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D2-40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子宫内膜腺癌作为实验组,14例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GF-1R、VEGF-C、D2-40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淋巴结转移与IGF-1R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而与过度表达相关(P〈0.05);实验组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在IGF-1R过度表达组织中高于非过度表达组织,VEGF-C阳性表达高于阴性表达,且IGF-1R过度表达和VEGF-C阳性表达在实验组呈正相关。结论 IGF-1R、VEGF-C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对于早期判断淋巴道转移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VEGF-C 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检测80例结肠癌患者、30例结肠良性肿瘤患者、30例健康人外周血VEGF-C 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结果 VEGF-C mRNA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的阳性表达率为52.5%,在结肠良性肿瘤、健康人的表达率分别为10.0%、0,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患者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P<0.05)。CK20 mRNA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的阳性表达率为60.0%,在结肠良性肿瘤、健康人的表达率均为0,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患者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外周血VEGF-C 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3.
HMGB1、VEGF—C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圣葆  梅晓冬 《山东医药》2009,49(12):50-5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结果发现,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HMGB1及VEGF-C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HMGB1在肺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腺癌组织,而其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腺癌癌旁组织(P均〈0.05)。肺鳞癌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腺癌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NSCLC组织HMGB1及VEGF-C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NSCLC(P均〈0.05);VEGF-C表达与HMGB1表达呈正相关(P〈0.05)。认为HMGB1和VEGF—C的表达与肺癌组织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肺癌转移、治疗和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乳腺癌组织和18例乳腺正常组织中VEGF-C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VEGF-C和E-cadherin在乳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1%(2/18)1、00.00%(18/18),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08%(38/52)、59.62%(31/52),正常组织与癌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高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E-cadherin高表达与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有关。结论检测VEGF-C和E-cadher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复发及评估预后等方面的参考指标,并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郭运生 《山东医药》2010,50(42):52-53
目的观察大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大肠癌和9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VEGF-C、HGF蛋白;用CD34标记微血管,计算MVD。结果大肠癌组织中VEGF-C、H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均〈0.05),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9,P〈0.05);大肠癌组织中MVD值高于正常大肠组织(P〈0.05);VEGF-C、HGF阳性表达及MVD升高与大肠癌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VEGF-C、HGF阳性大肠癌的MVD值高于VEGF-C、HGF阴性者(P均〈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VEGF-C、HGF蛋白高表达并MVD增加,VEGF-C和HGF与大肠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可能通过参与大肠癌微血管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链蛋白P120(P120ct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6份鼻咽癌(鼻咽癌组)和15份正常鼻咽黏膜(正常组)组织中P120ctn和VEGF-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间及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和正常组P120ctn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7.86%6、.67%,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92%、26.6%,两两比较P均〈0.05;P120ctn异常表达与鼻咽癌病理分型、TNM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C阳性表达与鼻咽癌TNM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鼻咽癌组织中P120ctn与VEGF-C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常发生P120ctn和VEGF-C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鼻咽癌生物学特征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刘钊  周斌  赵坚  胡晔  朱昌生  张毅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217-1219
目的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VEGF-C水平的表达以及对癌旁组织中淋巴管密度的测定来探讨VEGF-C和VEGFR-3在NSCLC肿瘤淋巴转移的意义。方法对55例无手术禁忌的NSCLC患者施行肺癌根治术,获得肺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以及远离肿瘤的正常组织,应用VEGF-C抗体SP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染色观察VEGF-C在细胞浆中的表达以及应用VEGFR-3抗体SP法标法淋巴管计数癌周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 (1)55例NSCLC患者癌组织中,40例VEGF-C呈阳性表达(占72.72%),对照组正常组织中VEGF-C阳性仅5例(阳性率9.5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5)。(2)55例癌旁组织中LMVD值为21.20±7.22个,而正常组织中LMVD值为9.48±5.52个,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3)试验组有肿瘤淋巴结转移者共计35例,其癌组织中VEGF-C阳性者为32例,3例为阴性;无肿瘤淋巴结转移者共计20例,12例阴性,8例阳性表达,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5)。(4)肺癌淋巴结转移者35例中,癌旁组织中LMVD值为27.42±6.38,比没有肺癌淋巴结转移者LMVD15.10±2.72亦显著增高(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的高表达与癌旁组织淋巴管的高表达有密切关系,VEGFR-3的阳性脉管数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联,可作为肺癌诱导生成淋巴管研究的量化指标。肿瘤组织的VEGF-C表达水平和对癌周组织淋巴管密度测定有助于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癌旁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trans-forming gene,PTTG)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的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值,并探讨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TG、VEGF-C mRNA和蛋白及LM-VD的表达,分析PTTG、VEGF-C及LMVD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PTTG、VEGF-C和LMVD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率曲线,探讨PTTG、VEGF-C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PTTG、VEGF-C mRNA和LMVD值在不同性质的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不同年龄、性别、是否吸烟、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及预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PTTG、VEGF-C蛋白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与否及预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生存率曲线显示PTTG、VEGF-C高表达者生存时间均短于低/无表达者(P=0.030,0.027,n=65)。PTTG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C、LMVD密切相关,随着PTTG强度增加,VEGF-C分级及LMVD值亦增加。结论PTTG、VEGF-C的过度表达促使肿瘤微淋巴管的生成,进而促进了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PTTG和VEGF-C表达可作为判断NSCLC生物学行为及肺癌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VEGF-C有望成为肺癌抗淋巴管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60(HSP60)和nm23蛋白在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HSP60和nm23蛋白在60例结肠癌、45例癌旁不典型增生及2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HSP60在结肠癌、癌旁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78.3%、37.8%、20.0%;相反nm2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56.7%、83.2%、91.7%,两者在组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癌组织中HSP60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m23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SP60与nm2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HSP60及nm23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与结肠癌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两者对结肠癌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VEGFR-3信号途径相关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信号途径相关蛋白C、D(VEGF—C、VEGF—D)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80例胃癌手术病例分为淋巴结阳性组(n=48)和淋巴结阴性组(n=32),另设胃溃疡病例为对照组(n=10)。采用ELISA技术进行血清VEGF—C和VEGF-D水平检测,然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两步法检测胃溃疡组织和胃癌标本VEGF—C、VEGF-D表达。结果胃癌患者血清VEGF-C和VEGF—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VEGF-C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更高(P〈0.01)。结论血清VEGF—C可作为胃癌的标记物,对术前判定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VEGF-A/VEGF-C蛋白表达与MVD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的乳腺癌标本98例、转移淋巴结42例、癌前病变7例,观察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不同VEGF-A/VEGF-C蛋白表达情况组MVD检测结果。结果淋巴结转移组MVD明显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A蛋白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327,P=0.000)。VEGF-C蛋白表达与MVD无相关性(r=0.123,P=0.117)。VEGF-A(+)/VEGF-C(+)组的MVD明显高于VEGF-A(-)/VEGF-C(-)组(P〈0.01)。结论 VEGF-A在调控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VEGF-A和VEGF-C在血管、淋巴管生成与癌的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中产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手术切除的结肠癌肠组织病理标本92例,组织学分型均为腺癌,并取相应标本距癌灶5 cm以上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正常结肠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中VEGF-C表达,并分析VEGF-C与结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71.73%比34.78%,P0.001),VEGF-C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VEGF-C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助于为结肠癌诊疗及预后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琛  李醒亚  申淑景 《山东医药》2010,50(16):50-52
目的探讨基质衍生因子1(SDF-1)在食管癌组织间质中髓来源的炎性细胞中及CXC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食管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技术检测116例食管癌组织中SDF-1在间质中髓来源的炎性细胞中及CXCR4在肿瘤细胞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阳性表达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3 a总生存率63.79%,间质中SDF-1阳性表达率与食管癌预后无明显相关(P〉0.05)。肿瘤细胞中CXCR4阳性表达率与食管癌预后呈明显负相关(P〈0.05)。CXCR4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有关(P〈0.05)。SDF-1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及CX-CR4的表达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SDF-1与CXCR4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食管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SDF-1与食管癌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王结实 《山东医药》2011,51(14):52-53
目的探讨结肠患者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统计分析与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Dukes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肠壁浸润深度与结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有关(P均〈0.05);Logistic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与结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有关(P均〈0.05)。结论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最重要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肠癌和大肠正常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Zn Vision法检测68例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30例中EGFR和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织中EGFR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11%、48.52%,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66%、10.00%(P〈0.05);EGFR和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的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年龄〈40岁的大肠癌组EGFR和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年龄≥40岁组(P〈0.05);在年龄〈40岁的大肠癌患者中,两者共同阳性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高(P〈0.05)。结论 EGFR和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年龄〈40岁的大肠癌患者具有更高的EGFR和VEGF阳性表达率及共同表达率。  相似文献   

16.
VEGF-C及其受体FLT-4 mRNA的表达在胃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及其受体VEGFR-3(FLT-4)mRNA在胃癌、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对34例胃癌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16例正常胃组织中VEGF-C及FLT-4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VEGF-C及FLT-4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都有表达;VEGF-C及FLT-4在胃癌、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VEGF-C〈0.05,PFLT-4〈0.05);VEGF-C及FLT-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0.6729,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与癌旁组织中VEGF-C的表达有明显差异(r=0.5189,P〈0.05);VEGF-C在中、低分化和高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BorrmannⅠ、Ⅱ型分别与Ⅲ、Ⅳ型胃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而Ⅰ、Ⅱ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C及其受体FLT-4在胃癌的生长中起作用;VEGF-C及其受体FLT-4 mRNA的高表达可促进胃癌淋巴管的形成和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宫颈鳞癌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例正常宫颈组织、19例CIN及47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VEGF-C、VEGFR-3。结果VEGF-C与VEGFR-3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增高,三者相比,P〈0.05。在宫颈鳞癌组织中VEGF-C与VEGFR-3的表达有关(P〈0.01),淋巴结转移组VEGF-C与VEGFR-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VEGF-C和VEGFR-3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52例NSCLC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25例)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27例),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196枚淋巴结组织(2组各98枚,淋巴结转移阳性组98枚中病理阳性淋巴结72枚,阴性26枚)中VEGF.C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患者癌组织VEGF-CmRNA表达水平(0.273&#177;0.179)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0.089&#177;0.087,P〈O.01);阳性淋巴结组织VEGF—CmRNA表达水平(0.207&#177;0.174)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的淋巴结组织(011&#177;0.107,P〈0.01)。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阳性与阴性淋巴结组织VEGF—C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207&#177;0.174、0.196&#177;0.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15例患者中14例(93.3%)肺癌组织VEGF—C蛋白表达阳性,46枚阳性淋巴结组织中37枚(8014%)VEGF—C蛋白表达阳性;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15例患者中仅1例(6.7%)肺癌组织VEGF-C蛋白表达阳性,52枚淋巴结组织VEGF-C蛋白表达均为阴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JD〈O.01)。结论VEGF—C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与NSCLC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PTE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C与PTEN蛋白在PTC组织75例及75例甲状腺瘤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C和PTEN蛋白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VEGF-C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TEN蛋白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TC中VEGF-C、PTEN蛋白表达在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PTEN蛋白两者在PT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60,P0.05)。结论 PTC患者VEGF-C及PTEN蛋白的表达与淋巴转移存在密切相关,检测PTC患者VEGF-C及PTEN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PTC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徐勇 《山东医药》2010,50(51):94-95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阴性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16例同期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检取12个以上淋巴结均无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1、3、5 a生存率,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组织分化程度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为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术前CEA水平和浸润深度可影响淋巴结转移阴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据此制定规范化个体治疗方案有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