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粗俗文化常常以精致的形式呈现,所以它有欺骗性;粗俗文化常常打着大众化的招牌,所以它又具有伪群众性。粗俗文化的泛滥是现当代文化市场的重要特征,它以抽象人性论为哲学基础,诉诸感官主义;它放弃文化的精神提升功能,教诱人们放弃社会理想。马克思对粗俗文化的批判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超越粗俗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现实路径在于将改造社会与改造文化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气象氤氲,有四大基本特征,即:从经济形态上看,它是农业文化;从社会形态上看,它是封建社会的文化;从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看,它的主体是“内圣外王”的伦理政治文化;从思想文化流派在历史上的地位看,它的正统是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3.
传承与弘扬农村传统节日文化,既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也是繁荣与发展新农村文化的基础工程,还是抢救与保护农村优秀文化资源的迫切需要。农村传统节日文化所面临的主要压力在于,我国城乡一体化,加速了它的消失;文化主体空心化,造成了它的断代;腐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侵蚀,导致了它的偏向;城市文化的冲击,影响了它的发展。传承与弘扬农村传统节日文化的基本方略在于,政府要大力组织与主导农村传统节日活动;积极保护与培养农村传统节日文化传人;挖掘与抢救农村传统节日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苗族文化为温和文化①,其山林农业的特征很明显,它区别于北方平原农业文化和江南山水农业文化,亦区别于蒙古草原农牧业文化和西藏高原农牧业文化.从个性上讲,尤其区别于激进的主流文化.苗族从远古至近现代长期迁徙,它的历史文化个性中,没有激进文化所强烈表现的国家、战争、争夺等意识元素,历史上长期被主流文化歧视.它有效地保留了中华文化中上古历史文化的许多宝贵内容,研究苗族文化,可以从现有的苗族活态文化入手,结合考古,总结新石器时期的真实文化.总结它温和文化的一面,可以为现代的激进文化提供一面冷静的镜子.  相似文献   

5.
高敬军 《理论界》2004,(6):172-172
大众文化,它应该是一种独立于它种文化的一种文化,作为独立于它种文化的一种文化应该有它自身的规定性。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构成人的精神再生产的母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众文化是大众社会进行自我抚慰的文化形态;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大众文化是对受众实施持续影响的技术性文化,大众文化和现代技术合谋,使大众  相似文献   

6.
新文化运动:一元理念与多元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一 《广西社会科学》2003,(11):174-176
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最伟大的事件 ,新文化运动在文化立场上的专一与果敢和文化实践中的博大与气度 ,使它真正做到了一元文化理念的坚定性和多元文化生态的包容性最和谐的对立 ,它创造了真正具备现代化意义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张艳国 《江汉论坛》2005,(9):97-101
忠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是立身做人的道德品质,矢志追求的自我要求。它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忠诚文化生成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客观基础。从文化的圈层来说,它具有自我要求、人与人的规范以及社会规范三种层次。由文化的历史性决定,忠诚文化具有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我们要提倡积极向上的忠诚文化,反对封建糟粕的愚忠小诚。忠诚文化具有不凡的现代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它通向现代社会,是整合现代社会关系的利器;其次在于它通向现代社会道德体系,很多内容可以被现代社会道德体系所吸收;第三还在于它通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来自其特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多元民族文化有深厚的客观根基和人文基础 ;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不可避免 ,但它是和而不同。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来自它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家喻户晓,它既是我们的国宝,也是世界人民所喜爱的宠物.透过大熊猫这个可爱形象的背后,蕴含着很丰富的大熊猫文化.大熊猫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和谐,一种包容,它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厚重文化的底蕴和宝藏,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取向.同时,大熊猫不单是中国的宠物,也受到世界的宠爱.它已从普通动物上升为一个文化符号,它是中国文化和中国自然生态的一种象征.大熊猫代表的文化态度,肯定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态度.应充分认识大熊猫的文化价值,在保护好大熊猫的前提下,以大熊猫文化为基因,整合大熊猫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大熊猫文化品牌,大力发展大熊猫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0.
处在文化转型时期的中国,应当高度重视学院文化的发展.学院文化(或学园文化)亦称学术文化,指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研究,是最高层次的文化.它是相对于马路文化而言的少数人的事情.同表现为民众社会习俗惯例和习见艺术的通俗文化相比,它是一种高雅文化.它是同大众文化相对而言的精英文化,同注重物质技术的科技文化相比,它是一种侧重人的精神面貌的人文文化.现在人们比较重视迎神赛会、民间社火、花灯彩绘一类“精神文明”,却轻视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的高层次学术文化.学术出版不  相似文献   

11.
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海上分支,它的根在大陆,其发展历史也是炎黄子孙共同谱写。作为中国文化中的地域性文化,台湾文化的中华血统,从根本上决定了它的基本品格与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2.
知识社会学主要是研究思想、意识形态与社会群体、文化制度、历史情境、时代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等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学转向研究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内在联系的结果。它属于社会学,但是它的理论构建应走多元化方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杨子怡 《天府新论》2012,(2):123-129
从发生学角度言,诗歌必须置于文化生产场中考察才有意义。在文化生产场中,诗歌的生产离不开文化,沾溉文化之养料,文化催育着诗歌,诗歌是文化之产儿;而作为生产文化的人离不开诗歌,诗歌的文化天性使它自产生伊始就承载着历史文化,因而,诗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记忆,它铭刻着历史与文化,中国诗歌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4.
论香山文化的表征与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社会科学》2006,1(9):156-163
香山文化于近代横空出世,引领了岭南文化的方向,影响着中国的命运走向和社会转型。作为岭南文化的奇葩,它承沿于传统文化,又在时空上逾越了地域与血缘之(?);从历史地位来看,它跻身于近代政治文化的前沿,肩负起引领时代潮流的使命;以现代文明价值审视,它在承传中超越历史,自尊自觉,将文化资源内化为文化资本,为中山的文明建设乃至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探求文化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周杨 《学术论坛》2013,36(1):174-178
和谐文化在文化交往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它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我国真正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国家间的文化交往提供了扎实的文化根基;其次,它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我国各民族间的文化往来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最后,它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雄厚的国家实力。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视角看老工业基地振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广义文化的定义,凡是由人创造出来并打上人的智慧印记的对象都是文化。本来工业是这种创造中最突出的一部分,理所当然地应该列入文化创造范围,但也正是由于它太集中太突出的原因,以致人们在认识分类上,却把它划入了经济范围,与文化成了对举的存在。但由于工业中本来固有的文化内涵,即使人们把它与狭义文化并列,可它的发生、发展、革新与创造,也无不与文化密切相关,我们照样可以谈论“工业文化”,以及从文化角度看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到19世纪的工业社会时,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我们看到,工业…  相似文献   

17.
<正> 科学文化是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和阶段。它既有不能逾越的历史作用,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它,对于推动人类文化不断向前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一、科学文化的历史作用科学文化不是从来就有的。它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它的真正兴起,特别是形成科  相似文献   

18.
贫困文化的性质和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兆萍 《社会科学》2005,(4):125-128
贫困文化具有以下性质:它在我国是一种传统文化,但不是反文化,具有社会性、相对性。作为一种文化,贫困文化本身没有好坏优劣之分,须把它放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客观评价,一方面要看到贫困文化使穷人陷入“自我设限”的藩篱,扼杀了他们行动的欲望和潜能;同时也应看到其积极的方面,贫困文化作为贫困人口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是穷人谋生的手段和工具,是平衡理想和现实的调节器。此外,贫困文化还能够导致文化贫困。  相似文献   

19.
话语分析可以成为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一方面它可以深度阐释视觉文化文本的内涵,让人读解出所谓的象外之意;另一方面,它更能还原视觉文化文本生产背后的体制,更准确地透析特定语境下的社会文化本质,这即是话语分析Ⅰ和话语分析Ⅱ的内涵.而在所谓的新视觉文化时代,话语分析的方法则更为有用,它一方面可以引发所谓的视觉细读,更准确地透析视觉文本的内涵;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在视觉文化中有效导入政治经济批评,完成对视觉文本的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形式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诸多新特点,公共文化空间的出现就是其中最显著的一个。它是一种集文化与社会交往于一体的文化产品。它的种类众多,不仅涉及到公共性的,还有商业性的。然而,公共文化空间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为打破这种发展困局,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文化建设,我们需要从建构公共文化空间的多元主体出发看待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