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美国孟山都公司大豆育种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孟山都公司大豆育种进程、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详细地介绍了转基因大豆的选育程序和分子标记等先进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2.
玉米新品种‘裕丰303’的商业育种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田生产中,‘先玉335’等美系新品种在耐密植、抗倒伏、抗南方锈病、抗大斑病、抗高温热害等方面的能力都较弱。为了通过育种手段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以玉米新品种‘裕丰303’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在国家(黄淮海夏播、东华北中晚熟、西北春播)以及各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抗旱性、耐高温热害、耐密性、籽粒品质等品种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裕丰303’不仅具备美系新品种的优良特征特性,还具有耐旱、耐高温热害、抗倒伏、抗南方锈病等性状优势,实现并大幅度超越笔者原定的育种目标。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今后种质扩增、改良、创新的技术路线和避免遗传脆弱性风险出现等相关商业育种问题。强调在育种实践中应高度重视耐高温热害性状和耐旱性状的选育,特别要注重通过不断提升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正向超正常表达选育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安麦1号选育技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安麦1号的选育背景和育种目标,阐述了安麦1号的选育技术与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选育技术和方法的可行性。认为这种选育技术和方法不失为作物育种工作手中的一种有效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进展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的目标,技术路线和育种理论,综述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概况,以及在亲本选育,品种选育和分子育种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阐述了通过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扩大亲本遗传差异,提高水稻生物学产量,改善水稻生理机能等技术策略,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进一步提高中国超级杂交稻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安霞 《中国种业》2019,(12):23-25
小麦常规育种技术在小麦育种中使用广泛。概述了小麦常规育种及其流程,包括确定育种目标、选择亲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及选择杂交后代。提出了当前小麦育种的目标主要有超高产育种、广适抗性育种和优质小麦育种,介绍了利用常规育种技术选育的2个小麦新品种淄麦29和淄麦28,为下一步育种工作找准方向。  相似文献   

6.
芝麻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芝麻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新品种选育是芝麻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物理论技术的不断发展,芝麻的遗传改良正在由系统选育、杂交育种等传统技术向细胞工程育种、分子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育种迈进,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已经成为芝麻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芝麻育种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提出了当前芝麻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芝麻育种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提高吉林省玉米育种效率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提高玉米育种效率主要体现在提高自交系选育的效率。简要介绍了吉林省玉米育种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成果;并对未来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几种技术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短季棉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我国50多年来选育的短季棉品种,从产量性状、早熟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改良方面概括了我国短季棉的育种成效,总结了短季棉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早熟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介绍了短季棉品种的选育方式,及现代高技术(航天诱变育种、生化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短季棉育种中应用,提出我国短季棉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由于单倍体只具有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及等位基因中的一个,遗传基础单一,单倍体染色体的加倍,相当于同质结合,可得到遗传上稳定、纯合,性状不分离的二倍体纯系。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能有效地提高选育效率,加快育种进程。与其他玉米常规育种选系技术相比,在自交系纯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本文简要介绍该项技术在玉米自交系选育中的应用过程,为进一步科学有效地利用提供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耐密型玉米育种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玉米种植密度逐步提高不仅是玉米产量不断提高的主要途径,也是育种中提高选择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我国玉米生产和育种的实际情况,对耐密型玉米品种选育的育种目标、种质选择、自交系选育技术和杂交种鉴定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玉米DNA分子标记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主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加工作物,中国是玉米第二大生产国,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和增强玉米抗性,实现玉米生产的高产、优质、广适、多抗不仅是常规育种的主要目标,也是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玉米DNA分子标记研究始于1975年,就玉米DNA分子标记的种类和特点及在构建分子标记图谱、比较基因组、主效基因定位和全基因组QTL分析、图位克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NA指纹分析、杂种优势遗传成因分析、资源评估和物种进化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棉花多抗品种中植棉KV-1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多抗病基因都具有核苷酸结合位点(NBS)和富亮氨酸重复区(LRR)。根据已知的NBS-LRR类抗病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一对简并引物和一对特异引物,用以扩增棉花基因组中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获得一条大小约500 bp的扩增片段,克隆测序后得到10条NBS-LRR类RGAs。推导的氨基酸均具有抗病基因的P-loop(kinase-1a)、kinase-2、kinase-3a及GLPL区。同源性比较发现,其中1条属于TIR-NBS LRR类,其余9条属于non-TIR-NBS-LRR类。1条TIR-NBS-LRR类RGAs与已克隆的N、L6、M等抗病基因的同源性为51%~60%,9条non-TIR-NBS-LRR类RGAs与已克隆的RPS5、RPR1、Xa1等抗病基因的同源性为51%~60%。这些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s)可作为分子标记筛选棉花的抗病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3.
桃叶片中相关激素含量与树体矮化和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相关内源激素含量与桃树树体矮化和生长的相关性,以期为桃树优良短枝型品种的选育和高效矮化密植提供理论依据,以普通型桃-春艳、短枝型桃-超红短枝和极矮化型桃-寿星桃为试材,对其不同生长期叶片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的含量与树体矮化和生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桃叶片中IAA、GA、CTK、ABA含量以及GA/ABA、IAA/ABA、IAA+GA+CTK/ABA、CTK/GA的比值在不同类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IAA、GA的含量以及GA/ABA、IAA/ABA、IAA+GA+CTK/ABA的比值与树体矮化程度呈负相关;CTK的含量与树体矮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促进生长的激素相反,ABA含量和CTK/GA比值与树体矮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周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23-26
摘 要 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48头被随机分成三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三组猪试验处理如下:在基础饲粮中加黄霉素20mg/kg后,喂对照组猪;在基础饲粮中加0.15﹪金银花-黄芪复合提取物(LJAMCE)后,喂试验1组猪;在基础饲粮中加0.3﹪LJAMCE后,喂试验2组猪。饲养试验期为40d。饲养试验结果如下: ①试验1、2组猪的日增重均在不同程度上快于对照组猪,分别提高了20.4﹪(P<0.05)和10.0﹪(P>0.05);②LJAMCE可提高饲料转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8﹪(P>0.05)和5.2﹪(P>0.05)。③饲粮中加0.15﹪LJAMCE对GPT活性、IgG、TG、vLDL等血液生化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④LJAMCE在饲粮中适宜添加量为0.15﹪。 关键词 LJAMCE;生长性能;生化指标;育肥猪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AFLP分子标记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甘薯的遗传育种研究中。本文简要概述了AFLP技术在甘薯的起源、进化与亲缘关系研究、遗传多样性分析、连锁图谱构建及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棉花黄萎病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介绍了黄萎病病菌致病机理、棉花黄萎病抗病机理及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的现状,从不同的方面分析了制约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研究的因素,提出了加快抗黄萎病育种研究进程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用静电场(0、20、40、60、80、100、120sec)处理的酵母菌经培养后,取一部分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处理,连续进行了4轮,然后测定所有的后代,研究处理后的生物学效应。结果显示,在静电场中处理80sec内,可促进酵母细胞的生长和繁殖,细胞内可溶性糖、蛋白质、核酸等的含量也有不同程度地增加;若处理时间超过100sec,则可抑制细胞的繁殖。在用同样的方法多轮处理后,酵母细胞逐渐适应了这种环境。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我国以及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需要培育高产、多抗且优质的小麦品种,确保小麦安全生产和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由于在培育小麦新品种过程中严格持续不断的人工选择,小麦初级基因库已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小麦的近缘次级基因库,将传统的育种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结合,通过细胞遗传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工程等方法将小麦近缘种属中的优良基因引入到小麦染色体组中可突破这一育种瓶颈,培育符合当代育种目标的小麦新品种。本文简要介绍了将小麦主要近缘种属及将其蕴含的优良性状和优良外源基因引渗到小麦基因组中的主要技术及特点,重点综述了利用近缘种属优良基因改良小麦抗病性、品质和生长发育等性状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促进小麦近缘种属优良基因的挖掘和新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19.
Introgression populations are developed to make genetic resources for breeding purposes available. In the case that the number of donor segments exceeds the number of lines, genome‐wide prediction (GWP) methods are suggested as promising for the analysis of such populations. Our objectives were to characterize a rye introgression population with the Rye5K SNP assay and to apply a GWP model with a modification of the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procedure that yields heteroscedastic variances to detect significant donor effects. The introgression lines (ILs) carried on average 4.6 donor segments with a mean length of 27 cM and represented 94% of the donor genome. Two donor effects were detected tha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ousand‐kernel weight. We found four donor effects for protein, total pentosan and starch content that can improve baking quality. Three donor effects for protein content were observed for improving feeding purposes and one donor effect for starch content to improve ethanol production. The effects were localized to small genomic regions. Consequently, these ILs can improve rye breeding by directly employing them in breeding programmes for variety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0.
优质香型超高产两系中籼组合两优6326 特征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广优质香型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组合两优6326。介绍两优6326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繁殖制种技术。两优6326系宣城市农科所用自主选育的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宣69S”为母本、籼粳交优质淡香型恢复系“中籼WH26”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优质香型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籼组合。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7年通过国审(国审稻2007013)。两优6326各方面的表现优异,配套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优质高产繁殖制种技术有助于成果转化。现累计示范、推广面积逾45万hm2。该品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南方稻区作优质一季稻种植,有利于优化粮食品质、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