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primary malignant tumor of the duodenum,PMTD)发病率低,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随着影像技术和十二指肠镜的广泛应用,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有了明显提高.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病理证实的PMTD患者24例,诊断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PTD)因临床少见,早期缺乏特异症状,加之十二指肠的解剖、生理特点及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故易被误诊。因此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对其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英 《东南国防医药》2013,(5):466-466,512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PTD)是胃肠道的少见肿瘤,尤其老年患者因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加之其解剖和生理的特异性,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治疗上亦有一定难度。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老年患者的早期诊断率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是指起源于腹膜后间隙的,并排除腹膜后实质性脏器肿瘤和转移性肿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郭强  龙毓灵 《云南医药》1995,16(2):86-87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11例临床分析云南省人民医院消化科(650022)郭强,龙毓灵,贺学贤关键词十二指肠癌,内镜检查原发于十二指肠的恶性肿瘤报道较少,随内镜等技术的进展和普及,其检出率逐渐增高,现将我院确诊之1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例中男8例,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癌生物学行为与治疗应取的原则。方法选取14例经内镜活检,手术探查和术后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癌,通过对其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病理学类型与其转移等生物学特征的分析,研究与手术治疗方法应取的原则。结果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癌主要病理学类型是息肉菜花型(93%),组织学类型主要为乳头状腺癌(75%),其转移部位依次为肠壁外、胰头十二指肠周、肠内、肝及远处淋巴结。手术治疗方法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短路术2例;1例局部切除术。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癌主要是息肉菜花型乳头状腺癌,其转移可在各个层次进行,与肿瘤大小及病理学类型无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最为合理的根治性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常延误诊治。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2年12月5年间共收治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1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48例原发性小肠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宝良  刘彤  何晓玲  佟铸  王鹏志 《天津医药》2002,30(10):606-607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癌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0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8例原发性小肠癌(不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癌),对肿瘤发生部位、术前确诊率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十二指肠癌38例,空回肠癌10例。术前确诊率77.1%,纤维内镜确诊25例(100%),消化道造影确诊14例(82.4%),CT确诊7例(58.3%),B超确诊3例(15.0%)。根治性手术30例,姑息性手术18例。结论:多种检查方法合理应用可提高术前确诊率。术中对于明确诊断和难以判定性质者应行根治性小肠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20例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CT检查,回顾分析患者的CT检查结果及其诊断价值。结果所有20例观察对象中,8例患者被诊断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主要累及部位包括降部、水平部和升部等等;不同类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具有不同的CT表现。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CT检查应用于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霞  陈掌珠 《成都医药》2001,27(2):67-69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为早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中33例位于十二指肠的降段,病理类型以腺癌最多见,临床表现以黄疸,腹痛或上腹不适,消化道梗阻及消化道出血为主,其中有3例并发胆肠瘘,检查方法以内镜结合病理检查再配合胃肠钡餐造影为主。外科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预后差。早期诊断的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可疑患及时做相应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贾万奇  吴成甫  尹泊 《医药论坛杂志》2011,(19):102-104,107
目的分析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诊治的2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病变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多见;病理类型以腺癌居多;临床表现以上腹痛、腹胀及上腹部不适多见;内镜及双源CT检查阳性率较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66.7%),3年生存率为32.5%。结论①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预后差;②内镜、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及双源CT检查联合应用,可互为补充、取长补短、提高诊断准确率;③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提高远期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Acetazolamide inhibits aquaporin-1 protein expression and angiogenesis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INTRODUCTION Recently the medical remedy for malignant tumorhas been concentrated to cut off the tumor nutritionsupply such as inhibiting the angiogenesis and otheraspects[1]. Angiogenesis, the formation of new bloodvessels, is essential for tumo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 Vigorous neovascularization, or angiogenesis,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a poor prognosis for cancersarising at several primary sites[2]. The process of an-giogenesis is required for sustaining tumor growth inthe …  相似文献   

13.
雷嘉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2):112-113
二十指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由于本病病史、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异性,所以临床上极易误诊,由于恶性淋巴瘤与假性淋巴瘤(良性增生病变)有最本质的区别,并且恶性淋巴瘤与其它恶性肿瘤在发病机理、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所以从病理学角度把它们加以鉴别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此,我们用HE染色、免疫组化,结合临床资料对8例十二指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病理诊断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确诊的2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胃肠双对比造影、C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肿瘤位于球部3例(3/23)、降部15例(15/23),其中乳头部9例(占降部的9/15,总数的9/23)、水平部4例(4/23)、升部1例(1/23)。腺癌16N,淋巴瘤2例,脂肪瘤4例,腺瘤1例。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胃肠双对比造影和CT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充盈缺损,黏膜完整;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则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同时有黏膜的破坏,或伴有管腔不规则狭窄,管腔外侵犯。  相似文献   

15.
汪明云  孙贵富 《河北医药》2011,33(16):2556-2557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以十二指肠乳头癌最多见,约占60%,且有逐年增加趋势。由于病变部位较特殊,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诊断较困难,较易漏诊。癌肿生长到一定程度,可堵塞胆管,引起梗阻性黄疽。临床首发症状可表现为黄疸、上腹部痛、黑便和贫血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收治的3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患者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感染1例,死亡1例。随访3个月~3年,术后3年内共死亡24例。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由于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诊断需根据多种辅助检查确诊,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术式选择应考虑综合因素,进而提高术后疗效及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吴凤金  唐来坤 《中国医药》2010,5(5):479-480
原发性恶性前列腺淋巴瘤(primary maligmant lymphoma of the prostate)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恶性淋巴瘤。近年来时有临床个案报道,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到目前为止国内约30例,全世界也仅100多例左右。目前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不详。原发性恶性前列腺淋巴瘤起源于人类免疫细胞及其前体细胞,主要可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2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预后,为早期诊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对4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占同期整个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0.37%。临床表现以腹痛、黄疸、肝胆肿大、大便潜血阳性、消瘦为主。手术患者大多有局部器官或组织浸润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早期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检查方法以内镜结合病理组织检查为主。  相似文献   

19.
钟巧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759-2760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是指原发于十二指肠各段的恶性肿瘤,不包括Vater壶腹部、胆总管下段以及胰头部的肿瘤。自1964年Ham Berge报道首例穿孔的十二指肠癌以来,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十二指肠镜的广泛运用,人们对该病的认识逐渐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3例内镜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primary duodenal cancer,PDC)在临床上较少见,由于PDC早期症状无特异性,故早期诊断较困难,易导致误诊、漏诊。我院1993年6月至2003年5月,经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合活检及术后病理确诊PDC共23例,占同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52%。现将有关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