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芸涛  黄彬彬 《妇幼护理》2023,3(7):1649-1651
目的:讨论循证联合中医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干预价值。方法:将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发热门诊收治的腹泻患儿82例,随机分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循证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护理成效。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退热时间、纠正脱水时间、停止腹泻时间、消吐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干预前两组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能够加速恢复进程,降低并发症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颈椎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颈椎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护理,观察组应用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JOA评分与NRS评分以及症状缓解时间及干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护理前后JOA评分与NRS评分以及症状缓解时间及干预时间方面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基于《内经》“阴虚内热”理论的中医辨证施护对该型恶性血液病患者症状群管理的效果,并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症状群管理研究的启示。方法 将80例阴虚内热型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辨证施护。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进行症状群计分,计算两组患者症状群的缓解率及平均缓解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症状群均分为(36.33±11.99)分,观察组患者症状群均分为(35.79±11.8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群的平均缓解率(程度)为(12.65%±3.2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12%±2.76%)(P<0.001)。结论 中医辨证施护对阴虚内热型恶性血液病的症状群管理具有明显优势,在症状群管理研究亟待深入的现状下,中医辨证施护或能在症状群的机制研究、症状群干预研究、干预手段与方法研究、症状群辨识度研究等方面,为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医护理技术由于其简便易行、安全性好、疗效稳固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艾滋病(AIDS)相关症状的护理中,可作为高效、经济的护理干预措施配合治疗。本文对中医护理技术在辅助治疗AIDS相关症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AIDS的临床中医护理工作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通过对社区居民膝骨关节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观察居民的康复效果。【方法】 进社区将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升平社区80位居民实施中医护理技能干预,采用进社区进行膝骨关节炎预防保健知识宣教、讲座、功能锻炼指导,评价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后的的患者症状改善、健康知识提高、健康行为促进的效果。【结果】 实施了中医护理干预后膝骨关节炎居民的症状缓解,与实施干预之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具有改善社区膝骨关节炎居民症状、缓解进程、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增进维护健康自主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整体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干预组采用中医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西医护理,分别统计两组COPD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干预前后症状评分、随访期症状评分、急性加重次数等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在6 min步行距离、干预前后症状评分、随访期症状评分、急性加重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整体护理可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的治疗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中医护理的发展,提高中医护理质量,规范中医护理特色疗法及中医护理新技术,探索和推广中医护理新方法,共同推进中医护理学的繁荣和发展。本刊“中医护理”栏目特向广大读者及护理同仁征稿,欢迎踊跃投稿。1征稿内容1.1中医护理特色疗法及中医护理新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1.2中医干预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效果评价;1.3疑难、罕见病例的中医护理体会;1.4中医护理的循证护理、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1.5新入职护士中医基础知识、中医护理操作技能的规范化培训;1.6情志护理、药膳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干预效果评价;1.7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评估流程及质量标准的构建;1.8中医康复特色护理;1.9中医体质辨证及护理1.10中医护理相关量表的编制及测评1.11中医操作器具的改良及研制1.12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中的实践及其效果评价1.13中医护理管理新举措及中医护理学科建设的思考与探索1.14新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1.15“治未病”理论在中医护理中的运用2投稿要求论文按本刊规范化格式撰写,未公开发表,投稿请登录《护理学报》网站http://www.hlxb.com.cn点击“在线投稿”,论文审理结果在网站回复。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20例行腹腔化疗患者出现相关症状群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消化道症状群护理、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护理、焦虑-紧张-抑郁症状群护理和虚弱-病感症状群的护理,认为对进行腹腔化疗患者出现的相关症状群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方案护理胃脘痛病人的效果。[方法]将60例胃脘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采用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中的护理措施及中医护理技术进行辨证施护。根据病人护理方案实施后的症状改善程度进行护理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的护理措施及中医护理技术干预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在大肠癌造口病人症状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10月大肠癌造口病人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大肠癌造口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耳穴贴压。于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使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M.D.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MDASI-C)比较两组病人多种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大多数癌症相关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在疼痛、乏力、睡眠不安、困倦的改善上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能够改善大肠癌造口病人部分癌症相关症状,有助于大肠癌病人症状群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心理状况的影响,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中医辨证护理理论,采用中医情志相胜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根据存在问题实施干预,干预前进行抑郁自评量表测评,出院时再测评1次抑郁自评量表,并与干预前比较。结果 调查显示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经过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症状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医情志护理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通过良好的人际沟通,有利于治疗护理的进行、加速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在女性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8例女性PICC置管患者随机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情志护理。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两组患者负性情感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经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后女性PICC置管患者在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方面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后女性PICC置管患者的悲观、焦虑、抑郁等负性情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识别癌症患者补充替代疗法特征及对症状群的干预效果,为患者症状群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采用范围综述的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PsycINFO,CINAHL,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6年1月至2024年1月。结果 纳入20项研究,从癌症研究对象、补充替代疗法干预特征、症状群类型、补充替代疗法效果评价4方面进行概括和总结。乳腺癌、晚期癌症和放化疗癌症患者是症状群管理中常见的研究对象;运动疗法、行为认知干预、中医特色疗法、多学科协作模式及特异性干预方案是症状群管理中常见的补充替代疗法;疲乏、心理、疼痛、消化道症状群是症状群管理中常见的干预类型。结论 不同补充替代疗法类型,其干预效果及核心症状群尚存在差异,部分干预方案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明确;现有补充替代疗法干预方案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未来研究应关注症状群的前哨和核心症状,基于症状管理理论构建规范化、个性化的症状群干预方案,从而更好地管理癌症患者的症状群。  相似文献   

14.
2006年WHO将癌症列入慢性病的范畴.癌症患者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经历着一系列症状,包括疾病相关症状和治疗相关症状,对癌症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都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如门诊化疗和口服化疗药物的问世等,当前症状管理研究正在发生较大变化,包括从单一症状到症状群,从横断面研究到症状的纵向变化,从常规癌症护理到以"症状"为关注点的症状干预[1-3].本文从症状管理理论的发展、症状管理干预模式,以及护士在症状管理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对我国症状管理研究和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门诊专科护理病历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诊断糖尿病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2组均予门诊医生和糖尿病专科护士常规诊疗、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初次门诊建档时发放具有中医特色的糖尿病门诊专科护理病历。观察时限均为1年。于入组时及干预后比较2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值和中医相关指标评分;干预12个月后行认知水平调查。结果:干预后2组糖尿病认知水平、生化指标和中医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身前后血糖、血脂和中医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门诊护理病历在糖尿病管理中能发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融洽护患关系的作用,有助于减轻症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医护理干预在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失眠症状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以本院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伴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面中医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SQI总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有大幅度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PSQI总分等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全面的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癌症患者症状群相关概念及管理措施的综述,旨在为以后针对癌症患者不同症状群采用不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有关癌症症状群研究的文献,从症状群的定义、构成数量、前哨症状、核心症状及目前的非药物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当前癌症患者症状群的管理措施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干预、运动干预、中医技术及综合管理。结果 症状群的定义和构成数量尚未统一标准,前哨症状与核心症状是症状群研究的创新点;目前国内对于症状群的干预效果尚缺少高质量的研究。结论 对癌症患者症状群的干预效果研究仍是今后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应总结现有研究方法的不足,积极探索适合癌症患者各症状群的干预措施,达到更好地改善癌症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田畅 《天津护理》2014,22(6):525-526
目的:了解癌症晚期患者症状群的发生及分布特点,以期为首要症状群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采用M.D.Anderson症状评估量表(MDASI)中文版对200例癌症晚期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全部13个症状进行检验,从而找出癌症晚期患者的常见症状群,整个样本的充足度使用Kaiser-Meyer-Oklin测量法来检验。结果:通过PCA分析发现3个常见症状群,其中首要症状群为:疼痛-苦恼-疲乏,另外两个症状群为:恶心-食欲不振-呕吐以及睡眠不安-健忘-悲伤。结论:癌症晚期患者存在着不同的症状群,首要症状群发生率最高,对患者影响最大,关注这些常见症状群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授权教育在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8月入住我科的60例消渴病患者随机分为授权教育组(干预组)与对照组,实施中排除意识障碍、精神障碍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良者,用糖尿病授权量表(DES-SF)比较干预组授权教育前后授权能力变化,用消渴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护理效果的评价;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间血糖改善、疾病症状改善、中医护理等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干预组授权教育后病人出院时糖尿病授权能力评分提高,疾病症状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护理等相关知识掌握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授权教育能促进糖尿病患者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改变,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及提高患者中医护理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561-4563
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OP)临床效果的影响。选取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10例,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中医护理干预,评估两组临床干预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73%)高于对照组(81.82%);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