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目的:观察积极心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1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积极心理干预;对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干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4.767,-5.345;P0.01)。观察组出院6个月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Z=11.320,P0.01)。干预后,观察组SF-36量表中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6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1.762,7.748,13.917,13.917,6.146,5.302;P0.01)。观察组干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Z=9.950,P0.01)。结论:积极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宣教对门诊高血压患者疾病认知、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门诊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元化健康宣教,共干预8周。比较两组疾病知识水平、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高血压知识、药物知识、治疗依从性、生活方式、饮食知识、并发症等疾病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7.861,13.689,18.240,6.968,6.359,14.315;P0.05);观察组服药、生活习惯及行为、定期复查等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205,4.889,4.795;P0.05);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430,-2.254;P0.05)。结论:多元化健康宣教能够提高门诊高血压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及治疗依从性,改善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我院接收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精神科常规干预,给予观察组实施心理康复干预,主要措施有健康知识的宣导、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鼓励参与社会活动等,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情况和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05,t=-10.81;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00,P0.05)。结论:心理康复干预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配合个性化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28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40)和对照组(n=140),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联合个性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4,-4.592;P0.05);干预后观察组MCMQ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9,-5.300,-7.246;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81,6.806,4.675,7.083,7.208,6.498;P0.05)。结论:血液透析配合个性化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以积极正面心态面对疾病,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团体心理治疗对结核病患者病耻感、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110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团体心理治疗。比较两组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病耻感[结核病相关病耻感量表(TSS)]、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肺结核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LICD-PT)]。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6.643,-4.853;P0.001);观察组TSS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6.264,-4.647;P0.001);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96.36%vs 81.82%,χ~2=5.986;P0.05);观察组QLICD-PT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9.627,7.474,7.883,8.218,3.763,3.902,7.741,6.558;P0.001)。结论:针对结核病患者给予团体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减轻病耻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康复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SAS、SDS、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干预组患者SAS(t=-8.735,P0.001)、SDS(t=-8.868,P0.001)、HAMA(t=-7.615,P0.001)、HAMD(t=-4.905,P0.001)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干预组患者康复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9.887,P=0.007)。结论: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实施心理康复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困扰及抗凝药物服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慢性AS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接受介入+抗凝治疗,观察组加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入院后、出院前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的变化,评定出院不同时间患者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的变化,统计两组患肢无复流、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出院前,两组SDS、S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4,5.894;P0.05);出院前,两组SCL-90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维度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3.354,6.532,6.973,6.135,5.958,9.711,8.316,10.618,11.530;P0.05);出院不同时间两组服药依从性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2.000,48.811,142.845;P0.05),观察组出院后1周、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服药依从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9.832,13.848,12.423;P0.05);观察组治疗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143,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纠正慢性下肢ASO介入治疗患者心理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抗凝药物服用依从性,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管理对尘肺患者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某院尘肺病科住院的200例男性尘肺患者,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管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效能量表(Chinese self-efficacy scale,CSES)对尘肺患者自我效能感进行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eport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eport depression scale,SDS)对尘肺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进行评分;并对两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干预两个月后,观察组CSE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8.68,7.02,10.87,14.81,10.85,24.77;P<0.05).干预两个月后,观察组SAS与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6.248,-14.917;P<0.05).干预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观察组完全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Z=2.818,P<0.05).结论:自我效能管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尘肺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化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1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心理干预;分别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干预前后各进行1次。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6,-2.083,-3.064;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抑郁心理、焦虑心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20,-2.017,-4.137,-8.852;P0.05)。结论:标准化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COP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及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行心理干预,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化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比较,分析心理干预的作用。结果:观察组化疗后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17.373,-14.357;P0.05);化疗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化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62,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心理护理发挥的临床结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2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因不同病因导致髋关节疾病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抑郁自评量表SD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评分,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比较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8,7.056;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21,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AS)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 63例疑诊SAS的患者行全夜多导睡眠图 (PSG)检查 ,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 5次 小时将 43例分为研究组 ,≤ 5次 小时将 3 9例作为对照组 ,分别对其进行抑郁、焦虑症状评定及症状自评量表 (t =4 42 ,P <0 0 1)测定 ,比较两组中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研究组SCL -90总分、各因子分躯体化 (t=3 19)、焦虑 (t =4 42 )、抑郁 (t =4 84)、精神病性 (t=3 2 1)以及SAS (t =2 2 )、SDS (t =4 3 8)得分均明显升高。研究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 (分别为 44 19%和 3 2 5 6% )明显高于对照组 ( χ2 =13 0 5 1,P <0 0 1)。结论 :SAS患者存在显著的心理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药物与心理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药物与心理治疗,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CO_2、PaO_2、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结果:治疗前观察组PaCO_2为(70.2±8.9)mmHg,对照组(69.5±8.4)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4,P0.05);治疗后观察组PaCO_2为(33.5±4.7)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5±9.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3,P0.05);治疗前观察组PaO_2、6MWD分别为(50.1±2.3)mmHg、(241.4±11.2)m,对照组为(50.6±2.7)mmHg、(243.5±10.8)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5,1.001,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_2、6MWD分别为(80.6±7.6)mmHg、(325.4±12.3)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3±9.2)mmHg、(297.3±16.8)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4,10.008,P0.05);治疗前观察组SDS分数、SAS分数分别为(59.3±3.9)分、(55.2±3.6)分,对照组为(58.9±4.3)分、(56.2±4.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1,1.236,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分数、SAS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81,32.656,P0.05)。结论:舒利迭加用心理干预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呼吸功能,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某三甲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0年6月至12月该院心内科门诊患者1597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制人口社会学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受检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2.5%,其中单纯焦虑症状8.7%;单纯抑郁症状6.5%;焦虑抑郁症状共存27.3%。现患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5.7%;无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率为35.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现患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并发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9.7%、43.2%、40%、53.7%。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A型人格、病程、就诊次数、服药种类、现患心血管疾病、工作压力和对目前家庭收入满意度为焦虑抑郁发生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三甲综合医院心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总发生率高达42.5%;现患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发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心血管疾病者。影响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涉及心理、生理、社会多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专项护理干预在晚期癌症姑息治疗患者家属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临床上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且接受姑息治疗的101例患者及其家属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共52例,仅给对照组患者进行姑息治疗;观察组患者共计49例,在对照组姑息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对其家属进行专项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家属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并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焦虑及郁闷指数情况和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QLQ-C30量表中各项功能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家属的SDS、SAS两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郁闷指数,干预前,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QLQ-C30各项功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癌症晚期姑息治疗患者家属的专项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仅对患者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有缓解,更能够影响患者的情绪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前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冠状动脉造影 (CAG)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 ,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和抑郁量表 (HAMD)、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调查 ,并与同期住院病人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前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 ,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 71 .2 5 %、66.2 5 %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提示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 ,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患者焦虑症状、应付方式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有无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的应付方式与人格的关系。方法:对88名抑郁症患者及与之匹配的9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SDS、SAS、EPQ和应付方式问卷评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SDS、SAS、EPQ的N、P两个维度的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而EPQ的E维度、积极应付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相对于无焦虑症状组,有焦虑症状组SDS、SAS、EPQ的N、P两个维度的得分明显较高,积极应付方式得分明显较低。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与SAS、EPQ的E维度及积极应付方式的关系更为密切,三者可解释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方差的52.0%。结论:抑郁症患者发病期有较高的N、P两个维度的得分,较低的E维度得分,较少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相对于无焦虑症状组,有焦虑症状组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较严重,神经质、精神质比较明显,较少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且较少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似乎可纳入人格特质的E维度之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贵州省农村惊厥性癫痫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为农村癫痫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贵州省农村癫痫项目县开阳、惠水、风岗的癫痫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以健康成人进行对照。结果:共计305例农村癫痫患者完成调查过程,均存在明显的抑郁症状,SDS抑郁评分(55±4.5)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7±3.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程度达到中重度抑郁(0.687);癫痫患者的SAS评分虽没有达到焦虑的诊断标准,但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贵州农村惊厥性癫痫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症状,焦虑评分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农村癫痫患者的精神状态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晚期癌症患者焦虑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3,自引:3,他引:63  
目的 :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相关因素 ,以指导心理干预 ,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选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价病人的情绪障碍。采用卡氏功能量表 (KPS)、疼痛问卷 (VRS)、医学应对问卷(MCMQ)、社会支持量表及照顾者S -AI总分、照顾者SDS评分等作为相关因素 ,对 10 2例晚期癌症病人进行评定。结果 :晚期癌症病人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常模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SAS评分与年龄、回避、支持利用负相关 ,与疼痛程度、照顾者S -AI总分正相关 ;SDS评分与KPS评分、回避、支持利用、主观支持负相关 ,与屈服、疼痛程度及照顾者S -AI总分正相关。结论 :晚期癌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 ,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应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认知团体心理治疗干预慢性精神分裂症家属心理精神状况的实际效果,为提升家属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家庭康复成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常规随访、康复指导基础上结合认知团体心理治疗的运用,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LSIA)、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B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亲属应激量表(RSS)等评估治疗对家庭照料者的影响,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量表结果。结果:认知团体心理治疗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SAS、SDS、LSIA以及SSRS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总分因子中出现显著统计学差异(t/t'=-2.498,-3.675,2.762,2.835,4.370,3.624;P0.05),且在SAS、SDS量表因子中干预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在LSIA、SSRS量表因子中干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前后,干预组在SAS、SDS、LSIA、SSRS、RSS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2.810,2.892,-2.385,-3.089,2.011;P0.05)结论:认知团体心理治疗能作为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料者社会支持系统的补充,显著减少其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其生活满意度水平。干预能通过改善照料者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其家庭康复氛围营造,使患者情绪趋于稳定,对缓解家属心理应激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