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韭园沟流域坝系相对稳定的优化规划SD模型,并进行长时间(1975-2100年)动态仿真研究。得到该流域19座骨干坝、251座生产坝的优化布局和坝高、拦泥坝高、滞洪坝高、坝结构及坝系相对稳定状态的优化规划方案,它为相对稳定坝系优化规划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韭园沟流域坝系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金慧  徐立青 《人民黄河》2003,25(11):37-38,43
韭园沟流域1953年被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选为试验研究基地,开展了以坝系建设为中心的综合治理试验研究。通过对韭园沟流域坝系的蓄洪拦泥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分析,认为坝系建设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能够促进退耕坡地,并使农民群众的粮食产量及经济收入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韭园沟流域坝系工程安全评价方法研究是在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坝系安全评价指标和指标标准,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坝系工程安全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流域骨干坝安全度均大于0.8,骨干坝布局均衡系数0.9,坝系安全度0.892 62,从计算结果看,韭园沟流域坝系基本处于安全状态,骨干坝布局比较合理,评价结果基本上与实际相符.因此,认为这一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以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安全评价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韭园沟示范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小流域.2000~2003年3年兴建了5座骨干工程、4座大中型淤地坝,新增坝地面积94.02hm2,配套了1座滚水坝、2座塘坝,新增灌溉面积19hm2,完成林草治理措施面积1390.39hm2.示范区项目实施的成效、经验和做法以及所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沟道坝系相对稳定建设为主要措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将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淤地坝是韭园沟与秃尾河流域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之一,淤地坝所处流域和工程结构的不同,淤积物的粒径大小存在差异。通过钻孔取样法采集了韭园沟流域21座淤地坝和秃尾河流域36座淤地坝淤积物样品623个,根据样品的颗分结果,分析得出韭园沟流域淤地坝坝内粗泥沙粒径主要为0.05 mm,秃尾河流域淤地坝坝内粗泥沙粒径主要分布于0.05~0.10 mm之间,说明淤地坝能有效拦截流域内的粗泥沙;两流域淤地坝均呈现库尾泥沙粒径总体大于坝前,库尾泥沙粒径的大小取决于入库泥沙粒径的大小,入库泥沙粒径越大,淤地坝对其分选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韭园沟小流域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一条典型小流域,2000年被列为黄河流域水上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其水资源优化利用是建设示范区的主要内容之一。采用概念化的数学分析模型对韭园沟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进行了多目标分析,结果表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使韭园沟流域水资源环境容量增大、水资源可利用最增加、水资源年际调节能力和抗洪灾的能力增强,在枯水年状况下流域水资源可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用水,取得了减洪35.9%、减沙69.2%的良好效益。  相似文献   

7.
韭园沟示范区建设,实施了以质量控制为重点的施工监理,为示范区建设管理规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目前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一套适应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特点的、便于操作的、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王茂沟流域28年坝系发展的实践经验,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防洪、拦泥、生产三结合的运用方式提供了合理的途径。王茂沟是韭园沟中游左岸一条支沟,流域面积5.97平方公里,主沟长3.75公里,平均比降2.7%,沟壑密度每平方公里4.3公里,一平方公里左右的支沟有3条。沟间地占58.4%,沟  相似文献   

9.
段菊卿  王逸冰 《中国水利》2003,(9):47-47,46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沟道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现行淤地坝的防洪标准符合黄土高原地区的洪水泥沙特征,能够满足淤地坝防洪与生产的安全需要。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坝系建设,在坝系内布设具有一定防洪能力的治沟骨干坝,可发挥上拦下保的作用,有效提高小流域坝系防洪标准,确保整个坝系工程的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0.
小流域治理措施对泥沙输移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韭园沟小流域为对象,探讨了1953年以来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侵蚀、泥沙输移和沉积与治理措施有着极为密切的相关性。在天然下垫面条件下,韭园沟小流域的泥沙输移比接近1.00。经过50多年来规模性水土流失治理,泥沙输移比下降到0.27。该流域的泥沙侵蚀量减少、沉积和输移比的改变,在水土保持措施达到一定程度时才逐步显现出来,小流域泥沙输移比变化的影响因素中,流域内人为沉积汇(淤积)的作用明显大于坡面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因此,现行生态环境建设中,在注重坡面治理措施合理配置的基础上,更要加强小流域沟道泥沙拦截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12.
13.
采用先进的三维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对不同分流比情况下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分流比工况下弯道水流的紊动机理,分析了其紊动特性,同时对紊动强度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为研究复杂边界条件下气液两相界面的流动及混掺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合某大型水电站的溢洪道,利用RNG k-ε模型对其进行三维流场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用GMRES算法进行压力求解,对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和传统阶梯溢洪道泄流壁面上的高速掺气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掺气坎坡度的增加,其掺气空腔及掺气浓度均有所增大,随着水流下泄掺气浓度沿程降低,达到一定距离后趋于稳定,掺气浓度值达到了减免空蚀破坏的要求;与传统阶梯溢洪道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增设前置掺气坎后,既可以增加前几级阶梯的掺气浓度使水流提前达到水气平衡,也没有降低阶梯式溢洪道的消能率,为解决传统阶梯溢洪道中出现的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