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2 毫秒
1.
李晋 《魅力中国》2014,(2):93-93
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渊源流传,它是一门集文学、音乐、建筑、雕塑、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音乐在戏曲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有戏则有曲,无曲则非戏,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而戏曲的主体则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的艺术,音乐在戏曲中的作用则是以伴奏为主,真正做到演唱为主,伴奏为辅。这个道理是每一位伴奏员必须懂得的。  相似文献   

2.
康传广 《魅力中国》2013,(16):92-92
俗话说:“一台锣鼓半台戏.”可见戏曲的打击乐在整个戏曲表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往往一线贯穿到底,紧扣剧情的发展,左右剧情的节奏.制造出不同的气氛.打击乐是戏曲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司鼓、大锣、手钗、小锣、堂鼓、定音鼓,对于这些主要乐器需要四五位专业人士来互相融合演奏,才能在戏曲伴奏中起到重要作用,它对烘托戏曲气氛,刻画人物性格,丰富剧本内容,以及节奏的变化等都起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司鼓与指挥     
何富伟 《魅力中国》2013,(16):93-93
在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呈现上,有着三分演唱,七分伴奏的说法。由此可见,在整个戏曲的演出环节中,戏曲伴奏所处位置的重要和必要性。戏曲伴奏是指通过弦乐、弹拨乐、吹管乐、打击乐和代表剧种特色的主胡等乐器的伴奏、合奏、重奏及协奏,在演出中起至Ⅱ托腔保调,衬托表演的作用。演员唱、念、做、打的表演,无不需要以上器乐的伴奏。戏曲伴奏是一出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演员表演的组成部分,是为剧情服务、为演唱服务的,必须统筹考虑全剧的接口,以及各个演员的具体声腔特色,伴奏要配合演员充分体验角色的心态、情绪的微妙变化,不仅要对音乐本身进行诠释,而且需要对剧情、演唱演员的个性特点进行详细研究和了解,通过音乐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剧中人物性格的对比与冲突,推动戏剧矛盾和情节的展开与发展,这样才能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相似文献   

4.
李红晓 《魅力中国》2013,(17):95-95
河南豫剧是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居全国地方戏之首,在中华民族戏曲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为我国民族艺术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说河南豫剧,不能不说豫剧音乐,更不能缺少在豫剧音乐伴奏中占有半壁江山的豫剧锣鼓,也就是打击乐。因为打击乐是戏曲乐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以说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祝孔祥 《魅力中国》2013,(14):111-111
二胡在戏曲音乐伴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戏曲音乐的伴奏过程中,很多独特的技法、特性音以及伴奏方式。都是通过长期的视、听、练,研究和探索,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掌握其独具特色的戏曲音乐演奏技巧的。  相似文献   

6.
张为刚 《魅力中国》2013,(32):91-91
打击乐是戏曲音乐中最独具特点,而不可缺少的民族乐器,在戏曲舞台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节奏音响带动全局、贯穿全局、而且在统一整个舞台节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斌 《魅力中国》2014,(15):91-91
常言说得好,三分演唱,七分伴奏。由此可见,在整个戏曲的演出环节中,戏曲伴奏有多么重要。那么,在戏曲伴奏中打击乐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何富伟 《魅力中国》2013,(14):83-83
我国戏曲艺术是由各地方剧种组成的,由于各地方剧种所在的地域和形成发展的渊源不同,艺术特色、表演风格不同,其伴奏乐件中打击乐的配置、运用与特点自然不同。  相似文献   

9.
张国旗 《魅力中国》2014,(10):87-87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欣赏一部戏曲作品,目光更多的是集中在演员的表演和演唱上,停靠在剧本结构和导演手法上,停留在灯光、舞美、服装的设计上……殊不知他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乐队的音乐伴奏。对于中国戏曲来说,戏是根本,曲是灵魂,而完成对戏曲灵魂塑造的主体就是乐队,进一步讲在乐队中占据最为重要位置的就是司鼓,所以从某种角度看司鼓不但是乐队的演奏员,还是乐队的指挥者,更是全剧演出节奏的把握者和主宰者,也可以说司鼓掌握着一出戏演出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表现体系和艺术手法,又与中国传统音乐各种艺术技法一脉相承.戏曲音乐为戏曲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物情感及推动戏剧矛盾的发展和变化起了重要作用.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在新的时代里,最繁重的任务是戏曲音乐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李红艳 《魅力中国》2013,(10):69-69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表现体系和艺术手法,又与中国传统音乐各种艺术技法一脉相承。戏曲音乐为戏曲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物情感及推动戏剧矛盾的发展和变化起了重要作用。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l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d,多姿多彩,出神八化。在新的时代里,最繁重的任务是戏曲音乐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李让杰 《魅力中国》2014,(15):99-99
打击乐是我国戏曲艺术独有的一种乐器产物,是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四种不同的乐器组成:大锣、小锣、手钗、鼓板(板鼓)。它们组合到一起,演奏出多种多样的锣鼓点,在伴随的每一出戏的演出中,其作用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如缺任何一个,就必然影响演奏效果,就失去了我国戏曲的特点与特色了。  相似文献   

13.
崔巧云 《魅力中国》2014,(17):70-70
中国戏曲是一门综舍性艺术.它历史渊源,内涵博大,它以一种雅俗共赏的形式深植人心。它是集音乐、歌舞、表演等各种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于一身,在舞台上展现的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特殊艺术手段,也是戏曲演员必备的基本功。掌握基本功夫,实际上就是要掌握戏曲表演艺术上的全部表演能力和表现手段。作为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必须要具备扎实和娴熟的的基本功,才能塑造鲜活的舞台人物.来感染听众。  相似文献   

14.
王红霞 《魅力中国》2012,(29):18-18
戏曲音乐是汇集了中华民族不同地区及风格的民间曲调和民间的优秀成果、是整个戏曲艺术构成的主要要素。它是由歌唱与器乐伴奏两部分组成。戏曲音乐区别于其它音乐艺术,因为它是与戏曲艺术相结合,适应戏剧性的要求而出现的。它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结构形成和表现方法。并由此形成某特有的艺术技巧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苏扬 《魅力中国》2014,(12):52-53
在非洲音乐中,打击乐占有了重要的地位。非洲音乐凭借其带有激情的特色的节奏韵律,在世界音乐文化中独树一帜。非洲音乐中通过自由奔放的打击乐作为伴奏,对于生命和自然崇拜是非洲音乐最初的旨意。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部分非洲人口的迁移,带来了音乐文化的相互交融现象。本文中笔者从非洲打击乐的概速、非洲打击乐在现代世界音乐中的应用、这几个方面阐述非洲打击乐对现代音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岩 《魅力中国》2011,(21):103-104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在我国表演艺术历史的长河里渊源流长,它是表演艺术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明珠,在历代无数的戏曲作者和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下,至今已形成集“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程式化表演体系,在戏曲舞台上,无论是唱、念、做、打、都有它很规范的表演形式,而这些规范的表演形式都来源于生活,但是它经过艺术的加工提炼,又高于生活,至今已经形成我国传统戏曲所独有的一种舞台表演模式。传统的程式化身段表演套路“起霸”就是戏曲程式化身段表演的典范,同时它也是传统戏曲最具代表性的程式化表演身段套路之一,它是传统戏曲身段表演艺术魅力的最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杨春明 《魅力中国》2010,(11):108-108
戏曲音乐以地方语言为基础,离开了语言美,就没有戏曲的声腔美,失去了语言为标志的声腔美,也就没有中国戏曲。更想提高戏曲演员的演唱和发声技巧,就必须从字正腔圆的关系人手。因此“腔由字生、字正腔圆、字真意切”这三条,既是戏曲音乐的基本原则,也是声乐美学的起码要求。事实上,历史上有许多戏曲艺术家,理论家无不致力于探索和讲求演唱,吐字的清与正、真与美,为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经验。“无话不歌、无功不舞”是中国戏曲的基本特点。可见这个吐字,这个“话”,亦即念白有多么重要,下边就戏曲中念白重要性及念白训练中的一些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石学仁 《魅力中国》2013,(28):99-99
一、曲剧打击乐的发展历程说到曲剧打击乐就要从曲剧的发展历程说起。众所周知,曲剧是曲艺鼓子曲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发展而成的,那个时候没有打击乐。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著名戏曲作家、戏曲活动家樊粹庭,著名豫剧演员陈素真等,在内乡县马山口对郭振基(曲剧名艺人)、  相似文献   

19.
宋应芳 《魅力中国》2014,(16):91-91
戏曲音乐之所以被视为戏曲表演的核心,这是由戏曲表演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戏曲表演,是一种歌舞戏剧化的表演,歌,包括唱和念,舞,包括做和打;即传统习惯称谓的唱,念,做,打。就是运用歌唱和舞蹈来表现矛盾冲突,刻画的内心活动,塑造人物形象,进而达到戏剧性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戏曲表演程式当然也不例外。寻根究底,中国戏曲表演程式都是来源于生活的。但是,戏曲演员在塑造舞台形象、创造表演程式的时候,不仅致力于对直接生活的体验和提炼,而且放眼于广泛的间接生活和各种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