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扬 《公路》2012,(12)
分析了我国公路交通资金的供给现状,测算了我国未来20年公路发展资金的供需情况并指出了公路融资面临的难题,在对比中外公路交通发展资金供给的基础上,提出公路二元发展(非收费普通公路和收费高速公路)的资金供给模式将长期存在的现实意义,并就监控收费高速公路的财务风险构建了预警模型,从资金保障角度探索构建我国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蕲春城区公路网现状情况,分析了现状路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城区公路网今后的交通需求进行了预测,研究了各特征年路网的交通供需条件.根据路网的问题和需求条件,对城区公路网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布局,并对最终规划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韩丽  吴育琦  程建川 《中外公路》2005,25(6):160-164
目前,发生在双车道公路的交通事故高于其他任何一级公路。而选用新的线形和RRR方案并不能处理所有双车道公路存在的安全问题。为了更快地提高交通安全性,必须使用更多更经济的评价方法。德国德斯累顿工业大学采用了驾驶冲突技术和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分析法来改善双车道公路上的安全。该文主要针对这两种新方法的重要理论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天津市公路交通发展的新需求,考虑路网、路线、路段3个层面的因素,从区域特性、社会经济特性、交通特性及城镇化特性4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提出公路功能分类"三阶段"法,先通过路网属性对每条国省道公路进行通道归类,再通过路线属性对各通道中的路线进行等级划分,最后通过路段属性对路线中的每个路段进行功能定位,通过层层递进、多维度的划分过程,最终将每条公路的每个路段进行精准功能定位,为公路技术等级及主要技术指标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交通与计算机》2009,(4):21-21
为切实加强公路网日常运行监测和协调管理,提高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水平,适应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公路出行信息服务需求,交通运输部制定了《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拟指导地方公路管理部门加快路网管理平台建设,确保重点业务功能的实现和平台间互联互通。目前《全国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已下发,并处在收集各省级公路管理部门和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意见阶段。  相似文献   

6.
李强  王蓉蓉  路维  胡江碧 《公路》2012,(5):223-229
以平原区双车道公路交通事故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道路平曲线和纵断面线形及交叉口等因素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将分析结论和国外研究结果相对比,得出我国平原区双车道公路交通条件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并建立交通安全性预测模型,对提升我国双车道公路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双车道公路接入口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对大量的双车道公路进行了调研和采集了海量的公路、交通、事故数据基础上,针对接入口对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采取的分析方法包括接入口单因素对安全影响分析、考虑交通量和路段长度因素接入口对安全影响分析、接入口和其他因素综合对安全影响分析等。分析结果表明,接入口对双车道公路的总事故率尤其是追尾事故率有重要的影响,并得出了双车道公路接入口对交通安全影响的量化结论。全部事故、一般以上事故、路侧事故、追尾事故和碰撞事故等的次数都随接入口密度增加而增加;在山区双车道公路上,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接入口密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全部事故增加4.36%,追尾事故增加11.9%。  相似文献   

8.
以"窄马路、密路网""开放式街区"布局理念下的路网容量为研究对象,分别得出了路网容量4个因子的计算模型,从交通组织方式、道路横断面形式、路网供给与需求匹配度等3方面修正,得到更适合窄路密网布局理念的路网容量模型.  相似文献   

9.
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美国是一个面向公路交通的国家,公路网和汽车运输十分发达。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624万公里,每千人的路网密度为29.62公里。拥有各种汽车1.6亿辆,平均1.4人一辆汽车。汽车货运已实现集装箱化。美国的公路交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 公路纵横成网,四通八达美国公路的发展,除1838年到1980年期间,由于铁路的兴起,使公路交通运输处于滞缓而外,其余年代,公路交通随着汽车工业的技术改革,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公路交通一直有着强烈的需求。美国政府近五十年来一直采取鼓励发展公路的方针,所以,公路交通发展很快,目前路网密度相当高(表1)。  相似文献   

10.
正0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路交通运输量的逐渐增加,原有的双洞四车道、双洞六车道隧道已不能满足交通运输和人民出行的需求,因而在新建高速公路中,采用双洞八车道设计的公路隧道工程日益增多。公路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主要有干喷和湿喷2种[1]。虽  相似文献   

11.
王艳辉  张晗  张可  张晨琛 《公路》2011,(10):145-150
在对各类道路安全设施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全面、系统地构建了道路安全设施系统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考虑到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效果难以直接表征的特点,基于交通安全设施评价值,综合考虑评价路段的事故数和交通违法数,得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效果综合评价值.最后,根据综合评价信的效果显著程度确定道...  相似文献   

12.
现有部分一级公路功能与交通需求不相匹配、平面交叉和出入口布设密集、路段和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不甚合理,导致公路通行效率较低、道路安全性较差。以上海市大叶公路为例,对干线一级公路交通组织进行了设计研究,基于公路的功能定位选用相适应的技术指标,通过合理的一般路段与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以及指路标志设计,提升了公路的整体运行效率和交通安全,并为后续干线一级公路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工程经验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交通需求预测是路网规划和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现有商业交通需求预测软件以国外软件为主,这些软件价格昂贵,并且没有进行良好的本土化改造,不利于使用。因此开发适合国情、区情的公路交通需求预测软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文章构建了内蒙古公路交通需求预测系统开发的基本框架,分析了交通需求预测软件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交通供需分布下的路网畅通可靠度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畅通可靠度是在研究交通供需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概率型指标。根据畅通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将各小区交通需求和各路段通行能力视为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通过组合不同交通供需分布方式,对所需要研究的路网采用多次随机试验的方法得到各道路单元、路径及系统的畅通可靠度,并研究不同交通供需分布方式对路网车速和畅通可靠度的影响,寻找在不同交通供需下道路畅通可靠度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道路单元、路径、OD对间及路网的畅通可靠度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并且畅通标准越高,路网的畅通可靠度就越低;在同一畅通标准及相同的需求变化范围下,需求越低,相应的畅通可靠度会越高;同时,随着畅通标准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需求方差越大,道路畅通可靠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15.
梧桐山盘山公路原是一条等外级公路,通过合理组织交通,线形标准采用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的标准,注重道路景观、结合边防设施的需求,改造为城市次干道。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运输需求函数的区域高速公路网交通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滨  周伟 《公路》2012,(1):136-138
区域高速公路网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为预测区域高速公路网交通量,引入经济学中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人均GDP、人口密度为参数构建运输需求函数,基于运输需求函数构建区域高速公路网交通量预测模型。模型能以简单的因素分析基础,对区域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进行预测,为区域公路网交通量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对原有公路改线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老路并结合地形、地质条件,提出合理的改线方案,将原有公路提高到要求的技术等级和标准。结合某水电站原有省道改线公路工程,在保证老路交通功能的同时根据电站建设的需要,对老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路基工程和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相似文献   

18.
针对道路交通气象埋入式检测器检测和服务需求,提出了埋入式路面状况检测器检测方法,搭建了路面状况传感器的测试环境,对vaisala、lufft及凯迈3个厂家的路面状况检测器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验证了路面状况检测器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可操作性和重现性,进一步完善了国内路面状况检测器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提高了公路养护和公路管理的效率,为公众提供准确、全面的公路气象信息,避免公路交通延误,减少因恶劣天气诱发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源交通大数据分析,从出行需求、用地布局、交通系统等多方面系统评估江宁区交通拥堵状况,识别交通拥堵成因,精准把握交通症结,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 法,推动拥堵治理重点从保障“行车通畅”向提升“车的效率”和“人的体验”转变,提出以健康发展、完善供应和需求调控为核心战略,从用地开发、轨道交通、路网体系、常规公交、慢行交通和停车系统六个方面拟订交通拥堵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针对道路水毁冲失段公路交通应急通行的迫切需要,以花横公路宝华段道路冲失段工程为依托,提出了栈道型应急修复结构新方法。在介绍栈道型应急修复结构组成的基础上,采用材料力学和极限平衡理论,提出了该结构的稳定性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栈道型应急修复结构安全可靠,简单实用,能够满足应急通行快速修复交通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