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分析某三级医院120例医疗纠纷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防范策略。方法对从2009—2013年处理的120例医疗纠纷按纠纷原因分类汇总,采用2007版 Execl 进行分析,对医疗纠纷科室分布、年间分布、患者情况、纠纷原因等内容进行描述分析。结果医院外科、内科、骨科、妇产科为医疗纠纷高发科室,共占医疗纠纷发生总数的87.5%,纠纷的发生情况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以天津市老年人口居多,纠纷原因主要是医疗质量问题、医患沟通告知不足,以及患者医学知识缺乏。结论造成医疗纠纷的原因有患方因素、医方因素和社会因素等。防范和化解医疗纠纷,重点在于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重视医疗告知,拓宽医疗纠纷处理途径,建立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安徽省某三甲肿瘤医院2016—2020年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件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对策。方法 收集该院2016—2020年52例已赔付医疗纠纷案例,对其发生情况、科室分布、产生原因以及解决途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医院医疗纠纷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纠纷科室集中在外科手术科室,主要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途径解决纠纷。结论 做好医务人员医疗纠纷防范培训和事后考核,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近5年医疗投诉及纠纷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医疗投诉及纠纷产生的原因,为减少医疗投诉及纠纷的发生和提高医院管理效率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档案及管理制度,并收集医院医疗投诉及纠纷发生年度、涉及科室,投诉事由、解决方式和赔偿情况等资料,对样本医院2013—2017年的287例医疗投诉及纠纷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样本医院在近5年间,医疗投诉及纠纷发生原因多样化,科室分化明显,多集中在外科;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但通过协商解决的案例逐年增多,且医疗纠纷赔偿中以未赔偿为主;处理途径逐渐趋向规范化、赔偿人次比逐年降低。结论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强化业务学习,规范诊疗行为,培养纠纷危机意识,健全纠纷处理处罚机制是防范医疗投诉及纠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医疗存在的高危因素,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为进一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出有效的管理办法。方法:从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文书,对福建省某市4家三级医院2013-2022年148例已经处理完的医疗诉讼案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医疗诉讼案件发生的原因、执业范围的分布、鉴定责任的情况以及赔偿金额。结果:外科系统仍然是医疗纠纷发生的高危科室;违反诊疗常规是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医患沟通不够,分别占纠纷原因的43.24%和24.32%。结论:医院应对医疗纠纷发生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5.
45例医疗纠纷情况的分析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医疗纠纷的基本特征与情况,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对2003年、2004年两年中处理的45例医疗纠纷按目的进行分类、汇总整理。结果:医院普外科、骨伤科、妇产科、急诊科为医疗纠纷高发科室,共占医疗纠纷发生总数的57.7%,医疗纠纷处理费用占到全部处理费用的87.6%;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是主要的医疗纠纷处理方式,且医疗纠纷的发生大都与医院自身因素有关,约占68.9%。结论:防范和化解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利,缓和医患关系,必须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医院管理,健全和落实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人文服务角度分析服务型医疗纠纷。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某三甲医院2019-2021年度的213件服务型医疗纠纷投诉。结果:服务型医疗纠纷投诉达82.63%,投诉发生科室前五名分别是门急诊、放射科、神经内科、口腔科、泌尿外科,占总服务类投诉事件近40%。投诉原因主要为医患沟通因素,占46.48%。结论:医院应加强服务性纠纷管理,提升医院内在人文服务底蕴,重构医疗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7.
273例医疗纠纷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上海市某综合性医院2011—2013年的273例医疗纠纷进行分析。结果医疗纠纷涉及的主要人员中副高职称以上者占56.8%;外科医疗纠纷发生的比率最高,为40.3%,其次是内科,为27.8%;医源性投诉的比例最高,为72.2%,其中因服务态度导致的医疗纠纷比例为34%;医疗纠纷的处理以选择协商途径的比例最高,为89.7%。结论医源性投诉是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其中服务态度引发的医疗纠纷比率最高。为有效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应加大科室管理力度,健全和落实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引入人民调节机制,积极借鉴国外相关医患矛盾处理制度,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苏州某医院2010-2015年期间各科室234例医疗纠纷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了解医疗纠纷的基本特征与情况,探讨防范措施,通过各种措施以达到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减少各类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针对目前医院存在的医患纠纷,计算各个科室医患纠纷的发生情况,根据纠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减少纠纷的发生。结果:2010-2015年期间医院普外科、产科、妇科、骨科、心内科为纠纷多发科室,占所有医疗纠纷的58.33%。结论:医患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医院的管理,制定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患有效沟通,才能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陆方 《卫生软科学》2011,25(4):254-257
[目的]了解南京市某医院医源性纠纷的现状,分析纠纷的原因,为减少纠纷的发生提出建议。[方法]收集南京市某医院2005年1月到2009年12月发生的医源性纠纷资料196例,运用Excel软件,将医源性纠纷基本情况、发生纠纷的医护人员分布、科室分布、纠纷的原因、责任的认定、处理方式、纠纷的补/赔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京某医院2005年~2009年间医源性纠纷数量逐年增多,经济赔偿金额有所增加;发生纠纷的医护人员分布,以医类人员发生最多,约占42.35%;多数科室均发生过纠纷,但主要集中在外科;引起纠纷的原因主要是医疗规章制度执行不规范、医患沟通不够、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医疗服务态度不好等;医源性纠纷的责任认定中,一般医疗差错共98例,占50%,严重医疗差错为共7例,占3.57%,非医疗过失91例,占46.43%;纠纷处理方式以协商解决为主,但行政调解和法律诉讼处理逐年增多。[结论]减少医源性纠纷的发生应从医院自身出发,严格规章制度,遵守诊疗常规;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意识;完善业务培训,提高医疗水平;注重医德教育,构建良好医院文化;加强重点科室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减少纠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医患纠纷的现状及诉因,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为医院医患纠纷的有效调处提供对策。方法选取广州市某大型三甲医院2009~2014年的医患纠纷数据,按照各年度与各季节分布、赔付情况、各科室与各环节分布、解决途径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近6年医患纠纷数量呈波浪型分布,冬春季明显少于夏秋季,且各年度赔付比例都在50%左右;妇产科和手术环节纠纷发生率最高;因医疗质量和非医疗质量引起的医患纠纷分别占82.49%、17.51%;解决途径中以自行协商为主,占80.18%。结论医院应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防范医患纠纷的发生;同时要全面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医患纠纷处理方式,及时化解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医疗纠纷投诉信息的分析,探讨提高医疗质量,防范与处理医疗纠纷的方法。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某区卫生局医疗事故处理办公室2008年接待的患方医疗纠纷投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方投诉最多的是二、三级医疗机构,占投诉的80%;外科、妇产科和内科是医疗纠纷高发科室;投诉原因主要是诊疗效果不佳和医院管理缺陷:结论医疗有高技术、高风险性,医疗纠纷难以避免,要正确认识与面对医疗纠纷投诉,重视与认真处理好患方的投诉,针对投诉原因采取积极防范与监管措施,才能防范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医疗纠纷的成因及防范--附240例医疗纠纷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随着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普遍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水平要求日益提高,医院医疗纠纷的例数日益增加,有的地方已经影响到医院的正常工作.据卫生行政部门抽样调查统计,1991年,全国100家大型医院共发生医患纠纷232起,其中提起诉讼的只有10件;1998年全国100家大型医院共发生医患纠纷1 400起,其中诉诸法律的有588件,占纠纷总数的42%.医疗纠纷已成为医学界、法律界、新闻媒体和广大人民关注的热点之一[1].如何处理好医疗纠纷是医院各级人员目前面临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院2002年到2004年3年的时间内发生的240例医疗投诉和医疗纠纷进行分类及成因分析,力求从另一个侧面找到一些相关的规律,探讨防范与处理医疗纠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2013年在门诊和住院治疗中发生投诉和纠纷33例,重大医疗纠纷占42.42%,以2009年发生率最高;11例投诉中,服务质量投诉以门诊患者为主,技术水平和医患告知的投诉以住院患者为主;22例有赔款和欠费案例中,重大医疗纠纷发生率为63.64%.正确认识和对待患者投诉,恰当处理投诉,可有效地防止投诉转化为医疗纠纷;医疗质量缺陷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主要因素,也是产生重大医疗纠纷的原因,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医患双方道德素养的提高,可减少患者不道德就医行为;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及早介入医患双方矛盾激化后的纠纷处理,有利于缩短纠纷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4.
周海龙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5879-5881,5888
目的通过对52起医疗赔偿案例的调查,了解医疗赔偿案例的特点及防范对策。方法对某二级医院2006~2010年的医疗赔偿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妇产科和外科是医疗纠纷多发科室。医疗纠纷争议事由为医疗过程失误占25%,医疗损害占23.07%,诊断失误占17.31%。结论处理好医疗纠纷,是医患双方保持和谐关系的重要保证。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防范意识、规范操作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是降低医疗纠纷的关键所在。要注重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患沟通,积极依法解决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福建省某三级综合医院2016-2021年发生的40起医疗纠纷案件,分析医疗纠纷发生原因,提出预防医疗纠纷的建议。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式,利用EXCEL分析医疗纠纷的科室分布、处理途径、赔偿金额、发生原因。结果:医疗纠纷发生和理赔金额最多的科室是外科,医疗纠纷处理方式均按照法律法规程序进行处理,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对病情评估预判不足、误诊误治漏诊和医患沟通不足。结论:预防医疗纠纷需要常态化开展医疗纠纷警示教育;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增强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建立良好畅通的医患沟通机制和推进医疗机构后勤管理精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8年8月产科发生医疗纠纷20例进行分析. [结果]按医疗纠纷发生因素分为医疗过失纠纷和非医疗过失纠纷,20例医疗纠纷中非医疗过失纠纷12例,医疗过失纠纷8例;20例医疗纠纷中有11例行剖官产术.产科医疗纠纷发生与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薄弱、技术水平不高、医患沟通、医院感染、剖宫产指征掌握有很大关系. [结论]防范医疗纠纷应做到增强法律意识,规范病历书写,加强技术培训,密切医患关系,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本院医疗纠纷防范的有效机制,以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对本院近3年来的医疗纠纷及医疗赔偿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妇产科、骨科和外科是医疗纠纷多发科室。导致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是疗效不满、医患沟通不足、治疗不当和服务不满等。结论:医患双方协商解决仍是医疗纠纷的主要解决途径;通过落实医疗防范措施,可以确保医疗安全,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基础。通过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患沟通、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等措施,从源头上防范医疗风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医患双方引发的医疗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为社区提供可行性建议,预防和控制社区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9年7月-2012年6月接待的医疗投诉32起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情况做回顾分析。结果3年来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但医疗纠纷发生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操作性或创伤性较多的科室发生率高,前三位依次为药房、妇产科和口腔科,占59.38%;其中26起投诉通过耐心解释、疏导后化解矛盾,6起经协商予以一定经济补偿解决。社区医疗投诉的原因:患方主要是因为对自身健康要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医疗知识和卫生政策匮乏;医方主要是因为服务态度差、责任性不强引起差错。结论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采用加强医患沟通、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加大相关政策与法律宣传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管理》2015,(5):60-64
目的:通过对病人投诉的主要因素、科室分布及投诉对象进行分析,找出其规律特点,为正确处理和有效防范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一般统计描述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门诊发生的82起病人投诉案例。结果:投诉主要因素,医方原因64例,占78.05%,患方原因18例,占21.95%,医方原因包括医患沟通,占25%,责任心占20.31%,诊疗技术占20.31%,制度落实占18.75%和职业倦怠占15.3%;患方原因有认知差异占38.89%,期望值过高占33.33%和利益驱动占27.78%。结论:处理方式由门诊部办公室协调解决。防范对策:建立长效管控机制;优化门诊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患者投诉纠纷发生原因并制定合理管理对策,以改善门诊服务质量。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发生的110例投诉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引发投诉的因素、对象、科室及处理结果等,阅读案例并对资料进行汇总,在审核认定后进行列表统计与比较。结果医务人员沟通不足、责任心欠缺、医疗质量不佳、停诊与劳动纪律等是引发投诉纠纷的主要原因,其中沟通服务不足是最主要因素,总投诉率为52例(47.3%);内科与外科在所有科室内投诉率最高,分别为23.6%、19.1%,医生在所有投诉人员中最多,投诉率为49例(44.5%);投诉纠纷发生后,医院主要解决方式为门诊办公室解释、与科室协商或转其他相关部门,均可获得患者谅解,解决纠纷。结论针对投诉纠纷发生状况应分析其原因,并需加强医务人员服务教育,对管理措施进行整改,以保证患者就诊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