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常人肝静脉肝内吻合支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正常人肝静脉是否存在肝内侧支吻合的问题,作者对13例正常成年男性新鲜离直进行了研究,其中6例尸肝在国内外首次进行了肝静发支灌注造影,1例行门静脉造影,并对6例尸肝行肝中静脉墨汁灌注染色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1)肝静脉存在肝内侧支吻合,吻合支主要位于近肝包膜的第四、五级属以。(2)肝中静脉与肝短静脉间存在侧支吻合。(3)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存在短路。以上发现,为非规则性肝切除提供了解剖学依  相似文献   

2.
为给临床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在30例离体成人肝脏标本上雕制出肝静脉、门静脉,观察肝静脉的汇合类型、开口形态、位置、大小、距肝上缘的距离,观察了肝静脉、门静脉的空间关系,测量了肝静脉、门静脉重叠部的管径、间距。结果发现:肝内静脉与门静脉重叠中,以肝中静脉和门静脉左主支之间的间距最近,为8.84±4.8mm;门静脉右叶上段支位于肝右静脉正下方,间距为6.7±2.3mm,穿刺途径以肝右静脉至门静脉右干为最佳,肝左静脉、门静脉左叶段支管径纤细,且肝左叶实质薄,应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静脉属支与肝门静脉分支之间的关系及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情况,为临床建立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或经下腔静脉肝后段肝内穿刺、肝静脉造影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离体的肝脏标本40例,通过开放性实验进行解剖,分别测量肝静脉属支(左、中、右静脉)与门静脉左、右支的长度、直径及其之间的距离,并观察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情况。结果:肝左静脉长度及直径分别为(38.22±15.41) mm和(6.34±1.45) mm;肝中静脉长度及直径分别为(40.61±14.80) mm和(5.83±1.37) mm;肝右静脉长度及直径分别为(50.12±10.46) mm和(7.65±1.52) mm;门静脉主干长度及直径分别为(74.51±6.07) mm和(8.16±3.22) mm,左支长度及直径分别为(9.30±2.11) mm和(6.08±1.86) mm;右支长度及直径分别为(12.24±2.67) mm和(7.53±2.04) mm;门静脉右干末段距离肝右静脉(17.30±8.53) mm,门静脉左干末段距离肝左、中静脉(20.61±9.10) mm及(18.94±8.72) mm;其中,肝左、中静脉合干汇入下腔静脉18例,肝左、中、右静脉单干汇入13例,肝中、右静脉合干汇入9例。结论:肝静脉右支的长度与直径均比左、中支长度与直径粗大,与肝门静脉右支间距离更近,肝内门一腔静脉分流术应首选肝右静脉与门静脉右干末段或分支间进行穿刺;经下腔静脉肝内穿刺、肝静脉造影时需先观察肝静脉属支汇入下腔静脉的组合类型再行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下腔静脉和肝静脉造影,加深认识Budd-Chiari综合征的肝静脉异常表现,正确判断肝静脉回流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经股静脉行下腔静脉造影,经肘静脉行下腔静脉对端造影,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形以显示肝静脉。结果37例Budd-Chiari综合征全部行下腔静脉造影,18例肝静脉通畅,17例不显影或显影不良,通过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证实仅6例有狭窄或闭塞。肝静脉三大主支中,共显示肝右静脉20例,肝左静脉1例,无1例显示肝中静脉。大部分病例能显示代传扩张的副肝静脉。结论单纯下腔静脉造影(包括对端造影)只能明确部分病例肝静脉通畅情况,加用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可观察全部肝静脉通畅情况。各种造影方法最容易显示肝右静脉和副肝静脉,肝中、肝在静脉不易显影可能与其位置高,易受到下腔静脉病变波及有关。  相似文献   

5.
肝中静脉解剖在活体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李海芳 《中外医疗》2010,29(2):79-79
目的通过观测20例随即尸肝内肝中静脉的主要形态结构及及其属支在肝内的分布,为活体肝移植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随即选取20例成人尸肝标本,解剖肝中静脉,并进行有关肝中静脉数据的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尸体肝脏中肝中静脉主干为1支型占80%(16/20),2支型占20%(4/20)。肝中静脉的主干长度:(61.3±17.4)mm,汇入下腔静脉处血管内径:(8.3±1.9)mm,肝外段长度:(6.6±2.1)mm。13例肝中静脉收集肝Ⅳ、Ⅴ、Ⅷ段静脉血,2例收集肝Ⅳ、Ⅴ、Ⅵ、Ⅷ段静脉血;1例肝中静脉收集肝Ⅳ、Ⅴ段静脉血。结论对肝中静脉清晰的解剖学认识对于包括或不包括肝中静脉的活体肝移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腔分流的新途径。方法:解剖观测脐静脉、静脉导管及肝圆韧带、静脉韧带等。结果:静脉导管是脐静脉的直接延续,并与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左支相通。静脉导管长1310±250mm。肝圆韧带连于脐和门静脉左支之间,其肝外段和肝内段长度分别为1451±344cm,575±099cm;静脉韧带走行于肝下面的静脉韧带裂内,连于门静脉左支和下腔静脉之间,长约409±061cm。静脉韧带和肝圆韧带内均有间断残腔存在,且以近心段最为明显,分别长达199±139cm和291±062cm。肝圆韧带和静脉韧带均可用直径2mm的铁丝使其再通。结论:于脐处切口,扩张并再通肝圆韧带、静脉韧带至下腔静脉,实现门腔分流,具有解剖学形态基础。  相似文献   

7.
15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肝静脉和周围血中常量元素测定及意义李闻1鲍善芬2程留芳1赵霖2王志强1丛涛2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肝静脉;血液化学分析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575.2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为本院消化科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15例,其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中静脉(MHV)的解剖学结构,为活体肝移植(LDLT)和病肝切除疗法提供相应的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156例成人尸体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肝实质沿肝中静脉的肝膈面切开,将肝中静脉显现出来,测量和观测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的结构。结果:在本组尸体中,属于1支型肝中静脉的尸体占75.6%,属于2支型肝中静脉的尸体占19.2%,属于3支型肝中静脉的尸体占5.2%。在这些尸体中,有114例尸体为肝左、右静脉共干,占73%;有36例尸体为三支分别汇入肝中静脉,占23%;有2例尸体为肝左中右静脉共用1个开口,占3%。在本组尸体中,下腔静脉由肝中静脉注入的管径为(11.8±2.3)mm,与廉状韧带之间的夹角为(43.04±11.55)°,与膈面之间的距离为(11.15±4.12)mm,总长度为(57.9±15.13)mm,肝中静脉属支汇合处的直径为(9.62±2.0)mm,肝中静脉属支的角度为(47.1±17.38)°,肝中静脉属支管径为(4.69±1.14)mm。结论:清晰地认识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的解剖学结构,对肝切除及肝移植操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肝左静脉搭桥术治疗门静脉海绵状变性所致的肝前性门脉高压--2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李金良,陈维秀,徐长宪,王若义,陈雨历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 山东省济南市北园大街247号 250033 近来,我院成功对2例门静脉海绵状血管瘤导致的肝前行门脉高压患者实施了自体颈内静脉移植肝左静脉搭桥术和胃食管静脉断流术。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三维或二维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3-D/2-D CTA)和经髂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造影评估门脉系统和颈静脉、大隐静脉的适用性。术前肝功能和肝组织活体检查结果正常。手术中首先完成胃食管静脉断流术。然后,在肝的脏面显露肝圆韧带裂(Rex or umbilical recess)并分离肝圆韧带周围的肝实质,暴露和识别肝内门静脉左枝。然后,解剖出远段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取一段自体左颈内静脉(保留左颈外静脉),用7-0 Prolene无创伤线分别与解剖出的左肝静脉和远段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行端侧吻合和恢复门静脉向肝血流。手术中门静脉系统淤血立即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手术后3个月3-D CTA和3个月、6个月彩色多普勒评价证明自体移植的颈内静脉通畅。本文讨论了自体颈内静脉肝左静脉搭桥术和相关的治疗方法治疗门静脉血栓和海绵状变性导致的肝前性门脉高压的优缺点、可行性以及临床应用技术等,并系统复习了相关文献。就我们所知,这是我国此手术应用的第一个病例报告#。 关键词:肝前性门脉高压,门脉海绵状血管瘤,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左支搭桥术 *通讯作者。电话:0086-0531-85875406;传真:0086-0531-88962544;E-mail: lijinliangsdh@163.com.  相似文献   

10.
秦伟  郑敬彩 《中原医刊》1995,22(3):120-121
门静脉肝动脉双向插管治疗多发性肝脓肿(附6例报告)秦伟,郑敬彩,秦玉我院于1989年~1993年共收治多发性肝脓肿患者10例,其中除4例因拒绝手术行保守治疗外,其余6例均施行了经门静脉、肝动脉双向插管术[1],经同步灌注足量有效之抗生素等药物,疗效满...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猪肝静脉结扎与栓塞的不同后果。猪能耐受累及全肝75%的肝静脉结扎,累及全肝58%的肝静脉结扎不遗留显著的肝形态学改变。肝静脉栓塞导致肝小叶中心性坏死、硬化与肝静脉-门静脉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7例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S)获得成功。本文探讨了直接和间接门脉造影、肝静脉造影的方法和作用及应用不同的减影程序和角度投照方法是清晰显示靶血管解剖形态,获取定位图像的关键,并对各种门脉定位方法的价值进行了评价,认为间接门脉造影结合体外超声导引是门脉定位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 2DPC、3DPC、2DTOF、3DTOF技术在门 肝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中的效果。方法 :对 2 0例正常人门静脉、肝静脉行 4种MRA技术检查 ,评价背景、血管信号强度及血管 背景信号强度比 ,观察门静脉、肝静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结果 :PC法背景信号强度明显低于TOF法 ,而血管信号强度和血管 背景信号强度比高于TOF法 (P <0 0 0 1)。门静脉主干 ,门静脉左、右分支及其一级分支显示达 3级者 ,3DPC法均为 85 % ,明显优于其它技术。肝右、中、左静脉显示达 3级者 ,2DTOF法分别为 5 5 %、3 5 %和 2 0 % ,明显优于其它技术。结论 :3DPC法适用于门静脉MRA成像 ,而 2DTOF法适用于肝静脉MRA成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术后定期经肝血管化疗对术后复发的监测、预防和治疗价值。方法 原发性肝癌 2 1 4例 ,行肝段或肝叶切除术后分为经周围静脉化疗组 86例和经肝血管埋置全埋植式给药装置 (IDDS)化疗组 1 2 8例 ,两组术后定期化疗 ,观察其半年、1年、2年、3年的复发率。结果 IDDS化疗组的 1年、2年、3年复发率分别为 2 4 . 2 2 %、35. 94 %、5 9 .38%,明显低于周围静脉组的 37 .2 0 %、5 5 . 81 %、82 . 5 6 %(P <0 . 0 5 ) ,而且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组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肝动脉插管组和门静脉插管组 (P <0 . 0 5 )。结论 肝癌切除术中肝血管埋置IDDS ,对术后复发的监测、预防和治疗有实用价值 ,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肝动脉插管组或门静脉插管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MSCT血管成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经门脉左支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78例接受CT上腹部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肝硬化组、正常组,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评估其分支分型、肝静脉间与和下腔静脉的夹角、门静脉MSCT显示结果、门静脉各段紧密接触面,评估肝脏体积与左、右肝体积。结果78例扫描者肝静脉分型:Ⅰ型52例,Ⅱ型26例;门静脉分型:Ⅰ型61例,Ⅱ型9例,Ⅲ型5例,Ⅳ型3例;肝硬化组的肝右静脉[(63.85±6.47)°]、肝左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68.75±6.93)°]均较正常组[(53.27±5.49)°、(56.72±5.76)°]大,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夹角[(64.31±6.58)°]大于正常组[(56.72±5.69)°,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主干长度与直径、门静脉左支直径、门静脉分叉夹角均大于正常组(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左支与肝脏紧密接触面积[(33.69±3.42)%]较正常组[(41.87±4.25)%]小(P<0.05);肝硬化组全肝体积、右肝体积小于正常组,而左肝体积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MSCT血管成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在TIPS术者,可准确评估其血管解剖信息。肝硬化状态下门静脉右支上壁和后壁,左支顶部、矢状部有密切联系,可作为门静脉安全穿刺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静脉频谱在不同程度的脂肪肝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及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3例脂肪肝患者及50例健康者进行了肝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并将脂肪肝分级结果与肝静脉频谱变化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按肝静脉频谱特征将其分为3类:①0型(HV0):三相波,存在短暂反向血流;②1型(HV1):双相波,频谱波动振幅减弱,无反向血流存在;③2型(HV2):单相波,频谱波动消失,波形平稳。98%的健康对照组和51.61%的脂肪肝患者为0型。2%健康对照组和46.24%脂肪肝患者为1型。健康对照组未见2型,脂肪肝患者中2型为2.15%。脂肪肝的分级和肝静脉的频谱变化之间存在着直线相关关系(P<0.05)。健康对照组与肝病组之间肝静脉频谱异常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肝静脉多普勒检查有助于脂肪肝的诊断及分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联合经颈内静脉入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于确诊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17例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肝静脉造影,经颈内静脉入路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其中扩张肝右静脉8例,肝中静脉5例,副肝静脉4例,未放置支架。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全部痊愈出院,出院时腹水消退,脾脏明显缩小。随访524个月,2例复发,右肝静脉狭窄至2 mm,再次球囊扩张后痊愈。结论重视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诊断,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联合经颈内静脉入路肝静脉扩张成形术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具有成功率高、肝脏损伤小、创伤小、恢复快及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和肝静脉成像技术评价横断位Couinaud肝脏分段法是否能准确运用到肝段解剖的划分.方法 选择100例行上腹部CT检查的正常人进行门静脉和肝静脉成像,采用VR、MIP三维成像的方式,观察门静脉和肝静脉分支情况及利用门静脉属支追踪法分析门静脉和肝静脉的关系.结果 门静脉段级分支位于相应的肝段中,而肝静脉及其分支位于相应肝段间,肝静脉相邻各段门静脉分支可跨过肝静脉平面,肝段的分界不是简单的直线或者平面.结论 传统的横断解剖Couinaud肝脏分段法存在一定缺陷,三维门静脉和肝静脉成像可以用于肝段解剖的划分,采用门静脉属支追踪法对肝段描述可能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剖观测胎儿肝静脉在第二肝门入下腔静脉的形态特征。方法选择3~10月胎儿肝脏47例,测量肝左、中、右静脉入下腔静脉处直径,记录肝静脉属支数。结果肝左、中、右静脉压扁直径分别为0.34±0.16 cm、0.38±0.21 cm、0.33±0.18 cm;其属支数分别为1.63±0.73个、1.93±0.79个、1.66±0.73个;下腔静脉肝上、肝下压扁直径分别为0.95±0.32 cm、0.52±0.20 cm,后者与前者比为0.57±0.14。结论胎儿肝左、中、右静脉直径较成人细,其中肝中静脉最粗,肝左静脉次之,肝右静脉最细。肝左、右静脉分支以1支居多,肝中静脉以2支居多。胎儿肝上、肝下下腔静脉直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