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2):199-201
目的:比较两种外周静脉穿刺方法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效果及探讨在超声心动图辅助导管头端定位下行儿童PICC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行PICC置管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采用超声血管定位下血管穿刺方法,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外周静脉穿刺采用盲穿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外周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贵要静脉选择率、外周静脉穿刺时间、置管时间、置管中、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外周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93.3%),贵要静脉穿刺选择率高(90.0%),外周静脉穿刺时间及总的PICC置管时间短,穿刺点渗血及静脉炎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超声血管定位联合超声心动图辅助导管头端定位行儿童PICC置管术操作方便,能够提高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安全性及应用。方法:对2005—2006年施行PICC的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90.5%)成功置管,置管时间30—180天,与对照组比较,静脉炎、栓塞、外漏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感染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PICC置管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有效置管时间长,出现并发症易于处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安全性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危重新生儿的PICC,观察穿刺方法、留置时间、并发症。结果与传统静脉留置针相比较,PICC技术穿刺次数少、置管时间,并发症及全身感染率相似。结论PICC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中心静脉置管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对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均分2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操作步骤,肉眼观察右颈内静脉,评估穿刺可行性并排除解剖变异,使用PICC穿刺包完成穿刺;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完成中心静脉置管,选用索诺声超声仪(M-terbo),在高频探头下获得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李丽萍 《吉林医学》2011,32(15):3147-314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简称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操作实用性及优越性。方法:对98例肿瘤患者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结果: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成功率为97%,置管时间89~290 d,平均127 d。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能够极大地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延长了置管时间,降低了治疗成本,宜广泛用于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本文通过总结PICC置管术的护理、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肿瘤病人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避免化疗药物特殊不良反应对血管的破坏.方法采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1CC)对21例肿瘤病人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长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21例病人中置管成功20例,插管成功率为95%.结论①置管成功率高;②与普通留置针相比置管留置时间长,最长达365天,最短的30天,平均置管时间113±33d,长期置管可不必换管.③本组实验末发生1例血、气胸和误伤动脉等严重并发症.PICC较传统置管术发生严重并发症低.因此,提出PICC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外周行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的优点和缺点。方法将30位患者分组为PICC1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0例,股静脉置管10例。结果30例中一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在置管32d后出现穿刺口红肿现象;1例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在置管9d后因主诉感置管侧下肢肿胀,其余均顺利完成临床治疗。结论PICC适宜置长期化疗或需长期输液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适宜胃肠道手术中输血及术后进行完全肠外营养(TPN)的患者;股静脉穿刺置管适宜需要做血滤或单疗程化疗等短期临床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胃管(PICC)和常规深静脉置管术在心脏内科重症室(CCU)患者中的应用.方法:记录PICC组及常规置管组的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留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较高,为90.3%;其平均操作时间为(9.3±3.6)分钟,明显低于常规置管组的(13.8±5.3)分钟;PICC组平均留管时间为(29.0±15.8)天.PIC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16.7%.结论:PICC组较常规深静脉置管操作简单,耗时短、留置时间长、并发症低,护士易于掌握,患者易于接受,适宜在重症或老年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简称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90例肿瘤患者应用PICC并进行护理。结果:PICC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害,置管时间30~240天.平均72天。结论:PICC具有穿刺简便、成功率高、安全、由护士独自操作等优点,宜广泛应用于肿瘤病人的化疗及静脉营养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新生儿监护室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选用法国VYGON公司生产的Epicutaneo cave catheter中心静脉置管,从上肢肘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将导管置于其上腔静脉。结果平均置管时间为11 d,败血症发生率不足0.6%。静脉炎发生率3.4%,该技术操作较简单,容易固定和护理。结论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较简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桂清  容林静  谭超 《吉林医学》2006,27(10):1294-1295
目的:探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脑血管意外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75例患者置管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PICC组37例和浅静脉留置组38例,分别观察及比较两种方法置管成功率、置管留置时间的长短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ICC置管成功率94.6%(35/37),浅静脉留置成功率97.4%(37/38)。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浅静脉留置技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浅静脉留置技术组为47.3%,P﹤0.01。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痛苦小,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128例肿瘤患者采取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结果 128例肿瘤患者,穿刺成功126例(98%),2例因血管走向畸形多次送管失败.结论 PICC置管具有安全、方便、易于维护、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可减少患者的痛苦,避免了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使化疗周期能够顺利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戎惠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0):66-66,68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危重新生儿的PICC穿刺方法。结果与传统静脉留置针相比较,PICC技术穿刺次数少,安全性高。结论PICC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中心静脉置管术。  相似文献   

15.
经左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常规采用右肘部静脉进行穿刺,而根据解剖特点,左侧静脉路径较长、较弯曲,插管时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等因而极少使用。自2006年10月~2008年1月我院根据病人病情及穿刺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采用经左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经左外周组),取得良好效果;并与经右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经右外周组)进行了临床应用比较,现将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普外科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普外科的应用。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一种从肘窝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90年代初期国外已普遍使用,90年代后期我国也逐渐用于化疗、稳定状态输液、胃肠外营养等,被认为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与传统深静脉穿刺技术比较,具有操作创伤小,插管快捷,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现将PICC应用技术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为肿瘤化疗患者建立深静脉通道,减轻其穿刺痛苦,以顺利度过化疗期。方法对36例肿瘤化疗患者采用PICC置管输入化疗药物。结果 PICC置管化疗全过程顺利进行。结论 PICC置管术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安全性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CVC)的利弊。[方法]将100例外科患者随机分为CVC组和PICC组,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操作时间、置管时患者的疼痛程度、置管后患者的舒适度、持续输液治疗24h以上的使用率以及科研组成员掌握两项技术的速度等。[结果]PICC组总置管成功率和1次置管成功率比CVC组高(P<0.01);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8%,CVC组28%(P<0.01);穿刺操作时间PICC组平均11±2.56min,CVC组平均32±3.28min(P<0.01);穿刺时疼痛度PICC组低于CVC组(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导管穿刺简单易行,护士易于掌握,并发症轻微,患者痛苦小,不限制患者活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颈内静脉置管在神经外科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00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资料,180例PICC置管为A组,120例颈内静脉置管为B组,分别统计两种方法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静脉炎、疼痛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A组与B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7.2%(175/180)和91.7%(110/120),P< 0.05,相差显著;A组与B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48天(15~320)和18天(10~30),P<0.01,差异非常显著.药物渗漏或脉管炎发生率、穿刺处疼痛发生率、焦虑或恐惧发生率,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与B组导管平均日消耗价格分别为6.25 元和16.11元,A组费用明显低于B组.而A组与B组病人平均住院日分别为40天和42天,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ICC置管术与颈内静脉置管相比,在神经外科临床应用中更具有一次置入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置管方法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88例PICC置管术后出现无菌性静脉炎的病人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各44例.结果 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的PICC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3.63%和4.55%.改良方法组的PICC术后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方法组.结论 改良PICC置管技术的应用,大大减轻了病人置管及置管后的痛苦,减少了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