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3-苯基苯硼酸、2-溴吡啶为原料,通过与三氯化铱的配合反应,合成了一种绿色有机电致磷光材料[二(2-联苯基吡啶)](2-吡啶甲酸)合铱(Ir(bppy)2pic),通过1H NMR、质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和发光性能进行考察,研究表明其在405 nm和475 nm处存在单重态1MLCT和三重态3MLCT的吸收峰;最大发射波长为503 nm,是一种具有更加饱和的发射光谱的绿色磷光材料。  相似文献   

2.
《云南化工》2016,(5):8-12
利用2-苯基吡啶(ppy)、三水合氯化铱(IrCl_3·3H_2O)和2-吡啶甲酸(pic)配位,得到铱配位物Ir(ppy)_2pic,合成产率9 0%,该方法适合于Ir(ppy)2pic的批量制备。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1H-NMR、~(13)C-NMR)和质谱(MS)对产物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此外结合紫外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PL)对其光物理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紫外谱图上的250~300 nm处出现了强的配体单重态π-π*自旋跃迁吸收峰,在400~500 nm处出现了铱(Ш)到配体的单重态和三重态(~1MLCT和~3MLCT)电子跃迁吸收峰,在荧光光谱的514 nm处有较强的金属配合物三重态的磷光发射峰,显示为一种高效的绿色磷光材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辐射方法,由2-苯基喹喔啉(PQ)与水合三氯化铱(IrCl3·H2O)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三环喹喔啉铱配合物[Ir(PQ)3](PQ=2-苯基喹喔啉),通过^1HNMR、元素分析和质谱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Ir(PQ)3在476nm和607nm处存在单线态。MLCT(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跃迁)和三线态。MLCT的吸收;在625nm处有较强的金属配合物三线态的磷光发射,是一种新型红色三线态磷光材料。  相似文献   

4.
将N-乙烯基咔唑与二(2-苯基吡啶)(对乙烯基苯甲酸)合铱Ir(ppy)2(VBA)共聚制得了一种含铱配合物的新型聚合物。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XRF)、FT-IR光谱、1H-NMR谱、凝胶渗透色谱(GPC)、UV-Vis吸收光谱、光致发光(PL)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法(TGA)等表征了所得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GPC测试结果表明,该聚合物数均分子量(Mn)和重均分子量(Mw)分别为9823、25056。聚合物固体膜在505nm处有较强的磷光发射峰,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18.48℃,起始分解温度(Td)为435.98℃,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是一种新型绿色磷光材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2,4-二氯吡啶上引入3-联苯基,合成了一种以2,4-二(3-联苯)吡啶为主配体,以2,2,6,6-四甲基-3,5-庚二酮为辅助配体的新型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和质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对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致发光、热稳定性等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配合物在395和465nm处存在单重态~1MLCT(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跃迁)和三重态~3MLCT的吸收峰;其初始分解温度为405℃(对应于10%质量损失),最大发射波长为570nm,是一种可用于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新型黄色发光磷光材料。  相似文献   

6.
磷光铱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发光颜色可调性、较长的激发寿命和较高的发光效率等特点。以2-苯基并噻唑衍生物(含有醛基、乙氧基和叔丁基)为主配体、1,10-邻菲罗啉为辅助配体,合成3个磷光铱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发光性能进行研究,并测试了磷光铱配合物的细胞荧光成像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旋涂法将一组带烷氧基的苯基蒎烯吡啶铱(Ⅲ)配合物(It(ROPPPY)3)磷光材料掺杂到PVK中,制作出了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ITO/PEDOT:PSS(40nm)/PVK0.7:PBD0.3:(x%.)Ir—complex(80nm)/CsV(1.5nm)/Mg:Ag(200nm).实验结果表明,带有长烷氧基链配体的铱(Ⅲ)配合物能表现出更好的器件行为,当掺杂浓度为3.2%时,器件的最高发光效率达19.9cd/A(7.8lm/W,9.1V),CIE为(0.20,0.56);器件最大亮度为15700cd/m^2(8.4V).通过对这组铱(Ⅲ)配合物的光物理行为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考察了主体材料与配合物之间的能级配置以及能量转移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张丽英  李斌  樊志琴  吕刚 《广州化工》2011,39(7):68-69,89
设计、合成了一个新颖的环金属配体1-(4-甲氧基-苯甲基)-2-(4-甲氧基苯基)-苯并咪唑(MBMPB),并以乙酰丙酮(Hacac)为辅助配体合成了高效绿色铱配合物Ir(MBMPB)2(acac)。通过1H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且详细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在402 nm和446 nm处存在1MLCT和3MLCT的吸收带,在492 nm处有较强的绿光发射,同时具有高的光致发光效率和短的激发态寿命。  相似文献   

9.
在微波辅助加热下,4,4'-二氟-2,3-二苯基喹喔啉(DPQF)与水合三氯化铱(IrCl3·H2O)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三环喹喔啉铱配合物[Ir(DPQF)3],通过1HNMR、元素分析和质谱方法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Ir(DPQF),在391和453 nm处...  相似文献   

10.
李大锐  宋海生  朱亚超  杨红 《广州化工》2011,39(7):46-47,59
以二苯基吡啶(ppy)和2,2'-联吡啶-4,4'-二羧酸(H2dcppy)为配体,与水合三氯化铱(IrCl3·3H2O)配位,我们合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具有橙红色磷光发射的金属铱配合物Ir(PPY)2(H2dcppy)PF6,其结构通过FT-IR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得到了确认.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该配合物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11.
王连军 《中国塑料》2006,20(11):31-36
在乙醇为溶剂的条件下,以8羟基喹啉为pH值调节剂,制备出了稀土铕(Eu)与2,2-二羟甲基丙酸、1,10-邻菲咯啉的新型四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3C固相核磁共振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其基本结构为Eu[CH3C(CH2OH)2COO](NO3)2(phen)。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配合物在600、625、663和705nm处都出现了发射峰,分别与Eu^3+的^5d0→^7F1、5^D0→^7F2、5^D0→^7F3、5^D0→^7F4跃迁相对应。最强的发射峰625nm位于叶绿素a、b吸收波段(600-680nm),这对作物的生长很有利。  相似文献   

12.
以2,6-吡啶二羧酸和硅钨酸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稀土金属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电化学等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196nm和253nm处具有较强的紫外吸收峰;在624nm处有一个很强的荧光发射峰;热稳定性较好;在-0.25~0.2V(vs.SCE)的电势范围内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3.
潘凤  张玉祥  张春林 《应用化工》2014,(9):1667-1670
以3-甲基-1-(2-氟苯基)咪唑和3-甲基-1-(4-氟苯基)咪唑作为第一配体,2-甲酸吡啶作为第二配体,合成了以铱(III)为内核的两种有机电致磷光材料(o-fpmi)2Ir(pic)(o-fpmi=3-甲基-1-(2-氟苯基)咪唑,pic=2-甲酸吡啶)和(fpmi)2Ir(pic)(fpmi=3-甲基-1-(4-氟苯基)咪唑)。通过核磁1H NMR和液相质谱LC-MS对其结构进行分析确认,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循环伏安法测定其光电物理性能,热重分析测定铱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fpmi)2Ir(pic)和(o-fpmi)2Ir(pic)的紫外吸收峰值为231,270,300,360 nm和237,281,315,370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502 nm和508 nm,主要来源于三重态3MLCT的辐射跃迁,热分解温度为300℃,是一类热稳定性好的蓝绿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4.
以硅钨酸和2,3-吡啶二羧酸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配合物Nd2(C7H4NO4)2(SiW12O40)·18H2O,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和电化学分析等一系列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在261nm处具有较强的紫外吸收;在361nm处进行荧光激发,分别在431nm和480nm处得到两个强度不同的荧光发射峰;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0.3~0.3V的电势范围具有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甲基-8-(2-吡啶基)苯并呋喃[2,3-B]吡啶辅助配体进行修饰,在吡啶的4号位引入吸电子基团苯基,并对其进行全氘代,同时对5-甲基-2-对甲苯基吡啶主配体的两个甲基进行全氘代,分别合成了两种铱磷光配合物Ⅳ和Ⅳ-d20,采用元素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与确认。利用UV-Vis 光谱、荧光发射光谱(PL)和循环伏安法对其光物理性质及能级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铱配合物的Ⅳ和Ⅳ-d20光致发光光谱发射波长分别为546.85nm和548nm;它们的HOMO和LUMO能级分别为-5.237ev和-2.645ev、-5.082ev和-2.50ev,都是潜在的黄绿色磷光材料。以铱配合物Ⅳ和Ⅳ-d20为客体,制备了结构为ITO/HT:NDP-9(100nm,2%)/HT(130nm)/EB(10nm)/GH:化合物Ⅳ或Ⅳ-d20(40nm,5%)/HB(10nm)/ ET:Liq(35nm,50%)/Liq(10nm)/Al(150nm)的OLED器件,并研究了它们的器件性能。结果表明:铱配合物Ⅳ-d20表现出更优异的器件性能。电流密度为20mA/cm2,铱配合物Ⅳ-d20的器件发射波长为552nm,CIE 坐标为 (0.422,0.569),电流效率为 87.00cd/A,外量子效率(EQE)高达23.82%。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熟法合成了以2,6-吡啶二羧酸及杂多酸磷钼酸为配体的钕的新型配合物Nd(C7H5NO4)(PMo12O40)·6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在259nm处有明显的吸收.采用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进行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在-0.8~-0.1 V的电势范围内,配合物具有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7.
张蕾  张学俊  张丹 《河北化工》2011,(11):47-50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2-(4-咪唑基苯乙烯基)-8-羟基喹啉配体以及其金属锌配合物,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元素分析(EA)、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等确认了化合物的结构,通过荧光光谱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能,最大发射波长为576 nm;热重分析实验也表明了金属锌配合物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童碧海  董超振  张业  梅群波 《化学试剂》2012,34(10):919-922
以3,4-二苯基噌啉为环金属配体,6,7-二氰基二吡啶并喹喔啉为解离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环金属铱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通过红外、质谱、核磁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最大发射波长为603 nm,磷光寿命为1.17 μs.在与金属阳离子的作用中,该配合物表现出了对Hg2+的选择性磷光淬灭性能,能作为Hg2+的磷光探针.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1,6-双(2-苯并咪唑基)-2,5-二氧杂已烷(简称DBDOH)及其Co(II)、Cd(II)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IR、UV、1 HNMR谱和摩尔电导率等进行表征。在圆二色性研究中发现,Co(II)配合物在212nm处呈正科顿效应,而Cd(II)配合物在192nm处呈负科顿效应。固体DBDOH发射很强的紫外荧光,在主峰的荧光寿命为0.44ns。通过将Co2+和Cd2+离子与其配位,大大改进了其原有的荧光性质,Co(II)和Cd(II)配合物的荧光主峰分别红移了129nm和122nm,荧光寿命则增加到2.54ns和2.38ns。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Eu3+与对羟基苯甲酸、1,10-邻菲啰啉(phen)的具有新型结构的稀土配合物。通过TEM、元素分析、IR、TG及荧光光谱分析对其表观形貌、粒径、组成结构及荧光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稀土配合物呈球状,粒径在100nm左右;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分别与稀土铕5D0→7FJ(J=0,1,2,4)的跃迁相对应,最强发射峰位于616.3nm处。将制得的配合物与聚丙烯树脂进行熔融纺丝,制得稀土荧光纤维。测试结果表明:纤维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最强发射峰位于618nm处,是Eu3+的特征红色发射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