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早期(12小时内)血钾水平与梗塞部位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对46例AMI的早期血钾值进行测定.结果下壁+右室、前壁、下壁+后壁血钾值低于下壁(P分别<0.01、<0.01、<0.05),下壁+右室、前壁血钾低于下壁+后壁(P分别<0.01、<0.05),前壁和下壁+右室血钾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距发病6小时内者(22例)血钾低于距发病6~12小时内者(24例)(P<0.05).血钾<3.5mmol/L 19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18例,占94.7%;血钾3.5~4.0mmol/L 15例,发生心律失常5例,占33.3%;血钾>4.0mmol/L 12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2例,占16.7%.结论不同梗塞部位的AMI早期血钾值有差异,特别有前壁和右室梗塞者易发生低血钾,应及时补钾.  相似文献   

2.
<正>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0.6%,其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占32%。扬兴生等在155例AMI中,早期检出106例,为68.4%。我们对1984年1月~1991年1月收治的57例AMI患者进行常规测定电解质,发现发病3日内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与血清钾关系密切。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男性43例,女性14例。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84岁,平均年龄62.2岁。既往有高血压者25例,有高血脂者12例,有糖尿病者2例。梗塞部位:前壁15例,广泛性前壁10例,下壁12例,前间壁8例,前壁+高侧  相似文献   

3.
李抒玮 《右江医学》2011,39(2):154-15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低血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9例发病于12 h内的AMI患者,测定其血钾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低血钾的发生率为23.2%。低血钾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时间、梗死部位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及时补钾,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梗死部位及室性心律失常与血 K +浓度的关系。方法连续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血钾含量测定,根据心电图判定梗死部位并对所发生心律失常进行记录。结果单纯前壁心肌梗死及下壁累及右室心肌梗死患者血 K +浓度明显低于单纯下壁或下壁+后壁患者血 K +浓度(mmol/ L)(3.21±0.39,3.36±0.44 vs 3.98±0.50,4.70±0.55,P 〈0.05);血钾〉4.5 mmol/ L 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率明显低(0% vs 12.5%,81.2% P 〈0.01)。结论前壁及下壁累及右室梗死较易发生低血钾和室性心律失常,对于前壁和下壁累及右室的病人宜尽早补钾将血钾浓度提高到4.5 mmol/ L 以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覃学美 《广西医学》2003,25(12):2509-2510
急性心肌梗死 (AMI)可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低血钾是AMI患者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分析 80例 AMI患者早期血钾含量的变化 ,旨在探讨 AMI患者早期血钾含量与室性心律失常和梗死部位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 1 991年 1月~ 2 0 0 2年 1 0月我院 AMI患者 80例 ,其诊断符合 WHO标准 ,发病时间均在 6小时内。其中男 5 8例 ,女 2 2例 ,年龄 4 2~ 90岁 (平均 6 8.5岁 )。梗死部位前壁 38例 ,单纯下壁 1 7例 ,下壁 +右室梗死 1 4例 ,下壁 +后壁 9例 ,前壁 +下壁 +右室 2例。采用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室性心律失…  相似文献   

6.
刘薇薇 《海南医学》2008,19(3):65-65,3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低血钾的发生对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170例AMI患者分为低血组钾组和正常血钾组,胸痛发作2~24h采静脉血,应用自动生化仪查电解质。结果低血钾组室速室颤发生率(24.29%)高于正常血钾组(12.00%)(P<0.05);血钾越低,室速室颤发生率越高;多壁心肌梗死低血钾发生率(47.46%)高于单壁心肌梗死(29.55%)(P<0.05)。结论在AMI早期低血钾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清钾含量的变化以及与室性心率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的50例AMI患者及冠心病患者各50例,入院时测血清钾含量并排除其它可引起血清钾含量的疾病和因素,采血时间距发病2~24 h,血清钾浓度低于3.5 mmol/L定为低血钾,并与冠心病患者血清钾含量作比较.结果 50例AMI患者血清钾浓度平均为(3.51±0.50)mmol/L,AMI组早期血钾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钾室性心率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血钾正常值(P<0.01).结论 AMI患者早期血钾含量明显降低并容易出现室性心率失常.本研究可揭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低血钾的可能机制以提高AMI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律失常(附5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28年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76例,并发心律失常53例,总检出率为69.7%。其中室性心律失常39例,房性心律失常24例,传导障碍17例.后、下壁梗塞者缓慢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阴滞常转前壁梗塞多见.前壁梗塞者快速型心律失常、室内传导阻常较后、下壁为多.住院过程中14例死亡,住院死率亡26.4%,表明心律失常仍为急性心肌梗塞致死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 通过对2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AMI组)早期血钾含量的检测,并与非心梗型冠心病患者(CHD组)25例血钾含量作比较,发现AMI组早期血钾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发现下壁心梗血钾值相对较高,血钾过低者并发心律失常的机会增大,提示对早期心梗患者应尽早补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急性心肌梗塞组(AMI组)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42~76岁,平均64.5岁。为1998年我院住院的确诊病人。梗塞部位:下壁9例,前间壁5例,广泛前壁6例,下壁+后壁3例,累及右室2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10例(其中发生室颤2例)。另一组为非心梗型冠心病组(CHD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45~78岁,平均65.8岁。包括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血钾与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部位及预后的关系。方法:106例患者根据心肌梗死早期血钾水平分为低血钾组、正常血钾组,对比两组的梗死部位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低血钾35例(33.0%),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6例(45.7%),下壁10例(28.6%),故正常血钾组相比更容易合并低血钾(P<0.01)。低血钾组泵衰竭、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等心脏事件明显高于正常血钾组(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钾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
詹莉 《中国热带医学》2013,(10):1280-1281,1296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钾患者梗死部位、冠状动脉病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血钾水平分为两组:A组(低血钾组,血钾〈3.5mmol/L);B组(血钾正常组,血钾3.5~5.5mmol/L)。将两组的梗死部位、并发症、预后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低血钾者97例(占45.8%),梗死相关血管近端病变53例(占59.8%)、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的45例(占46.4%)、严重心律失常41例(占42.3%)、心力衰竭27例(占27.8%)梗死后心绞痛32(占33%),与血钾正常组分项比较差异显著(均为P〈O.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钾的梗死相关血管多为近端病变,梗死相关血管多为前降支,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血钾水平库欣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11年在我院诊治的187例成年库欣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钾正常与否分组,比较两组心脑血管并发症和临床特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20-76(38.8±11.3)岁,43.3%(81/187)伴有低血钾。与血钾正常组比较,低血钾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P〈0.01)、病程更短(P〈0.01)、血压和血脂水平更高(P〈0.05);低血钾组紫纹、瘀斑和下肢水肿发生率更高(P〈0.05),更易发生碱中毒(P〈0.01);低血钾组血清ACTH、F和24 h UFC均显著高于血钾正常组(P〈0.01),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阴性率更高(37.1%vs 9.4%,P=0.00);低血钾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升高(56.8%vs 41.5%,P〈0.05),其中以心律失常更常见(35.4%vs 21.9%,P〈0.05),而左室肥厚、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率均相仿(P〉0.05);两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17.3%vs 20.8%,P〉0.05);结论伴低血钾者更多见于男性、病程更短、体征更突出、代谢异常更严重、激素水平更高;库欣病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是伴低血钾者,以心律失常和蛋白尿为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血清黏附分子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AMI患者58例,将其分为单纯AMI组(A组)和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分别于入院不同时间点抽血查心肌坏死标记物、血清黏附分子和CRP水平,监测入院24小时内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对并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B组血清黏附分子和CRP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且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与心肌坏死标记物、室性早搏Lown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急性期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有关,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越高,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就越明显和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致心律失常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方法分析145例低钾血症所致心律失常的低钾病因、临床表现、血钾浓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及心律失常的转归。结果低钾血症所致的心律失常多见于急性失钾的青壮年,血钾降低程度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成正比。结论除重症室性心律失常外,一般低钾血症所致心律失常经积极有效补钾后,消失快,预后好,不急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免引发更严重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5.
操向瑛 《河北医学》2001,7(1):63-64
目的:观察心肌梗塞病人发病24h内及发病后48-72h r QTd变化情况,了解QTd与心梗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本组纳入心梗病人62例,分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未发生室民生心律失常两组,分别测量其发病24h 及发病后48-72h的QTd,并比较两组指标,结果:(1)发生室内性心律失常的心梗病人QTd显著高于未发生心律失常组,(2)心梗发病24h内QTd显著高于发病后48-72h ,结论:急性心梗病人测量QTd对于预则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175例,分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和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心肌酶、血流动力学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变化的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肌酸激酶(CK)峰值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肺动脉收缩压、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2支病变发生率均高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后均能使血浆BNP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但直接PCI治疗术后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延迟PCI治疗术后的血浆BNP水平(P<0.05)。未行PCI治疗的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行直接PCI及延迟PCI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血浆BNP水平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直接PCI治疗后血浆BNP浓度下降显著,未行PCI治疗的患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成像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5月收治入院的40例急性心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梗阻部位不同分为两组,前壁心梗组(20例)和下壁心梗组(20例),两组均采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对两组心肌梗死患者行左心室各节段圆周应变峰值测定。结果常规超声检查中前壁心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明显大于下壁心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小于下壁心梗组。前壁心梗组前壁、室间隔、心尖各节段圆周应变峰值较下壁心梗组明显减小,而下壁心梗组后壁、下壁各节段圆周应变峰值较前壁心梗组减小(P〈0.05);且前壁心梗组左心室整体圆周应变(GCS)较下壁心梗组减小(P〈0.01)。结论二维超声成像能够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变化情况,为临床评价患者的左心功能变化提供了一个有效、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钾与室性心律异常的相互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 1 0 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分别于术后 4 8小时内随时记录室性心律异常发生情况。包括室性早搏、室性二联律、三联律、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 ,定时检测血清钾 ,分析对比血清钾高低与室性心律异常的相对关系。结果 血清钾 <3.5mmol/L组室性心律异常者为 80 % ,室性心律异常的发生率随血清钾浓度的增高而降低 ,血清钾 >4 .5mmol/L组仅为 6.8% ,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血清钾低是引起风湿性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室性心律异常的最主要因素 ,及时补足钾 ,提高血清钾浓度能有效地防治低钾、室性心律异常。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本院120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超声心动图检出心肌梗死112例,并发症27例(室壁瘤10例,左室附壁血栓2例,室间隔穿孔2例,中、重度二尖瓣返流13例);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广泛前壁和前壁心肌梗死部位及范围的估测高度一致;超声心动图估测心肌梗死部位与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病变血管供血区域基本相符;非单一部位心肌梗死时,超声心动图较易漏诊下壁或右室梗死.[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敏感而准确的方法,可与心电图相互印证、相互补充;超声心动图是检出室壁瘤、左室附壁血栓、室间隔穿孔及二尖瓣返流等并发症的首选方法;对于疑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查中应特别注意并存下壁或右室梗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