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粮食中长期消费需求预测是粮食经济、粮食安全研究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估计了4个人均粮食消费需求函数方程;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确立了2030年和2050年中国的人口、收入、价格和工业用粮比例等重要参数;结合上述参数和估计结果,对中国的长期粮食消费需求进行了不同情景的预测和模拟。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中国粮食消费总需求将稳步增长,到2030年为5.6亿~5.8亿t,到2050年为6.1亿~6.5亿t;3种主要农作物的消费份额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玉米的消费份额增加,水稻和小麦的份额减少。中国的粮食政策应当根据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灵活调整。 相似文献
2.
研究方法差异对中国饲料粮供给和需求预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中国粮食需求的增长将主要源于饲料粮需求的增长,所以近些年来中国饲料粮的供需研究引起广泛关注。但是,现有研究在对中国未来饲料粮的供需预测上存在巨大差异,部分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严重偏差。对中国饲料粮供需预测是决策部门的重要参考资讯,所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分析已有研究对中国饲料粮供需预测存在差异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正是本文所研究的主题。本文在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应该密切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指数平滑法的黑龙江粮食货运量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丽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5,(1):17-22
文章根据黑龙江省2004~201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运用指数平滑法分别对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粮食货运量进行短期需求预测。通过预测发现,黑龙江在2014年和2015年的粮食货运总量及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粮食货运量分别处于上升趋势,黑龙江粮食物流需求将逐渐扩大。针对研究结果,文章总结了黑龙江粮食物流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为提高该省粮食物流管理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为黑龙江近期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5.
一、1997年粮食生产量预测1997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二年,粮食生产能否在1996年丰收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增产,关系到能否圆满完成“九五”目标。因此1997年全省农业工作继续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方针,坚持增粮增收。(1)促进粮食生产的有利因素按照省委、省府制定的《四川五年粮食丰收计划》的发展思路和增产措施来抓粮食生产,在支农政策上仍然坚持:继续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继续实行定购粮奖售办法;减轻农民负担、坚决制止农民负担反弹,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同时… 相似文献
6.
7.
8.
粮食现代物流发展需求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物流需求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指有形可见的粮食实物流动的功能性需求,主要包括对原粮、成品粮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指对计划、控制等无形的蕴含于物流过程管理的组织效率和技术创新的要求。本报告主要是从粮食的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对我国跨区域粮食物流量的分析和预测,从而达到分析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需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保护粮食主产区的利益是实现全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粮食主产区的利益是实现全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关键颜宏晖1994年全国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成为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后,1995年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出台了一项重要举措:粮食区域平衡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其要点是打破过去传统计划体制下,主要依靠中央下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食物保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但目前国内研究与国际存在着较大差距,文章旨在对食物保障概念及其测度指标与方法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我国食物保障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总结归纳法,对不同时期食物保障概念及其内涵、不同空间尺度下测度指标与方法进行综述。[结果](1)宏观尺度研究以食物数量安全为主要目标,利用各国研究机构、统计部门专业数据库数据计算食物保障综合得分,食物供需平衡表、全球饥饿指数、食物不足发生率、全球食物安全指数等为典型指标;(2)中观尺度研究从空间可达性和社会均等性两方面识别某一地区、城市是否存在食物沙漠;(3)微观尺度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家庭、个人食物消费情况以及应对食物不安全状况所采取的措施,美国家庭食物安全调查、家庭食物不安全状况调查、家庭食物多样性调查、食物消费评分、应对策略等为典型方法。[结论]今后我国食物保障研究应有如下转变:(1)研究对象上,由单纯的粮食安全向包括肉、蛋、奶、水产品、水果和蔬菜等所有食物在内的食物保障转变;(2)研究尺度上,由以宏观国家层面食物供给能力为主逐步向宏观和微观研究兼顾转变;(3)研究内容上,除关注食物数量安全,更注重食物质量安全、流通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在食物沙漠、食物损失、食物浪费等方面应有更多的关注;(4)研究方法上,结合国际经验开发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微观层面食物保障评价指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The Nested PIGLOG Model: An Application to U.S. Food Dema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ew demand system is introduced, the Nested PIGLOG model, nesting thirteen other demand systems including five that are also new. This new model and its nested special cases are applied to models of U.S. food demand that include food-at-home (FAH), food-away-from-home (FAFH), and alcoholic beverages. Although nested tests and out-of-sample forecasting performance favor generalizing models to a certain degree,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to in-sample-fit and even poorer out-of-sample forecast accuracy undermine further generalizations. Based on a subset of preferred models, FAFH is found to be price and income elastic compared to FAH which is price and income inelastic. 相似文献
13.
Consumer trust, risk and food safety: A review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nsumers' attitudes to trust and risk are key issues in food safety research and attention needs to be focused on clearly defining a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consumer behaviour in these terms.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a detailed review of the recent literature surrounding risk, trus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must be conducted. This paper aims to collate the current social sciences literature in the fields of food safety, trust and risk. It provides an insight into the economic and other modelling procedures available to measure consumers' attitudes to risk and trust in food safety and specifically notes the need for future research to concentrate on examining risk and trust as inter-related variables rather than two distinct, mutually exclusive concepts. A framework is proposed which it is hoped will assist in devising more effective research to support risk communication to consumers.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国耕地“非粮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耕地“非粮化”研究进展,展望未来研究趋势和重点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回顾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在研究尺度上,既有研究更多关注粮食主产区,而多尺度耦合研究尚显不足;在研究内容上,耕地“非粮化”的概念界定较为一致,但测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耕地“非粮化”的驱动因素及防治策略较为丰富,但就如何构建区域协调治理机制的研究尚且不足;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而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不足且多学科综合研究范式亟需完善。研究结论:未来中国耕地“非粮化”研究应着力构建全方位、多角度认知框架并采取分类化的管控策略,加强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重大战略的协同推进,强化多尺度耦合研究完善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增强测算方式的创新与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的应用,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构建耕地“非粮化”研究新范式。 相似文献
15.
研究分别从贸易历史、国际比较和模型模拟的视角对中国未来食物供求平衡状况进行了展望和模拟分析。(1)贸易历史的角度的经验结果显示,中国食物贸易净进口呈扩大态势;(2)中国大陆与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未来粮食净进口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对蛋白质来源食物需求可能会快速扩张;(3)基于中国食物供求局部均衡模型的模拟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谷物和油料作物供求平衡的缺口将不断扩大,主要谷物和油料作物的自给率将不断下降,同时,中国采取的玉米产业需求抑制政策对中国粮食供求平衡具有深远影响。综合以上不同视角的结果可以看出,要根本解决中国食物供求平衡问题,有必要建立食物安全与其他安全的综合安全观,实现4个方面的战略转变。即:第一,从重视确保数量向重视确保国内外资源战略转变,如签订粮食供给的政府间协议。第二,从重视总体粮食安全向重视主食安全、区域安全、运输安全(或航道安全)、流通和分配渠道安全、不同收入群体家庭食物安全转变。第三,从重视单一的食物安全向产业安全和质量安全转变。第四,从重视本国食物安全向全球视角转变。 相似文献
16.
《国际粮食与农业综合企业市场学杂志》2013,25(2-3):77-98
Abstract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 consumers about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food, gaining insight in the formation of consumer attitude regarding GM food is essential. Therefore, the current paper first reviews relevant literature describing how consumer attitudes towards GM food are formed. Nex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SEM) is applied to own quantitative data to model the formation of consumer attitude towards GM food. Previous analysis of these quantitative data led to the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four consumer segments (Halfhearted, Green Opponents, Balancers and Enthusiasts) based on beliefs and attitudes towards GM food. Based on the SEM results, recommendations are formulated for each of the four identified consumer segments. 相似文献
17.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科技贡献率逐年增大,科技人才的作用日益凸显。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历程表明,只有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科研、推广和应用等相关工作向纵深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论文利用计量模型对农业经济发展中科技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预测,希望为今后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更加明确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粮食安全问题是目前城镇化进程中的风险之一.通过分析后认为,城镇化过程中粮食总体消费弹性区间呈收窄趋势,粮食刚性需求越来越大,这一现象在城镇地区相较于农村地区更为显著.其次,虽然粮食产量持续增长,但由于不确定性的增多,农产品供给难以保持与需求同步增长,一旦发生粮食减产,势必从多方面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