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三氯化铁作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和引发剂制备碳纳米管/聚乙撑二氧噻吩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对样品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测试法(CV)研究碳纳米管/聚乙撑二氧噻吩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聚乙撑二氧噻吩纳米颗粒均匀包覆于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形成核壳结构;随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随之改善,当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28.6%时,碳纳米管/聚乙撑二氧噻吩纳米复合材料的比电容达到179.8 F/g,且电化学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三氯化铁作为掺杂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石墨烯/聚乙撑二氧噻吩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IR)光谱对样品的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乙撑二氧噻吩纳米颗粒在石墨烯片层上呈均匀分散状态.循环伏安测试法(CV)等电化学测试表明:随着石墨烯质量分数的增加,纳米复合材料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随之改善,当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50%时,石墨烯/聚乙撑二氧噻吩纳米复合材料的比电容达到168.8 F/g,显示出较好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3.
将纳米VO2粉体与聚3,4-乙撑二氧噻吩复合,制备出一种新型的负电阻温度系数特性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通过计算复合膜简化模型的等效电阻网络,结果表明串联电阻结构有利于复合膜表现出高电阻相二氧化钒的电阻温度特性。同时,由于掺杂过的VO2粉体相和聚3,4-乙撑二氧噻吩导电聚合物相的共同作用,这种复合膜的电阻随温度变化量可达到一个数量级以上。最后,给出了复合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结构。  相似文献   

4.
钼氧化物/聚合物同轴纳米线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热法首先合成三氧化钼纳米线,然后通过原位聚合法在三氧化钼纳米线表面分别进行导电聚合物聚吡咯(PPy)、聚噻吩(PTh)和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的包覆,而得到三氧化钼/聚合物同轴纳米线的方法,并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包覆后的同轴纳米线形貌保持良好,并在光电效应应用方面有着较大潜力。这种原位聚合的方法同样可以被应用于其他聚合物包覆结构材料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实现其他材料与聚吡咯的性能互补与优化,先以甲基橙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软模板法制备具有一维纳米结构的聚吡咯,再利用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锰/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最后将二氧化锰/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与聚吡咯进行混合处理,改变复合材料中二氧化锰/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和聚吡咯微米管的含量,得到了3种不同比例的二氧化锰/碳纳米管/聚吡咯复合材料.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观察所得产物的微观形貌,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测试其结构与组成,最后通过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分析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与循环稳定性. 结果表明,二氧化锰/碳纳米管/聚吡咯复合材料在微观上复合均匀,电容性能比单独的聚吡咯或二氧化锰/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量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采用苯胺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进行表面修饰,然后将修饰过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PANI)与基体聚苯乙烯(PS)复合,制备PS/MWNTs-PANI复合材料.采用四探针电导率仪、热失重分析仪(TGA)、扫描电镜(SEM)对PS/MWNTs-PANI复合材料的性能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WNTs-PANI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3-乙酰氧基-17,17-乙二氧撑-1,3,5(10)-雌三烯为原料制备16ξ-溴-3-乙酰氧基-17,17-乙二氧撑-1,3,5(10)-雌三烯的反应中,采用不同反应条件,得到2种化合物.通过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证明这2种化合物为立体异构体,并确定了它们的构型.  相似文献   

8.
以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为原料,经酰氯化、酰胺化和霍夫曼消去反应制备了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并与己二酸己二胺盐进行了原位聚合反应,还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拉曼光谱仪、热重分析仪(TG)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每1 000个表面碳原子中有91个转化为氨基,但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的热稳定性较多壁碳纳米管显著下降;聚己二酸己二胺功能化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表明碳纳米管上的氨基仍具有缩聚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3-乙酰氧基-17,17-乙二氧撑-1,3-5(10)-雌三烯为原料制备16ζ-溴-3-乙酰氧基-17,17-乙二氧撑-1,3,5(10)-雌三烯的反应中,采用不同反应条件,得到2种化合物。通过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证明这2种化合物为立体异构体,并确定了它们的构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氧化亚铜(MWCNTs/Cu2O)复合微球。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样品进行官能团分析、物相分析和形貌观察,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以纵横穿插方式与氧化亚铜形成复合微球。对比氧化亚铜和多壁碳纳米管/氧化亚铜对目标有机物N-甲酰吗啉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多壁碳纳米管/氧化亚铜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明显优于氧化亚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法,以醋酸锌和硝酸处理过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主要原料,制备了MWCNTs-ZnO光催化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制得样品的形态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在紫外光照射下,分析比较了MWCNTs-ZnO复合材料、MWCNTs和ZnO的混合物以及纯ZnO对甲基橙光催化降解的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MWCNTs-ZnO复合催化剂对甲基橙光降解有着最高的光催化活性。讨论了复合催化剂用量、重复使用等因素对甲基橙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就复合催化剂的抗光腐蚀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两步法成功合成了Ag2Se/Se/SiO2纳米复合物。首先采用Na2SiO3和Na2SeSO3为反应物,制得纳米Se/SiO2前驱物,然后将前驱物与AgNO3反应制得产物。讨论了产物的形成机理,利用TEM、XRD、UV-vis、FT-IR、LRS、PL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产物的电化学和电致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物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并有较好的电致发光行为。  相似文献   

13.
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导电聚合物聚苯胺/聚3,4-乙烯二氧噻吩(PANI/PEDOT)复合阳极材料.研究了复合乳化剂浓度对PANI/PEDOT复合阳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用线性扫描、交流阻抗、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所得的复合阳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物相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复合乳化剂浓度为0.2mol/L时,PANI/PEDOT复合阳极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所得复合材料的分子链有序性较好,结构规整,结晶性好.  相似文献   

14.
Ag-Pt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decorated on MWCNTs/PANI nanocomposit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in-situ chemical oxidative polymerization and chemical co-reduction method. Th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XRD), ultraviolet-visible(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the nanocomposites. It can be observed that the PANI was uniformly grown along the MWCNTs to form MWCNsT/PANI fiber-like nanocomposites with diameter about 60 nm, and the Ag-Pt binary nanoparticles were decorated onto MWCNTs/PANI with particle sizes around 6.8 nm. Cyclic voltammetry(CV)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prepared electrod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obtained MWCNTs/PANI/Ag-Pt electrode displayed a good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 and fast electron transport, which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biosensors and supercapacitors.  相似文献   

15.
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剥离溶剂,柠檬酸钠为剥离助剂,通过超声剥离得到了功能化石墨烯纳米片,并构建出高性能的电化学传感器. 对所得产物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发现与原块体材料相比,所得产物为单层或少数几层的石墨烯纳米片. 通过优化超声时间、石墨烯质量浓度和溶液的pH值,构建了对四溴双酚A (TBBPA)具有高灵敏度的功能化石墨烯电化学传感器. 该传感器的电化学阻抗结果表明,剥离后的石墨烯具有更快的电子传递速率. 更重要的是, 所构建的功能化石墨烯电化学传感器对TBBPA呈现出的线性范围为0.1 μmol/L~14 μmol/L和较低的检出限[5×10-8 mol/L(S/N=3)],并且成功地将其应用于实际水样的检测,其加标回收率在98%~101%之间. 该电化学传感器不仅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而且还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TiO2-CeO2薄膜,XRD、SEM、紫外可见透射光谱、循环伏安法等测试结果表明:经500℃热处理1h后的TiO2-CeO2薄膜呈面心立方方铈矿结构,其薄膜表面光滑,光学透过率高于80%,电荷存储量可达9.46mC·cm^-2,循环可逆性K为95%,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电荷储存材料.同时采用聚(3,4-乙撑二氧噻吩)PEDOT/PSS为电致变色活性材料,制备了对称结构(ITO||PEDOT/PSS||PMMA/PC—LiClO4||PEDOT/PSS||ITO)和非对称结构(ITO||PEDOT/PSS||PMMA/PC—LiClO4||TiO2-CeO2||ITO)的大面积(10cm×10cm)电致变色器件,发现二者的对比度分别为17%、23.4%,褪色响应时间则分别为0.9s和2.8s,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液插层技术制备功能化氧化石墨/聚羟基丁酸酯纳米复合材料(MGO/PHB),利用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MGO的表面结构进行表征,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及拉伸试验分别对MGO/PHB的微观形貌、结晶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MGO的加入加速了PHB基体的结晶并导致结晶度增大;氧化石墨经表面功能化处理后,改善了MGO片在PHB基体中的均匀分散以及其与PHB基体的界面相互作用;随着MGO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先降低后增大,而与纯PHB相比,复合材料都表现出更高的断裂模量值,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与MGO添加量的阀值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改进的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在乙醇溶液中超声分散120 min得到氧化石墨烯悬浮液。采用滴涂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得到氧化石墨烯薄膜,通过电化学技术在氧化石墨烯薄膜上沉积得到聚乙酰苯胺纳米线,成功制备了聚乙酰苯胺/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PAANI/GO)。利用扫描电镜、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技术对合成材料的形貌和充放电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直径为80 nm的聚乙酰苯胺纳米线均匀分散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制备的复合材料在1 mol/L高氯酸溶液中,当循环伏安扫速为10 m V/s时,可以获得706 F/g的比电容,PAANI的比电容为285 F/g。聚乙酰苯胺/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充放电稳定性,当恒电流为1A/g时,循环充放电1 000次比电容是初始值的90%。  相似文献   

19.
采用湿式化学法合成了磁性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分析仪对磁性MWCNTs的表面特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水中镉(II)、铜(II)和锌(II)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强烈依赖于pH值,金属离子的去除率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而增大,当溶液pH值达到一定值时,去除率达到最大,然后保持不变;吸附动力学分析与等温线拟合表明,准二级模型准确地反映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Freundlich等温线更好地说明了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的事实.对热力学参数(ΔH0,ΔS0和ΔG0)的计算结果揭示了吸附过程具有自发且吸热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