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胡元君 《地下水》2011,33(3):169-171,203
分析了四川灾区安县魏家湾泥石流形成的地形条件、物源条件、水源条件等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对5.12地震后魏家湾泥石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魏家湾流域一旦发生集中暴雨,形成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易发程度高,泥石流危险性增大,且危害严重,应对其实施应急防治工程.  相似文献   

2.
都江堰市龙池镇麻柳沟泥石流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都江堰市龙池镇麻柳沟泥石流灾害现场调查,分析了泥石流的特征及形成条件,并对沟道内松散固体物质储量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危险区范围。结果表明:麻柳沟流域的地形特征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5.12\"汶川地震和\"4.20\"芦山地震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条件,多次强降雨为泥石流的启动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条件。通过计算得出,麻柳沟沟道内的松散固体物质储量约为29.21×104 m3,其中形成区13.19×104 m3,流通区3.27×104 m3,堆积区12.75×104 m3,泥石流最大危险范围为0.247 1km2。  相似文献   

3.
陈伟楠  张天义 《地下水》2022,(5):178-180
研究区位于洛浦县南部的阿其克乡政府西侧,在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综合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泥石流为一坡面泥石流灾害,流域面积6.78 km2,流域内无明显主沟道,呈“长条”形;研究区泥石流可以划分为形成-流通区和堆积区;研究区泥石流形成-流通区松散堆积物总方量为339×104 m3。  相似文献   

4.
陈鹏飞 《地下水》2020,(3):147-149
新源县苏勒萨依沟泥石流灾害对生命财产安全及相关设施等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泥石流为粘性、沟谷型、高频中型溃决泥石流;泥石流的流域划分为形成区(包括清水区和物源补给区)、流通-堆积区;三面环山的有利地形地貌特征、丰富的重力侵蚀补给和沟...  相似文献   

5.
袁丽发  谢宁  徐海龙 《地下水》2021,(3):160-162
墨玉县普卡村泥石流沟对居民房屋、通信、电网及当地村民构成了一定程度威胁.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结果,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石流类型为暴雨型、沟谷型、泥流型、高频、稀性泥石流;泥石流的流域划分为形成-流通区和堆积区;泥石流正处于发展期(壮年期)的末期,正在向衰退期(老年期)转型...  相似文献   

6.
张天义  陈伟楠 《地下水》2022,(4):158-160
研究区位于新疆莎车县霍什拉甫乡11村(萨依巴格村),艾亚河河谷右岸,在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综合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发育有三条泥石流沟整体流向呈南东-北西向,沟道两侧坡体冲沟发育,沟谷形态主要呈“V”型;研究区泥石流的物源主要集中分布于泥石流沟的形成-流通区内,一次固体物质总量分别为819.63 m3;研究区泥石流水源类型为地表洪水,设计2%频率(50 a一遇)的24 h面暴雨量为58.86 mm,短时强降雨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86-489
波振沟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境内孙水河左岸,属于川南红层地区典型沟谷型泥石流沟。通过工程地质调查与遥感影像解译,研究了该泥石流形成条件和机理,获取了泥石流动静力学参数。调查研究表明:(1)波振沟流域地貌正处于壮年期发育阶段;(2)泥石流容重1.64g/cm3,属于过渡(偏稀)性泥石流;(3)波振沟流域内还存在大量崩滑体及沟道松散堆积体,松散物源近4×105m3,在强降雨作用下容易启动泥石流,建议加强综合防治。该研究对砂泥岩互层地区泥石流形成机理的认识有一定帮助,对波振沟泥石流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西南某水电站库区五里沟、咱里沟、浑水沟等多条泥石流冲沟发育,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泥石流。沟内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及人工堆积物丰富,在暴雨,地震等自然因素的触发下,时有较大规模的泥石流发生的可能,将对该水电站运行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结合区内泥石流的具体特征,重点以五里沟为主,分析研究了五里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运动特征,包括泥石流的流速、流量、冲击力。这一研究为评价库区泥石流对水电站的建设和安全运行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庙儿沟为白龙江中游右岸河段的一条沟谷,历史上曾发生多次泥石流。在查明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庙儿沟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包括泥石流的流速、流量、冲击力。这一结论为评价该泥石流对该地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及财产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建议右岸前期施工场地和右岸上游备料场沿江设置挡墙,且场地要注意少占行洪断面,防止泥石流沉积淤塞河道。  相似文献   

10.
赵海军 《地下水》2022,(3):172-173+198
研究区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库科西鲁格乡其如克同村,在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属中高山区,面积约为18.2 km2,整个研究区地形呈“箕”形;研究区泥石流沟松散固体物质来源主要由泥石流沟床、两侧山坡覆盖的薄层残坡积物等两大类固体物源组成;暴雨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泥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也是泥石流灾害形成的最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庙沟的地形地貌条件、碎屑固体物源条件及水源条件入手,探讨了泥石流成因机理,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价,同时提出了相对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郭一兵 《甘肃地质》2014,23(2):85-90
论述了四川省泸定县高家沟泥石流形成条件、诱发因素和泥石流灾害特征。对泥石流危险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21年7月5日,凉山州木里县项脚沟暴发特大型泥石流灾害。文章通过野外调查和特征参数计算,研究了本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暴发过程和暴发特征。根据实地考察判断,泥石流主要在森林火灾、短时强降雨和沟道地形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暴发,为暴雨径流冲刷引发的火后泥石流。暴雨形成的洪水冲刷坡面、侵蚀沟道,导致沟道两岸坍塌滑坡,堵溃效应明显,泥石流规模扩大。项脚沟过火面积达74.61%,高烈度火烧区面积达57.98%,泥石流临界降雨强度为77.84 mm/h,累计降雨达141.60 mm。根据泥石流特征参数计算结果,此次泥石流密度范围为1.83~1.93 g/cm3,属黏性泥石流,主沟下游出口流速为7.22 m/s,峰值流量759.08 m3/s。结合雨洪法和形态调查法结果分析,此次泥石流重现周期为百年一遇。结合泥石流发育趋势,文章认为流域仍有可能暴发大型泥石流,提出了上游固坡、中游调控、下游排导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坡面泥石流具有规模小、分布广、暴发突然、流动快、过程短、冲击力大等特征,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为了查明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尼玛弄自然村坡面泥石流的发育特征,以野外精细化调查和测量为工作方法,在查明泥石流区域地质环境及分区特征、主沟支沟的沟道特征、形成条件、物源转化关系的基础上,综合研判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并划定了危险区范围。结果表明: 流域内松散固体物源总量约为22.72×7;104 m3,可能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约为7.82×7;104 m3; 坡面泥石流一旦遭遇大暴雨,势必引发较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的综合致灾能力较强,受灾体的抗灾能力较弱,泥石流治理紧迫性等级为I级; 提出“导流槽+截流槽+导流堤”和“导流防护堤”两种工程治理方案,为该区泥石流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野外实际调查资料为依据,在浅述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危害程度,探讨了灾害治理的工程措施。认为较大的沟谷比降,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储备,短历时、高强度、集中式的强降水,对短时间内汇集大量的水石极为有利,同时也为泥石流的发育和形成提供了强大的势能和物质来源,而沟口(下游)相对宽阔的扇形地又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堆积场所;泥石流类型为典型的强降雨崩塌型中频稀性沟谷型发展期泥石流,其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的界线不明显;提出了\"拦+固+清淤+护+排导\"泥石流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22 年8 月23 日德昌县乐跃镇群英村王家坡沟暴发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导致群英村至太平村的乡道严重堵塞,乡道两侧的耕地及经济作物大面积受毁。为揭示此次群发性泥石流的发育规律,本文结合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对王家坡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动力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泥石流在短历时强降雨情况下,坡面入渗迅速形成地表径流聚集于沟道,水流沿程掏蚀、侧蚀沟道岸坡形成大量的沟道松散固体物质,泥石流规模呈放大趋势冲出沟口形成泥石流灾害。该泥石流沟松散堆积物动储量为1.21×104m3,主要分为沟道物源、崩滑物源、侵蚀物源3 种物源类型,其中沟道物源占比最大;最后计算了不同暴雨频率条件下泥石流的流量以及冲击力,为王家坡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甘肃省舟曲县泥石流成因,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舟曲县水泉沟流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在调查分析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区域测量、地面调查和地下勘探等手段,查明了泥石流的特征,分析了泥石流的成因,并对区内泥石流危害性进行分区。研究表明: 水泉沟坡面结构松散,山坡陡峻,在降水、地震、人类工程活动或重力作用下,会诱发泥石流; 水泉沟泥石流设计重度为18.7 kN/m3,年冲出量为1.24×104 m3/a,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量为0.66×104 m3,泥石流最大冲压力190.22 kN,泥石流最大爬高为6.2 m; 极危险区为水泉沟沟口至白龙江岸边,面积为0.13 km2,占区内总面积的9.8%,严重危害水泉新村、313省道以及峰迭新区。建议在主沟中、下游沟道内布置两座重力式浆砌石谷坊坝,堆积扇沟道内布置一座重力式浆砌石谷坊坝,建设894 m 排导堤。研究成果可为甘肃区域泥石流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彩侠  马煜 《地质与资源》1992,28(3):298-304
在汶川地震影响下,截至2011年龙溪河流域共计有45条泥石流沟暴发泥石流,造成重大经济财产损失.在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灾害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降水、物源成因进行了研究,认为物源和降水是激发龙溪河流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龙溪河流域泥石流具有群发性和小流域暴发性特征,构造带耦合特征,破坏性大和灾害链作用特征.采用MFCAM模型对龙溪河流域泥石流沟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有1条沟危险性大,14条危险性中等,30条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