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煤甲醇在汽车燃料应用上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利用内蒙古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汽车燃料代用品-甲醇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用煤生产甲醇,用甲醇作为汽车代用燃料应是内蒙古自治区煤化工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当前甲醇发动机HCCI燃烧技术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针对国内为甲醇HCCI燃烧过程的控制及其负荷范围的拓展所开展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对所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对国内运用二甲醚和甲醇双燃料的方法、外部废气再循环的方法和内部废气再循环的方法控制甲醇HCCI燃烧的过程及拓展其负荷范围所做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说明,并对这些方法的实际运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汽车使用甲醇汽油后排气中非常规排放物的成分及含量,利用一台质谱分析仪对两辆汽车燃用甲醇汽油及普通汽油的排放物进行了分析,并对排放物中甲醇的含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汽油与甲醇汽油排放中物质种类基本一致,甲醇汽油排放物中还含有正丙醇、乙酸乙酯、苯酚、丁酸四种物质;甲醇汽油排放物中的甲醇含量很少,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1.什么是车用甲醇汽油?答:车用甲醇汽油是指在甲醇汽油组分油中,按体积比加入一定比例的变性燃料甲醇配制而成的一种新型清洁车用燃料。2.什么是变性燃料甲醇?答:燃料甲醇是指对生产工业甲醇的工艺调整后,生产的专门用于燃料使用的甲醇,目前主要是将工业甲醇进行改性后作为燃料甲醇使用。其  相似文献   

5.
甲醇汽油的中红外法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培安公司生产的ERASPEC中红外汽油分析仪,对5%~50%的甲醇汽油中的甲醇含量进行了测量,试图找到一种有效的甲醇含量测量方法;同时,将93#汽油及甲醇含量在5%~20%的甲醇汽油的辛烷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甲醇含量超过30%时,使用该仪器所测得甲醇含量与实际的甲醇含量有较大的偏差;若采用稀释测量的办法,使用石油醚或汽油对甲醇汽油稀释后的测量结果比使用无水乙醇的稀释结果好;另外,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加,甲醇汽油的辛烷值及抗爆性均呈增大的趋势,但是当甲醇含量超过15%时,将对辛烷值没有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研究了利用硅胶吸附管采集甲醇汽车尾气排放中甲醇的方法,对硅胶吸附管的规格、待测样品的浓度、采样参数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及验证。研究表明,利用硅胶吸附管采集甲醇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甲醇的穿透。随着硅胶颗粒装填数目的增加,甲醇的穿透率降低,实际吸附甲醇的效率增加。在采样流量相同时,待测样品浓度越高,甲醇的穿透率越高。在待测样品浓度相同时,采集流量越高,甲醇的穿透率越高。将硅胶吸附管串联,可以有效减少甲醇的穿透,提高吸附效率。  相似文献   

7.
对参比燃料、甲醇及甲醇—参比燃料混合燃料的主要反应历程进行了分析,利用详细反应机理研究了甲醇—参比燃料混合燃料燃烧时基元反应的相互影响特性。采用集总反应法构建了一个包含45种物质、75个反应的甲醇—参比燃料混合燃料简化反应机理,并利用激波管试验、流反应器试验、详细机理计算结果和HCCI发动机试验对该简化机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简化机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及详细机理计算结果能够很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8.
甲醇汽油对供油系非金属件溶胀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讨论了中比例甲醇汽油及车用非金属材料的相关性能,对车用发动机供油系的非金属件进行了在汽油和甲醇汽油中的浸泡溶胀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在汽车上普遍推广使用中比例甲醇汽油,部分非金属材料零件应改用耐甲醇溶胀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汽油机掺烧甲醇裂解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台电喷汽油机上进行了掺烧甲醇裂解气试验研究,设计了甲醇裂解系统,利用发动机高温排气裂解甲醇,并将裂解气送入气缸燃烧,研究了掺烧甲醇裂解气对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管式裂解器中,甲醇裂解的主要产物是H2和CO,体积分数分别为60.7%~64.8%,19.1%~23.1%;汽油掺烧甲醇裂解气会导致发动机输出扭矩降低,发动机当量燃料消耗率下降,热效率增加,甲醇替代比为20%时,不同负荷下当量燃料消耗率均下降6%以上,最大可降低8.8%,有效热效率由原机32.47%提高到35.57%;原机和掺烧裂解气发动机的有效热效率均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而增加,相同过量空气系数条件下,掺烧裂解气发动机热效率比原机高.  相似文献   

10.
低比例甲醇汽油发动机排放建模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台进气道多点电喷EQ491i汽油机上,采用AVL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多组分分析仪SESAM-FTIR测量了燃用低比例甲醇汽油的排放成分。使用发动机循环模拟软件Boost耦合化学动力学软件Chemkin,建立了甲醇汽油发动机循环计算模型并用试验结果进行标定,模拟了甲醇汽油发动机中的常规排放NOx和非常规排放甲醛的生成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条件下,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大,甲醛排放基本呈线性增长。发动机负荷对甲醛排放影响不大,NOx排放主要受空燃比和燃烧温度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一台1.5L、直列、四缸、四冲程发动机为基础开发了甲醇-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对原发动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了局部修改,选择了比较容易实现的双油箱双油轨结构,设计了甲醇-汽油两用的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以及控制软件,实现了发动机汽油起动、暖机,甲醇、汽油之间的自由切换以及甲醇、汽油单独燃烧等功能。对甲醇-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在转速变化较大而负荷相对变化较小的工况下适合燃用甲醇。虽然甲醇的消耗量大约是汽油的2倍,但其燃烧热效率比汽油高。  相似文献   

12.
柴油机进气预混微量甲醇裂解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改变6300ZC柴油机结构和参数的基础上,开发了柴油机进气管预混甲醇裂解气的试验系统,研究了预混微量裂解气时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与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柴油机进气预混甲醇裂解气的质量分数为2.5%~5.0%时,各负荷下节油率可达5%~8%,综合有效热效率明显提高,且随着裂解气掺烧浓度的增加,油耗呈下降趋势。与原机相比,NOx与炭烟排放大幅度改善,HC排放也有明显降低,CO排放略有上升。在高负荷时,NOx排放可降低37.6%,炭烟排放可降低43.5%。  相似文献   

13.
对Curran的异辛烷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和Li的甲醇化学动力学机理进行了甲醇着火滞燃期特性对比研究,发现Curran异辛烷机理基本能反映甲醇的自燃着火过程。基于此,利用Curran异辛烷机理对甲醇—异辛烷混合燃料在初始温度为600 K~1 600 K、压力为1.0 MPa~4.0 MPa、当量比为0.3~1.5范围内的着火滞燃期特性进行了计算研究,分析燃料特性和初始条件对混合燃料滞燃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温度对甲醇—异辛烷混合燃料的滞燃期影响较大,当初始温度增加时,滞燃期大幅缩短;部分掺醇混合燃料(掺醇率低于25%)中甲醇含量对燃料滞燃期的影响因温度范围的不同而不同,在850 K以下甲醇比率增加使混合燃料滞燃期延长,在850 K以上甲醇比率增加使其滞燃期缩短。  相似文献   

14.
针对M 100甲醇发动机在低温环境下起动困难的问题,在M 100甲醇中添加烃类添加剂,改善甲醇发动机的低温起动性能.按体积比在M 100甲醇中分别添加15%汽油、8.5%异戊烷、10%石油醚作为添加剂,采用试验的方法测量了-20℃,-10℃,0℃三种环境温度下,甲醇发动机的起动性能.结果表明:甲醇中添加15%的汽油、8.5%的异戊烷、10%的石油醚,-20℃时M 100甲醇发动机可以正常起动,起动时间小于3.5 s,在-10℃时起动时间小于2.5s,在0℃时起动时间小于1.5s;环境温度为-10℃时,增大首循环喷射脉宽有利于缩短起动时间,首循环喷射脉宽从110 m s增大到130 m s,添加上述比例添加剂后,M 100甲醇发动机的起动时间分别缩短0.2s,0.2s,0.05s.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助溶剂解决柴油和甲醇相溶性问题并配制出柴油醇燃料,在增压中冷压燃式发动机的结构和参数不作任何调整的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甲醇含量柴油醇的燃烧、性能和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供油量一定的情况下燃用柴油醇,发动机的燃烧特性发生变化,导致性能和排放变化,且随燃料中甲醇含量的增加,变化趋势加剧,特别是在小负荷情况下。  相似文献   

16.
甲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甲醛排放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M10(甲醇占10%,90号汽油占90%)、M15两种混合燃料及汽油M0在小型内燃机上进行了不同载荷下甲醛排放试验。结果表明,M10与M15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在空载和满载时尾气排放中的甲醛含量较高,半载时的甲醛含量低;在空载时,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尾气中的甲醛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7.
《JSAE Review》2001,22(2):151-156
In a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DMFC) with a Nafion membrane, a methanol solution fed to the anode permeates to the cathode. This phenomenon causes the depolarization loss at the cathode and the DMFC performance grows worse. In this research, by continuously measur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CH3OH, CO and CO2 in the exhaust gas of the cathode, the amount of methanol crossover was determined. Also, the effect of the thickness of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methanol solution on the amount of methanol crossover we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8.
助溶剂和温度是影响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对甲醇/柴油混合燃料进行了临界互溶温度测试,得出了掺混甲醇比例、助溶剂比例与临界互溶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甲醇/柴油混合燃料中加入一定量的助溶剂可以使其形成稳定且性能良好的替代燃料。对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的成本估算表明,该混合燃料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