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同一池塘内进行河蟹、龙虾、鳜养殖,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是一种高效生态养殖模式。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结合当地实际,在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科技对接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大力发展蟹、虾、鳜多品种高效生态养殖,取得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俱佳的理想效果,深受当地养殖者的欢迎。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河蟹、鳜鱼在生态与食性上无冲突,互不相残,二者混养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及天然饵料,发挥池塘最大生产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理想效果。池中的野杂鱼摄食河蟹残饵,而鳜鱼又捕食池中的野杂鱼,实现低质鱼向优质鱼的转化,同时又解决了野杂鱼与河蟹争饵料、争溶氧、争水体等问题,有利于河蟹、鳜鱼的共同生长,是值得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介绍了蟹、鳜池塘生态混养技术。  相似文献   

3.
徐承旭 《齐鲁渔业》2006,23(7):12-13
随着河蟹价格下跌,河蟹养殖比较效益逐年下降。为提高水产养殖效益,探索养殖新模式,2004年我们进行了河蟹与鳜混养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试验面积86.7hm2  相似文献   

4.
杨金林 《水产养殖》2007,28(6):34-35
河蟹是淮安市楚州区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其效益高低直接关系到当地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进一步提高全区水产养殖效益,近两年楚州区水产站积极探索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同时开展龙虾、鳜鱼混养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养殖塘口亩产河蟹50kg(平均规格150g/只)、龙虾50kg、鳜鱼7.5kg以上,亩效益2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小型水库斑鳜的生态混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小型水库水质、溶氧、自然饵料资源等生态优势与土著名贵鱼类一斑鳜品种生态特性配置而进行的生态混养试验。可养水面41hm^2的小(-)型水库,混养规格为25尾/k的斑鳜鱼种,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取得平均规格207g/尾、产量3843kg、效益提高53.4%的试验结果。分析讨论了小型水库混养斑鳜的生态技术措施、养殖品种间的关系、与混养翘嘴鳜的优势对比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俗称园筒(桶)鳜、石鳜,大多自然栖息与生长在水质较清新、多石砾的江溪和大中型水库中上游的流水环境中,与目前养殖比较普遍的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比较,虽然个体较小、生长速度稍逊,但品质、品位、食用与营养价值等却在翘嘴鳜之上,使之成为名贵淡水鱼类中的上品.2003年~2004年,笔者根据斑鳜的生物学特性,探索利用小型水库环境、饵料资源和优良水质等特点,结合斑鳜养殖生长的需求,进行保持斑鳜优良品质的生态混养试验和研究,并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将总结形成的小型水库生态混养斑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水面蟹鳜混养,不但蟹鳜生长快,病害少,方便上市,而且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沿湖乡镇农民养殖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铁河乡进行大水面蟹鳜混养技术试验,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河蟹经207d养殖,共收获成蟹18899kg,平均规格150g/只,回捕率21%;鳜鱼经170d养殖,共收获成鱼13998kg,平均规格0.5kg/尾,成活率56%。河蟹产值151×104元,鳜鱼产值83×104元,每667m2经济效益1200元。  相似文献   

8.
<正>滨海县五汛镇渔业科技示范户李公楼2013~2015年在25亩池塘中进行蟹、鳜微孔增氧养殖,与常规养殖相比,河蟹的疾病明显减少,成蟹、鳜鱼的规格和产量得到提高,平均收获河蟹1 347kg/hm~2、鳜鱼189kg/hm~2;实现平均产值150 705元/hm~2、平均利润66 450元/hm~2的良好收益。现将其蟹、鳜池塘微孔增氧生态高效混养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蟹大小、看水草;蟹多少,看水草",水草在河蟹养殖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种草+移螺+蟹鳜(黄颡)混养"生态养殖技术的普遍推广,我市河蟹养殖业再上新台阶,带动了渔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在池塘养蟹中,这一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为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唐玉华 《齐鲁渔业》2013,(12):46-47
河蟹、鳜在生态与食性上无冲突,具有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作用。池中的野杂鱼利用了河蟹残饵,而鳜又捕食野杂鱼,实现低值鱼向优质鱼的转化,同时又解决了野杂鱼与河蟹争食、争溶氧、争水体等问题,对河蟹、鳜的共同生长极为有利。现将河蟹、鳜同池高效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在金湖县涂沟镇高邮湖村选择一个面积为5000m2的池塘进行龙虾和河蟹高效生态混养试验,获得了亩产龙虾152.6kg,平均规格32g,河蟹31.6kg,平均规格164g,亩获纯利润达2576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江苏镇江丹徒区水产协会针对龙虾低投入、易养殖、风险小的特点,2006年在全区进行了多种龙虾养殖模式的试验,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丹徒区上党镇东贪村王建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现将其龙虾与河蟹池塘混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与鳜鱼池塘生态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迎合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提高鳖的品质和养殖效益,我们于2005年进行了鳖鳜生态混养试验,获得了成功,现将鳖鳜池塘生态混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河蟹、青虾、沙塘鳢生态高效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几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产量逐年增加,再加上上市时间较为集中,河蟹价格持续下降,单一河蟹养殖效益逐年降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逐步减弱,直接影响了河蟹养殖户的积极性和河蟹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此,江苏省金坛市根据不同养殖品种生态位差异和食物链原则,从调整养殖结构、创新养殖技术、创优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效益等方面着手,探索出了河蟹、青虾、塘鳢生态高效混养技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小龙虾(克氏螯虾)养殖在宝应县己形成继河蟹养殖之后的第二个养殖高潮,全县龙虾养殖面积己超过5万亩以上,主要养殖模式为蟹虾混养,龙虾精养。一般亩产龙虾504150千克,蟹15425千克,亩产值达3500元左右,亩效益达2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河蟹养殖业发展迅猛,价格低迷,直接影响养蟹者的经济效益。为了探索新的养殖方式,寻找提高养殖效益的空间,在江苏省滨海县八巨镇进行了粗养蟹池套养龙虾(克氏螫虾)、鳜鱼生态混养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现将其套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青虾、河蟹生态养殖作为芜湖县特色水产养殖产业,据统计至2013年全县青虾、河蟹生态混养面积达3.2万亩,已成为芜湖县水产养殖支柱产业。虾蟹生态养殖生产管理过程中,水质调控技术是虾蟹生态混养模式取得良好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2013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陶辛镇芮村虾蟹混养基地实施了虾蟹生态混养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对比试验,通过一年的试验示范,为促进增产增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对比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龙虾、河蟹池塘微孔增氧生态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华 《水产养殖》2010,31(7):24-25
<正>2009年在金湖县涂沟镇高邮湖村选择一个面积为8×667 m~2的池塘进行龙虾和河蟹高效生态混养试验。获得了龙虾152.6 kg/667 m~2,平均规格32g/只,河蟹31.6 kg,平均规格164g/只,获纯利润达2 576元/667 m~2的好成绩。1养殖环境1.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为8×667 m~2的池塘,呈长方形,东西走向,平均水深1.6 m,坡比为1:2.8,要求土质为  相似文献   

19.
张恒 《当代水产》2021,(3):44-45
疫情+汛情,全国河蟹产量大幅下降我国河蟹主产区在江苏、安徽、湖北。不同地区因地制宜,有池塘生态养殖、湖泊围网养殖、虾(鱼)蟹混养、鱼虾蟹综合混养、稻蟹共作等多种模式。随着近年来河蟹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我国河蟹的养殖总产量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20.
正"全程投喂冰冻小黄鱼""自繁自育河蟹苗种""全年只用过一次杀虫药"……这些看似非常规的河蟹养殖方法,是姜堰区华港镇下溪村的河蟹养殖户王春根总结出的养殖经验。笔者对此进行了生产调研,现总结如下。一、2017年放养和收益情况王春根2012年起从事河蟹养殖生产,养殖面积150亩,5口塘。2017年开展蟹、鳜、虾混养,2月10日亩放规格200只/千克蟹种1100只,5月20日亩放抱卵青虾150克,6月10日亩放规格5~6厘米的鳜鱼苗10尾。总计收获河蟹20175千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