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山东省青州市恙虫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青州市于 2 0 0 0年首次发生恙虫病爆发性流行 ,以前我市无此病发生 ;由于该病误诊率高 ,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 ,现将我市恙虫病的流行特征总结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为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2年12月 3 1日确诊的恙虫病患者。 (2 )诊断标准 :①症状典型且流行病学支持 ;②外斐反应 ,Oxk 凝集滴度≥ 1∶ 160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 ) ;③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血清效价≥ 1∶16(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 )。 (3 )方法 :对患者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2 .结果 :①人群分布 :自 2 0 0 0年 8月发现首例恙虫病患者 ,截止 2 0…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 957例住院高龄人群的病历资料,探讨住院高龄人群的疾病谱及罹患慢性病、共病的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4月于贺州市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0岁的20 957例高龄人群,按年龄分为两组,80~89岁为高龄组,≥90岁为长寿组,分析两组高龄人群的慢性病、共病及疾病谱分布。结果 在20 957例高龄人群中,罹患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的为高血压,共10 497例(50.10%),其次为脑梗死5 147例(24.56%),冠心病有4 442例(21.20%)。两组慢性病均以高血压患病率最高,高龄组其次为脑梗死4 546例(24.73%),冠心病有3 900例(21.21%);长寿组其次为贫血654例(25.39%),心功能不全636例(24.69%)。结果显示,高龄组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的患病率高于长寿组(χ2=15.074、21.612、5.435,均P<0.05)。长寿组罹患贫血、心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心律失常的患病率高于高龄组(χ2=45.781、68.432、41.930、17.706,均P<0.05)。两组慢性病中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糖尿病最易相互组合,共病存在。长寿组的高血压与脑梗死(OR:1.335,95%CI:1.194~1.492)、高血压与贫血(OR:0.750,95%CI:0.656~0.857)、高血压与糖尿病(OR:1.643,95%CI:1.428~1.891)、心功能不全与冠心病(OR:1.628,95%CI:1.414~1.875)、心功能不全与心律失常(OR:1.986,95%CI:1.710~2.308)、冠心病与慢性胃炎(OR:1.655,95%CI:1.401~1.954)、冠心病与心律失常(OR:1.712,95%CI:1.441~2.033)等疾病的实际患病率高于理论患病率(均P<0.05)。高龄组的高血压与脑梗死(OR:1.394,95%CI:1.341~1.450)、高血压与冠心病(OR:1.351,95%CI:1.295~1.408)、高血压与糖尿病(OR:1.540,95%CI:1.470~1.613)、心功能不全与冠心病(OR:1.806,95%CI:1.704~1.913)、冠心病与慢性胃炎(OR:1.426,95%CI:1.336~1.522)、心功能不全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191,95%CI:2.049~2.343)、心功能不全与心律失常(OR:2.304,95%CI:2.154~2.464)、糖尿病与脑梗死(OR:1.364,95%CI:1.275~1.459)等疾病的实际患病率高于理论患病率(均P<0.05)。同时选出O/E值较高且共同患病率>1%的10个疾病对,两组O/E值最高均为心功能不全与心律失常(长寿组OR:1.986,95%CI:1.710~2.308;高龄组OR:2.304,95%CI:2.154~2.464),两组的10个疾病对实际患病率与理论患病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龄人群和长寿人群生前均罹患多种慢性病,其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最高,随着年龄增大,慢性共病增多,慢性病之间相互联系组合可形成特定的疾病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浙江省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的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利用2022年浙江省社区老年人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的数据,使用复杂加权方法估算不同特征社区老年人共病的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身体活动、睡眠情况与慢性病共病之间的关联。 结果 浙江省社区老年人样本量7 774名,共病的患病率为52.10%(95% CI: 50.49%~53.71%),女性(55.18%)高于男性(49.04%),城市(56.13%)高于农村(49.0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53.69%)高于大专以及上文化程度(46.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 =7.42、10.11和6.07,均 P<0.001)。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随着每周活动天数的增加,研究对象患共病的风险降低( P=0.030);随着每天活动时间的增加,研究对象患共病的风险降低( P<0.001);睡眠时间<6.5 h与>8.0 h相比于6.5~8.0 h的研究对象患共病的风险升高( OR=1.22,95% CI:1.08~1.38; OR=1.15,95% CI:1.03~1.29);相比于睡眠质量一般者,睡眠质量非常好者患共病风险下降( OR=0.85,95% CI:0.73~0.99)。 结论 共病在社区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共病情况在不同性别、地区、文化程度人群中存在差异。进行身体活动和适当良好的睡眠能够降低共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江苏省张家港市善港村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慢性病共病现状及人群分布特征,为优化该地区乃至全国农村地区老年慢性病共病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该地区1849名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健康体检数据,对其慢性病共病患病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老年居民的患病情况。结果:研究对象慢性病患病率为86.5%,共病率55.2%,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共病组合为腰椎骨量减少+高血压组(14.3%),不同性别、BMI以及慢病管理情况的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张家港市农村老年居民慢性病共病问题需引起重视,高血压和腰椎骨量减少为该地应重点防治的慢性病,女性、超重或肥胖居民应作为重点防治对象,建议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优化慢病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10个地区不同种类腌制蔬菜摄入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 CKB项目分别在2004-2008年、2008年和2013-2014年开展了基线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根据10个地区第二次重复调查对象的咸菜和酸泡菜平均摄入频率,将调查地区分为摄入咸菜为主地区、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和几乎不摄入腌制蔬菜地区。然后分别在前两组地区中运用logistic回归描述腌制蔬菜摄入的时间变化趋势和人群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他膳食特征的分布情况。结果 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包括青岛、哈尔滨、苏州、浙江项目点,而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包括甘肃、四川项目点,两类地区分别纳入204 036和105 573名基线调查对象。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在基线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腌制蔬菜的平均摄入频率分别为3.1、3.3、1.8 d/周;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相应的频率为2.8、2.7、1.6 d/周,均呈下降趋势(P<0.001)。基线调查时两类地区的已婚、文化程度较低者腌制蔬菜摄入频率均更高;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年龄较大者腌制蔬菜摄入频率更高,而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相反(P<0.001)。随着腌制蔬菜摄入频率的增加,两类地区经常摄入辣食、口味偏咸等人群比例也呈增加趋势(P<0.05)。结论 CKB项目人群的腌制蔬菜摄入种类和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摄入频率呈下降趋势,且与其他膳食特征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6.
中国10个地区30~79岁成年人被动吸烟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10个地区非吸烟人群被动吸烟行为特征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方法:分析10个地区317 486名30~79岁非吸烟者在基线调查时的被动吸烟行为信息,描述其被动吸烟行为特征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结果:按照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进行标化,我国成年人被动吸烟率为56.7 %,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庐江地区慢性病患者共病现状,为优化慢性病患者共病和控制慢性病共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庐江地区3所医院就诊的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等一般人口学信息、运动情况、睡眠时间等,采用潜在类别识别分析慢性病共病模式,无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共病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 潜在类别分析将17种慢性病确定为5个类别,其中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共病组1 335例(27.24%),非特异性共病组1 719例(35.09%),胃/风湿关节炎共病组866例(17.69%),相对健康组497例(10.17%),呼吸系统疾病共病组481例(9.81%)。无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OR=2.590)、BMI较大(OR=1.579)、吸烟史(OR=4.655)、饮酒史(OR=3.108)、慢性病家族史(OR=2.815)、每天服药4种及以上(OR=4.581)是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共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睡眠时间>6 h(OR=0.562)、运动频繁(OR=0.443)是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共病的保护因素(P<0.05)。饮酒史(OR=3.497)、慢性病家族史(OR=3.765)是非特异性共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较大(OR=4.599)、饮酒史(OR=6.619)、每天服药4种及以上(OR=6.475)是胃/风湿关节炎共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较大(OR=2.685)、吸烟史(OR=2.832)及慢性病家族史(OR=2.787)是呼吸系统疾病共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庐江地区慢性病患者普遍存在共病情况,慢性病共病以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共病最高,且年龄、BMI、吸烟史、有慢性病家族史、睡眠时间、服药种类、运动频次与慢性病共病相关,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以上人群的慢性病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10个地区不同种类腌制蔬菜摄入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 CKB项目分别在2004-2008年、2008年和2013-2014年开展了基线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根据10个地区第二次重复调查对象的咸菜和酸泡菜平均摄入频率, 将调查地区分为摄入咸菜为主地区、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和几乎不摄入腌制蔬菜地区。然后分别在前两组地区中运用logistic回归描述腌制蔬菜摄入的时间变化趋势和人群分布特征, 并分析其他膳食特征的分布情况。结果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包括青岛、哈尔滨、苏州、浙江项目点, 而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包括甘肃、四川项目点, 两类地区分别纳入204 036和105 573名基线调查对象。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在基线调查、第一次和第二次重复调查腌制蔬菜的平均摄入频率分别为3.1、3.3、1.8 d/周;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相应的频率为2.8、2.7、1.6 d/周, 均呈下降趋势(P<0.001)。基线调查时两类地区的已婚、文化程度较低者腌制蔬菜摄入频率均更高;摄入咸菜为主地区年龄较大者腌制蔬菜摄入频率更高, 而摄入酸泡菜为主地区相反(P<0.001)。随着腌制蔬菜摄入频率的增加, 两类地区经常摄入辣食、口味偏咸等人群比例也呈增加趋势(P<0.05)。结论 CKB项目人群的腌制蔬菜摄入种类和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 摄入频率呈下降趋势, 且与其他膳食特征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上海市≥60岁社区居民常见慢性病共病流行情况和模式,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7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中12 507名≥60岁调查对象数据,基于多阶段复杂抽样加权,计算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慢阻肺、慢性肾脏疾病和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等7种慢性病患病率和共病患病率,采用关联规则分析7种慢性病的共病模式及关联强度。结果 94.37%的老年居民至少患有纳入7种慢性病中的1种,高血压患病率最高,为58.75%(95%CI:55.96%~61.49%),其次为超重肥胖50.01%(95%CI:47.65%~52.37%)。共病(患慢性病种数≥2种)患病率为65.91%(95%CI:63.17%~68.54%),75~79岁组共病患病率最高,不同年龄组共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P<0.05)。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总体指向高血压的关联规则最多,{糖尿病}→{高血压}为首位强关联规则,其次为{血脂异常}→{高血压}和{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超重肥胖}。随着年龄增长,产生的符合条件的强关联规则越多,共病模式也越多。75...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西昌市成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省西昌市成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况。方法2007-2008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 130名≥20岁成年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CDS推荐的我国成年人MS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西昌市成年人MS粗患病率为8.3%,年龄标化患病率为7.2%,男性和女性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8.9%和5.4%;男、女性MS及其组分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并且男性的发病年龄早于女性;在MS的所有组分中,血脂异常者患病率最高,标化患病率为37.1%,其次是超重或肥胖,标化患病率为23.0%,而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结论西昌市MS患病率低于其他地区,而40岁~中老年人和男性MS及其组分的患病率较高,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因伤害导致残疾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中国因伤害导致残疾的流行病学现况.方法 利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提取因伤害导致残疾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采用聚类分析进行地区间比较.结果 全国因伤害导致残疾的现患率为99.68/万,占总体残疾人的15.59%.残疾类别以肢体残疾最高(65.59%),其次是听力残疾(23.35%)、智力残疾(4.86%)、视力残疾(4.71%)和言语残疾(1.49%).残疾等级以四级、三级为主,分别占到55.14%和25.83%.因伤害导致残疾的现患率在不同年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 106.14,P<0.001),年龄越高,因伤害导致残疾的现患率越高.男性高于女性(128.35/万和70.23/万;x2=2161.74,P<0.001).聚类分析将全国31个省因伤害导致总残疾的现患率分为5类,其中第5类地区(四川)与第4类地区(湖南、重庆、贵州、宁夏)因伤害导致的残疾问题突出.结论 我国因伤害导致残疾人群发生率约为1000/10万.因伤害导致残疾的类别中以肢体残疾和听力残疾为主.高龄、男性的因伤害导致残疾危险增高,不同地区因伤害导致残疾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天津市中北镇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脑卒中共病现况,为脑卒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于天津市中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的60岁及以上人群的数据,分析脑卒中人群共病特点。结果 本研究调查11 574名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率为4.2%。脑卒中人群共病患病率为94.5%,女性共病患病率(97.1%)高于男性共病患病率(9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卒中人群2种共病患病率最高(34.3%),其共病模式中高血压+肥胖最多(23.2%),男性与女性最常见的共病模式分别是高血压+贫血(24.0%)、高血压+肥胖(23.5%)。2种共病间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与肥胖、贫血、脂肪肝相关,肥胖与糖尿病、贫血、脂肪肝相关,贫血与糖尿病相关(P均<0.05)。结论 天津市中北镇社区老年脑卒中人群共病患病率高,应重视脑卒中共病的管理,并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对脑卒中共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与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国成年居民血清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状况。方法:本文数据来自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将参加本次调查并有完整调查数据的8 217名18~59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使用德国罗氏尿酸试剂检测盒,通过酶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德国罗氏C701/7...  相似文献   

14.
The need for a basic epidemiological study,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the prevalence of IBD in Slovakia was increased by the dissolution of Czechoslovakia.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CD prevalence to 30 April 1994 in Slovakia. To evaluate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prevalence of the disease according to age, sex, regions and districts, the authors employed the multi-dimensional Kruskal–Wallis test and cluster analysis and determine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CD in Slovakia is 6.75/100.000 inhabitants. The distribution differences indicate the need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f environmental differences. The socio-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e patients examined revealed some interesting associations. The psychological reaction to the disease is neurotic and depressive and a higher occurrence of affective symptomatology was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partnership and with children. On the other hand, the educational level and knowledge concerning the disease on the part of the patient had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reaction to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年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60,自引:10,他引:150  
目的:了解我国中年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现状,定量估价近十余年来超重率和肥胖率发展趋势。方法:选择城乡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15个人群(每个人群1000人左右,男女各半,年龄35-59岁)共计15389人为调查对象,以BMI≥25为超重,BMI≥30为肥胖,分别计算超重率和肥胖率,并与20世纪80年代初和90年代初可比资料比较。结果:①各地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存在极大差异。在超重严重的地区,中年人群超重率已超过50%;②一般来说这种人群差别表现为:北方高于南方,中城市高于内地农村,女性高于男性;③中年人群的超重目前尚主要表现为“肥胖前期”,肥胖率在绝大多数人群中低于10%;④与80年代初相比,90年代初各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上升;与90年代初相比,90年代末多数人群超重率肥胖率均再次 大幅度上升。结论:对我国人群超重和肥胖的干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Public health reporting, randomized trials, and epidemiologic studies of obesity tend to consider it as a homogeneous entity. However, obesity may represent a heterogeneous condition according to demographic, clinical, and behavioral factors. We assessed the heterogeneity of individuals with obe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Methods

We analyzed data from the 2011–2012 wave of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detailed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clinical data (n = 1380). We used cluster analysis to identify subgroups classified as obese according to demographic factors, clinical conditions,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Results

We found significant heterogeneity among participants with obesity according to six distinct clusters (P < .001): affluent men with sleep disorders (16% of sample); older smoker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16%); older women with high comorbidity (20%); healthy white women (13%); healthy non-white women (14%); and active men who drink higher amounts of alcohol (21%).

Conclusions

Obe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not a homogeneous condition. Current research and treatment may fail to account for complex and interrelated factors, with implications for prevention strategies and diverse risks of obesity.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成年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东省成年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现状。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山东省18岁以上成年居民体格测量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对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成年居民总体超重率为35.9%,肥胖率为17.5%,向心性肥胖率为49.5%。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结论山东省成年居民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应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普及科学合理膳食知识,帮助人们树立自我保健意识,以保持良好健康的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少数民族人群乙肝流行率及流行模式,为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11-12月抽取贵州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的2个县8个村共1629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分析乙肝流行模式。结果 1629名调查对象中,HBV 感染者825例,总感染率为 50.6%;共有 6种血清标志物模式组合,按照血清标志物模式分布特征将乙肝流行模式分为三类,其中以易感模式为主占45.9%、免疫模式占31.9%、感染模式占22.2%;不同民族、一起生活的人有无表面抗原阳性、不同婚姻状态、不同年龄、家庭HBV感染人数、是否接种乙肝疫苗、家庭人口数、是否饮酒、文化程度在3组流行模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外出打工过、性别、是否共用牙刷、过去1年家庭总收入不同、是否吸烟在3组流行模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贵州少数民族人群乙肝流行模式以易感模式(3项全阴)为主,不同特征人群流行模式存在差异;易感模式流行的人群应加强免疫接种,提高该人群的乙肝特异性免疫力;对感染模式流行人群加强健康宣教,减少其乙肝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Although childhood sexual abuse (CSA) is associated with a wide range of health problems later in life, there is also evidence of substantial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of a population sample of Australian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Commonwealth electoral roll, who have reported their CSA histories. Some 58% of those located from the electoral roll agreed to a telephone interview (n=1,784). Health status was measured using the 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 Men who had experienced non-penetrative and penetrative sexual abuse in childhood had 2.25 (95% CI=1.32-3.82) and 5.93 (95% CI=2.72-12.95) times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impaired mental health, but no higher rates of impaired physical health. Women who had experienced non-penetrative and penetrative sexual abuse in childhood had 1.87 (95% CI=1.19-2.95) and 3.15 (95% CI=1.87-5.33) times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impaired mental health and 1.87 (95% CI=1.19-2.92) and 2.31 (95% CI=1.34-3.97) times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impaired physical health. However, participants who had experienced CSA were no less likely than those who had not experienced CSA to be in optimum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None of the possible confounding or moderating variables tested appeared to mitigate the impact of CSA on health outcomes. Those with the highest levels of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appear to be unaffected by the experience of CSA.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深圳市成年人代谢综合征(MS)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MS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21年4—12月对深圳市10个区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S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 256名成年人,平均年龄(40.28±14.23)岁,男女性别比为0.99∶1。MS患者1 107例,患病率为17.70%(标化率19.63%)。深圳市成年居民最常见的MS组合为“中心性肥胖+血压异常+高甘油三酯”,占比28.18%(312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589)、中学文化程度(OR=0.72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0.531)、体重过低(OR=0.160)是成年人MS的保护因素;35~64岁(OR=2.379)、65~94岁(OR=7.242)、超重(OR=6.292)、肥胖(OR=19.355)、现在吸烟(OR=1.316)和高尿酸(OR=2.040)是成年人MS的危险因素。结论 深圳市成年人MS患病率较高,需加强对大龄、男性、超重肥胖、吸烟及高尿酸等高危人群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的监测和干预,从而预防MS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