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3 毫秒
1.
庞福明 《医学综述》2011,17(19):2974-2976
紫癜性肾炎(HSPN)是指过敏性紫癜(HSP)引起的继发性肾脏病。目前治疗的方法有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浆置换、幽门螺杆菌治疗等。其中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为最常用的方法,常用免疫抑制剂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等。而霉酚酸酯、来氟米特为新型免疫抑制剂,尚需要大样本研究。福辛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有效减轻蛋白尿。幽门螺杆菌治疗为新型治疗方法,有可能减少或减轻HSP患儿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是继发于过敏性紫癜(HSP)的肾炎.现在认为HSP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HSPN只是HSP全身性血管炎在肾脏的病理损害,属于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本文观察了我科1996~2003年使用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CIX-PT)治疗22例HSPN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儿童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蓉燕  于力 《医学综述》2008,14(14):2124-2127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常见的毛细血管及细小动静脉的过敏性血管炎症,预后与肾脏损害程度有关。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是继发于HSP的肾脏损害,临床上在HSP病程中(多数6个月内)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即可诊断。目前HSP治疗多以抗过敏、补充维生素和钙剂等对症治疗为主;HSPN的治疗则根据临床分型和(或)病理分级给予个体化综合治疗,包括激素、细胞毒类药物、免疫抑制剂、抗凝剂、中药和血浆置换等。  相似文献   

4.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以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脏损害为主,其中肾脏损害对HSP的预后有重要影响.紫癜性肾炎(HSPN)在HSP中的发病率为41 %~61%,其临床和病理表轻重不一,预后也不尽相同.霉酚酸酯(MMF)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免疫抑制剂,在狼疮性肾炎和难治性肾病等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我们用其治疗HSPN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紫癜性肾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敏性紫癜(HSP)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小血管炎,可引起肾脏等重要器官并发症——紫癜性肾炎(HSPN),尤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紫殿性肾炎还称为过敏性紫癜肾炎、过敏性紫癜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坏死性小血管炎是其最主要的病理改变.HSP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紫癜样皮疹、腹痛、关节痛以及肾脏损害等,出现肾脏损害即紫癜性肾炎(HSPN).HSPN是我国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予以合理的护理和治疗,多数患儿预后不佳,严重者可出现终末期肾病(ESRD).因此,通过分析儿童HSPN的临床特点,并对患儿和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是延缓病情进展的有效措施之一.现将我院63例HSPN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紫癜继发肾脏损害者称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简称紫癜性肾炎,在HSP中发生率极高,其反复发作,难以速愈,部分患者可进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危害性极大,此病单纯西药治疗往往疗效不满意.本文对34位HSPN(热毒炽盛型)患者采取中谣医结合方法治疗,通过观察治疗,探讨中药对HSPN患者是否起到补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紫癜性肾炎患儿免疫功能的测定及意义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爱菊  刘振翔 《广西医学》2005,27(10):1607-1608
紫癜性肾炎(HSPN)已成为儿童时期肾脏疾病的主要病种之一,严重危害儿童健康.HSPN继发于过敏性紫癜(HSP),其严重程度直接影响过敏性紫癜患儿的预后.其发病机理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本文通过对32例HSPN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进行测定,探讨紫瘢性肾炎患儿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紫癜(HSP)是以皮肤、关节及肾脏损害为主的多系统病变,其中肾脏损害即紫癜性肾炎(HSPN)对HSP预后影响尤为重要。近8年来,我们采用检测尿液微量蛋白含量的方法,以及早发现HSPN,帮助预测HSP病人的预后及指导治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或上级医院已  相似文献   

10.
儿童紫癜性肾炎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常见的血管性出血性疾病,其基本病变是弥漫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肾损害是本病的基本症状之一.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损害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是儿科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也属免疫复合物性肾炎,虽然大多数预后良好,但部分病程迁延、少数还发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故受到临床重视.本院2002年3月~2006年2月期间共收治HSP 28例,其中确诊为HSPN 22例,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异常糖基化IgA1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脏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3月儿科住院确诊为HSP患儿42例,过敏性紫癜肾炎组(HSPN)58例,以及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对照组)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对照组、HSP组和HSPN组血清IgA、IgA1以及蚕豆凝集素(VVL)与血清IgA1的结合力。结果:HSP组和HSPN组血清IgA、IgA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HSP、HS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组VVL与血清IgA1的结合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及HSP组(P〈0.05)。结论: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存在IgA1的异常糖基化。  相似文献   

12.
常勇  戈建军  钟天鹰  程成 《西部医学》2010,22(7):1317-1318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免疫球蛋白G(IgG)和α1微球蛋白(α1-MG)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散色比浊法检测45例HSP和49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儿童尿MAI、gG和α1-MG的水平,通过与5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比较,评价其在HSP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HSP和HSPN儿童中尿MAI、gG和α1-M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尿MA在HSPN组中的水平显著高于HSP组(P〈0.05),而尿IgG和α1-MG水平在HSP和HSPN组中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MAI、gG和α1-MG均可诊断儿童HSP早期肾损伤情况,且指标尿MA还可反映HSP肾损伤严重程度,对临床早期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韩姗姗  丁樱  代彦林  张霞  王龙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2):4137-4144
背景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部分可累及肾脏发展为紫癜性肾炎(HSPN),影响预后。因此在HSP的发病早期寻找肾脏损伤的预测因子十分必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质代谢异常可能是HSP肾脏损伤的危险因素,然而未见系统的循证研究。目的 全面搜集相关文献,评估HSP发病早期脂质代谢异常是否能作为HSPN的预测因子。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02-10。收集第一作者、发表年份、国家、诊断标准、性别、年龄、例数(HSPN组/非HSPN组)、观察指标〔两组人群起病时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M(ApoM)〕、研究类型、发生情况(初发/复发)、病程、随访时间,运用纽卡斯尔-沃太华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文献5 312例患者,失访26例,纳入HSP患儿5 286例,其中1 997例发展为HSPN,NOS评分均≥6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HSPN组患者起病时的TC水平〔WMD=0.72,95%CI(0.51,0.92)〕、TG水平〔WMD=0.61,95%CI(0.45,0.77)〕、LDL水平〔WMD=0.65,95%CI(0.41,0.89)〕高于非HSPN组,ApoM水平〔OR=0.32,95%CI(0.12,0.85)〕低于非HSPN组。结论 高水平的TC、TG和LDL可能是HSP发展为HSPN的预测因子,HDL水平与HSPN关系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ApoM有望成为HSPN的新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反复发作及预防紫癜性肾炎(Henoch.Schsnlein purpuranephritis,HSPN)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并观察治疗1个月、3个月、半年后HSP复发、HSPN发生的情况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A、血清补体c3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经治疗1个月、3个月、半年后过敏性紫癜复发、紫癜性肾炎发生的情况均少于对照组(P〈0.01),血清IgA、补体C3水平于治疗1个月后趋于正常,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少过敏性紫癜复发及紫癜性肾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中的总IgE及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50例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中无肾损害HSP组患儿26例,HSPN患儿共24例,另选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血清总IgE和ECP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①HSP急性期HSPN组的血清总IgE、ECP均分别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且无肾损害组的血清总IgE、ECP分别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②HSP恢复期HSPN组的血清总IgE、ECP均分别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③HSP急性期血清ECP与血清IgE二者间呈明显正相关(r=0.68,P<0.05)。结论血清总IgE和ECP协同,均参与了过敏性紫癜及肾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及判断HSP及HSPN病情进展程度的有效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sE选择素和sP一选择素水平变化,探讨其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将80例初发HSP患儿按尿常规结果分为HSP组(49例)和HSPN组(3l例),两组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采血测定sE一选择素和sP一选择素,同时测定血清中胱抑素C(CysC)的浓度,并将胱抑素C(CysC)水平与外周血sE一选择素和sP一选择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HSP和HSPN患儿血清sE一选择素和sP一选择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N组sE-选择素和sP一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HSP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外周血sE一选择素和sP-选择素水平与胱抑素C(CysC)水平呈正的直线关系(r=0.589,P〈0.01)。结论:sE一选择素和sP选择素可能参与HSP急性期血管内皮细胞炎性以及脏器损伤的机制,对过敏性紫癜早期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孙爱玲 《中原医刊》2011,(15):26-2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以及25例健康儿童的血清IL-6、IL-8及TNF-a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早期血清IL-6、IL-8及TNF—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IL-6、IL-8与TNF-a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早期(P〈0.05)。紫癜性肾炎(HSPN)组TNF—a水平高于无肾损害HSP组,HSP与HSPN组血清IL-6、IL-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因子IL-6、IL-8与TNF-a可能在HS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尿微量白蛋白(MA)及β2-微球蛋白(β2-MG)与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73例HSP患儿分为皮肤型组23例、混合型组28例和紫癜性肾炎(HSPN)型组22例;对照组23例为健康体检者;治疗后组25例为治疗2周后临床无阳性症状、体征,出院前复查尿常规及24 h尿蛋白定量正常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ABC法(ABC-ELISA)测定血浆VEGF,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尿MA及β2-MG。结果HSPN型组血浆VEGF、尿MA及β2-MG水平明显高于皮肤型组和混合型组(P<0.05,P<0.01),治疗后组血浆VEGF、尿MA和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SP患儿VEGF和MA呈正相关(r=0.444,P<0.05);VEGF和β2-MG呈正相关(r=0.275,P<0.05)。结论血浆VEGF、尿MA及β2-MG参与了HSPN的发病过程,是早期HSP并发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其在HSP发病与肾损害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38例HSP患儿、40例HSPN及16例正常儿童血清VEGF、TNF-α水平;HSPN患儿同时测定血清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MA)和24h尿蛋白定量,分析血清VEGF、TNF-α浓度与上述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①HSP、HSPN患儿血清VEGF、TNF-α浓度均高于正常儿童(P〈0.05)。②HSPN患儿其血清VEGF、TNF-α浓度高于HSP组(P〈0.05)。③HSPN组的血清VEGF、TNF-α与尿MA及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④肾活检显示,血浆VEGF、TNF-α水平与肾脏病理损害、血管损害呈正相关。结论:VEGF和TNF-α在儿童HSP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血清VEGF和TNF-α浓度动态变化对临床小儿HSPN的病情判断、疗效及预后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中的作用及其与肾脏损害的关系,为防治HSPN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54例HSPN、54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以及3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的血清和尿液,用ELISA法检测血清、尿液MMP-9水平,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SPN组和HSP组患儿血清β2-MG,以双缩脲比色法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1)HSPN组血清MMP-9为(259.32±78.38)ng/ml,显著高于HSP组(134.09±49.93)ng/ml(P〈0.05)和对照组(46.25±12.87)ng/ml(P〈0.01),HSPN组尿液MMP-9为(54.11±15.74)ng/ml显著高于HSP组(30.83±8.73)ng/ml(P〈0.05)和对照组(23.60±4.59)ng/ml(P〈0.01);(2)根据24 h尿蛋白含量将HSPN组患儿分成三个亚组:A组(尿蛋白〈0.15 g/24 h)、B组(尿蛋白0.15-1.0 g/24 h)、C组(尿蛋白〉1.0 g/24 h),C组患儿血清和尿液MMP-9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1)和B组(P〈0.05),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SPN组血清MMP-9与24 h尿蛋白定量、血β2-MG呈正相关(r=0.564,P=0.031;r=0.676,P=0.026),尿液MMP-9与24 h尿蛋白定量、血β2-MG呈正相关(r=0.787,P=0.023;r=0.536,P=0.015)。结论HSPN患血清及尿液MMP-9增高,可能参与HSPN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