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该研究旨在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阿尔巴斯绒山羊胎儿皮肤干细胞,为绒毛生长相关研究提供实验材料。以阿尔巴斯绒山羊胎儿皮肤为样本,酶消化和IV型胶原黏附法获得较纯的皮肤干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细胞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和体外分化等方法探讨皮肤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和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皮肤干细胞形态较小,铺路状生长,折光度高且黏附能力强,在体外培养至20代未出现明显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胎儿皮肤干细胞阳性表达Krt15、CD34和Itgβ1。Krt15、CD34和Itgβ1 m RNA相对水平分别为绒山羊角质细胞的5.56、24.37和7.22倍(P0.01)。体外成骨诱导Von Kossa染色呈阳性;成软骨诱导阿尔新蓝染色呈阳性;成肌诱导后,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到细胞融合的发生,Myo G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阿尔巴斯绒山羊胎儿皮肤干细胞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集兔股骨及胫骨骨髓组织,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绘制原代、第1、3、8代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培养鉴定,观察细胞生物学特性.结果:培养的BMSCs呈纺锤形、长梭形,旋涡状排列、放射性生长,增值活跃.各代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细胞增值活跃.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分子阳性,CD34和CD45分子阴性.经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后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油红O染色阳性.结论:成功建立了兔BMSCs体外分离、培养的有效方法,扩增的BMSCs仍保留多向分化潜能,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
中老年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用Ficoll-Paque分离不同年龄段供者MSCs体外培养,进行诱导分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核型分析观察细胞染色体的稳定性,裸鼠实验、软琼脂实验观察致瘤性。结果:中老年人每毫升骨髓分离的单个核细胞量和MSCs增殖速度与青年人无显著差异;中老年人不同代次的MSCs诱导后具有向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分化的能力;分离培养的MSCs表达CD44,不表达CD34;传至第10代核型未见异常,未见致瘤性。结论:中老年人MSCs有较强的体外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遗传背景稳定。  相似文献   

4.
该课题研究长期体外传代培养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要生物学属性的影响。采用组织块法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反复传代培养后比较第5、10、20代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属性:采用细胞计数法与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代次细胞增殖活性和表面免疫标志物;染色体常规核型分析和微阵列分析检测其基因稳定性;成脂、成骨诱导分化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定量RT-PCR检测端粒酶反转录基因hTERT的表达; SA-β-gal活性确定细胞老化状态。第5、10、20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呈现相同的增殖曲线,各代次干细胞的增殖速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培养代次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均呈现CD105、CD90、CD44、CD73高表达, CD19、CD34、CD45及HLA-DR不表达或低表达。基因稳定性分析证实三个代次干细胞均为正常二倍体核型,染色体基因组未发生基因拷贝数缺失、重复和大片段纯合子现象。成脂和成骨分化潜能以及hTERT表达均未见显著性差异。SA-β-gal活性检测显示,随培养代次的增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开始呈现衰老征象,尤以第20代明显。体外反复传代长期培养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属性、基因稳定性及其多向分化潜能均无显著性影响。过度长期培养有可能导致干细胞老化,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视网膜神经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表型。采用含EGF的培养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视网膜神经细胞分化,并利用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结果:从骨髓中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贴壁生长,表型相对均一,表面标志为CD90、CD44、CD147阳性;而CD34、CD38、CD45、CD14、HLA-DR阴性。体外诱导后可以得到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和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标志物Rhodopsin呈阳性表达的细胞。结论:从骨髓中分离培养得到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视网膜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可行性,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取SPF级5周龄健康SD大鼠2只,脱颈处死,分离双下肢股骨、胫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BMSCs;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原代、传代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生长、贴壁率曲线,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物、诱导成成骨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可在体外分离出活性好、纯度高的BMSCs。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原代细胞呈梭形、多角形,传代细胞形态均一呈纤维样;P3代BMSCs经流式细胞鉴定:CD44、CD90高表达,CD31、CD45低表达;定向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可见明显矿化结节。结论:证实应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体外可成功分离BMSCs,所分离培养、纯化的细胞生物学稳定,纯度高、活性好,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为骨组织工程、骨质疏松症和骨折不愈合疾病的研究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MSCs)体外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的方法,为下一步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骨髓单核细胞,接种后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样细胞.免疫荧光及PCR检测细胞表面标志及多能性基因的表达,并鉴定分离细胞的多向诱导分化潜能.结果:体外培养的原代细胞10天达到融合,传代后仍具有成纤维样的形态;免疫荧光结果见波形蛋白(Vimention)和Oct4标记阳性,CD45阴性;PCR分子检测见多能性基因OCT-4,nanog的表达;细胞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的能力.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pMSCs体外增殖能力强,纯度高,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pMSCs分离培养体系的成功建立为下一步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Sprague Dawley(SD)大鼠鼻黏膜间充质干细胞(NM-MSCs)的获取、分离、培养方法,初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SD大鼠鼻黏膜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NM-MSCs,光镜下细胞形态学观察,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标记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再诱导其向骨组织及脂肪组织方向分化,最后对其进行细胞周期检测及分析。结果分离培养的NM-MSCs光镜下以梭形与多角形细胞为主,呈放射状排列,且生长旺盛;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M-MSCs同时表达STRO-1和Nestin;第4代NM-MSCs不表达CD19、CD31、CD34、CD45及HLADR细胞表面标记物,但表达CD90、CD105基质细胞标记物;NM-MSCs经成骨、成脂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均呈阳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NM-MSCs符合干细胞生长的特性。结论 SD大鼠NM-MSCs组织块贴壁法获取容易,操作简单,且可大量扩增用于细胞实验研究,经体外诱导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SD大鼠鼻黏膜组织块贴壁法为组织细胞工程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并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与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方法:收集健康足月产胎儿脐带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流式细胞仪对其表面标志进行检测,通过向成骨成脂分化对其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RT-PCR对其干细胞特性基因Oct4、Nanog、Sox2、Nestin进行检测。结果: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可在2周左右获得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CD29、CD44、CD105、CD106,低表达CD34、CD45;经成骨成脂诱导2周后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RT-PCR检测发现原代细胞表达Oct4、Nanog、Sox2、Nestin基因。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扩增培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并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与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方法:收集健康足月产胎儿脐带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流式细胞仪对其表面标志进行检测,通过向成骨成脂分化对其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RT-PCR对其干细胞特性基因Oct4、Nanog、Sox2、Nestin进行检测。结果: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可在2周左右获得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CD29、CD44、CD105、CD106,低表达CD34、CD45;经成骨成脂诱导2周后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RT-PCR检测发现原代细胞表达Oct4、Nanog、Sox2、Nestin基因。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扩增培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骨再生工程中重要的种子细胞,它对骨组织缺损的修复有着良好的效果。但是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修复骨组织缺损是是由细胞外因子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DDR2(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2)作为I型胶原的特异性受体在成骨细胞的分化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而对于其在BMSCs向成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的所起到的作用还鲜有研究,对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分离、培养并鉴定比较DDR2基因缺失小鼠与野生型小鼠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为后续的实验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改良型的全骨髓贴壁细胞分离方法分离培养两种小鼠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其表面标记物的表达,并利用诱导培养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分化。结果:分离培养的两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一致,增殖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强,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记物CD29,Sca-1均表达阳性,CD105,CD45表达为阴性,分离得到的两种细胞均有向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但可以明显观察到DDR2基因缺失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减弱。结论:本实验通过对于DDR2基因缺失小鼠BMSCs分离、培养和鉴定,初步探索DDR2基因缺失在在成骨过程中的作用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高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奠定理论基础。经实验证明,DDR2基因缺失小鼠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虽然仍具备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但其向成骨细胞的分化能力明显减弱,说明DDR2基因缺失对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猫的脂肪、骨髓、羊膜、脐带等器官组织4种不同器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全血培养法分离培养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并采用消化法分离培养脂肪、脐带和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比较它们的细胞形态、生长曲线、成脂成骨分化能力以及细胞表面标志物等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4种不同来源的MSC均呈贴壁生长,细胞形态呈梭形、多棱形;均具有成脂成骨分化能力;脂肪源和骨髓源MSC的细胞增殖速度较快,细胞倍增时间较短,而羊膜与脐带源的MSC增殖能力较差,细胞倍增时间较长,4种细胞中脂肪来源MSC的增长活性最好,细胞传至第9代的时候依然保持良好的增殖活性,提示AD-MSC的临床应用可能比较好;4种MSC细胞表面均高表达CD105、CD90和CD44等标志物,低表达CD3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建立喉部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喉部瘢痕中形成的作用及喉部组织工程提供参考.方法:以比格犬喉部会厌背侧(舌面)黏膜为研究对象,采用消化培养的方法分离具有间充质干细胞样细胞.选取第3代细胞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首先利用MTT法检测其增殖活性及克隆形成情况,然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物CD29及CD34的表达情况,最后应用第3代细胞对其进行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培养,观察其分化能力.结果:分离培养细胞形态较为一致,绝大多数呈梭形,排列不规则.MTT增殖活性实验及克隆形成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的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和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该细胞表达CD29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面标记物,低表达造血干细胞细胞表面标记物CD34;同时,该细胞诱导分化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实验表明,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论:从比格犬会厌背侧黏膜分离的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样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喉部瘢痕形成机制及喉部组织工程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治疗疾病已经逐渐成为现实,但是作为被移植的种子细胞,BMSCs体外传代能力非常有限,种子细胞来源极为贫乏。本研究通过差速贴壁筛选的方法分离出一种猪BMSCs的衍生细胞株,命名为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derived cells,BMSDCs)。分别对BMSDCs与BMSCs细胞进行细胞生物学特性分析,探讨其体外诱导分化特性,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表面标记物。结果表明,BMSC和BMSDCs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31.3 h和30.3 h,平均传代时间分别为3-5 d和2-3 d;两种细胞均阳性表达CD34、CD90,阴性表达CD44、CD45;经体外诱导后均可分化为成脂细胞和成肌细胞。在传代能力上,前者可传代15至20次,后者可长期传代(200次以上)且维持正常染色体特征。研究认为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体外培养的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衍生细胞——BMSDCs能够稳定生存增殖并维持BMSCs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理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5.
赵迪诚  杜鹃  陈红  卢连梅  苏江 《生物磁学》2011,(24):4837-4840
目的:研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自脐血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描绘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分别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元样细胞进行诱导分化,通过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检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能力,而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诱导后细胞表面神经标志物的表达。结果:纯化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呈均一梭形,生长曲线呈S型,并以P3代增殖能力最强,细胞表面不表达或弱表达CD34、CD35、CD106,高表达CD29、CD44、CD105。成骨诱导2周后,可检测到钙化基质的形成,成脂肪诱导3周后,可检测到脂滴的形成。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后,可观察到典型的神经元样形态改变,且NSE、NF、GFAP阳性表达。结论:分离纯化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与分化潜能,并在体外诱导条件下可以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自脐血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描绘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分别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元样细胞进行诱导分化,通过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检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能力,而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诱导后细胞表面神经标志物的表达。结果:纯化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贴壁生长,呈均一梭形,生长曲线呈S型,并以P3代增殖能力最强,细胞表面不表达或弱表达CD34、CD35、CD106,高表达CD29、CD44、CD105。成骨诱导2周后,可检测到钙化基质的形成,成脂肪诱导3周后,可检测到脂滴的形成。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后,可观察到典型的神经元样形态改变,且NSE、NF、GFAP阳性表达。结论:分离纯化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与分化潜能,并在体外诱导条件下可以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脐带中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 并进行鉴定,阐明其多向分化的潜在作用.方法 收集健康胎儿脐带,分离培养脐带中的间充质干细胞,以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细胞表面标志检测,多种成分联合诱导其向脂肪、成骨方向分化,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诱导后的细胞变化.结果 脐带中分离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造血细胞系的标志CD34、CD45、HLA-DR,强表达CD105、CD44、CD90,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可向脂肪及成骨方向分化.结论 脐带中存在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型猪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stromal cells,ASCs)的形态学特点,研究其多向分化潜能和生物学特性,探讨其在骨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方法:切取雄性小型猪背部皮下脂肪,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ASCs,观察其生长、增殖特性和组织学形态;并诱导其向脂肪细胞和骨细胞多向分化,分别采用油红O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鉴定,细胞表面分子通过流式细胞术鉴定。结果:贴壁的ASCs为长梭形,生长增殖快,性状稳定,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D29、CD90阳性表达,CD14、CD31、CD34阴性表达。通过相应的诱导培养液诱导,ASCs可向脂肪细胞和骨细胞分化并表现出相应的生物学特征。结论:小型猪背部皮下脂肪取材方便,可获得大量脂肪用以分离ASCs,ASCs增殖分化能力较强,在条件培养基诱导下可成骨分化,可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建立禽类后肾间充质干细胞(Metanephr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MMSCs)体外培养体系,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化潜能。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北京鸭胚胎MMSCs,绘制生长曲线,通过免疫荧光和RT-PCR对MMSCs进行鉴定,诱导MMSCs向脂肪细胞和胰岛细胞分化。结果表明,鸭胚胎MMSCs具有良好的增殖活力,表达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特异性标志物,并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和胰岛细胞。北京鸭胚胎MMSCs在体外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进行保存。  相似文献   

20.
胎膜组织贴壁细胞:一种新的间质干细胞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体外分离纯化胎膜组织贴壁细胞(fetal membrane derived adherent cells,FMDACs)的方法,并且研究FMDACs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胰酶消化法分离FMDACs,体外传代培养,并进行向成骨、成脂细胞的诱导分化培养,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面抗原,核型分析及致瘤性实验。[结果] 成功地进行了FMDACs的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FMDACs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表达CD44、CD29,不表达CD34、CD14、CD45,经诱导后能够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传代多次后核型正常,无致瘤性。[结论] 胎膜组织中可以分离得到具有间质干细胞特性的贴壁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遗传背景稳定无致瘤性。FMDACs为临床应用进行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