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溴敌隆毒饵适口性实验室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 0 .0 0 5 %溴敌隆普通毒饵和蜡块毒饵对大白鼠的适口性及杀灭效果 ,为使用此类药物灭鼠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性摄食试验和毒杀效果观察。结果  0 .0 0 5 %溴敌隆普通毒饵和蜡块毒饵对大白鼠的摄食系数分别为 0 .81和 0 .6 6 ;毒杀率都达到 10 0 % ;平均死亡时间分别为 5d和 6 .3d ;雌性试鼠对溴敌隆更为敏感 ,雄性试鼠对溴敌隆较为耐受。结论  0 .0 0 5 %溴敌隆普通毒饵和蜡块毒饵对鼠类适口性好 ,毒效高。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两种方法(浸泡法、粘附法)配制的溴敌隆毒饵的实验室灭鼠效果,设计了本试验。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大白鼠,体重180~250g,购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1.2毒饵配制(1)溴敌隆玉米浸泡饵:新鲜玉米粒,用配制好的浪敌隆溶液浸泡4小时以上,待药物被玉米充分吸收后粘附饵:先将溴敌隆母液配制成少量溶液,再与玉米充分搅拌,所需溶液量以搅拌后底层无液体为宜,晾干后备用。毒饵浓度均为0.005%。1.3实验方法群养大白鼠每组10只,雌雄各半,设有选择和无选择实验,并设空白对照。实验前健康喂养观察4天,给毒期4天,每…  相似文献   

3.
溴敌隆为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具有广谱、高效、适口性好、无二次中毒、对人畜安全等特点.笔者以大白鼠为试验对象,在室内条件下对0.005%溴敌隆机制毒饵的适口性和毒杀效果进行了测定,为防制家鼠提供最佳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农村居民住宅应用毒饵盒灭鼠的效果,为农村鼠类防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二个自然环境类似、鼠密度相近的农村自然村分别作为试验地和对照地,采用粉迹法在二地同时进行灭鼠前鼠密度调查,之后使用塑料毒饵盒在试验地投放0.005%溴敌隆稻谷毒饵,在对照地投放无毒稻谷基饵,21 d后再次在二地进行鼠密度调查,观察灭鼠效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灭鼠前试验地和对照地居民住宅鼠密度分别为16.5%、14.8%,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灭鼠后二地居民住宅鼠密度分别为2.3%、21.6%,试验地21 d灭鼠率为86.1%,校正灭鼠率为90.4%;毒饵与无毒基饵5 d的盗食率分别为28.1%、28.8%,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地灭鼠后居民住宅鼠类侵害率(13.0%)显著低于灭鼠前(60.9%),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地试验期间居民住宅鼠类侵害率由52.4%上升至71.4%,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居民住宅应用毒饵盒灭鼠效果显著,且容易为村民接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告抗凝血灭鼠剂敌鼠钠盐和溴敌隆低浓度混配现场防制家鼠的效果。方法 采用两次湿润的方法,分别将敌鼠钠盐和溴敌隆按 0 .015%, 0. 002%的浓度分两次加入新鲜稻谷制成混配毒饵,然后连续 3d进行现场饱和投放毒饵;采用盗食法对现场灭前、灭后的鼠密度进行调查,计算灭鼠率。结果 0 .015%敌鼠钠盐和 0. 002%溴敌隆低浓度混配的毒饵现场对家鼠适口性良好,灭前家鼠对无毒诱饵摄食率为 54. 1%,而连续 3日家鼠对混配毒饵的平均摄食率为 51 .0%,其 3d实际摄食量分别为 3 .810g, 5 .940g,7 .710g明显多于无毒诱饵被摄食的量 985g,存在显著性差异 (t=2. 58,P<0 .05 ); 21d后测定灭效达95. 9%。结论 敌鼠钠盐和溴敌隆低浓度混配毒饵灭鼠效果良好,值得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0.005%溴敌隆毒饵的室内和现场药效,有效防治鼠类危害。方法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分别以SD大鼠和实验场所的优势鼠种褐家鼠为受试对象,评价溴敌隆灭鼠剂灭鼠效果。结果室内试验试鼠经7 d的有选择摄食服药期和服药后14 d的观察期,试鼠死亡率为100%。摄食系数为1.04,平均死亡时间为6.6 d;现场实验经22 d的现场灭鼠试验,实验场所室内外鼠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1.2%、74.8%,室内外校正鼠密度平均下降率为81.3%。结论 0.005%溴敌隆毒饵对SD大鼠的室内药效为A级,现场灭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经济、有效的饵料配制毒饵 ,提高灭鼠效果和经济效益 ,1999年 7月在大坝场镇进行了试验观察。1 材料及方法1.1 试验材料  0 .5%溴敌隆水剂 ,天津市天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饵料为大米、稻谷、玉米粒、小麦粒、红苕块 (当地农户提供1 .2 试验地点 选择大坝场镇的和平、桂花和场坝3个村的 6个村民组。1.3 毒饵制作 毒饵配制比例为鼠药∶饵料为 1∶10 0。制作方法 :分别取大米、稻谷、玉米粒、小麦粒、红苕块各 30 0 0 g ,然后再取0 .5%溴敌隆水剂各 30 g ,分别倒入 5种饵料中搅拌均匀 ,用塑料薄膜闷堆30min即可。1.4 试验方…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0.5%溴敌隆小麦毒饵现场毒杀褐家鼠的效果.现场结果表明褐家鼠对0.5%溴敌堡小麦毒饵摄食良好.连续观察4天均有鼠取食,每个饵粪和对照组小麦消耗量平均分别为8.45克和12.08克,天.摄食系数0.70.现场投毒饵2周便可基本控制鼠患,对褐家鼠的灭鼠效果为90.29%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溴敌隆在特殊场所的灭鼠效果 ,为灭鼠剂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提供依据 ,2 0 0 3年 3月份进行了此项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现场 选择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某疗养院为试验现场 ,该疗养院占地面积 8万余m2 ,建筑面积 2万余m2 ,属综合性多功能疗养院。该院绿化面积较大 ,紧邻农村田舍 ,环境复杂 ,存在闲置房、露天垃圾堆及停工的基建工地等。1.2 毒饵投放方法 采用 0 .0 0 5 %溴敌隆机制毒饵 (上海泰和化工厂生产 ) ,室内 3~ 4堆 /15m2 ,10~ 15 g/堆 ,为防止毒饵变质发霉产生异味 ,影响鼠类摄食 ,将毒饵放入一次性培养皿内投放 …  相似文献   

10.
自制溴敌隆蜡块毒饵毒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南方3~4月开展春季灭鼠活动,正值多雨季节,在外环境投放大米,谷类等配制的毒饵,常因受潮或雨淋引起霉变而影响灭鼠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自制了溴敌隆蜡块毒饵并于1998年2~4月进行了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观察,结果如下.1材料和方法l.1材料试验毒饵用张家口鼠药厂生产的溴敌隆原粉配制成0.005%的蜡块毒饵,每块约5g,对照毒饵为杀它仗蜡丸系氰胺中国有限公司产品。试验动物为昆明种成年小鼠,重18~25g。1.2方法1.2.1实验室毒杀试验:取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20只,分笼饲养,均同时断食24小时后,分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0.005%溴敌隆和0.038%杀鼠迷毒饵的适口性,为城市社区灭鼠剂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大白鼠和小白鼠进行集体群养有选择性试验,观察和比较0.005%溴敌隆和0.038%杀鼠迷毒饵的摄食系数。结果大白鼠对0.005%溴敌隆和0.038%杀鼠迷毒饵的摄食系数分别为1.14和0.75。小白鼠对0.005%溴敌隆和0.038%杀鼠迷毒饵的摄食系数分别为2.79和0.47。结论两种毒饵的摄食系数均大于0.3,适口性均达“好”的标准,溴敌隆适口性高于杀鼠迷,可推荐溴敌隆作为城市社区首选灭鼠剂。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 ,我市长期使用敌鼠钠盐毒饵开展大面积灭鼠 ,开始时毒杀效果良好 ,但随着时间延长 ,灭鼠效果逐渐降低。为寻求有效的灭鼠药物 ,更好地控制鼠害 ,1999年 3月进行溴敌隆现场灭鼠效果观察。1 材料与方法1.1 药物  0 .5 %溴敌隆母液 (上海泰和化工厂生产 ) ,以小麦为基饵 ,采用浸泡法配制成 0 .0 0 5 %和 0 .0 1%溴敌隆毒饵。1.2 试验现场 选择东方商场一楼食品部 (面积约 15 0 0m2 )和友谊商城一楼食品部 (面积约 12 0 0m2 )为试验现场 ,食源丰富 ,鼠患严重 ,灭鼠难度大。1.3 投饵方法 采用饱和投饵法 ,每 15m2 投 2堆 ,每堆 …  相似文献   

13.
大白鼠对醚菊酯毒饵的接受性及毒饵的防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灭鼠毒饵久藏后生虫变质问题。方法:用醚菊酯杀虫剂配制防虫毒饵,对大白鼠进行接受性试验。结果:试鼠喜食0.1%和0.2%醚菊酯大米毒饵,摄食系数是0.95和0.84,对鼠无毒。试鼠对TN40-B型杀鼠晶大米毒饵也喜食,摄食系数是0.89。该毒饵对储粮害虫毒杀效果好,亦拟谷盗、杂拟谷盗和印度谷螟等害虫接触两种浓度毒饵48~96小时,毒杀率为80%~100%。LT50分别为12.56和404小时.平均致死时间为2.85和2.84天。此毒饵在室内置放一年多未见生虫变质。结论;本试验为解决灭鼠毒饵仓储生虫变质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溴敌隆颗粒毒饵防制家栖及农田鼠类药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推广溴敌隆新剂型,掌握溴敌隆颗粒毒饵使用技术,给今后大面积灭鼠提供良好的交替更换杀鼠剂。方法在贵州省余庆等5县(区)对0.005%溴敌隆颗粒毒饵防制家栖及农田鼠类进行药效试验。结果0.005%溴敌隆颗粒毒饵对住宅区褐家鼠、黄胸鼠、农田黑线姬鼠的适口性较好,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投药后15d,对家栖和农田鼠类的平均防制效果分别为84.23%和85.72%,平均取食率分别为31.99%和33.20%。各示范区农田大面积防制效果均达80.00%以上。结论0.005%溴敌隆颗粒毒饵是一种较理想的商品毒饵,可以作为贵州省重点地区大面积灭鼠的首选交替杀鼠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黄胸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抗药性调查报告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目的试验观察黄胸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药性.方法无选择摄食试验.结果0.025%杀鼠灵和 0.005%溴敌隆投药期28d,摄食饵点数和毒饵消耗量未见下降(杀鼠灵= 76.16+0.217x,溴敌隆= 83.49+0.010 4x),两种灭鼠剂的抗药性差异无显著性(t=0.213 3,P>0.05).黄胸鼠对杀鼠灵抗药性发生率为72.72%(8/11),对溴敌隆抗药性发生率为70.00%(7/10).结论黄胸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性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χ2= 0.119 3,P> 0.5).  相似文献   

16.
溴敌隆防制家栖鼠的实验室和现场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溴敌隆防制家栖鼠的效果。方法 :实验室毒力测定和摄食试验 ;现场灭鼠效果考核。结果 :(1)溴敌隆对大白鼠的急性LD50 和回归方程分别为 0 .86 (0 .80~ 0 .92 )mg/kg和^Y =6 .11 17.0 7x ,慢性LD50 和回归方程分别为 0 .16 (0 .15~ 0 .18)× 5mg/kg和 ^Y =15.80 13.72x ;对小白鼠的急性LD50 和回归方程分别为 1.19(1.0 1~ 1.2 7)mg/kg和 ^Y =4 .4 6 9.6 9x ,慢性LD50 和回归方程分别为 0 .2 2 (0 .2 0~ 0 .2 5)× 5mg/kg和 ^Y =10 .57 8.6 0x。 (2 ) 0 .0 0 5%溴敌隆毒铒对大白鼠和小白鼠无选择和有选择摄食试验 ,都达到 10 0 %毒杀率 ;有选择试验的摄食系数分别为 0 .95和 1.4 4。 (3)现场试验 ,投毒饵 7d灭鼠率 6 6 % ,2 1d和 35d灭鼠率分别为 84 %和 95%。结论 :溴敌隆对两种家栖鼠毒性强 ,适口性好 ,毒效高。  相似文献   

17.
新型灭鼠剂实验室灭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测试一种新型灭鼠剂对昆明小鼠和SD大鼠的杀灭效果、适口性及拒食性。方法 分别采用连续饲喂、选择饲喂、间隔不同时间饲喂毒饵的方法对昆明小鼠、SD大鼠进行致死性、适口性、拒食性试验。结果 该杀鼠剂 10d内对昆明小鼠、SD大鼠的致死率分别为 80 .0 0 %、10 0 % ;前者对毒饵的摄食系数为 1.1,后者为 0 .2 3。间隔 1d再饲喂毒饵时昆明小鼠对毒饵的消耗量增加雌性为 3 .96% ,雄性为 0 .69% ;SD大鼠的消耗量增加雌性为 2 5 .71% ,雄性为6.40 %。结论 该灭鼠剂对大鼠和小鼠有较好的致死效果 ,对大鼠的灭效优于小鼠 ;其适口性小鼠优于大鼠 ;间隔 1d再饲喂毒饵时无拒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溴敌隆在永兴岛大面积灭鼠的效果。方法采用粉剂法和鼠笼法调查鼠密度,在现场配制溴敌隆稻谷、花生米毒饵结合使用蜡块溴敌隆毒饵,采用饱和投药法投放溴敌隆毒饵。结果投放毒饵20d后,鼠密度(粉剂法)由灭前的41.7%下降到灭后20 d的10.8%和6个月的1.1%。结论结合灭鼠具体环境特点,灵活使用溴敌隆毒饵进行灭鼠,可以取得良好的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19.
1999年 3月部队驻地附近发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为此 ,大力整治营区环境 ,并用溴敌隆毒饵进行较大规模的灭鼠。1 材料与方法  0 .0 0 5 %溴敌隆毒饵 ,系北京市朝阳隆华杀虫净厂出品。现场选择两个生境类似的营区分为试验区和对照区。营区周围有农田、菜地、猪圈等 ,褐家鼠为优势种 ,小家鼠次之。将毒饵投放在鼠洞附近和鼠类经常出没觅食场所 ,室内每 15m2 房间投 3堆 ,每堆 15~ 2 0 g,食堂主、副食仓库等均投放在毒饵盒内 ,室外投放在沿围墙的砖砌毒饵站内 (每2 0m设置一毒饵站 ) ,每日进行检查 ,并补充毒饵消耗量 ,全部吃光加倍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0.005%溴敌隆毒饵和0.005%溴鼠灵毒饵对朝鲜姬鼠的适口性和药效。方法用0.005%溴敌隆毒饵和0.005%溴鼠灵毒饵对朝鲜姬鼠进行实验室的有选择摄食试验。结果朝鲜姬鼠对溴鼠灵毒饵的摄食系数为2.49,对溴敌隆毒饵的摄食系数为1.01,都达到适口性好的标准。溴鼠灵组受试朝鲜姬鼠3 d时出现死亡,6 d内全部死亡。溴敌隆组受试朝鲜姬鼠5 d时出现死亡,10 d内全部死亡。结论0.005%溴鼠灵毒饵对朝鲜姬鼠的适口性和药效均优于0.005%溴敌隆毒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