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王兆峰  余含 《地理科学》2013,(3):322-328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与区域响应差异是旅游业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1996~2010年西南五省区的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为数据基础,综合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首位度等指标,分析了西南地区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特征及其旅游发展的区域响应差异,揭示各省市区国内旅游业发展的不同的区域响应,研究发现:①西南地区国内旅游经济总体发展比较快,各地区国内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省市区际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上升速度较快,由1996年的39.47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638.94亿元,区际的旅游经济发展的变异系数波动不大,并在波动中缓慢下降。②西南五省市区同一阶段不同省市区具有不同的响应类型;同一省市区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响应类型;旅游收入响应类型和旅游客流量响应类型也不相同。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交通区位条件3个方面对差异的内在影响因子进行了阐释,提出未来西南地区国内旅游经济突破的关键是从旅游资源依赖型模式向产业依赖型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汕头城市旅游持续发展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复合型的产业系统,离开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而实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考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必须找出 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复合型的产业系统,离开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而实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考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必须找出影响产业发展的主动因素。汕头市旅游发展应以商务型的都市旅游开发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模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何静  汪侠  刘丹丽  孙鑫  段志勇 《地理研究》2019,38(5):1189-1207
发展旅游业被认为是贫困地区缓解贫困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探讨国家级贫困县的旅游扶贫发展现状,本文基于Tapio脱钩模型,以西南地区136个国家级贫困县为例,对旅游发展分别与综合贫困以及、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不同维度贫困间的脱钩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 随着旅游的发展,西南地区贫困县的综合贫困状况得到改善,但改善程度表现出不稳定性并逐渐放缓;② 随着旅游发展,西南地区贫困县经济和社会福利贫困某种程度上得到改善,医疗贫困得到较大改善,教育贫困基本未得到改变;③ 西南地区不同省份贫困县的旅游扶贫发展存在空间差异性,贵州贫困县表现最好。本研究对于深度了解旅游扶贫现状,进一步发挥旅游的多维扶贫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南地区生态文化旅游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西南地区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存在的劣势、区域生态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指出西南地区应抓住西部开发的良好发展机遇,建立区域旅游市场开发适宜的机制,挖掘生态文化因素,变劣势为优势,化威胁为机遇,使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合理开发,达到提升区域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提升景点景区档次,推出并打响品牌,增强该区旅游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广州会展旅游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国内外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简要的概括和总结,认为会展旅游是一个蕴涵巨大价值的高利润、高产出和联动效应大的旅游项目。广州的会展旅游不仅有着良好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地位,还具有持续发展的良好经济环境。应把会展旅游作为培育商务旅游动力的关键措施,加强以会展旅游设施综合配套为主体的城市硬件建设,进一步优化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实施城市形象工程,提高南国商都的信誉度和知名度,使广州的会展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7.
肇庆市旅游环境问题与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豪 《热带地理》1998,18(1):59-65
肇庆市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旅游资源的开发、环境保护及其持续发展问题值得探讨。列举各种数字与事实,分析说明了肇庆市旅游环境(包括自然旅游环境和人文流放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认为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存在着不协调、不相容、对此提出了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对旋以及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世博园旅游深度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博园的存在为云南省旅游业建立了继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之后的又一个支柱性品牌项目,其健康、持续发展将对全省旅游新格局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总结世博园的经营成功经验入手,分析了世博园开发旅游面临的几大转变,进而提出了世博园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对策,以期为世博园的旅游深度开发问题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陈义彬 《地理科学》2008,28(3):439-444
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资源、农村景观为旅游资源,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策划和开发,把农艺展示、田园风光观赏、民俗体验、旅游休闲、度假娱乐融为一体的旅游方式。梅州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山区,是经济欠地达地区。梅州市农业旅游是在农业庄园的基础上、在"三高"农业观光旅游成功案例的示范和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雏形阶段——兴起阶段——蓬勃发展三个阶段,已经发展成为梅州市旅游业的支柱和品牌。分析梅州市农业旅游发展现状,总结农业旅游发展特征,剖析其发展存在问题,探讨促进其农业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对经济欠发达山区"三高"农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海南省旅游业产出函数的产出弹性分析,海南省旅游业正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旅游业规模经济的主要源泉是技术的外部性和货币的外部性以及经济环境的变化。海南省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中国经济增长对海南省旅游业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人民币贬值对旅游业发展具有"J曲线效应",世界经济对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海南省要努力打造旅游品牌,酿造旅游文化,精心设计并不断提升海南旅游业的国际旅游形象,打造旅游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腾冲旅游开发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腾冲县1997~2003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统计资料和旅游景点所在乡、村的农民收入与就业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腾冲旅游总收入、游客人次对县域经济、农业产值、农民收入与就业的影响。腾冲旅游开发对腾冲县3次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关键作用,加速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分析年份中旅游总收入平均增幅达35.05%,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平均达14.6%,占第三产业比重平均达34.42%。但是,农业生产总产值、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与旅游总收入、国内游客人次呈负相关。旅游业给景区农民增加了新的收入渠道,但旅游景区内农村人均年收入并不比全县其它地区高。旅游业用地征自于农民耕地,但景区农民收入并未得到与旅游业同步的增幅。旅游开发对“三农”发展的带动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应进一步完善旅游可持续发展与“三农”发展的协调。  相似文献   

12.
旅游商品是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安徽省具有黄山、九华山、古民居等世界级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然而,安徽旅游商品业发展滞后,旅游辅助作用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安徽旅游业的总体发展.对此,应结合安徽省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界定旅游商品的概念,分析安徽目前旅游商品供给现状和存在问题,立足现状,强化特色,准确定位,提出发展旅游商品的开发策略,使安徽旅游商品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Ithasbeenatendencytoconstructatouristdestinationintoatouristcommunityinrecenttourismdevelopment.Becauseofwideconnectionsintourismswithothersectors,itisdifficultfortourismoperatorstoguaranteeasmoothtravelonlybythemselves.Inordertomaketraveleasy,tourismo…  相似文献   

14.
由于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多元和综合属性,其研究内容往往呈现跨学科的属性,涵盖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进化论和复杂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强调历史过程和空间异质性的演化经济地理学,因其超越原有的单线逻辑的叙事而受到旅游研究者的关注。作为旅游目的地研究的新范式和新理论,演化经济地理学被应用于旅游目的地的演化路径和演化动力机制,并为其提供了“结构—过程”分析视角。而另一方面,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及演变,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有着较大区别,只有在充分立足于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实际状况和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的旅游目的地理论体系,探索更为多元化的旅游研究方法。加强与政治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研究的结合能够为中国的旅游实践提供较为宏观尺度的政策分析视角,进而有助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加强中微观层面的多尺度耦合机制和多元主体行为研究,将有助于探索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下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及开发构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该区是新疆最重要的自然景观旅游区之一,区内以著名的山峰、气势磅薄的冰川、优美的风景河段,幽密的原始森林、珍鸹的野生动物,奇特的象形山石为特征。凭借资源的独特性和高品位,合理规划,贯彻旅游业持续发展原则,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宣传与促销,可以使其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区,并可与库库县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我互为依托,相互辉映,共创阿克苏地区旅游业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
论湘西旅游"金三角"的开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郑群明 《热带地理》2004,24(2):196-200
随着"大三峡"旅游圈的形成,湘西旅游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开发湘西旅游"金三角",打造湖南旅游航母,是保证湘西旅游产业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充分挖掘大湘西的旅游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优势,营造张家界、吉首凤凰、沅陵3地旅游联动,实现三位一体,实施形象战略、精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内核到外缘打造整体的湘西旅游"金三角",是实现湘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选择从旅游通道、开发序位、市场培育和旅游网络等方面逐步构建湘西旅游"金三角",使大湘西成为大三峡地区一个强大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7.
川黔渝三角旅游区联动开发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各旅游地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根据旅游资源的内在关联性、地理空间的邻近性、旅游产品的互补性,进行区域间的联合与协作,以区域旅游整体的力量参与竞争,进而实现各旅游地共同发展的开发过程。区域联动开发理论实质上是针对旅游欠发达、资源类似、竞争优势不突出的地区,在核心—边缘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理论。笔者以川黔渝三角旅游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一区域进行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出只有通过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才能实现区域内各景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余青  韩淼 《地理研究》2016,35(8):1589-1598
旅游交通拥堵问题是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大量游客和自驾车涌入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导致旅游交通与通勤交通、过境交通交织混杂,旅游旺季人满车满为患,交通拥堵不断升级,景区大面积瘫痪等严峻问题。旅游交通拥堵已成为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发展的瓶颈因素并严重地影响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特征和问题分析,基于TDM理论,提出解决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拥堵问题的PMSI模式,统筹协调,多管齐下地解决旅游交通拥堵难题。这一模式在雁楠景区进行了实践应用。研究表明,PMSI模式不仅适用于城郊型风景名胜区,也可以在一般景区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岛旅游业已成为许多海岛地区的支柱产业,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这一领域研究的焦点。本文首先在定义区域刚性生态足迹和区域弹性生态足迹含义的基础上,构建了广义海岛旅游地生态安全模型和狭义海岛旅游地生态安全模型,进而提出了海岛旅游地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评估框架和判断标准;接着以生态足迹思想方法为基础,构建了海岛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并以舟山群岛为例,以2008 年为评价基准年份,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 舟山群岛广义海岛旅游地生态安全系数为0.6816,生态赤字为287849.0216 hm2,占生态承载力的46.71%,已处在生态不安全-不可持续发展状态;② 舟山群岛狭义旅游地生态安全系数为0.9806,生态赤字为12189.2343 hm2,占生态承载力的1.98%,已处在威胁生态安全-威胁可持续发展状态;③舟山群岛旅游地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处在第VI 类型(生态不安全-不可持续发展,威胁生态安全-威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旅游业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但随之而来也引起了旅游城市的一系列问题,如何评价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很有必要。依据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特殊性,确定了其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应用模糊评价方法计算得到具有代表性的34个评价因子,试着初步构建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的层次架构、指标的涵义作了具体说明,也对指标体系评价应用过程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