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南京新华大厦桩基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沉降监测情况。通过桩的静载试验,取得合理的设计参数,使桩基设计经济合理、效益显著,并从试验中发现软岩嵌岩桩的嵌岩深度可不受《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的限制,适当加深嵌岩深度可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1、引言 钢筋混凝土嵌岩桩大量应用于建筑工程仅是近十几年的事,以致老规范《工业与民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4—80中未涉及此类桩基,即使在现行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建筑地基规范》)GBJ7—89中仅给出了支承于基岩表面的粗短桩只计端阻力的计算公式。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以下简称《建筑桩规》)JGJ94—94第5.2.11条却给出了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  相似文献   

3.
嵌岩桩在我国许多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嵌岩深度与基岩的性质密切相关,但现行规范中对硬质岩石和软质岩石的划分不够明确,有些分类名称容易混淆,使得风化岩中桩的入岩深度的取值不统一。通过对比分析我国现行几本规范,明确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硬岩和软岩的划分标准,有助于合理地确定风化岩地基中桩基的嵌岩深度。  相似文献   

4.
对山区岩石地基基础受剪承载力计算、较破碎岩中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岩质边坡上有建筑物的边坡稳定性分析这三个在贵州地基基础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和《贵州省建筑桩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送审稿)中对此提出的设计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南昌某超高层建筑工程嵌岩桩设计、检测和沉降观测结果的介绍,阐述了在江西地区软质粉砂基岩上设计嵌岩桩时,采用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的公式计算与现场静载荷试验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准确合理地选取单桩极限承载力,既安全可靠又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董洪汉  李新凯  庄宁  赵松颖 《建筑结构》2020,50(17):121-125
重庆地区某拟建高层建筑地基土不均匀,主楼与裙房之间高度相差悬殊,传统桩基设计理念是采用端承嵌岩桩,但这易造成建筑产生超出规范限定的蝶形差异沉降,引起结构产生较大的次生应力。基于岩土体自身承载力以及地基土的性质来优化布桩方案,在基岩埋深较大的区域采用摩擦桩;在基岩埋深浅的区域采用嵌岩桩。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对桩基设计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调整桩基设计后,建筑差异沉降得到了有效改善,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王涛 《施工技术》2006,35(6):4-6
针对嵌岩桩设计中的承载力和嵌岩深度两大问题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嵌岩桩承载机理与单桩承载力计算模式、嵌岩深度,以及考虑钢筋受压的桩身承载力,介绍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最新修订情况,最后结合某工程实际介绍了嵌岩深度的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嵌岩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就我国目前常用的嵌岩桩计算规范方法进行了罗列与比较,从嵌岩桩的承载性状出发,就各规范公式的计算特点进行了评述和对比计算。指出以《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为代表的嵌岩桩计算模式,体现了嵌岩桩规范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9.
嵌岩灌注桩事故类型分析和处理方法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对嵌岩灌注桩的承载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嵌岩灌注桩的单桩承载力由桩周土层段侧摩阻力、嵌岩段侧摩阻力和端阻力三部分组成;桩基设计应以桩身混凝土强度、地基对桩所能提供的承载力及桩体总沉降量作为三个控制标准进行设计;对具有软弱下卧层时的桩基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嵌岩(人工挖孔)桩的三种事故类型(桩身强度不足、桩基的承载力不足及桩的沉降量过大)进行了讨论,并给出具体的处理工程实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第5.3.9条,提出了嵌岩桩的计算公式,这种嵌岩桩属于摩擦端承桩,既考虑了嵌岩段的端阻力,也考虑侧阻力。高层建筑荷载较大的挖孔桩,当持力层为软质岩层时,按端承桩设计则桩底直径较大,采用嵌岩桩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嵌岩桩的设计不能盲目套用规范公式,  相似文献   

11.
按照《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的要求,端承桩桩端全断面至少嵌入基岩0.5m,在岩溶发育强烈的场地嵌入深度还需加深。既然已经嵌入岩石,若使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5.3.9嵌岩桩计算,桩的极限承载力会增加不少,桩尺寸比使用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算出的要小得多。因此,作者根据一些工程实例和规范对嵌岩桩的规定在本文中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武汉中心大厦建筑总高度438 m,基底压力不小于1 000 k Pa,现场开展了桩径为1 000 mm、桩长64.0~68.0 m、以微风化泥岩为桩端持力层的4根嵌岩桩承载能力的静载试验,并对桩身轴力与变形进行了量测。试验结果表明:3根桩(试桩STZ1、STZ2、STZ2A)的荷载-沉降曲线为缓变型,1根桩(试桩STZ1A)受桩端沉渣影响,其荷载-沉降曲线为陡降型。最大荷载作用时各试桩的桩顶沉降25.14~33.7 mm,桩端沉降0.8~3.2 mm,桩身压缩量占桩顶沉降量90%以上,呈现超长桩特征。超长软岩嵌岩桩的侧摩阻力发挥特性与非嵌岩超长桩的侧摩阻力发挥特性有较大差异。4根试桩的端阻比介于19.8%~28.1%。软岩嵌岩桩实测桩端阻力高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采用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的方法计算将低估其实际承载力。静载试验结果为本工程超长软岩嵌岩桩设计提供了依据,同时可为武汉地区超长软岩嵌岩桩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东江双层桥嵌岩桩自平衡试验实测数据,探讨了大直径、嵌岩深的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承载性状,分析了桩端压浆对于提高桩基承载力及减少桩基沉降的作用,研究了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展规律及注浆前后的变化,得到了桩端承载力在桩基承载力中的比重.试验结果表明:大桥嵌岩桩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荷载要求,并有较大富余;桩端压浆对提高桩基承载力,改善桩基沉降效果显著;桩侧阻力的发挥程度与桩土间的相对位移有很大的关系,桩端阻力增长与沉降近似成线性关系,桩端承载力为整个桩基承载力的30%~50%,该嵌岩桩属于端承摩擦桩.  相似文献   

14.
付波  黄志广 《建筑结构》2013,(1):100-102,99
介绍了南昌地区某高层住宅基础采用全夯桩替代嵌岩桩的设计过程。与传统嵌岩桩相比,全夯桩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及工程造价低等优点。并对全夯桩进行了桩基检测及沉降观测,结果表明其桩身质量、桩基承载力及桩基沉降均满足规范要求,从而验证了全夯桩作为高层住宅基础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拓宽了全夯桩在高层建筑基础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深长嵌岩桩承载力特征,通过自平衡试验方法,对贵州某工程3根深长嵌岩桩进行桩基静载试验,从荷载-沉降曲线、荷载传递规律及实测结果方面进行论述,分析了深长嵌岩桩承载特性,结果表明其主要表现为端承摩擦桩,桩基设计时充分考虑桩侧摩阻力发挥情况可节约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有关嵌岩桩承载力的计算、桩端土的承力取值及桩的静载试验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献选摘     
地基基础工程 2000年第1、2期题目 建筑物基础加固承台连接方式的探讨作者 吴如军(广州市胜特建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广州 510168)摘要 本文论述以锚筋式承台连接和包柱式承台连接方法作为建筑物基础加固桩基托换传力结构,为桩基托换提供方便并安全可行,从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题目 关于国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探讨作者 徐其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广州 510641)摘要 对嵌岩桩嵌岩段的侧阻力和端阻力进行了分析,并对国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与广东省标准《建筑…  相似文献   

18.
根据桩土弹塑性体系的沉降机理 ,阐述单桩特别是嵌岩桩的承载力性状和设计问题 ,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嵌岩桩基的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洲 《山西建筑》2011,37(6):71-72
针对现行公路和铁路桥梁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中关于桩基承载力问题,对嵌岩桩的理论特性及设计做了一些探讨。以期减少嵌岩桩嵌入岩层深度,对工程建设节约投资、缩短工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学元 《安徽建筑》2002,9(2):84-84
1.概述随着我国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桩基础也向深、粗方向发展。嵌岩桩作为一种特定的桩基在我国9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随着理论的发展成熟,逐渐否定了对嵌岩桩的传统看法。传统观点(包括GBJ7-89规范)认为嵌岩桩应按端承桩设计,完全不考虑桩侧阻力。我国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以下简称为《规范》)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Quk)的构成,认为由3部分组成,即:桩周土总侧阻力(Qsk)、嵌岩段总侧阻力(Qrk)、总端阻力(Qpk)。其表达式:Quk=Qsk+Qrk+Qp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