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油气管道站场设备采集与管理可靠性数据的重要性,结合油气管道站场设备采集与管理可靠性数据的实施要求,如全面做好准备工作,油气管道站场设备进行采集可靠性数据,构建数据库运行框架,要合理控制好油气管道站场设备的数据质量等内容。这样,油气管道站场设备可靠性数据管理系统才能更优化地运行,从而推动油气管理输送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于油气站场完整性的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必要对站场完整性的相关检测评价技术进行研究。以某天然气集中处理站为例,运用RBI技术对站内设备和工艺管道进行风险评价,通过建立RBI数据库、物流回路和腐蚀回路划分、损伤机理分析、风险计算、风险减缓措施等流程,得到5×5的静设备风险评价矩阵图,并根据结果完善了相应的检测、维护、维修方案。最后针对RBI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设备项的定点超声波测厚和在线腐蚀监测两种常态化机制,为站场完整性的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油气集输站场在石油天然气的产生、处理、存储以及运输的这一系列过程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油气集输站场可以将生产出来的石油在经过处理之后收集、存储起来,再运输出去。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油气集输站场在石油的生产到使用这一环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保证油气集输站场的安全是确保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笔者旨在对油气集输站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探讨和分析,并针对这些隐患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针对油气站场工艺管道的腐蚀问题,为实时监控壁厚减薄状态,保证管道长周期运行,采用在线壁厚检测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腐蚀监测平台。首先施工期间建立数字化管道数据库和电子版单线图;其次选择有代表性的易腐蚀、易冲刷减薄部位,在管道外壁加装在线电磁超声测厚装置;再对每个腐蚀回路的介质和腐蚀产物进行化学分析。通过实时检测数据与数字化管道数据库的已知参数比对,自动计算出管道的腐蚀速率和剩余寿命。在某油气站场应用结果表明,管道运行3年期间,发现两处腐蚀减薄缺陷、一处冲刷减薄缺陷,均及时采取了应急处置措施。采用该技术可以防止腐蚀失效影响,保障油气站场工艺管道的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5.
面对当前低油价形势和长期能源发展趋势,石油上游企业需要有效管控成本,提高油气开发综合效益.钻完井投资占中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生产投资的40%~50%,是企业管控成本、提高资产收益的关键一环.中国海油在钻完井技术管理领域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丰富和完善了优快钻完井技术管理体系,探索创新构建了精准钻完井技术体系,并在建立甲乙方新型商业合作关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从而有助于甲乙双方应对低油价挑战,共同度过行业严冬,最终实现油公司和服务公司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6.
从2008年富阳市供电局开展电网、作业、班组三个维度的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到2010年初步建立了以电网、作业、班组三个维度融为一体的"三维一体"风险管控体系,并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流程管控,富阳市供电局安全管理生产工作真正做到了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为保证富阳市供电局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体系保证。正确认识体系建设在"三维一体"体系创建过程中富阳市供电局始终坚持以国家电网公  相似文献   

7.
以油田油气集输站场安全评价的实际状况,分析了油气集输站场危险区域的划分以及电气设备的选择方式和方法,通过分析油气集输站场防爆区域划分的一般步骤,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先关防爆区域中的电气设备是否符合防爆要求,为类似油气集输站场防爆区域的划分以及电气设备的选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腐蚀风险是影响埋地油气管道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何全面识别腐蚀风险,并将其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对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内油气管道腐蚀防控技术应用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全面识别腐蚀风险因素,从腐蚀防护系统、腐蚀防护制度、管道内外检测、基于腐蚀的管道数字孪生体4个方面进行分析,构建了完善的腐蚀风险管控体系。设计阶段应建立完善的腐蚀防护系统;运行阶段应做到外防与内控并重,建全腐蚀防护制度,抓好腐蚀风险分级管控及干扰源的源头防治;设定统一的数据参考点,实现管道内外检测数据对齐;建立基于腐蚀大数据的管道数字孪生体,实时映射管道的腐蚀现状,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油田站场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等高风险源,一直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多年来为了提高这一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水平,避免事故发生,萨北油田从组织机构、管理方式上一直不断加强完善,但在技术上一直没有形成一套成熟完整的管理模式。中央集控技术,作为近年来在油田不断推广的数字化先进技术手段,在站场安全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几年来萨北油田站场利用中央集控技术建立起来的安全管理系统进行着重阐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田信息化更新换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信息化也在不断的加入到油田的生产运行当中。青海油田也在建立智能数字化的油田过程中对油气水井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现了油井远程计量、水井自动控制、气井生产数据实时监测的管理,实现了RTU、仪表等物联设备的通讯协议互联互通,实现了油气水井的监管控一体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油田产量、降低了员工的工作强度。使油田变为有特色智能化管理的油田。~([1])  相似文献   

11.
GMS 2300型油气井无线防盗安全报警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MS2300型油气井无线防盗安全报警监控系统是集多种油气井口防盗技术、易燃易爆与有毒气体的安全检测技术、生产参数的在线测量技术、基于GSM短消息的无线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新型监控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构成、设计思路、功能与技术特点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原油集输是一个大系统,包含了从井口到计量站、联合站到外输首站的全部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很长而又复杂的链路。井区集输管网是这个链路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构成油气集输管网系统的"前方一公里"。由于人们往往疏于对井区集输管网的管理,研究和探讨"前方一公里"问题,有利于对油气集输管网大系统进行全方位的科学化管理,推进数字油田集输管网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  相似文献   

13.
胜利油田油气集输系统现状及能耗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胜利油田油气集输系统能耗现状,介绍了近几年来五大项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情况,指出了目前油气集输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基于熵的煤矿安全管理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建立了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通风安全管理、矿井防尘管理、矿井瓦斯防治管理、矿井水害防治管理、顶板管理、矿井温度、设备可靠性、设备防爆性、设备日常维护、设备定期检修、工作人员作业管理、员工培训管理、员工出勤率考核、工作量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监控系统管理、安全信息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富山煤业安全管理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通过隶属函数并结合专家打分获得各个因素的评价矩阵;并结合信息熵法获得富山煤业煤矿的安全管理评价等级为良好,得出该矿需要在安全管理、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刘贵洲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4):97-100,124,128
油气藏经营管理是国际油气领域围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综合应用各种先进技术和管理形式及手段在实践中形成的理论和应用体系,已经历四个阶段的发展.目前,油气藏管理具有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模式网络化、系统流程简洁化、油气藏管理单元化、多学科团组协同化以及新技术应用更便利、评价和决策系统更完备等特点.油气田管理的核心将由油气藏管理向“油气芯”管理转变,油气藏经营将发展为油气藏的资产化和资本化经营,并按油气藏的实际价值计价,实现油气藏的资产交易或资本交易.  相似文献   

16.
稠油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发展现状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油田稠联污水处理难度较大,水质化验超标严重,且部分污水经过处理后需要外排。在外排处理技术分析和现场实验的基础上,采用了生化技术处理工艺,并建立起与原工艺配套的外排达标系统,该系统运行结果显示较好,节约了油田开发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海上石油及天然气开采过程中,海洋平台作为油气采集、临时存储及简单处理的重要场所,其危险性极大。危险区电气设施的施工质量及防爆性能,是平台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危险区电气检验极为重要,是平台电气检验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井控装备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对国内井控装备制造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从工艺过程策划、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过程质量审核、质量信息反馈、不良产品控制以及实施驻厂监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就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采用的方式方法进行了阐述。认为,井控装备是对油气井实施压力控制、进行预防、检测的关键设备;对于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来说,井控装备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装备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缩小国内外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差异,确保国内非常规油气开发作业安全可靠,通过分析国内外页岩气、致密油(气)、煤层气、稠油和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开发环境和技术的差异,梳理相关领域的开发技术标准,在国内海、陆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研究方面给出了建议,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在确保各油田生产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析了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的现状及特点,并探讨建立适用于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的新监督管理模式,提升油气田维护改造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