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辽宁省圆圃棘口吸虫病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30年代和80年代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先后发现圆圃棘口吸虫和人体感染病例。为了解辽宁省有否本虫和人体感染者存在,1990年6月—1991年8月开展了本项调查。结果两者均存在。 1 人体自然感染圆圃棘口吸虫病例 1990年6月和1991年8月,调查沈阳市传染病院肝炎病房住院病人,查出活吞泥鳅感染史者10人。留取粪便经一层纱布过滤后行水洗沉淀检查虫卵,结果在6人粪便中查见虫卵。虫卵为椭圆形,淡黄色,卵盖不明显。测量10个虫卵,平均长0.117  相似文献   

2.
谷重和等首先在日本秋田县发现圆圃棘口吸虫(Echinostoma hortense Asada,1926)疑似病例,有薗直树等在日本报告4例,并从泥鳅(Misgurnusanguillicudatus)中取得囊蚴实验感染犬和人成功,从而证实日本产泥鳅为该虫第二中间宿主。同年,谷重和在秋田县发现14例吃生泥鳅的感染病例。 作者等(1989)首次报告我国因吞活泥鳅感染该虫的病例,并对驱出虫体作了形态观察。我国福建已报告该虫第二中间宿主为沼蛙(Rana guenthe-ri)。为证实我国产泥鳅是否也是第二中间宿主,1989年8—11月,对哈尔滨市等3地泥鳅进行了该  相似文献   

3.
埃及棘口吸虫 (Echinostomaaegypticakhalil,192 4 )属于云豹、鼠类等哺乳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分布于中国福建、日本、法国和埃及等国家。迄今尚无人体自然感染该虫的报告。 2 0 0 2年 10月 ,我们在福建省南安市开展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时 ,在 1份粪检标本内发现新虫卵的病例 ,特对其进行驱虫鉴定。通过成虫、虫卵详细对比观察 ,鉴定为埃及棘口吸虫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将南安市水头镇下店村居民粪检发现的新虫卵标本 ,再取 5 0 g粪便经水洗沉淀法查虫卵 ,对比确认后对感染者服用吡喹酮驱虫 ,并以甘露醇导泻 ,收集其…  相似文献   

4.
<正> 1988年10月,我们在肺吸虫研究中偶然发现一家犬自然感染了棘口吸虫,现报告如下。 将粪检疑似感染棘口吸虫的犬人工致死解剖,纵向切开肠管,分段检查。将在小肠内检获的棘口吸虫用生理盐水清洗、压片固定、盐酸卡红染色,快绿复染。对10条成虫标本和100个新鲜虫卵进行了光学显微镜观  相似文献   

5.
1990年4月在福州郊区和闽清县检出棘口科吸虫各2例,均为学龄或学龄前儿童,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5~11岁。患者均有食欲欠佳、消瘦、头晕及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4例用加藤氏法粪检发现的棘口科吸虫卵,每片虫卵2~8个,虫卵呈椭圆形,卵壳薄,淡黄色,卵盖明显,卵内有一卵细胞和许多卵黄细胞,其大小为100.0~112.5×60.0~72.5μm。患者用吡喹酮60mg/kg驱虫治疗,服后2h,再用50%硫酸镁溶液50ml导泻,收集6h内排出的新鲜粪液,经水洗取粪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藐小棘隙吸虫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将76例感染藐小棘隙吸虫的小学生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吡喹酮5mg/kg 和等剂量安慰剂顿服,治后5月进行检查对比。结果吡喹酮和安慰剂5项测量指标中4项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故可初步认为藐小棘隙吸虫感染对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1990年4月,我们在南靖县作“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发现华支睾吸虫和台湾棘带吸虫合并感染一例。患者系男性,41岁,南靖县靖城乡农民。自诉近年腹部和肝区常有不适或阵痛。镜检大便发现华支睾吸虫卵与疑似台湾湾棘带吸虫卵,再用水洗沉淀法,观察虫卵形态。以剂量20mg/kg吡喹酮顿服,  相似文献   

8.
人体感染狭睾棘口吸虫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人体感染狭睾棘口吸虫。虫体长叶形,头棘41枚,睾丸较狭长,成虫和卵的大小分别为5.84~6.09×0.93~6.02和0.077~0.082×0.052~0.055mm。2例感染者有头昏、腹痛、腹泻等症状,用20mg/kg吡喹酮治疗,驱出的成虫发育良好,表明人是该虫适宜的终宿主。  相似文献   

9.
人体自然感染藐小棘隙吸虫首次发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报道首次在安徽和县发现人体自然感染藐小棘隙吸虫。60条成虫测量结果显示,成虫呈长叶形,大小为1519.4—2056.3×466.4—564.0μm。头领发达,具头棘24枚,背部中央间断。体棘自头领开始,分布至后睾丸后缘。口吸盘大小为107.9—148.6×102.5—148.6μm。腹吸盘大小为205.0—240.9×205.0—235.8μm。消化道有口、前咽、咽、食道和肠管。睾丸两个,前后相接排列于虫体后1/3部处。阴茎囊位于肠叉后方与腹吸盘之间。卵巢较圆,卵黄腺发达。子宫短,通常只含1个虫卵。虫卵长椭圆形,大小为95.1—116.2×54.3—72.8μm。 采用2.5—40mg/kg剂量的吡喹酮顿服治疗39例患者,均驱得成虫,表明吡喹酮是治疗藐小棘隙吸虫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对796例越南和柬埔寨难民粪检虫卵阳性者462例(58%),其中56例(7.0%)感染华支睾吸虫和/或麝猫后睾吸虫。本文报告用吡喹酮治疗56例华支睾吸虫和/或麝猫后睾吸虫病患者的结果。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10~61岁。其中42例患者同时感染其他种类吸虫、绦虫和线虫。患者的感染度,系用Stoll(1926)虫卵定量法即将3次粪检虫卵数的平均值计得每g粪便的虫卵数(EPG)作为分级标准。于治疗开始后3天和1、2、4、12、24以及50周用汞碘醛浓缩法(MIFC)粪检虫卵。在治前、治疗期间和治后  相似文献   

11.
南通市发现1例在外地生食活蛙引起曼氏裂头蚴感染病例,采用口服吡喹酮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1984~1987年,我们对浙江省的牛、羊、猪、鸡、鸭、鹅、猫、狗等家畜家禽进行寄生虫学检查,获人畜互通寄生吸虫23种,根据Skrijabin分类系统,隶属9科16属,同时查获与人体寄生有关的吸虫6种,隶属3科4属。23种人畜互通的寄生吸虫是: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胰阔盘吸虫,肝片吸虫,巨片吸虫,布氏姜片虫,卷棘口吸虫,宫川棘口吸虫,林杜棘口吸虫,接睾棘口吸虫,圆圃棘口吸虫,曲领  相似文献   

13.
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研究--低度流行区的情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是否改变,为调整防治策略和修订日本血吸虫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苏省南京、镇江市各选择1个沿江血吸虫病低度流行村,对村中人群作粪便检查,进行病原学诊断,阳性者为观察对象,做个案调查.对观察对象分别按60 mg/kg或40mg/kg吡喹酮抗虫治疗.治疗6周后粪检复查,阳性者进行第2次治疗.第2次治疗6周后再粪检,体内仍有活卵排出者,结合以往病史和治疗情况,可被认为体内存在对吡喹酮不敏感虫株.结果43例观察对象中,有吡喹酮抗虫治疗史1次者16人,2次以上者27人;中度感染10人(EPG 216~31 2),轻度感染33人(EPG 24~96),第1次治疗使用吡喹酮60 mg/kg 30人,40 mg/kg 13人,复查均未查见毛蚴或虫卵.结论目前,在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仍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氯苯达唑、吡喹酮对斯氏狸殖吸虫作用后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氯苯达唑治疗组、吡喹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于感染后60 d,两治疗组粪检阳性鼠分别给予三氯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对照组不作治疗。用药后第3 d剖杀各组大鼠,检获虫体,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三氯苯达唑治疗组的虫体皮层消失,基质膜受破坏,肌肉层坏死;吡喹酮治疗组虫体皮层外质膜及基质层消失,肌层存在但较紊乱;对照组虫体体壁结构完整。结论三氯苯达唑和吡喹酮对斯氏狸殖吸虫体壁均有损伤作用,以三氯苯达唑所致的虫体损伤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发现日本棘隙吸虫人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棘隙吸虫病是由日本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japonicus)寄生所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自林金祥于1982年首次报道该虫的人体感染以来,广西、江苏也各相继报道1例。1991年春,我们在和县陈桥洲进行人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时,检出日本棘隙吸虫感染4例。经虫卵与驱出成虫鉴定,证实确系日本棘隙吸虫。本组男、女各两侧,年龄8~12岁,其中3例常有不定时的腹痛、肠鸣及间断性腹泻。另1例无明显症状。体检均无异常发现。4例患儿均否认进食生鱼史,但常喝生水,卫生习惯很差。分别于清晨空腹给患者吡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曾多次报道人体感染棘口吸虫(Echino-stomatidae)病例,为了进一步弄清吃田螺与人体感染棘口吸虫的关系,我们于1989年4—7月对雅安市郊的中国圆田螺Cipangpaludina chinensis(Gray)和中华圆田螺C.cathayensis(Heude)体内寄生吸虫幼虫的种类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 ,2 8岁 ,汉族 ,外科医生 ,黑龙江集贤县人。5 0 d前因厌油腻、恶心、稀便 ,在当地医院检查乙肝五项指标确诊为急性乙型肝炎并住院治疗 30 d,其间曾自用民间偏方 ,吞活泥鳅 6条治肝炎。出院时查乙肝五项 ,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 ,B超检查肝区内有若干散在的小光团疑点。2 0 0 2年 12月 12日在哈医大一院做彩超检查 ,肝区内小光团数量较前明显增多 ,怀疑华支睾吸虫感染 ,被介绍来我室检查和驱虫治疗。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检查粪便 ,华支睾吸虫卵 (- ) ,棘口吸虫卵 (+)。驱虫后粪便水洗沉淀 3次 ,取沉渣镜检 ,华支睾吸虫卵 (- ) ,棘口…  相似文献   

18.
在有效剂量内,口服吡喹酮一个疗程对血吸虫病治愈率为60.0%—98.0%。为了解治愈全部病人所需总疗程及不同感染度患者各疗程疗效,我们从1990年8月至1991年10月,用吡喹酮追踪治疗血吸虫病316例,观察结果如下。 病例选择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在江陵县芦巷村,对3—65岁人群,取全粪1次性尼龙袋集卵孵化法粪检905人,阳性516人,人群感染率为57.0%;再用Kato-Katz法计数虫卵,计371人。 2 治疗与考核方法 吡喹酮系上海第十一制药厂生产。按50mg/kg体重,总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使用吡喹酮治疗门诊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临床疗效,为门诊常规驱虫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8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在南宁市武鸣区寄生虫病防治门诊就诊的 2 241 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吡喹酮总剂量 7 200 mg 分 3 日 9 剂次服用驱虫治疗,同时服用消炎利胆片、护肝片、维生素 B6 等辅助药物,观察并分析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粪检虫卵减少率为 100. 00%(2 241 / 2 241),虫卵总阴转率为 98. 93%(2 217 / 2 241),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感染者阴转率分别为 99.30%(2 124 / 2 139)、91. 92%(91 /99)和 66. 67%(2 / 3),轻度与中度感染者粪检虫卵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50. 660, P= 0. 001)。 粪检虫卵未阴转的患者再次服药治疗后,均未查到华支睾吸虫虫卵。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 15%,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消化系统次之,症状较轻,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在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地区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使用中剂量吡喹酮抗华支睾吸虫治疗,疗效好,药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印迹(ELIB)检测吡喹酮治疗不同感染度的日本血吸虫病兔不同时间的血清,以了解吡喹酮治疗前后抗体的动态变化。 材料与方法:每组新西兰兔5只。I组为未治疗组,感染100条尾蚴;I—Ⅳ组为治疗组,分别感染100、500、1000条尾蚴。感染后第6wk粪检,全部阳性。治疗组在感染后第7wk分别给予吡喹酮(南京制药厂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