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举世瞩目的中苏高级会晤即将在北京举行。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将是这次历史性会晤的中心任务。这既是国际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苏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转折性的变化。苏美高层接触频繁,东西欧各种交往活跃,“热点”地区普遍降温,社会主义各国的改革之风日盛。可以说,缓和军事对抗,松弛紧张关系,开展广泛的经济合作,争取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全球性大趋势,有可能出现一个有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中美关系的基本特点是:总体稳定,局部紧张,共识难遮分歧,合作不掩矛盾,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继续前行。这一年,两国隆重纪念建交35周年,高层交往有声有色,奥巴马总统及夫人米歇尔分别访华、两国元首海牙会晤、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功举行等充分发挥了首脑外交的引领功能。双方不断重申共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识,各领域合作和重大国际问题协调持续深化,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加快投资协定谈判、就  相似文献   

3.
1989年,美苏关系的主流仍是缓和与对话,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并有深化的趋势,可以认为两国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去年,美苏首脑临时决定举行马耳他非正式会晤以及两国明显加强双边高层军事交往都突出地反映了这种关系的深入。所渭“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是美国在对苏关系上摆脱了前几年的犹豫和观望,开始在推动双边缓和的进程中采取积极姿态。  相似文献   

4.
11月19日至21日,美国总统里根和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日内瓦举行了为期3天的会晤。这是八十年代以来两国领导人的首次会晤,举世瞩目。会晤达成了一些双边协议与谅解,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严重分歧。总的说来,这次会晤对美苏关系以及整个东西方关系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这次首脑会晤结果表明,美苏双方出于各自利益考虑,都需要缓和相互间的紧张关系,恢复正常交往与对话。回顾八十年代前半期,美苏关系经历了一个不平静的“第二次冷战”时期。1979年6月美国前总统卡特和已故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维也纳会晤签署《联合公报》和《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墨迹未干,两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关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中俄关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政治上两国高层互访不断。截至目前,中俄两国元首已经举行了三次会晤:6月塔什干上合组织峰会期间会晤、次日移师北京再次会晤和9月杭州G20峰会期间会晤。三次会晤的重头是6月25日北京会晤。此次普京访华时间只有短短一天,但其访华团的规模、双方会谈的规格、取得的成果和国际影响力,都是历次会晤最  相似文献   

6.
中美双方拥有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过去四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在总体保持稳定基础上取得重要积极进展.双方高层和各级别交往对话密切有效,各领域务实合作稳步推进,分歧摩擦得到妥善处理.未来四年,中美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一是中美均致力于建设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两国元首就此达成重要共识,为中美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中美通过高层交往、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等渠道就此深入沟通,有关共识和努力方向更加明确,为未来中美关系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5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晤。习近平强调,中德两国要做合作共赢的示范者、中欧关系的引领者、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超越意识形态差异的合作者。这应当是双方下阶段推进两国关系共同努力的方向。双方要保持高层密切交往,加强对双边关系的顶层设计,鼓励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用好机制性对话,我们欢迎德国抓住中国新一轮开放机遇;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共同做大蛋糕、做大产业、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主席刚结束对美国的访问并与布什总统举行会晤,双方主要在哪些领域进行了讨论,主要的共同点和分歧什么,主要成就是什么? 江主席不久前对美国进行了成功访问。这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新条件下,在党的十六大即将召开的重要时刻,中央采取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江主席此访共四天,先后去了芝加哥、休斯敦以及旧金山等地,并与布什总统在克劳福德举行一年多来的第三次会晤。两国元首再次强调了中美平等友好合作对两国和世界的重要性,决定加强两国高层战略对话和交往。江主席邀请布什总统再次访华,布什总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相似文献   

9.
<正>5月14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访俄,在索契会见俄总统普京和外长拉夫罗夫。这是他首次以国务卿身份访俄,也是俄美两国外长时隔一周后的第二次会晤,更是落实5月3日美俄两国总统热线通话的务实之旅。短短半个月内,原本冷若冰霜的美俄两国出现如此密切的高层互动,不能不让人高度关注。近来美俄高层对话议题广泛,涉及当前诸多重大国际热点,既有持续交锋、各执己见,也有心照不宣、相互默契。在双边关系问题上,双方主张发展互利贸易投资关系并重申增进各领域对话,俄方向美方提交了一份有关推动俄美关系积极发展步骤的备忘录,美方表示要积极研究。美方抛出两国元首G20大阪峰会期间举行会晤的可能性,普京表  相似文献   

10.
《世界知识》2013,(19):6-6
2013年9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举行会谈。王毅指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双方着眼世情、国情和两囤关系发展态势作出的战略选择,存在着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应尽快以实际行动和具体合作加以推进和落实。双方就下一步中美高层交往、妥善处理重要敏感问题以及推进各领域互利合作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1.
正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离开北京,应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总督达达埃和总理奥尼尔、文莱达鲁萨兰国苏丹哈桑纳尔、菲律宾共和国总统杜特尔特邀请,对上述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在巴新同建交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会晤。11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尔斯比港同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奥尼尔会谈。习近平指出,近年来,两国高层交往频繁,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中国坚定支持巴新自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高度赞赏巴新政府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为加强  相似文献   

12.
在高层互访中断的情况下,2004年11月,中日两国领导人先后两次会晤,讨论两国间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既表明两国间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也表示了双方领导人对改善双边关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外交动态     
<正>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在印度金奈举行10月11~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印度金奈,应印度共和国总理莫迪邀请,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10月12日,习近平在金奈同莫迪举行会晤,两国领导人在友好、轻松气氛中就中印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习近平指出,去年我和总理先生在武汉成功会晤以来,中印关系迈入健康稳定发展新阶段,会晤的积极效应不断显现。中印互为重要邻国,是仅有的两个人口超过10亿的大国。维护好、发展好中印关系,是中国坚定不移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外交小灵通     
正【杨洁篪2月18日会见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王毅】杨洁篪国务委员表示,中澳正积极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设。希望双方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保持高层及各级别密切交往,拓展经贸、科技、教育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夯实民意基础,推动中澳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1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习近平说,去年6月我们在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了建设性会晤,又在圣彼得堡和海牙两次会晤,并通过通话、通信等方式保持密切联系。我高兴地看到,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在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方面取得不少早期收获。奥巴马总统这次访华是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重要契机。我们要保持经常性密切沟通,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要就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坦诚深入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增进相互了解、加深彼此信任,  相似文献   

16.
2月23日至24日,朝鲜外务省第一副外相金桂冠与美国朝鲜事务特别代表戴维斯在北京举行第三轮朝美高级别会谈,由于这是金正日逝世后朝美间的首次高层会晤,因此吸引了各国媒体的高度关注。会谈结束时双方都保持沉默,但在2月29日,朝鲜和美国几乎在同一时间分别公布了朝美第三轮高级别会谈的结果。朝美会谈:达成重要协议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在接受朝中社记者采访时说,"为使朝美高级会谈取得丰硕成果,朝鲜  相似文献   

17.
中美关系1、领导人会晤2002年2月21日~22日,布什总统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江泽民主席等中国领导人与布什总统就中美关系以及反恐怖活动和经济等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为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增添新的活力。胡锦涛副主席4月27日~5月3日访问美国。江泽民主席10月22日~25日访问美国,与布什总统举行第三次会晤。2、双方恢复军事关系中美举行高层军事会谈。3、反恐合作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美国宣布“东突”为恐怖组织。4、防扩散合作2002年8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朱基签发国务院第361号令,颁布了《中…  相似文献   

18.
"重启"美俄关系是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调整的重要一环。奥巴马上台后,频频向俄罗斯伸出"橄榄枝",并加强了与俄罗斯高层间的互动。2009年2月8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表示,美国不认为美俄关系是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现在是"重启"美俄关系的时候了。3月8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日内瓦会晤时,两人共同按下象征"重启"美俄关系的红色按钮,并强调"这不但是一个改善双边关系的开端,也是美俄在世界重要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的开端"。在4月召开的20国集团金融峰会上,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举行了首次会晤,决定出台新条约,以取代2009年年底到期的美俄第一阶段《消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2009年7月6日至8日,奥巴马首次正式出访俄罗斯,美俄关系出现全面"回暖"态势。本期话题:如何看待重新"启动"的美俄关系?美国是否要与俄罗斯建立一种完全新型的关系?继续关注本刊记者与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陶文钊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言论     
《世界博览》2013,(12):7
各国媒体解读"习奥会"外媒观点英《经济学人》安纳伯格庄园应该成为解决黑客等当下问题的场所,也应成为筹备未来更多会晤的契机。世界两个大国的的领导人会晤次数如此之少并不正常,美国当前的政要也没有一个真正的中国通,中国如今仍更倾向于咨询基辛格,而不是奥巴马的阁僚。虽然会晤频繁可能会被诟病成为了会晤而会晤,但这确实可以  相似文献   

20.
杨涛 《世界知识》2011,(19):24-27
抱有复杂心态和矛盾心理,戒备和防范意识在增加; “高层交往热,民间互信冷;政治上利用,经济上防范;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纠结;媒体负面报道多,正面报道少”;造成这种局面,既有两国民众在历史问题和现实利益上的认知差异,更有西方势力破坏中蒙两国友好的蓄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