴虚型患者术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_(125))水平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两虚型及肝肾阴虚型患者Karnofsky评分≤70分比例明显高于其他3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瘀毒及肝肾功能的变化预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2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68%,对照组为71.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评分、晨僵时间、双手握力、15 m步行时间、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2组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甲氨喋呤治疗R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安徽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不同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血小板活化关系。方法根据安徽地区100例RA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象,分析中医辨证分型。检测患者血小板参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液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ESR)、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等指标,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压积(platelet hematocrit,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A患者血小板活化物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及E26转录因子-1(E26 transformaction specific-1,ETS-1)。结果安徽地区100例RA患者常见证型依次为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血小板参数异常数最多的为湿热痹阻证。不同证型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湿热痹阻证血小板参数较其他3个证型均升高(P<0.01或P<0.05)。血小板活化物GMP-140、PAF、ETS-1在不同证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患者GMP-140、PAF较其他3个证型均升高,肝肾亏虚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AF较寒湿痹阻证升高,痰瘀痹阻证患者ETS-1较寒湿痹阻证升高(P<0.01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MP-140与PLT、CRP、ESR呈正相关,PAF与RF呈正相关,ETS-1与CRP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安徽地区RA中医证候以湿热痹阻为主,伴有痰瘀痹阻,且血小板活化参与RA湿热痹阻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颗粒辅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老年肺结核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黄芪颗粒联合标准抗结核治疗)和对照组(标准抗结核治疗)各25例,将健康老年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治疗效果并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2组治疗前CD3、CD4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痰菌转阴率、肺部病灶总吸收率、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颗粒可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增强老年性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疗效较单纯使用标准抗结核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平喘方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2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舒利迭、氨茶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服用补肺益肾平喘方,水煎分服,1剂/d。2组均以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症状积分、肺功能和生存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感冒次数、肺感染次数、抗生素使用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59%,对照组为7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学意义(P0.05)。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VC)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感冒发作次数、肺感染发作次数、抗菌素使用频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肺益肾平喘方能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祖师麻膏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患者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祖师麻膏双腕关节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巴布膏双腕关节贴敷治疗,每组治疗周期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疼痛VAS评分、腕关节功能活动度、晨僵时间、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腕关节B超检测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痊愈率观察组为55.00%,对照组为3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50%,对照组为9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晨僵时间、RF、ESR、CRP等指标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超声对腕关节病变检出率治疗后2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结论:祖师麻膏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病变安全、有效,可以显著缓解患者腕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七活血汤与心痛定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型)患者70例,根据入院后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痛定片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七活血汤口服。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ST-T等变化情况;同时发放SF-36生活质量表调查表,对2组患者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以及精神健康(MH)进行评分。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82.86%,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研究组心电图疗效有效率为42.86%,对照组为4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研究组患者PF、RP、BP、SF、MH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七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补肾通督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代谢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补肾通督胶囊的药效机制,评价补肾通督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34例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试验组口服补肾通督胶囊治疗。观察患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BGP)、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PINP、BAP水平低于治疗前,BGP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PINP、BAP水平低于对照组,BG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FN-γ、TNF-α、IL-1β水平低于治疗前,IL-4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IFN-γ、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IL-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2.54%,对照组为73.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患者治疗4周后外周静脉血白细胞(WBC)下降,停药后恢复正常。结论:补肾通督胶囊能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PINP、BAP、IFN-γ、TNF-α、IL-1β水平,升高BGP、IL-4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性损伤,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受累关节红肿热痛的症状,效果优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且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