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敬大德  杨欣  张鹏 《山西建筑》2006,32(1):89-90
基于可靠度理论,介绍了工程结构点和结构体系可靠度的各种分析方法,并探讨了各种方法的特点,指出结构体系可靠度的研究是今后可靠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杂交”结构体系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慧 《工业建筑》1994,24(6):10-16,30
“杂交”结构体系是一种将不同形式的基本结构经优化组合而成的新型结构体系。本文介绍了该结构体系的组成方式,指出拉索是一个比较活跃的单元体,它具有与各类刚性、柔性结构进行广泛组合的可能性,由此可以构成斜拉结构、预应力结构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杂交”体系。文中还结合现有的一些“杂交”结构工程实例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多层轻钢结构住宅体系,介绍了轻钢结构住宅体系的概念、特点和主要结构体系的几种基本形式,外对目前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作了阐述,而且指出了轻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立勇  沈建华 《建筑》1998,(8):29-30
一、概述概念设计随着抗震设计的发展应运而生,是各种震害分析结果的总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所受震害往往不同,震害较严重的建筑在设计上往往存在诸多缺陷,尽管结构工程师也进行了结构抗震设计和计算,但由于对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反应规律认识不够,在总体方案和构造措施上未采用正确的构思和加强,即未进行概念设计所致。二、概念设计的一般原则1.合理选择结构方案一个成功的设计必须选择一个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即要选择一个切实可行的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结构体系应受力明确,传力简捷,同一结构单元不宜混用不同结构体系,地…  相似文献   

5.
在杂交结构体系中,拉索是一个比较活跃的单元体,具有与各类结构进行广泛组合的可能性。通过介绍几种目前应用较多的或具有发展前景的杂交结构并简要分析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机理,说明索在杂交结构体系中的应用情况。文中还结合现有的一些杂交结构工程实例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最后,对索在杂交结构体系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池永  蔡则强 《山西建筑》2005,31(10):23-24
回顾了现代新兴结构体系的发展状况,结合世界上建成的各类空间结构的新型建筑的典型工程实例,总结出了不同结构体系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我国加强科研开发现代建筑结构体系的一些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7.
CL建筑结构体系是一种复合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其主要受力构件是CL钢丝网架板形成的复合混凝土剪力墙,由这种复合墙作外墙、隔户墙及楼板,预应力轻质隔板作隔墙;复合墙板交接处设异型暗柱,复合墙板和楼板交换处设圈梁,形成“异型柱框架”。这种框架与复合墙板协同工作,形成一种全新的板柱承重体系。1CL建筑结构体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CL建筑结构体系的外墙、隔户墙采用复合混凝土剪力墙,内墙采用预应力轻质隔板,推动了墙体改革的进程。采用CL建筑结构体系,整个建筑不使用一块粘土实心砖,能节约耕地、能源,减少了大气污…  相似文献   

8.
建筑结构的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王树中 《山西建筑》2004,30(6):14-14,130
为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从合理选用结构主受力体系、验算房屋的高宽比、估算结构的刚度、变形等方面,提出了建筑结构方案设计应注意的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近年来参加国际、国内一系列地震工程会议获得的资料,综合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抗震新体系-结构减震与控制体系的主要形式、特点及应用发展情况,并指出此种结构体系将是未来抗震的结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赵兵 《建筑科学》2003,19(5):51-53,60
通过某工程实例的计算分析过程,论述了对于带短肢剪力墙的框支结构,在采用SATWE软件进行结构分析时,在总信息的“结构体系”一项中,对软件提供的“复杂高层”和“短肢剪力墙”两种结构体系,设计人员究竟怎样选择结构体系进行分析才准确。同时,文中阐明SATWE软件是如何实现《高规》的有关规定,使结构设计人员得到一个完整的结构设计成果的。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索穹顶结构节点的特点,设计了适合倾斜撑杆式索穹顶的节点形式。另外对倾斜撑杆式索穹顶结构的施工张拉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3类施工张拉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内力变化规律,评价各种张拉方案的施工可行性,并给出了建议张拉方案。  相似文献   

12.
 分析滑坡关键块的力学行为及滑坡力的传递特征,研究滑坡在摩阻力没有折减条件下,滑坡条块下滑力、摩阻力和推力的相互关系,指出滑坡条块在下滑力、摩阻力相等(即推力矢量和为0)时,该条块处于临界应力状态。研究推移式滑坡条块间推力所表征的力学特征,进而提出滑坡条块处于不同推力条件下,条块间推力测量的基本特征:处于残余应力状态和破坏后区应力状态条块间推力测量值逐渐减小或增大(即力测量可以为负值或正值),处于临界应力状态前条块间的推力测量值逐渐增大(即力测量为正值),该结果对滑坡监测具有指导作用。研究现行滑坡稳定系数的计算方法,针对临界应力状态、破坏后区应力状态和残余应力状态及其混合应力状态,以剩余推力法证明现行临界应力状态法计算滑坡稳定系数不是最小值,而取残余应力状态力学参数计算的稳定性系数为最小值,并证明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组合结构桥梁中开孔板连接件的相对滑移机理,以开孔板厚度、孔中钢筋直径、开孔板孔径为变化参数,进行了21个开孔板连接件抗剪性能模型试验。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比较,揭示了开孔板连接件相对滑移量主要由孔中钢筋剪切变形量、孔中混凝土压缩变形量和剪切变形量三部分组成,以及抗剪承载力对应相对滑移量随板厚增加而减小,随孔径、孔中钢筋直径增加而增大的滑移机理。  相似文献   

14.
贾瑞英  纪德云 《工业建筑》2006,36(5):40-41,55
旧有建筑基本采用平屋顶,耗能量大、屋顶渗漏、室内热环境差。为节约能量,解决渗漏,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性,美化城市,提出了“平改坡”方案。通过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平改坡”施工工艺,分析了“平改坡”节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合作,对比研究了新疆西天山库西木契克矿带及喇嘛苏铜矿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天山库拉明矿带及阿尔玛雷克铜矿的区域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确定了喇嘛苏铜矿床类型,提出了成矿远景评价和勘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填充砌块对密肋复合墙体受力性能影响的非线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有限元分析通用软件ANSYS,以有填充砌块和无填充砌块的两类1/2比例、考虑不同剪跨比的底部两层密肋复合墙体作为分析对象,对墙体模型在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刚度、承载力及墙体截面应力应变分布特征等进行了非线性对比分析,得到填充砌块对复合墙体侧移刚度和压弯承载力贡献的量化分析结果,总结出填充砌块对提高复合墙体侧移刚度、改变墙体压弯破坏模式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加气混凝土填充砌块对复合墙体的侧移刚度具有较大贡献,对墙体抗弯承载力贡献不大,但对墙体的压弯破坏模式产生较大影响。该分析结果为建立密肋复合墙体压弯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淳庆  邱洪兴  李明丁 《建筑技术》2007,38(6):440-443
安哥拉共和国司法大楼在装修前需进行鉴定和加固,加固前进行了全面检测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综合采用喷射混凝土、植筋、外包钢、粘贴碳纤维布等方法进行加固,解决了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钢管混凝土组合截面日愈增多地应用于巨型框架中,主框架梁柱的连接形式分为焊接刚性连接、螺栓铰接与半刚性连接。以一4跨24层巨型框架结构为例,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对比分析了巨型框架结构的自振周期、位移与弯矩等受力特征值;探讨了主框架梁柱布置对巨型框架受力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不同坡角斜坡动力响应频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坡频谱特征曲线与斜坡形态密切相关,若入射地震波主频接近频谱曲线中极大谱比值所对应的卓越频率,就会放大斜坡动力响应,甚至造成斜坡失稳。以汶川极震区青川狮子梁斜坡为典型实例,根据青川3次余震作用下斜坡不同高程实测地震记录及地脉动测试结果,通过单点谱比法,获得斜坡地震动和地脉动的频谱特征曲线,通过对比分析曲线发现:坡顶卓越频率最小;同时,实测水平地震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随高程增加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凹型”特征,坡顶的放大系数甚至达到坡底的1.25。如果从斜坡形态因素进行分析,坡顶存在低频但较高放大系数的现象可能与斜坡高差与入射波波长之比密切相关,在比值为0.2时,坡顶放大效应达到最大。为进一步确定斜坡形态对频谱特征影响,利用实测汶川地震卧龙波拟合成多频率地脉动作为动力输入,在FLAC有限差分软件中建立3种不同坡角均质斜坡模型,经动力计算后发现,3种模型坡顶、坡中及坡脚的卓越频率基本一致,该结果与输入单一频率Ricker子波时斜坡动力响应一致,说明斜坡角度改变不会影响斜坡的卓越频率。研究结论有助于增强斜坡自身频谱与动力响应之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垃圾填埋场灾变过程预测与控制的迫切需求,结合垃圾填埋场及其周围复杂而特殊的环境地质条件,从温度–渗流–应力–化学(T-H-M-C)多场耦合角度深入分析垃圾填埋场灾变过程的演化机制与开展多场耦合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填埋气体运移的微生物降解–温度–渗流(B-T-H)耦合模型、考虑好氧和厌氧微生物降解作用的垃圾渗沥液污染物迁移转化渗流–微生物降解–化学(H-B-C)耦合模型、复合衬垫系统污染物运移渗流–化学(H-C)耦合模型以及考虑热量变化和水蒸气迁移过程对开裂过程影响的填埋场封场覆盖系统干燥开裂温度–渗流–应力(T-H-M)耦合模型,为垃圾填埋场灾变过程的预测和安全性评价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提出一套多场耦合测试分析方法与试验技术,开发集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于一体的填埋场中污染物传输的多场耦合测试分析系统。形成一套填埋场污染物多参数远程同步监测方法与技术,研制集实时监测与视频监督于一体的垃圾填埋场污染物远程在线监督系统。针对多场耦合作用下封场覆盖系统开裂问题,提出新型环保的垃圾填埋场封场覆盖生态污泥腾发覆盖技术(EST)。上述研究成果可为垃圾填埋场灾变过程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手段和技术支持,同时对于丰富和拓宽多场多相耦合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