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州地域1999~2008年地闪密度图及雷电参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掌握高雷区雷电活动规律,以广州地区1999~2008年间雷电定位数据为基础,利用雷电参数统计技术及综合分析平台,结合GIS系统,详细研究了广州地域地闪总数、地闪密度、雷电幅值、雷电幅值概率分布及雷电日等重要雷电参数。研究表明广州地区地闪分布季节性明显,54%~83%的地闪主要集中在夏季;地闪密度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与海拔高度关系密切,相比雷电日更能科学反映实际雷电活动分布和变化特征;正负极性雷电流幅值均有明显的集中性。以广州电网500 kV蓄增甲线为例,分析得到走廊沿线雷电活动与雷击故障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对于解决高雷区长期电网防雷难题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雷电活动的特点及其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根据雷电定位系统积累数据绘制的2004~ 2007年浙江平均地闪密度图,总结了浙江省雷电活动的特点,发现雷电活动与地形、季节性气候等较为相关。通过比较绘制的浙江平均地闪密度图与雷暴日图,发现了雷电日与地闪密度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不一致,指出根据雷电日推算地闪密度的方法已不够科学,推荐以地闪密度作为分析和判断浙江雷电活动的主要参考数据,并建议进一步开展地闪密度应用导则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利用雷电参数划分深圳雷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雷电定位系统记录的深圳地区近8年来雷电活动数据,对深圳地区1999-2007年的雷电活动日、地闪密度、雷电流幅值等雷电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各典型雷电参数的分布特征,并绘制了深圳地区雷区分布电子地图.通过与深圳电网110~500 kV输电线路多年运行结果进行比较,所绘制的雷区分布图同深圳电网输电线路雷击故障跳闸实际运行经验基本吻合,可用于指导深圳地区新建输电线路防雷设计及已运行线路的防雷改造.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电网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雷电活动时空分布是防雷工程中重要的基础资料,可以为输电线路选择有效的防雷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为此基于湖南省雷电定位系统(LLS)2002~2008年的雷电数据库,通过统计不同时间段和区域内的地闪次数和雷电流幅值,得到了湖南省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网格法得到了湖南省地闪密度分布图和雷电日分布图。统计结果表明:湖南省雷电活动在不同时间段和区域内的落雷次数和雷电流幅值雷击概率分布差异明显;雷电日分布与地闪密度分布通过多年累积数据分析后发现有较强的相似性,并依此得到了湖南省雷电日推算地闪密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5.
雷电参数统计方法   总被引:20,自引:28,他引:20  
我国雷电参数十分匮乏,传统的雷电参数不能全面地反映全国各个区域的雷电活动特征,但电网雷电监测网(CGLDN)长期积累的海量雷电监测数据已成为雷电参数统计的基础资料。为了正确统计基于雷电定位系统测量数据的雷电参数,在介绍和分析了雷电监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雷电监测资料统计样本库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提出了适用于基于现代雷电自动监测资料的雷电日、地闪密度、地面落雷密度、地闪频数的网格统计法;提出了与传统气象资料的比对研究的方法和条件,推荐了适用于雷电流幅值分布的数学表达式。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分析和统计方法,对我国已经展开的大规模雷电参数及其分布的统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输电线路沿线走廊的雷电活动参数的统计对线路雷击故障的风险性与地闪密度相关性分析有重大的意义。基于雷电定位系统对发生在红沿河核电站周围的220 kV输电线路沿线引雷区间的地闪密度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比较了2013—2017年各年的线路沿线的地闪密度情况,并结合线路经过区域的地形地貌,分段统计各个杆塔区段的落雷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线路近海的高山上其地闪密度较高,超出其他杆塔区段地闪密度均值的40%左右。将线路沿线雷电活动的统计结果与线路杆塔所处的环境结合起来,针对特定杆塔区域给出差异化的防雷措施,减少线路的雷击跳闸事故,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保证线路安全、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7.
基于雷电参数统计平台,利用青海电网雷电定位系统积累的地闪数据进行空间、时间及电流主题统计分析,为青海电网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差异化防雷设计和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高压电器》2015,(10):199-204
文中根据辽宁省2007—2011年闪电定位资料,1962—2011年地面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求出地闪密度与人工观测雷暴日之间的最优距离,在此距离上,结合时间权重法来进行地闪密度方法计算,并绘制出辽宁省地闪密度分布图。对雷电流幅值概率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套用现有经验公式偏差较大,利用EXCEL工具进行数据拟合,得出辽宁省雷电流幅值累计概率的经验公式。上述研究结果为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基础,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1000kV皖电东送输变电工程沿线的雷电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充分了解和掌握1000 kV东线工程—安徽至上海输变电工程沿线走廊雷电分布特征及雷电参数,满足线路防雷设计和今后运行需要,采用网格法对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电网雷电定位系统2005~2008年地闪主放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绘制了东线工程穿越的4省市的雷区分布图,标出了多雷区。进而以东线线路走廊为对象,将全线按0.1°×0.1°分成63个统计段,采用线路走廊网格法统计分析了沿线每段的地闪密度Ng、雷电日Td和线路走廊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线特高压沿线地闪密度均大于现行行标推荐值。用统计值对该特高压线路绕击闪络率进行了校核计算,找出了易受雷击并可能发生闪络的易闪段,#1段及位于皖南山区和浙北西部的#27~#51段为全线易击段,#1,#27~#30、#43~#50为易闪段,在实际地形下部分区段利用行标参数得到的绕击闪络率偏小。研究结果已被1000 kV皖电东送输变电工程差异化防雷设计所采用。  相似文献   

10.
为给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防雷设计及今后运行提供参考依据,利用覆盖输电线路的中国电网雷电监测网2002—2005年185万次地闪主放电监测数据,采用网格法将线路走廊以0.2°×0.2°(约20km×20km)等间隔划分网格,从北向南依次编号为0 ̄28,对这29个"统计段"的雷电日Td、地闪密度Ng、地面落雷密度g、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P(I)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沿线路走廊雷电活动分布特征,同时分析认为晋东南段(0 ̄3)的危险雷电流所占比例和地闪密度均最集中,是特高压线路中容易遭受雷击并发生闪络的薄弱线段,在防雷设计和今后运行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浙江电网各地区2004~2006年线路雷击跳闸次数与落雷密度的相关性、3年间多次雷击跳闸的线路雷击故障点与落雷密度分布的相关性,从而发现高落雷密度区域线路雷击跳闸率高于低落雷密度区域的特点,据此提出了落雷密度图分级应用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2.
童杭伟  孙淑莲 《浙江电力》2011,30(1):1-3,35
通过对浙江4个典型地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与地闪密度的统计分析,指出了平原、高山、丘陵及沿海山岭等地形的地闪密度分布特点,以及各典型区域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与各级地闪密度的相关性,从而提出了不同地形区域差异化的防雷建议。  相似文献   

13.
湖北电网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电网防雷重点关心的落雷密度及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两方面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近十年的年均落雷密度与雷暴日之间的关系符合IEC推荐的公式,幅值概率分布符合Anderson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4.
输电线路雷电防护技术研究(一):雷电参数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陈水明  何金良  曾嵘 《高电压技术》2009,35(12):2903-2909
充分了解输电线路的实际雷电特性是线路防雷的基础。为此,在全面分析目前国内外现有的雷电参数获取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与输电线路防雷分析、设计紧密相关的雷电日、地面落雷密度、雷电流幅值及雷电流波形等雷电参数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者开发的雷电流波形监测装置已在山东泰安输电线路安装,并已成功捕捉到了我国第1个与CIGRE推荐波形相似的雷电流波形。分析表明:雷电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目前我国雷电防护方面需要开展的工作是应充分利用雷电定位系统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得到不同区域的年雷电日、地面落雷密度及雷电流幅值分布,另外应在不同地区、不同电压等级的典型输电线路易击杆塔上安装一定数量的雷电流波形监测装置,监测积累我国的实际雷电流波形及幅值特性,同时实现对雷电定位系统雷电流幅值监测的标定和校核,使我国电力系统的雷电防护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5.
李瑞芳  陶鑫  杨雪  沈豪 《高压电器》2020,(5):107-113
地闪密度是各项防雷设计的基础参数,研究一定范围山区内不同地形地闪密度分布的差异可以获取更准确的山区地闪密度分布图。文中首先定义了表征山区不同地形落雷密集程度的落雷分布系数这一概念,利用电气几何模型(EGM)中的击距理论推导了山顶、山谷、山脚地区的落雷分布系数理论计算公式。然后对比了山区典型地形落雷分布系数理论计算公式的差异,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山区典型地形落雷分布系数的影响。最后利用某省不同地区10年的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做了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山顶地区地闪密度大于山谷、山脚地区地闪密度;山体坡度越大不同地区的地闪密度差异越明显;50%雷电流幅值越大的地区地闪密度差异越明显;地形宽度变大地闪密度差异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利用落雷密度划分重庆雷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为利用落雷密度划分重庆雷区分布,在统计分析了雷电定位系统5年来收集的重庆地区雷电定位数据后,提出了更能客观、准确反应地区雷电活动强弱的落雷个数/(km2·a)作为划分重庆地区雷电活动强弱的标准。利用重庆电网雷电定位系统运行5年积累的数据,绘制了重庆地区雷区分布电子地图,方便了防雷计算,为研究雷电活动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为输电线路进行防雷设计和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华中500kV主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基础上,利用其Web-GIS子系统平台,采用GIS ASP JAVA 数据库技术构建华中电网雷电定位信息Web-GIS网站,实现雷电定位信息的浏览器,服务器方式(B/S方式)图形化共享,使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站的应用雷电数据,实时显示雷电趋势及查询线路故障相关的雷击信息。  相似文献   

18.
重庆电网输电线路防雷计算中参数的选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白云庆  印华  吴高林  王勇  唐世宇 《高电压技术》2007,33(12):162-163,172
为搞好重庆电网线路耐雷水平评估,针对现有规程中对地面落雷密度选取的建议和重庆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按照国际大电网会议推荐的公式和50个雷电日计算地面落雷密度。根据雷电定位系统在重庆地区2003~2005年所测数据统计得到了重庆地区雷电流幅值的概率分布公式;采用新的雷电参数计算了重庆电网的雷击跳闸率。通过与线路实际运行数据的比较对重庆地区雷电参数的选取提出了建议,为输电线路防雷计算中参数的选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