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支气管疾病包括先天异常、肿瘤、支气管扩张、气道异物、小气道疾病和外伤等。X线胸片可以显示大气道狭窄引起的肺通气异常和继发改变,如肺不张和肺炎,也可显示小气道疾病引起的肺部弥漫性病变。CT能够清楚显示气道管腔内外的异常改变,准确显示肺内病变的形态和分布。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和仿真支气管内窥镜常应用于气管和主支气管疾病[1-2]。CT是气管、支气管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肺不张的病因构成和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3例儿童肺不张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支气管镜检查等资料,分析病因构成和支气管镜的诊断和治疗价值。结果:①支气管镜检查93例(占65.0%),确诊为支气管异物29例,管外压迫9例,气道先天畸形8例(支气管狭窄4例、软化2例,气管性支气管2例),支气管结核3例,支气管肿瘤1例,其余43例均表现支气管炎症性改变。②病因构成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炎症性肺不张(占52.4%)、支气管异物(占20.3%)和肺结核(占7.7%)。肺不张最常见的部位分别为右中叶(占25.9%)、左上叶(占19.9%)和右上叶(占16.3%)。③75例炎症性肺不张中,43例经支气管镜下行局部肺段冲洗,入院2周复查X线胸片完全恢复33例(占76.7%)、好转10例(占23.3%),未行支气管镜的32例患儿中,入院2周复查X线胸片完全恢复16例(占50.0%)、好转11例(占34.4%)、无效5例(占15.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不张患儿占前三位的病因分别是炎症性肺不张、支气管异物和肺结核,年龄及部位对判断病因有一定帮助。支气管镜对小儿肺不张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戴秀华  李为 《疑难病杂志》2011,10(2):115-116
目的通过硬支气管镜检术明确小儿肺不张的病因,评价支气管灌洗术及异物取出术治疗肺不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科和耳鼻喉科通过胸部X线片及肺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肺不张并行硬支气管镜检术的120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小儿肺不张的病因,评价支气管灌洗术及异物取出术治疗肺不张的疗效。结果气道阻塞性肺不张共117例,其中气管外源性异物87例(72.5%),内源性异物30例(25.0%),肺先天性发育不良3例(2.5%);经支气管灌洗术及异物取出术治疗,外源性异物造成的肺不张1周内复张总有效率97.7%,内源性异物造成的肺不张1周内复张总有效率63.3%,先天性肺发育不良3例均无效。结论小儿肺不张的病因主要为支气管阻塞;硬支气管灌洗术及异物取出术是治疗小儿肺不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气管断裂的胸片和CT表现以及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或纤支镜检查证实的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X线胸片和CT表现。结果 支气管断裂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气管支气管气柱中断、肺不张、肺下垂征、纵隔及皮下气肿、气胸或液气胸;CT检查还能显示气管支气管管壁的缺陷,管腔狭窄、堵塞,移位或成角畸形。结论 联合应用胸片和CT检查,对支气管断裂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4):69-71
目的 探讨双源CT 三维重建对病因可疑的儿童喘息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儿科于2018 年1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50 例表现为喘息、胸片或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MSCT)考虑为支气管肺炎或支气管炎、怀疑误诊或漏诊的患儿行DSCT 三维气道重建检查,对比DSCT 三维气道重建检查前的入院诊断与检查后的诊断是否相同。结果 入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的38 例中于检查后发现合并支气管狭窄3 例、合并气管软化1 例、合并肺气肿2 例、合并肺不张3 例、合并胸腔积液3 例,发现气道异物3 例,发现肺结核1 例。入院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5 例中,于检查后发现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1 例。入院诊断为支气管炎7 例中,检查后发现支气管肺炎1 例,发现气管性支气管炎2 例。共发现误诊8 例,误诊率为16%,发现漏诊12 例,漏诊率为24%。结论 DSCT 气道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气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对明确小儿喘息性疾病的病因诊断、减少误诊及漏诊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胸片和CT表现,从而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或支纤镜检查证实的创伤性支气管断裂的X线胸片和CT表现.结果 支气管断裂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气管支气管气柱中断,肺不张,肺下垂征,纵隔及皮下气肿,气胸或液气胸;CT检查还能显示气管支气管管壁的缺损,管腔狭窄、堵塞,移位或成角畸形.结论 联合应用胸片和CT检查,对支气管断裂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MSCT)三维重建对病因可疑的小儿喘鸣或喘息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有喘鸣或喘息、怀疑误诊的患儿行 MSCT 三维气道重建检查,对照检查前后的诊断。结果18例患儿经 MSCT 三维气道重建检查后,原诊断为先天性喉喘鸣的9例中,于检查后发现为气管狭窄2例,支气管狭窄1例,喉蹼2例,胸腔内脂肪瘤1例;原诊断为婴幼儿喘息的7例中,于检查后发现为气管支气管异物3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2例;原诊断为先天性喉喘鸣伴婴幼儿喘息1例,于检查后发现为气管软化伴支气管狭窄联合畸形;原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1例,于检查后发现为 H 型食管气管瘘。发现误诊13例,误诊率72.22%。结论MSCT 三维气道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气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结构,对明确小儿喘鸣或喘息性疾病的病因诊断、减少误诊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电子支气管镜对肺部斑块影及肺不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静  袁红  姚元霞  黄亚琼 《吉林医学》2010,31(15):2260-2260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对X线发现肺部斑块影及肺不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经查X线(胸片及胸部CT)发现肺部斑块影和(或)肺不张的患者65例,用OLYMPUS(奥林巴斯)BF-1T260检查,了解病变的形态,局部刷检、活检取标本送检。结果:镜下病变形态:支气管完全阻塞51例,支气管狭窄11例,管腔正常3例;病理及细菌学结果:鳞癌20例,腺癌15例,小细胞癌8例,良性肿瘤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5例,大量炎性反应细胞8例,大量红细胞3例,肺结核3例。结论:电子支气管镜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肺部斑块影及肺不张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老年术后急性肺不张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及X线胸片或CT证实急性肺不张47例老年术后患者床边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47例中43例有效。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是治疗老年术后急性肺不张一种安全有效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冠状位CT扫描在小儿气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接冠状位cT扫描在小儿气道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肺部及气道疾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胸片(48例加做透视)、横断位及冠状位CT扫描,并经纤支镜检证实结果.结果:胸片(胸透)及横断位CT表现主要为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冠状位扫描CT显示:气道异物68(7812%)例,其中阳性异物64例,4例显示阴性;气管支气管3例(3.4%),其中2例见右上叶支气管直接开口于气管,1例尖后段支气管共同开口于气管;气管支气管狭窄7例(8.0%),其中1例气管左右径变窄,4例左侧主支气管变窄,另2例食道异物致气管受压变窄;气管狭窄并气管支气管2例(2.3%),其中1例气管左右径变小,并隆突上方见支气管憩室,另1例气管右侧分出气管性支气管后.以远的气管狭窄后还见到隆突分叉;其它:支气管炎(脓性分泌物)4例(4.6%);支气管肉芽肿2例(2.3%);支气管内膜结核1例(1.2%)等,冠状位CT扫描示病变均呈软组织密度影.结论:横断位结合直接冠状位CT扫描可明确小儿部分肺部及气道疾病病因及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并指导纤支镜镜检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异物吸入肺部并发症X线特点及误诊因素。方法:从53例证实的支气管异物中,取出X线表现肺部并发症35例回顾分析。结果:24小时后出现肺部并发症,主要为肺气肿、肺炎、肺不张。延误诊断与异物吸入询问不全或不详和接诊医师对临床、X线表现认识不足及检查方法不完善有关。术后胸片复查很有价值。结论:对反复固定部位肺部X线表现异常、疗效不好患儿,无论有无异物吸入史应尽早做支气管镜检。尽早取出异物是防治肺部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郎涛  李晶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19-20,22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内炎性假瘤X线与CT诊断,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例证实为支气管内炎性假瘤的病例,复习近几年来国内外气管支气管内炎性假瘤的影像表现,讨论其X线、CT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气管支气管内炎性假瘤的胸片表现为气管内或支气管内结节或孤立的肺内肿块,有的伴或不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CT为结节状或类圆形肿块,常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呈较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气管支气管内炎性假瘤的X线及CT表现缺乏特征性,容易与其他气管支气管内肿瘤混淆,但结合临床资料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13.
郎涛  李晶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Z):19-20,22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内炎性假瘤X线与CT诊断,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例证实为支气管内炎性假瘤的病例,复习近几年来国内外气管支气管内炎性假瘤的影像表现,讨论其X线、CT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气管支气管内炎性假瘤的胸片表现为气管内或支气管内结节或孤立的肺内肿块,有的伴或不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CT为结节状或类圆形肿块,常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呈较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气管支气管内炎性假瘤的X线及CT表现缺乏特征性,容易与其他气管支气管内肿瘤混淆,但结合临床资料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X线平片和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X线平片和CT表现以及在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支纤镜检查证实的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X线平片和CT表现。结果: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主要影像学表现:气管支气管气柱中断,肺不张,肺下垂征,纵隔及皮下气肿、气胸或液气胸;CT检查还能显示气管支气管管壁的缺陷,管腔狭窄、堵塞、移位或成角畸形。结论:应用X线平片和CT检查,对外伤性支气管断裂的早期诊断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探讨儿童气管性支气管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胸CT加气道三维重建而确诊的2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儿均为右侧气管性支气管,移位型20例,额外多支型5例,合并脑瘫及肺纤维化1例,临床予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临床上多次同一部位肺炎及肺不张,持续咳嗽喘息的患儿,经对症治疗效果不佳时,应注意有否先天气管畸形,需行胸CT加气道三维重建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105例儿童肺不张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亚军 《四川医学》2007,28(10):1176-1177
目的探讨儿童肺不张病因。方法105例全部行胸部X线正侧位片检查,其中67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60例行胸部CT扫描。结果105例儿童肺不张病因为:炎症62例(59.05%);先天气管-支气管发育异常27例(25.71%);异物7例(6.67%);结核5例(4.76%);管外压迫3例(2.86%);肿瘤1例(0.95%)。结论炎症、先天支气管肺发育异常、异物是儿童肺不张的三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支气管内窥镜检取异物的31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术前影像学资料.31例患儿X线诊断物不明确.螺旋CT扫描须用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40 mA,时间1 s,螺距0.75,层厚3 mm,重建间隔1.5 mm及MPR图像后处理技术.结果 低剂量螺旋CT及MRR图像显示异物呈结节状附着或嵌顿于气道内导致局段气道连续性中断27例,异物阻塞肺叶或肺段形成不张4例.与支气管镜检结果对照,其对中心气道异物诊断准确性为100%,3级以上支气管异物诊断准确性为96.77%.结论 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MPR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明确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并可作为支气管镜检前的筛查.确定手术路径.后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胸部CT气道重建和增强扫描在气管支气管狭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患儿(其中11例存在气管支气管狭窄)的胸部CT平扫、气道重建和增强扫描诊断分析结果,比较其对气管支气管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结果CT气道重建对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检出率(34.38%)高于CT平扫(12.50%);且CT平扫在显示气管支气管的微小狭窄、气道与临近纵隔的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而气道重建可清晰显示气管、支气管狭窄的部位、形态、内部特征及程度;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气道周围的血管与淋巴结、纵隔、心脏的病变,进一步明确气管支气管狭窄及其原因。结论胸部CT气道重建对气管、支气管狭窄具有特征性征象,是较准确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增强扫描可进一步明确气管支气管狭窄的原因,两者联合应用对气管支气管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和治疗重症肺部感染并肺不张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危重患者行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和重症肺部感染并肺不张患者行纤支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冲洗术(BL)。结果:所有病例经治疗后均取得良好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及意外发生,肺复张率为100%。结论:纤支镜对神经内科危重症的抢救与呼吸道的管理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感染的肺部影像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对肺炎支原体肺感染144例进行回顾性X线分析,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感染的X线特征。结果肺炎支原体肺感染以间质炎症表现为主,144例中两肺问质炎症68例(47.2%),其次为肺实质炎症54例(37.5%)(X^2=6.43,P〈0.05);左右两肺野病变比较,左肺占62例(43.1%),右肺占82例(56.9%)(X^2=5.55,P〈0.05);上下肺野病变比较,两肺下叶70例(48.6%)较两肺上叶44例(30.6%)多见(X^2=9.32,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肺感染的肺部影像变化迅速。对完全阻塞性MP肺炎、肺不张者应常规拍侧位X线胸片及进一步行肺部CT检查,以明确有无局部压迫,也有助于具体确定肺段不张的位置。了解肺炎支原体肺感染的X线特征将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