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目的观察CT灌注成像(CTPI)用于评估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56例,均于我院首次行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并在术前1~3d和术后1~2个月接受CTPI检查。观察治疗前后肿瘤组织的血流灌注参数变化,包括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结果治疗后肿瘤组织的BF、BV、HPI、HAP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肿瘤组织的MTT、PVP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38例患者局部有肿瘤残瘤,残瘤组织的BF、BV、HPI、HAP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残瘤组织的MTT、PVP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结论CTPI能直观、全面地定量反映中晚期HCC患者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31例肝癌行TACE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在TACE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行CT灌注扫描。分别记录每次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及肿瘤最大径,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前HAP、HPI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前与术后1周PVP、肿瘤最大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HAP、HPI与术后1周比较存在差异(P<0.01);术后1个月术后1周PVP、肿瘤最大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应用可有效的反应患者肝脏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有助于临床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多层螺旋电子断层扫描(MSCT)灌注成像评价肝癌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TACE)术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到医院就诊肝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进行MSCT灌注成像检测。统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及肝动脉分数(HAF)水平,统计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及总肝灌注量(TLP),以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SCT灌注成像对残留病灶检出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BF、BV、PS、HAF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MTT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HAP、HPI、TLP降低,PVP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灌注成像对残留病灶检出准确率91.38%、灵敏度95.83%、特异度70.00%。结论 MSCT灌注成像评价TACE术后残留病灶检出准确率较高,在治疗前后灌注参数有所差异可用来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肝转移瘤、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原发性肝癌、30例肝转移瘤患者行MSCT、全肝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不同病灶影像学表现,并比较不同病灶CT增强时间、肝脏不同区域CT灌注参数。结果影像学表现方面,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单发28例,多发10例,以圆形或类圆形、膨胀性生长为主,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22例,均匀强化11例,无强化5例;30例肝转移瘤患者单发10例,多发19例,弥漫型("雨打沙滩"状)1例,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18例,均匀强化10例,无强化2例。CT增强时间方面,原发性肝癌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始消时间均显著短于、持续时间显著长于肝转移瘤(P0.05)。CT灌注参数方面,原发性肝癌肿瘤组织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均显著高于、门静脉灌注量(PVP)显著低于瘤周组织、正常肝脏组织(P0.05);肝转移瘤肿瘤组织HAP、HPI均显著高于、PVP显著低于正常肝脏组织(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瘤周组织PVP显著高于、HPI显著低于肝转移瘤瘤周组织(P0.05)。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CT灌注参数等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诊断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T灌注成像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相关性。方法以拟行外科手术切除的HCC19例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肝脏CT灌注扫描,采用斜率法计算CT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hepatic portal perfusion,HPP)、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perfusion,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index,HAPI)。收集外科手术后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VEGF表达情况,分析肿瘤组织血流灌注参数与VEGF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CT灌注参数HAP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HPP、TLP和HAPI与VEGF表达无相关性。结论CT灌注成像可用于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1)应用多层螺旋CT(MSCT)行肝脏CT灌注成像(CTPI)获得肝细胞癌(HCC)、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的血流灌注参数,探讨其特征及临床意义;(2)探讨HCC的灌注参数与survivin表达、微血管密度及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HCC31例(高分化5例,中分化17例,低分化9例)、正常肝10例。采用Philips Brilliance16层螺旋CT机,依次行常规全肝平扫、灌注扫描及常规全肝增强扫描。于灌注扫描图像生成各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获得其灌注参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HCC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将灌注成像参数值与survivin表达程度、MVD及病理分级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HCC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肝总灌注量(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AI)均值分别为27.50mL/(min.100mL),19.37mL/(min.100mL),46.87mL/(min.100mL)及60.38%;癌旁肝各均值分别为14.92mL/(min.100mL),55.70mL/(min.100mL),69.63mL/(min.100mL)及21.51%;正常肝组织各均值分别为12.22mL/(min.100mL),74.56mL/(min.100mL),86.78mL/(min.100mL)及14.00%。HCC的HAP和HAI值均较癌旁肝及正常肝组织明显增高(P〈0.01),而HPP和TLP值均较正常肝组织明显减低(P〈0.01);癌旁肝HAP值增加、HPP值减少,与正常肝组织有统计学差异(P〈0.05);HCC与癌旁肝之间,除TLP值外,HAP,HPP和HAI值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31例HCC中,23例survivin表达阳性(阳性率74.1%);HCC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survivin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关系。(3)HCC组织中HAP值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r=0.932,P〈0.01)。(4)HAP和HAI值与HCC病理学分级相关,高、中、低分化肝癌的HAP、HAI值逐级递增,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30例肝癌TACE患者作为本研究病例,患者均在术前1-3天、术后6-8天时接收CT灌注成像,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治疗前后肿瘤肿瘤大小变化和血流灌注改变状况。结果:所选30例患者均全部完成术前和术后扫描状况,共10例为均匀高灌注,16例为不均匀高灌注,中部坏死区域无血流灌注。患者术后HPI和HA P指数有明显降低,且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最大径和PVP指数,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残瘤组织的HPI、HA P指数和正常肝组织比较,前者要高,而PVP指数,则比正常肝组织要低,且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TACE术前后接手CT灌注成像,可定量和直观的反应出现患者的血流动力状况,在TACE术治疗疗效评价上也存在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后病灶碘化油(lipiodol, LPD)沉积与CT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PHC 27例,男性23例,女性4例.年龄28~70(50.9±10.9)岁.所有病例均接受TACE治疗,于TACE治疗前1周内进行肝脏CT灌注扫描.将获得的图像信息传到工作站,采用灌注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计算各灌注参数(斜率法),包括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 HAP)、肝门静脉灌注量(hepatic portal perfusion, HPP)、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 perfusion, TL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 index, HAPI).1个月后常规CT扫描,了解病灶LPD沉积情况.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病灶CT灌注参数与LPD沉积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PHC在TACE治疗后其LPD沉积与CT灌注参数HAP和TLP相关(r=0.771, P=0.000; r=0.565, P=0.002),与HPP和HAPI无相关性(r=0.263, P=0.184;r=0.175, P=0.383).结论 CT灌注成像可用于PHC介入治疗病例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在评价肝癌TACE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中的价值。方法:本组60例肝癌患者TACE术前行CT灌注成像扫描,其中43例接受肝癌TACE治疗后行CT灌注扫描。应用去卷积算法,计算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指数(HAP).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根据各灌注参数值及其各参数伪彩功能图.BI图评价肝癌TACE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全部受试者均按要求完成检查。基线图像(BI)显示TACE术后肝癌区域碘油沉积形态完缺损型或环形35例,簇集型8例。BF、BV、MTT、HAF灌注图显示肝癌病灶内碘油沉积区为低灌注区,肝癌组织非碘油沉积区为对比背景肝组织为不同程度高灌注区。肝癌在TACE术后,BF、BV和HAP值较肝癌TACE术前减少,而MTT和PS值在肝癌TACE术前、术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BI图、肝脏灌注参数(BF、BV和HAP)可有效的评价TACE术后肝癌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肝细胞型肝癌(HCC)与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比较14例HCC(A组)、10例FNH(B组)的实性成分的CT灌注值;比较FNH实性成分与远处肝组织CT灌注值;比较HCC实性成分、灶周组织及远处肝组织的CT灌注值。结果 A组的实性部分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 perfusion,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y perfusion index,HPI)都低于B组,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nous perfusion,PVP)高于B组,其中HAP、PVP及HPI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病灶实性部分的HAP、HPI高于灶周、远处肝组织,并存在统计学意义;病灶实性部分的PVP低于灶周、远处肝组织,存在统计学差异。B组中病灶实性部分的HAP、HPI、TLP高于远处肝组织,PVP低于远处肝组织,其中HAP、HPI及PVP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肝癌及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