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曹会  薛小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344-7345
目的研究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螺旋CT多期扫描的CT表现。结果 58例胰腺癌通过螺旋CT多期扫描,不仅能显示癌肿的部位,还能显示癌肿的大小、形态、密度及癌肿与邻近血管和脏器的关系。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可以提高胰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并能较好地判断胰腺癌是否侵犯周围血管,评估胰腺癌的可切除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侵犯周围血管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3例胰腺癌的患者行胰腺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分析胰腺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判断23例胰腺癌对周围血管的侵犯中,只有3例误判(假阳性2例,假阴性1例),准确率为87%。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侵犯周围血管程度具有相当高的正确性,对于胰腺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胰腺癌的临床与CT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7例早期胰腺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1cm〈病灶〈2cm11例、病灶〈1cm6例,17例早期胰腺癌双期增强病灶均不强化呈低密度,邻近血管无受侵,局部无浸润,无肝脏、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认识胰腺癌临床症状,有助于胰腺癌的早发现;双期薄层扫描充分利用了胰腺癌少血管特性,能良好显示肿瘤,使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诊断。方法:5例小胰腺癌患行多层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为25s和65s、对比剂用量80-100ml,注射速率3ml/s。结果:5例小胰腺癌双期增强病灶均不强化呈低密度,局部无浸润,邻近血管无受侵,无肝脏及远处转移。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快速扫描依靠胰腺癌的血供特点能够显示出病灶与正常胰腺之间的密度差异,使胰腺癌早期诊断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做出准确评价.方法对40例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结合利用其Inspace及MPR多方位成像技术对胰周血管侵犯的程度做出评价.结果利用多层螺旋CT技术准确的显示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并对肿瘤的可切除性做出判断,其结果与手术及临床相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准确的评价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对肿瘤可切除性的评估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早期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螺旋CT胰腺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在早期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早期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胰腺期及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注射对比剂后35s和65s,对比剂用量1.5ml/kg,注射速度3ml/s。观察早期胰腺癌在两期的增强情况,对胰腺期、门脉期胰腺CT增强值以及肿瘤-胰腺增强差值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肿瘤-胰腺对比胰腺期和门脉期分别为(45.16±18.23)HU和(23.15±12.44)HU(t=2.13,P<0.01)。结论对胰腺进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分为胰腺期和门脉期,其中胰腺期能更加清晰地显示早期胰腺癌,有利于早期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与MRI扫描对胰腺癌和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胰腺癌患者45例和胰腺炎患者60例,均给予多层螺旋CT与MRI扫描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MRI、多层螺旋CT联合MRI鉴别诊断胰腺癌和胰腺炎的准确率;比较胰腺癌与胰腺炎在动脉期、胰腺期、门脉期CT值;比较胰腺癌及胰腺炎影像学特征,包括胰腺体积增大、周围淋巴结肿大、病变侵犯至周围组织及大血管、病变内钙化、病变累及周围囊肿、胰胆管不规则扩张、动脉期强化。结果 经病理学检查,胰腺癌患者45例,胰腺炎患者60例;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胰腺癌34例,诊断准确率为75.56%,胰腺炎46例,诊断准确率为76.67%; MRI检查显示,胰腺癌35例,诊断准确率为77.78%,胰腺炎47例,诊断准确率为78.33%;多层螺旋CT联合MRI检查显示,胰腺癌44例,诊断准确率为97.78%,胰腺炎58例,诊断准确率为96.67%。多层螺旋CT联合MRI检查鉴别诊断胰腺癌和胰腺炎准确率高于单一多层螺旋CT、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患者动脉期、胰腺期、门脉期CT值较胰腺炎患者低,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扫描对胰腺癌与胰周脏器、血管侵犯及评价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胰腺癌患者术前螺旋CT多期扫描的资料,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及与周围脏器、胰周血管的关系等,9例与手术结果对照,3例随访证实。结果胰腺癌在胰腺实质期与胰腺组织间密度差别大,病变显示清晰;螺旋CT三期增强及图像后处理对周围脏器侵犯的准确性为75%,胰周动脉受侵评价的准确度为77.78%。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及图像后处理能显示胰腺癌与周围脏器、胰周血管的情况,术前对评价胰腺癌可切除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不可切除性胰腺癌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不能手术切除之胰腺癌22例的CT表现,仔细观察平扫及增强各期正常部分胰腺和胰腺癌的形态、密度的变化,对其增强特点、胰周血管、胰周脂肪、是否累及胰周器官及转移特点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胰腺癌不可切除的征象有以下几点:胰周血管爱侵、淋巴结转移、邻近器官受侵、胰周小静脉迂曲扩张.胰周脂肪间隙模糊消失。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胰腺癌诊断及不可切除性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多期增强CT表现特点、胰腺周围血管侵犯情况及鉴别诊断,增强对其认识,提高胰腺癌的CT诊断水平及其对胰腺周围血管侵犯的评估能力。方法:搜集本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期间经过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50例患者的多期增强CT影像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全做了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其CT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胰头颈癌28例,胰体癌12例,胰尾癌10例;肿块直径1.5~6.2cm,平均直径3.8cm;伴发胆系梗阻25例,呈双管征;伴发门静脉及脾静脉侵犯12例,肠系膜上动静脉侵犯8例,下腔静脉侵犯5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7例。各期增强后胰腺癌肿块呈相对低密度影,受侵犯的胰腺周围血管表现为血管壁僵硬毛糙、管腔狭窄,呈充盈缺损影,局部静脉受侵犯可见静脉侧枝血管影形成。结论:CT多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正确率有很大帮助,尤其对胰腺周围血管的侵犯评估有巨大优势,有助于临床评估病情,决定胰腺癌的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胰腺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65例胰腺癌患者均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定为30 s(胰腺期)和70 s(门脉期),造影剂用量100 ml(非离子型),高压注射器团注,速率2.5~3 ml/s。观察并比较肿瘤及正常胰腺在两期的增强情况,根据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结果 65例中肿瘤位于胰头颈部34例,钩突部18例,体尾部13例。发现小胰腺癌3例,直径均小于2 cm。增强扫描肿瘤在胰腺期、门脉期的增强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胰腺组织在胰腺期增强值明显高于门脉期(P〈0.05);肿瘤-胰腺对比在胰腺期与门脉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周大血管受侵占不可切除性肿瘤的62%,胰周小静脉迂曲扩张占40%,肝脏转移灶占38%。结论运用螺旋CT进行胰腺期和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能更好地发现病灶,有助于胰腺癌的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二期和三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发现和诊断上的差异探索建立最佳扫描常规。方法 42例胰腺癌病人分为:A组26例,行三期扫描。分别为增强后平均延迟28s为动脉期,105s为门脉期和300s为延迟平衡期。B组16例,行二期扫描,分别延迟28s为动脉期和130s为门脉期。比较各期扫描正常胰腺组织与肿瘤的密度差异和肝转移瘤的发现率,结果 门脉期扫描胰腺和癌肿的密度差别最显著,门脉后期显示肝转移瘤最清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肝双期扫描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例小肝癌螺旋CT肝双期扫描的CT表现.结果片中有14例呈多血供型,除1例门脉期仍呈高密度表现外,其余13例均呈典型"快进快出"表现;另有2例少血供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呈低密度.结论螺旋CT肝双期扫描对小肝癌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胰岛细胞瘤的双期MSCT表现(附9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双期MSCT扫描对胰岛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手术证实为胰岛细胞瘤的双期MS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5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例。结果: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较小,而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体积均较大。大部分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及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动脉期较门脉期更清晰显示肿瘤及血管受侵,动门脉期对淋巴结转移的显示无明显差异。结论:双期MSCT对胰岛细胞瘤的检出、分期及判断预后有很大意义,可在术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ml/s的对比剂注射流率下胰腺多层螺旋CT扫描胰腺实质的最佳扫描时相。【方法】随机选取胰腺正常的病人55例,以3ml/s的对比剂注射流率注射对比剂,行胰腺同层动态螺旋CT增强扫描,得出胰腺实质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找出每个病人胰腺的强化峰值及达到峰值的时间,计算出平均值。【结果】胰腺的强化峰值为76Hu,达到峰值的时间为44s。【结论】在3ml/s的对比剂注射流率下,胰腺实质最佳强化期在43~49s,多层螺旋CT胰腺实质期延迟时间定为43s较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节段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CT双期扫描的强化模式与胰腺癌及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PECT)的差异,提高AIP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9例节段性AIP患者、25例胰腺癌及16例PECT患者的CT平扫和双期动态增强资料以及25例性别、年龄与AIP相似的正常对照组,分析双期扫描3种病变的影像特点以及与正常胰腺的密度差异;测量4组的双期扫描平均CT值,分别比较AIP组与胰腺癌、PECT组的平均CT值差异,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动脉期,在图像上,与同病例正常胰腺比较,9例AIP患者的病变胰腺均表现为相对低密度,25例胰腺癌患者呈明显低密度,16例PECT患者均呈高密度;AIP组、胰腺癌组、PECT组的平均CT值分别为72.7HU、49.2HU、115.6HU,正常组的平均CT值为93.4HU。门脉期,在图像上,与同病例正常胰腺比较,9例AIP患者的病变胰腺均为等或偏高密度,25例胰腺癌患者的病变胰腺均为明显低密度;16例PECT患者呈偏高密度;AIP组、胰腺癌组、PECT组的平均CT值分别为86.6HU、57.6HU、104.2HU,正常组的平均CT值为83.9HU。结论:AIP与胰腺癌、PECT的强化模式不同,不同时相,病变与正常胰腺的对比度不同,CT双期扫描在节段性AIP与胰腺癌、PECT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通过CT双期扫描可作出AIP的倾向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在肝胆胰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70例胰腺癌、28例胰腺良性疾病、26例原发性肝癌、16例肝脏良性病变、14例胆管癌、35例胆管良性疾病病人的血清CA199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比较。结果 胰腺癌、胆管癌CA199水平与对应良性疾病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t=5.294、2.863,P〈0.05),而肝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199对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5.71%、64.28%、30.77%,胰腺癌与胆管癌CA199诊断的灵敏度比较无差异性,但是二者与肝癌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χ2=19.390、4.183,P〈0.05)。结论 CA199对胰腺和胆管系统的恶性肿瘤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而对肝癌的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8.
胰腺癌MRI各征象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MRI)中胰腺癌各征象及其组合对胰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因胰腺及其周围疾病手术患者80例,胰腺癌及非胰腺癌各40例。均在术前1个月内进行全面的MR检查。以选定MRI征象或其组合为参考标准,诊断为胰腺癌。结果与手术及病理检查报告对比,进行统计分析,画出ROC曲线。结果应用动态对比增强诊断胰腺癌效果较好,40例胰腺癌发现36例,在40例其他疾病中有6例被错误地归类至胰腺癌。其敏感性、特异性和正确性分别为90%、85%和87.5%。应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以胰管非穿透性扩张为指标,特异性95%,敏感性52.5%。结论动态对比增强检查在应用MRI诊断胰腺癌时非常重要,在动态对比增强的MRI图像中发现病灶呈轻度或无强化是诊断胰腺癌的较好指标。MRCP对胰头癌诊断很有必要,如发现胰腺改变并有胰管非穿透性扩张,则诊断基本可以确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30例及对照组30例行DWI检查(b值=800 s/mm~2),测量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对照组正常胰腺组织的 ADC值,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①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494±0.273)×10~(-3) mm~2/s、(1.631±0.281)×10~(-3) mm~2/s和(1.778±0.237)×10~(-3) mm~2/s.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肿瘤组织与瘤周组织间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以肿瘤组织平均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限(1.622×10~(-3) mm~2/s)作为诊断胰腺癌的上限阈值点,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3%、86.67%、80.00%、84.62%、76.47%,ROC曲线下面积Az=0.800.结论 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间平均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测量ADC值对于诊断胰腺癌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