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痹是由于感受热邪,或感受风寒湿邪日久化热,或阴虚阳盛之体感受风寒湿邪易于热化,导致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肢体关节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我院风湿内科自2003年3月~2004年6月,采用顽痹清治疗62例热痹患者,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2001年7月至2004年10月,采用自制三痹散治疗风寒湿痹8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三痹汤治疗风湿痹72例徐鸿群(安徽省贵池市中医院247100)关键词:三痹汤;风湿痹中图法分类号:R593.22;R255.6从1994年9月~1997年5月,笔者应用三痹汤治疗风湿痹72例,获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72例中,男21例,女5...  相似文献   

4.
痹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多由体内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而入,壅塞经络,深入骨骱而致。临床多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重着,麻木不仁,曲伸不利,或关节红肿灼热,僵直,畸形,肌肉萎缩等。由于本病病程长,易复发,治愈率低,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西医治疗本病没有特效药,而且毒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难于被病人接受。中医药治疗本病历史悠久,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深受患者欢迎,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行痹患者李某,女,43岁,2005年4月12日来诊,自诉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1年余,近…  相似文献   

5.
产后痹是妇女在产褥期或产后出现肢体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关节活动不利,或伴头晕,乏力,腰酸等症状。近年来,笔者应用除痹汤加味治疗3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三痹汤配合艾灸治疗Wang痹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热痹是痹证的一个类型,以患处红肿热痛为特点,根据临床不同表现,分四型辨治。祛风清热通络宣痹为主要治法,配用调养气血滋补肝肾,强筋壮骨药物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宣痹汤治疗风寒湿痹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风寒湿痹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对照组及空白组,3组患者均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双氯酚酸钠缓释片作为基础治疗,中药组加服加味宣痹汤,对照组加服柳氮磺胺吡啶,随访16 w观察各组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VAS评分、C反应蛋白及副作用的情况。结果:中药组及对照组治疗1 w后CRP、VAS评分开始下降;治疗16 w时,中药组CRP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治疗16 w 3组患者BASDAI、BASFI均有明显改善,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副作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及空白组。结论:加味宣痹汤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能使风寒湿痹型AS病情得以较快控制,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是中西结合治疗AS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11.
产后痹是指分娩、流产后一半天后感受风寒湿邪出现肢体关节麻木、疼痛、酸沉、畏风寒等不适症状为表现的风湿类疾病。在祖国中医学文献中多称为"产后风"、"产后身痛"、"产后痛风"等。笔者应用自拟补血通痹汤治疗产后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顽痹是感受风湿之邪所引起以肢体麻木、甚则筋脉拘挛、肢节疼痛、屈伸不利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 ,病情缠绵 ,反复发作 ,受害者众。我们积多年临床经验 ,拟制“二乌除痹药酒” ,内服或外用治疗顽痹收到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5 6例均取自我院门诊患者 ,其中  相似文献   

13.
尪痹除有关节疼痛、肿胀、沉重及游走窜痛等风寒湿痹共有的症状外,还具有病程较长,疼痛多表现为昼轻夜重,痛发骨内的特点,古人称之为“其痛彻骨,如虎之啮”。关节变形,骨质受损,僵直蜷挛,不能屈伸:重者活动功能受限,生活不能自理。因病邪在里,故脉见沉:因肾虚,故常见尺脉弱小;因痛重,故脉弦。脉象常见沉弦、沉滑、沉弦滑、尺弱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历代医家提出的"肺痹-体痹"整体观念,文章总结武维屏教授临证经验:间质性肺病(肺痹)常与关节、皮肤病变(体痹)相合,临床患者多病情复杂,症状纷繁多变,多以祛邪通络、宣降肺气、和解表里、调畅气机、通补兼施为立法治则。阐述肺痹和体痹之间的关系与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五脏痹实质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就五脏痹形成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痹气的概念,认为该病的致病因子是痹气,病机为脏腑气血闭阻,病位在阴血,从而突出该病的治疗手法应以调脏腑、和血络、消坚积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清咽除痹汤治疗风热喉痹的临床疗效。方法:115例风热喉痹采用清咽除痹汤(黄芩,射干,玄参,牛蒡子,浙贝母,赤芍,防风,荆芥,岗梅根,天花粉,桑白皮,板蓝根,白花蛇舌草,生甘草)治疗。结果:治愈98例(85.2%,98/115)、好转15例(13.0.%,15/115),未愈2例(1.7%,2/115),总有效率98.2%。结论:清咽除痹汤加减治疗风热喉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笔者应爱尔兰都柏林卫生主管部门的邀请,于2003年11月1日~30日在该李江中医诊所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共诊治各种痹症178例,男80例,女98例;其中顽痹32例,热痹28例,风痹42例,寒痹26例,湿痹30例,痰痹6例,瘀血痹8例,虚痹6例;收到了明显的疗效,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19.
宣痹汤方出吴又可《温病条辨·中焦篇·湿温》。原方主治“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色灰滞,面目痿黄”。1985年以来,笔者应用此方治疗各类心律失常之属湿热证的患者共16例,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举验案2则如下。1 病案1.1 案1 刘某某,男,56岁。教师。初诊时间:1987年5月10日。自述心悸心动过速持续36小时。患者4年前因“冠心病”退休。近3年来,每逢感冒便出现心动过速。近因感冒,心动过速再次复发。心率168次/分,已持续36小时。虽采用压迫眼球及颈动脉窦等方法,但心率仍不下降。患者因不愿服用西药,转请中医诊  相似文献   

20.
余维东 《海南医学》2012,23(22):54-55
目的观察活血止痛消痹汤在治疗痰瘀痹阻型痹证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风湿科门诊就诊并确诊的140例痰瘀痹阻型痹证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70例)给予活血止痛消痹汤治疗,水煎早晚温服,日一剂,对照组(70例)给予正清风痛宁片口服治疗,3片/次,3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止痛消痹汤在治疗痰瘀痹阻型痹证方面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