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隔物温和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贫血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40例类风湿关节炎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隔物温和灸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结果]两组治疗前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隔物温和灸联合甲氨蝶呤能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贫血患者的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隔物温和灸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小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为隔物温和灸治疗疾病的机理研究提供一种思路,同时为RA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治疗组采用隔物温和灸联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同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观察评估。结果共37例患者最终完成试验,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9例患者中,7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异常升高;对照组18患者中,5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异常升高。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小板参数水平均降低,但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显著。结论隔物温和灸联合甲氨喋呤治疗RA疗效明显,可较快地控制疾病的发展。隔物温和灸可能有降低患者异常升高血小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中药外敷发泡加隔姜铺灸、单纯隔姜铺灸与西药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探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选方案并规范临床操作。方法将12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中药外敷发泡+隔姜铺灸)、治疗组2(隔姜铺灸)及西药组(口服甲氨蝶呤),每组各40例,经治疗后观察各项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组1、治疗组2及西药组皆可非常显著改善类风关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清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免疫球蛋白M(Ig M)和免疫球蛋白G(Ig G)的含量(P0.01),但治疗组1疗效显著优于治疗组2及西药甲氨蝶呤组(P0.05或P0.01),治疗组2与西药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1疗效与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2、西药组与治疗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6个月后随访三组之间疗效皆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中药外敷发泡加隔姜铺灸治疗类风湿关节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皆显著优于单纯隔姜铺灸及甲氨蝶呤,单纯隔姜铺灸近期疗效与甲氨蝶呤无显著差异,但远期疗效优于甲氨蝶呤。所以中药外敷发泡加隔姜灸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选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与八珍汤分别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用独活寄生汤联合甲氨蝶呤加来氟米特,8周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30例用八珍汤联合甲氨蝶呤加来氟米特,疗程同治疗组。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对照组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AS28评分和HAQ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贫血症状积分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两组治疗后各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治疗RA贫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检验过程中血常规检验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A组)、地中海贫血患者(B组)以及同时期健康体检者(C组)各36例,对比三组患者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指标以及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结果A组、B组与C组相比,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以及平均红细胞比容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指标显著低于B组(P<0.05),而在平均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比容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能够精准鉴别出地中海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有助于患者及时进行后续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6.
林静  于慧敏  王涛 《天津中医药》2019,36(3):238-241
[目的]探讨姜黄素联合甲氨蝶呤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骨破坏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8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4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治疗组在服甲氨蝶呤基础上加用姜黄素口服治疗,疗程12周,观察改良疾病活动性评分体系(DAS)28评分、炎性指标及对成骨细胞骨代谢相关因子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DAS28评分、血小板计数(P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RANKL、RANKL/OPG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血红蛋白(HGB)、OPG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以治疗组升高水平较好。[结论]姜黄素联合甲氨蝶呤可有效改善RA寒湿痹阻患者的关节及全身症状,且能改善骨破坏,对RANK/RANKL/OPG系统有明显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加电配合艾条温和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采用针刺加电配合艾条温和灸,对照组49例运用雷公藤多甙片口服治疗。结果 2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92%和91.84%,2组疗效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0.05);(2)2组治疗后血清CRP、RF、ESR比较均为(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2组治疗后毒副反应比较(P0.01),治疗组无任何毒副反应,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42.86%。结论针刺加电合艾条温和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并且能降低CRP、RF、ESR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192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79 %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复方玄驹胶囊的治疗方案,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隔物温和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以隔物温和灸配合针刺,对照组60例以针刺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显愈率治疗组83.3%,对照组65%。[结论]传统针灸疗法结合隔物温和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短疗程针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治疗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为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的采取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短疗程针灸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疗程针灸联合甲氨蝶呤,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过程之中,具有十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这一治疗方法,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之中。  相似文献   

11.
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同时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甲氨喋呤(5-20mg,每周1次,口服)+白芍总苷(60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另一组用氨甲喋呤+双氯芬酸(25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显效率分别为68%、72%。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双氧芬酸相比,白芍总苷无明显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副作用(P〈0.01)。[结论]白芍总苷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薏苡仁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分别应用单纯西药及在西药基础上加服薏苡仁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并对治疗3疗程后的两组患者行基本概念视觉模拟评分和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基本概念视觉模拟评分结果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血沉、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类风湿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基本概念视觉模拟评分和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临床疗效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薏苡仁汤联合甲氨蝶呤与沙利度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用甲氨蝶呤与沙利度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温补肝肾法治疗中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肝肾不足和肾阳亏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5例),分别给予温针灸与基础药物治疗。[结果]两组疾病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67.3%,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0.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症状体征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强度;实验室检查ESR、CRP;中医证侯积分关节作冷、肢冷不温、腰膝酸软、畏恶风寒等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温补肝肾法治疗中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优于单独口服药物治疗,中医证侯改善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铺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6%(5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9.63%(43/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穴位放血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4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雷火灸结合穴位放血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别嘌呤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血尿酸的变化。两组均以12d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3d,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关节疼痛、血尿酸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雷火灸结合穴位放血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6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强的松5~10mg/次,1次/d;柳氮磺吡啶1g/次,2次/d;甲氨蝶呤10mg/次,1次/周;服用甲氨蝶呤第二天服用叶酸10mg。治疗组28例正清风痛宁缓释片60mg/次,2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9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肿痛、关节功能、血沉、类风湿因子、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11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临床控制6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7.8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晨僵时间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正清风痛宁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五子三藤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五子三藤汤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甲氨蝶呤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指数、肿胀指数、晨僵时间、活动功能指数和手握力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诸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子三藤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ESR及CRP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7.5~10mg/周顿服;柳氮磺胺吡啶1.0g/次,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予甲氨蝶呤7.5~10mg/周顿服;来氟米特20mg/次,每日1次,口服。服药后3~6周起效,12周时达到稳定有效浓度,此时可减量至10mg,每日1次,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ESR和CRP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ESR和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值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临床疗效分析发现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0.5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其作用与其能调节ESR及CRP的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张振武 《河北中医》2013,(11):1619-1620,1625
目的:观察益肾通痹酒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40例予益肾通痹酒联合甲氨蝶呤治疗。2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以及急性炎症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晨僵时间、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及功能指数均降低(P<0.01),双手握力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晨僵时间、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及功能指数降低,双手握力均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通痹酒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补肾解毒通络方。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健康评分(HAQ)以及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指标的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86%和40.74%,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DAS28、HAQ、ESR、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DAS28、HAQ、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不良反应。结论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关节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