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集约化养鸡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笼养种鸡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重视。但目前国内笼养肉用种鸡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还极少。我场自1989年开始研究应用此技术,经实践不断总结提高,使其受精率从80%提高到90%以上。现将技术要领简述如下。在种公鸡的选择和培养1.1种公鸡的选择用于人工授精的种公鸡选择应分3次进行。第1次在6~8周龄,将有明显缺陷如腿病、瞻眼、歪头、杂色羽毛、体型较小、体重较轻、发育差的劣质鸡剔除淘汰,此时公鸡与母鸡的比例为1。10。第2次在20~22周龄转群装笼时,选留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要求,发育良…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种公鸡饲养量,提高种蛋受精率,我们进行了肉用种鸡的人工授精。现报告如下: 1 种公鸡的选择和训练 1.1 选择 第一次选择:在42日龄雏鸡扩群时选择具有品种特征,发育良好,特别是鸡冠发育好的作种。第二次选择:180日龄进行。按摩时,肛门外翻,交配器(雄实)勃起,能排出良好的精液。  相似文献   

3.
鸡人工授精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晓红 《中国家禽》2000,22(2):16-17
兰州鸡场是自繁自育的大型商品代蛋鸡场 ,年饲养种鸡8000多套。几年来采用人工授精技术 ,充分发挥种鸡笼养的优势,种鸡年均受精率保持在90 %以上 ,高者达93.9 %。现将人工授精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以与同行切磋交流。1种公鸡的选择公鸡淘汰与选留的唯一指标是精液品质。对精液品质 ,至少要经过三次选择。第一次在6~7周龄 ,主要从个体发育方面进行选择。选留个体发育良好 ,鸡冠肉髯色正、形大的鸡。选留比例为1∶10~15。第二次在16~18周龄上笼时进行 ,选留符合品种鸡标准 ,发育良好 ,毛色光亮 ,没有杂毛 ,性反射良好…  相似文献   

4.
随着笼养种鸡现代化的迅速发展 ,鸡需要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繁殖。生产实践证明 ,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 ,不仅提高了种公鸡的利用率 ,减少饲养公鸡的成本 ,而且保证了种蛋的受精率自始至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达到降低孵化成本的最终目的。因此提高种鸡人工授精率意义重大 ,现将主要措施作一介绍。  种公鸡的选择与饲养选取具有品种特征、健康、发育良好的公鸡 ,并将射精量较多 ,精子密度大的定为种公鸡。首先要满足该品种种用公鸡饲料中的能量与蛋白的要求。其次要补充多种维生素 ( VA、VE、VB2 、VD3 )、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另外 ,在…  相似文献   

5.
一 种鸡的选择 1 种公鸡的选择和调教 对拟留种的公鸡要进行五次选留。一周龄时,选留健壮、头大、眼睛明亮有神、鸣声响亮的公雏。四周龄时,选留生长良好的、体况健康的、毛色符合本品种特征公鸡。  相似文献   

6.
目前,肉种鸡笼养、人工授精的技术应用已经普及,但是笼养种鸡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自1993年开始从事肉种鸡笼养人工授精技术,经过多年来生产实践和研究,种蛋受精率始终保持在94%以上,这与科学的饲养管理和人工授精人员掌握的技术是密切相关的。一、种公鸡的饲养与管理种公鸡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种公鸡的精液品质和精液量,从而影响种蛋的受精率。因此,在种公鸡的饲养管理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1.种公鸡的选择种公鸡一般要经过三次选择:(1)在育雏结束(6周龄末)转入育成舍时,选留健康、…  相似文献   

7.
鸡的人工授精,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兹将鸡人工授精的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一、挑选好种公鸡用于人工授精的种公鸡应当健康无病,符合本品种体型外貌特征的要求。第一次选择公鸡的时间在10周龄左右,选择那些发育良好的,尤其是鸡冠的发育要达到本品种的标准要求,因为鸡冠的发育程度与精液的品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肉用种鸡人工授精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种鸡笼养、人工授精的技术应用已经普及,但对种鸡受精率的高低与人工授精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发现,种蛋孵化受精率始终保持在93%~95%之间,这与科学的饲养管理和人工授精员掌握的技术是密切相关的,归纳为下述几点:1 种公鸡的培育、饲养、选苗和训练种公鸡育雏、育成期应重视与母鸡分饲,整齐度控制在标准体重范围中,限喂给全价配合饲料,满足营养需要,为以后种公鸡有着良好的精液品质起决定性作用。另外,不断剔除发育不良、品种不纯和明显缺陷的公鸡,到18周龄将外貌特征符合本品种特征、发育符合标准体重、…  相似文献   

9.
1 选留好种公鸡 1.1 第一次选择 在孵出后进行雌雄鉴别时,选择生殖器突起发达而结构典型的小公雏. 1.2第二次选择在4~6周龄,选择体重较大,健康无病,发育良好,冠子鲜红,精神饱满的种公鸡.公母选留比例1:8~1:10. 1.3 第三次选择 在17~18周龄,此时应选体格健壮,冠髯鲜红,羽毛鲜艳,体型发育匀称的种公鸡,体重符合标准,外貌符合本品种要求的种公鸡,按摩其背部和尾部时,尾巴应上翘、有性反射.对于冠子发育过大,体重过大,胸部有囊肿,腿部有缺陷的种公鸡予以淘汰.公母选留比例为1:10~1:15(自然交配),如做人工授精,公母比例为1:15~1:20.  相似文献   

10.
1种公鸡的选择 优质的种公鸡在使用之前,应第一次选择40日龄左右,挑选出健康、活泼、发育良好、鸡冠发育快且鲜红的小公鸡。第二次选择:17-19周龄,种公鸡上笼时,选择第二特征好,体格健壮。双腿结实,腹部柔软,体质量中等,按摩背部和尾部时,能尾巴上翘、有性反射的公鸡。第三次选择:22周龄,采精调教时,在正式使用前经过2w时间对种公鸡的训练,淘汰采不LH精液或精液品质差和生活力不好、有缺陷的公鸡,最后按一定的公母比例(1:30-1:50),并准备5%后备种公鸡留足后。把多余的公鸡进行淘汰处理。  相似文献   

11.
1种公鸡的选择 优质的种公鸡在使用之前,应该至少经过3次挑选。第1次选择:40日龄左右,挑选出健康、活泼、发育良好、鸡冠发育快且鲜红的小公鸡。第2次选择:17~19周龄种公鸡上笼时,选择第二特征好、体格健壮、双腿结实、腹部柔软、体重中等、按摩背部和尾部时尾巴上翘、有性反射的公鸡。第3次选择:22周龄采精调教时,在正式使用前对种公鸡进行两周的训练,淘汰采不出精液或精液品质差的公鸡,  相似文献   

12.
一种公鸡的培育 1公鸡的选择 选择符合本品种特征、体格健壮、适合配种或人工授精的公鸡进行单笼饲养,在18周龄时将腿、眼有残疾、精神不振的公鸡淘汰,在23周龄时将第二性状不明显、体重过大、过小的鸡淘汰。  相似文献   

13.
提高肉种鸡的人工授精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肉种鸡的人工授精率 生产中应切实抓好以 ,下主要技术环节 。1 种公鸡的选留1.1 体型外貌的选择 采精公鸡必须来自双亲健康 高 、产 具有品种优良特征性状的后代 外观发育良好 体, , ,质健壮 肌肉结实 前胸宽阔 眼睛明亮有神 灵活敏 , , , ,捷 叫声清亮 脚 腿粗壮 脚垫结实 富有弹性 羽毛丰, ; 、 , , ;满有光泽 第二性征明显 鸡冠肉髯发育良好 颜色鲜 , , ,红为佳 因该性状与精液品质优劣呈正相关 , 。1.2 种公鸡要经过 3 次…  相似文献   

14.
1黑凤鸡的选择和繁殖1.1种鸡的选择通常进行两次后备种鸡的选择.第1次在10周龄进行,采用称重法,首先淘汰低于留种体重标准的鸡只,再以外型、体质作标准,淘汰不符合留种的公、母鸡;第2次在20周龄组群时进行,可按黑凤鸡的品种特征,直接从外观选择淘汰不符合留种标准的鸡只.公鸡留种率为总数的15%,母鸡留种率为80%~85%.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种鸡人工授精技术开始得到了日益普及。如何提高受精率,总结我市种鸡饲养户的经验。主要抓好以下七关: 一是种鸡饲养关。人工授精的种鸡都实行笼养,由于在笼内活动范围小,脂肪很容易沉积。因此,必须根据增重情况,采用严格的限制饲养,防止形成脂肪肝和脱肛,以利于公鸡的采精和母鸡的翻肛输精。 二是种公鸡的选择和调教关。用作人工授精的公鸡,除应符合品种特征、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优良外,还要选择腹部柔软,提起双翅尾巴向上翘,按摩时肛门外翻,泄殖腔大而松驰、湿润、交配器大,勃起并排出精液  相似文献   

16.
一、种公鸡的选择优秀的种公鸡在使用之前,应该至少经过三次的挑选。第一次选择:40日龄左右,挑选出健康、活泼、发育良好、鸡冠发育快且鲜红的小公鸡。第二次选择:17~19周龄,种公鸡上笼时。选择第二性征好,体格健壮,双腿结实,腹部柔软,体重中等,按摩背部和尾部时,能尾巴上翘、有性反射的公鸡。第三次选择:22周龄,采精调教时。在正式使用前经过二周时间对种公鸡的训练,淘汰采不出精液或精液品质差和生活力不好,有缺陷的公鸡,最后按一定的公母比例(1:30~50),并准备5%后备种公鸡留足后,把多余的公鸡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正>1人工授精的好处1.1减少种公鸡的饲养量乌骨鸡自然交配的公母比例为1∶5~1∶7,采用人工授精后,扩大到1∶30~1∶40。不仅少养了种公鸡,降低饲养成本,同时也提高饲养种鸡的效益。1.2提高受精率乌骨鸡的自然交配受精率为85%左右,而人工授精可达90%以上。1.3种蛋合格率高种鸡平养时,难免有脏蛋、破壳蛋。采用人工授精改为笼养,种蛋清洁卫生,破损少,相应地提高了种蛋的合格率。1.4繁殖率高使用笼养乌骨鸡人工授精,不用单间配  相似文献   

18.
肉种鸡的人工授精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将种公鸡的精液输到母鸡的体内,让母鸡授精,从而使母鸡所产的种蛋有孵化能力的过程。由于肉种鸡体型较大,体质较重,极易引起腿部疾病,造成配种困难,淘汰率高,为了提高种公鸡的利用率,降低使用成本,集约化养鸡场可广泛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可提高授精率。影响种鸡授精率低的因素繁多而复杂,但经我们多年生产实践认为,种鸡人工授精率高低主要与公鸡精液品质的好坏,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包括采精、输精、卫生消毒)和  相似文献   

19.
种蛋受精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种蛋的质量与种鸡场的经济效益。在人工授精情况下提高种蛋受精率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种公鸡的选择。公鸡的选择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在42日龄左右,选择健康无病、符合本品种外貌特征,鸡冠大、发育快的公鸡,选留时公母比例为1:15~20。第二次在150日龄左右进行,选出发育优良、反射快、精液多、质量好、无病无伤残的公鸡,公母比例为1:40~50。  相似文献   

20.
种鸡的人工授精是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将种公鸡的精液输送到母鸡体内,让母鸡受精,从而使母鸡所产的蛋具有孵化能力的过程。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优秀种公鸡的利用率;提高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减少种公鸡饲养数量,节省种公鸡饲养费用,同时还可以减少种鸡配种时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