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湿地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同时,湿地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以昌源河湿地为例,探讨了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湿地之韵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多种物质产品,而且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生物资源丰富,虽然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8.6%,却蕴藏着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  相似文献   

3.
今年2月2日是第十个“世界湿地日”。这个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与减贫”,突出体现湿地在消除贫困、提高和改善人类生活方面的巨大作用。湿地是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人们通常都把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同时,湿地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是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湿地在我们身边,并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自然湿地约为3620万…  相似文献   

4.
冯宁  张璐 《陕西林业》2008,(2):31-32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持水土、蓄洪防旱、净化水质、控制污染、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好湿地资源,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湿地之韵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多种物质产品,而且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生物资源丰富,虽然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8.6%,却蕴藏着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
  我们翻开世界历史,就会发现许多文化、文明圣地发源于湿地。人类的启蒙时期,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逐水草而居”。古老的河流、湖泊,神秘的沼泽、海滨,记录了人类逐渐发展进步的过程。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尼罗河孕育了非洲文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孕育了两河文明,印度河、恒河孕育了印度文明。湿地成为众多人类文明的开端,为人类的发展保存了许多重要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6.
孙剑 《新疆林业》2011,(3):20-22
湿地是极其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同时湿地还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资源,是最重要的生命系统之一,湿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乌鲁木齐湿地如红雁池水库、乌拉泊水库作为新疆首府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养育着300  相似文献   

7.
湿地系水陆相互作用的特殊自然综合体,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因具有巨大的水文和元素循环功能,被形象地比喻成“地球之肾”;因生物多样性极大丰富而被誉为“生物超市”。从高原到平原,从陆地到海洋,湿地无处不在为人类服务。纵观世界历史,重要的大河文明都是靠河流沿岸的湿地养育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湿地是自然界富有较高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各类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供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等,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相似文献   

9.
湿地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湿地、海洋、森林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是野生动植物的家园,具有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调节气候的作用,也是人类生产休闲的场所:湿地又被喻为“地球之肾”“生命摇篮”“物种基因库”。湿地的保护管理影响到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0.
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称。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护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灾、控制污染、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尕海湿地是黄河最大支流——洮河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2000年加入中  相似文献   

11.
《国土绿化》2012,(2):1-1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去年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湿地文化节暨亚洲湿地论坛上,《湿地公约》秘书长安纳达先生号召各国通过加强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继续加强全球范围内的湿地保护,发挥湿地在促进人类福祉以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湿地保护现状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本之一.阐述了湿地的概念、功能和在我国的湿地资源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湿地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湿地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湿地本身是一个种群丰富的复杂生态系统,它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建立城市湿地公园的方法来保  相似文献   

15.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从牙克石市湿地现状出发,深入探讨了当前湿地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更好的保护湿地资源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泉州湾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仅占地球表面积6%的湿地资源,却为世界上20%的生物提供了生境。国内外许多学者从经济学角度评价湿地的经济价值,阐述保护湿地的重要性。作者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花费法等评价方法评估泉州湾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总体价值为134406.02万元。  相似文献   

17.
<正>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今年9月20日是第三个"北京湿地日"。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提升广大市民认知湿地、保护湿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全  相似文献   

18.
《国土绿化》2013,(11):1-1
湿地被比喻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宝贵自然资源。加强湿地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改善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与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乌苏湿地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保护海岸和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持碳循环等巨大的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文明的摇篮。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强大的经济功能和丰富的文化功能,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固定二氧化碳、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美化景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美丽中国的重要元素,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载体。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与人类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