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含沙量是水文基本资料收集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采集水样后烘干称重的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对时效性的要求。基于Mie散射原理,提出了采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仪转换含沙量的方法。该方法的实施步骤是:首先配置若干悬移质含沙量已知的水样,然后通过激光粒度仪分析其泥沙颗粒级配分布的体积浓度,率定出体积浓度与重量浓度之间的转换关系,在分析泥沙颗粒级配分布的同时快速转换出悬移质含沙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采用激光法进行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分析的水文测站使用,因为水文测站固定断面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分布精度可控,建立转换关系简单、速度快、精度高,在悬移质含沙量快速施测方面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水库淤积情况下的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沿程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出口断面悬移质泥沙级配与进出口断面各因素间的关系式,并运用三门峡水库的实测悬移质颗粒级配资料,建立了出口断面悬移质颗粒级配的计算公式,经用刘家峡、盐锅峡、青铜峡等水库的部分实测资料进行验证,表明该公式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合理地在坝上水文断面开展悬移质颗粒级配测验,更好地收集相关水文资料,根据1956~2019年连续64年含沙量资料及1970~2019年连续50年粒径资料,分析了流域泥沙变化趋势,开展了受水利工程影响的坝上站悬移质颗粒级配测验方式优化分析工作,制定完善的测验优化方案,可保证在新水沙特性下水文资料收集的代表性和精度的同时减轻测验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悬移质泥沙颗粒分析计算工作量大,如不能及时地计算出分析成果,则影响到下一次分析工作的进行。悬移质泥沙颗粒分析计算程序解决了这一计算难题。悬移质泥沙颗粒分析方法按《水文测验手册》第二册第八部分泥沙颗粒分析中的粒径计法进行分析,计算方法亦按照《水文测验手册》中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根据分析工作的进度,本程序采用中文菜单方式屏幕显示计算项目,采用人机对话形式键盘输入法选择的计算项目.全部数据采用数据文件的形式输入,计算成果完全按照1985颗分表表格式样打印分析计算成果;便于人工校核和检查。经1993年对红水河迁江、都安、天峨3个水文站的悬移质泥沙颗粒分析,计算成果完全符合《水文测验手册》的要求。经人工校核,计算成果无误。  相似文献   

5.
周波  黄双喜 《人民长江》2006,37(12):45-46
泥沙颗粒分析作为水文测验项目,其资料对于水文泥沙分析计算和水利工程设计十分重要.对粒径计-吸管结合法(以下简称粒吸法)与激光法颗粒分析成果转换软件开发原则、思路、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不同河段、不同悬移质颗粒级配建立标准样本库,进而进行级配转换的软件的开发模式.开发的转换软件具有准确性、通用性、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等特点,其转换结果能满足水利部行业标准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当前水文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探索水文监测改革,本文基于居龙滩水文站历年泥沙颗粒资料,分析了该站测验断面含沙量变化规律,并选取2008—2013年悬移质颗粒级配资料作为样本进行历年单断颗相关关系分析,分析结果符合《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GB/T 50159—2015)精度要求,得出单颗代表断颗进行间测的测验方式可行,对该站优化测验方式,提升监测效率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分析计算永定河滞洪水库洪水、径流特性、设计洪水过程线和水库防洪调度运用方案。并对水库泥沙来源和输沙特性、三家店洪水期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以及水库泥沙冲淤等进行分析计算。最后论证推荐为旁侧库方案优于大库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种泥沙(土粒或其它粉末)颗粒级配分析数据处理的方法及程序。把光电颗粒分析仪(粒径计或筛分法等)分析的泥沙颗粒分析数据按一定的格式输入计算机后,计算机经过数据处理直接输出在半对数坐标上的泥沙颗粒分布曲线和载有分组粒径级配与一些特征粒径的表。使用本方法不但可以提高泥沙颗粒分析的速度和精度,而且资料使用方便,便于保存。  相似文献   

9.
自泥沙颗粒分析工作采用GDY-1型光电颗分仪后,测试工作量大大减轻,但后期的大量数据处理任务还很麻烦。我们通过编写SH APP PC-1500计算程序,能将过去由人工计算泥沙颗粒级配各值、点绘颗粒级配曲线由计算机一次性完成。  相似文献   

10.
泥沙资料是重要的基本水文资料之一,用途非常广泛。在进行流域规划、水库闸坝设计、防洪、灌溉放淤、河道治理、城市供水和水利工程管理运用等工作时,都需要掌握泥沙资料。通过对山区河流泥沙来源及洪水成因分析,对水文测站悬移质泥沙测验方法,悬移质泥沙测验受泥沙成因影响的各要素关系特点及测次布置,作了简要介绍;有利于水文测站收集到完整的,推求各时期输沙量和含沙量及其特征数值的泥沙数量及泥沙变化过程的资料,为各应用部门提供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