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斯特桥市长》是托马斯·哈代一系列"威塞克斯"、"性格与环境小说"中非常出色的一部,其副标题是"一个有性格的人的故事"。主人公迈克尔.亨察德是一个具有生命激情和强烈性格的人,他身上的偏执、粗暴与正直、善良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性格特征。心理学认为,人物的性格由人物的人格结构来决定。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解读亨察德性格的复杂性,可以揭示出小说主人公亨察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在斗争中逐渐协调平衡,性格也变得日趋成熟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2.
《卡斯特桥市长》是英国作家哈代的一部重要小说,它以亨察德一生的悲剧为主线,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自然主义的文学理念。作家对遗传和环境两者决定论的过分强调给作品涂上了很强的自然主义色彩,充分证明了自然主义这一文学思潮对哈代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卡斯特桥市长》是哈代富有狂欢色彩的小说之一,作者主要以卖妻、酒宴、庭审和讦奸四次狂欢广场为基础,借助三类人物的特殊文学功能,通过对主要人物进行反复脱冕与加冕的狂欢化艺术手法,展示了主人公迈克·亨察德起伏跌宕的悲剧人生,深刻揭示了人生多变和命运无常的人生哲理.狂欢化不仅是反映作者人生观的途径,更是诠释主人公人生沉浮的叙事手段,亨察德在屡次狂欢中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4.
英国作家哈代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是明显的,对其小说《卡斯特桥市长》的分析可为此提供个案视角。从小说主人公亨察尔与古希腊神话人物俄狄浦斯的故事模式的比对,可以看出哈代对古希腊命运悲剧遗绪的继承,可以看出主人公亨察尔的悲剧既是性格悲剧,也是命运悲剧;通过对亨察尔这一形象的重新解读,可以从四种原型模式来观照《卡斯特桥市长》。  相似文献   

5.
在《圣经》原型的对照下,从另一个视角分析了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中的主人公迈克*亨察尔的悲剧:人束缚于社会新旧秩序交替的冲突之中,当人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时,最终会成为社会向前发展的牺牲品"替罪羊".对《旧约*撒母耳记》中扫罗与大卫的故事和《卡斯特桥市长》中亨察尔与伐尔伏雷故事的比较研究不难看出,人与社会的冲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还乡》第一卷的标题是“三个女人”。我们可以从这个恰当的暗示中了解小说要揭示的真正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因为哈代喜欢和妇女交往,懂得妇女的心思,所以通常他描写的妇女形象比他的男性形象更有趣,更真实得多。一个象在《卡斯特桥市长》里描写的亨察德那样能够经久不变地有效地引起我们的同情和兴趣的男主人公在哈代的小说中是很少有的。《还乡》里的男性形象也没有例外。游苔莎、姚伯太太、甚至朵荪在呆板的克林、文恩和轻薄的登徒子韦狄面前,明显地显得那么血肉丰满。小说的主要兴趣是在三个妇女形象和克林还乡对她们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卡斯特桥市长》是哈代"性格和环境"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心理描写细腻深刻,表现出了哈代小说的独到之处。小说主人公亨查德的性格复杂多变,并且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不同的环境下,他展现出的性格特点也各不相同。他一生的命运和最后的悲剧都是由其性格所决定,因此其错综复杂的性格是许多文学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焦点。运用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对亨查德的性格进行多方面解读。  相似文献   

8.
《卡斯特桥市长》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最富有悲剧色彩的长篇小说之一。男主人公亨查德作为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将永远被记载于世界文学殿堂之中。而导致亨查德悲剧命运的主要有三个因素:冲动和偏执的性格、时代的制约以及偶然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卡斯特桥市长》的“圣经”原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斯特桥市长》是英国作家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第四部,发表于1886年。长期以来,学术界公认此书的主题是表现人与命运的冲突,表明“冥冥中有一种力量支配着人的命运,把人的生活变成一系列不幸和绝望”。依照此说,“卡斯特桥市长”指的是小说的线索性人物亨察尔—他早年因酗酒卖掉妻女,醒酒后悔恨不已,乃发奋自强,赚得大批财富,当选为卡斯特桥市长;十八年后妻子携女归来,他一度合家团聚,但不久便遭到命运的连  相似文献   

10.
哈代在《卡斯特桥市长》中描述了主人公大起大落的生命历程,着力刻划悲剧主人公亨查德的形象,使之成为人类小说史上最伟大的悲剧英雄之一.哈代既有对传统悲剧观念的继承,又有对传统悲剧观念的超越.本文追溯了希腊悲剧的渊源及其发展,旨在分析《卡》与古希腊悲剧的承袭关系,进而阐述小说体悲剧《卡斯特桥市长》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从法律思想史的角度对小说《卡斯特桥市长》进行分析,对其中隐含的罗马自然法、中世纪神法和近代法治思想进行阐释。古代罗马自然法思想曾是卡斯特桥社会秩序的基础,但早已被遗忘;亨查德的命运沉浮体现了中世纪神法观点对人们的影响;而伐弗雷的成功则代表了法制思想在现代的发展。小说中哈代将进化论和西方法律思想的演变结合在一起,揭示了西方法律思想如何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及其对哈代所在时代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谷若以研究翻译哈代著称于世,他翻译了哈代的三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还乡》和《无名的裘德》,被中外文学界誉为“哈代专家”,“哈代的东方知音”。文章从方言对译、注释和翻译目的三个方面对张谷若翻译的哈代作品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其小说的悲剧美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哈代本人对于悲剧创作手法的自觉运用。文章分析了哈代小说中的多种悲剧创作手法,对哈代小说的悲剧美作了一次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哈代作品的悲剧意识是哈代研究中一直被关注的焦点。而哈代作为处于新旧时代交界线上的作家,其创作必然受到现代意识、现代观念的影响。文章从20世纪现代悲剧观念的角度切入对哈代悲剧意识的分析,阐述叔本华生命悲观主义哲学对哈代的影响以及哈代对现代悲剧观念的认同,并具体阐述哈代作品中悲剧意识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15.
哈代作为英国19世纪后期的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表现出独特的神秘风格。哈代小说神秘形态的形成与威塞克斯民间宗教有很大关系。因受到威塞克斯民间宗教中万物有灵论的影响,哈代在作品中描述了一些充满神秘色彩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充满灵性的大自然;二是鬼怪、幽灵的超现实意象;三是超现实的神秘现象。哈代小说的神秘风格中隐含着哈代对民间价值立场的坚守,表达了哈代理想的民间秩序。  相似文献   

16.
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文学巨匠,其小说以其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对现实、伦理、道德、宗教等的抨击而成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本文从哈代的生活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着手,结合当时英国社会背景对其作品的影响,分析了哈代作品的基调和哈代小说的三大特色。  相似文献   

17.
《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德北的悲剧命运构成了托玛斯·哈代小说的悲剧特色,也体现了他小说艺术创作的顶峰。苔丝·德北的悲剧命运,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侵入农村后给个体农民带来的灾难,最后导致农民贫困破产的悲惨状况,控诉了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传统道德、宗教思想和法律的罪恶,同时,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不仅有社会因素,还有自身性格的因素。本文从多角度透视苔丝·德北悲剧形成的根源,并通过对她性格的分析来寻找她艰辛的心路历程,体验她的感受,聆听她生命的悲歌。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哈代的名著《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能够充分体现哈代宿命论思想的小说作品。本文从哈代生活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等着手,论述了哈代宿命论思想体系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并结合宿命论常用的手法:巧合和预示,对宿命论思想在作品《苔丝》中的体现进行分析。本文作者认为,哈代的宿命论并不是一种纯粹的宿命论,而是借宿命论来批判资本主义道德观。  相似文献   

19.
在哈代的小说中,上帝的存在是缺席的在场。哈代对进化论的推崇,对异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上帝的讽刺和怀疑似乎都证明威塞克斯是一个上帝缺席的世界,但小说中到处可见的十字架却成了上帝来过又离去的证据。哈代笔下的十字架,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以及作家依然以神性为中心的终极价值依据。虽然上帝已经隐退,但哈代仍然保留了他的席位。  相似文献   

20.
哈代的宗教思想经历了从信仰、怀疑到最终否定等几个阶段。社会的转型、科学的发展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的传播都对哈代宗教思想的变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抨击了基督教僵化的信条,表明了自己鲜明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