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炳灵水电站在国内首创将水库的泄洪明渠修建在发电厂中部的厂房溢流布置模式。设计要求电站在三年一遇以上洪水时,位于厂内的溢流明渠泄洪时机组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加上本电站的灯泡贯流机组为当时国内已运行最大的灯泡贯流机组,电站设计中存在诸多难点,本文通过对炳灵水电站安装高程的确定、机组结构刚强度的设计、轴承润滑方式的选择、调速系统的设计与布置、枢纽的泄流共振问题及贯流机组的在线监测等问题的研究,希望能够对类似电站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炳灵水电站在国内首创了将水库泄洪明渠修建在发电厂中部的厂房溢流布置模式.设计要求存3年一遇以上洪水泄洪时机组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加上该电站的机组为当时国内已运行最大的灯泡贯流机组,电站设计中存在诸多难点.为此,对炳灵水电站安装高程的确定、机组结构刚强度的设计、轴承润滑方式的选择、调速系统的设计与布置、枢纽的泄流共振问题及贯流机组的在线监测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对类似电站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炳灵水电站在国内首创将水库的泄洪溢流明渠修建在厂房顶部的布置方式.电站水轮发电机组轴承设计特点为负荷大、转速低,为低速重载轴承,因而轴承润滑系统的合理设计和布置是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对当前国内大型贯流机组普遍采用的几种润滑方式进行分析,结合炳灵水电站厂房布置的特点,优化设计,选用了适合本电站的轴承润滑方式.  相似文献   

4.
(三)枢纽布置方案的论证根据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第三次(扩大)会议的要求和关于可行性论证阶段仍按明渠通航方案考虑的指示,以及论证领导小组第四次(扩大)会议确定的论证工作初选水位方案,长办于1987年9月编制了《三峡水利枢纽正常蓄水位175米枢纽布置方案论证报告》,拟定了两岸坝后厂房、三组厂房、右岸溢流厂房三类枢纽布置方案,其中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在左岸,且采用连续五级船闸Ⅰ线方案。三类枢纽布置方案是: 方案Ⅰ、两岸坝后厂房方案河床中部布置泄洪坝段,两侧布置坝后式厂房。左侧厂房设有14台68万千瓦机组,右侧设有12台68万千瓦机组。泄洪坝段长483米,主  相似文献   

5.
炳灵水电站在国内首次采用将水库泄洪明渠修建在发电站中部的厂房溢流布置模式.电站装有5台48MW的灯泡贯流式机组,机组控制系统的设计有一定的特殊性,对炳灵水电站的调速系统的设计和在设计中采用的特殊措施和实践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类似电站调速系统的选择和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扭子水电站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城上游约20.1km处的洮河干流上,距兰州市约360km。工程主要任务是发电,枢纽主要由泄洪冲沙闸、排冰闸、挡水坝、引水建筑物、发电厂房及开关站组成。一、机组台数及额定水头选择根据《洮河扭子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及《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电站确定使用3台机组方案。电站水头范围23.48~30.65m,水能计算出加权平均水头27.14m,根据电站水头运行范围,  相似文献   

7.
炳灵水电站采用了贯流机组厂顶过流式布置,泄洪表孔与厂房重叠布置,泄洪表孔工作闸门启闭机采用了顶升柱塞式液压启闭机,布置独特.该电站金属结构闸门、启闭机布置及设计吸收了国外同类型工程的设计经验,结合本工程特点和运行要求,布置紧凑、结构合理、设备运行良好,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旭锐 《小水电》2014,(2):37-38,40
1工程概况 克孜勒塔斯水电站位于新疆布尔津山口枢纽的厂房尾水渠末端下游约3.58km的河段内,电站装机容量25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7358万KW·h.电站工程等别为Ⅳ等,工程规模为小(1)型.枢纽主要建筑物电站厂房、溢流堰、泄洪冲沙闸、鱼道、副坝(非溢流坝段)为4级建筑物.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5.53亿)m3,流量为137.92m3/s.拦河枢纽设计洪水标准及单体建筑物初步设计完成后,对枢纽布置进行了方案设计比选  相似文献   

9.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分三期施工。二期工程图左岸主河床,右岩明渠(建于一期)导流,建主河床泄洪坝段及左岸电站厂房。泄洪坝段布置三层泄洪孔口,其中22个底孔用于第三期施工导流,是确保第三期右岸电站厂房施工安全及在三期围堰挡水条件下左岸电站厂房发电运行安全的重要建筑物。因此,对导流底孔作一研究探讨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汉江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位于汉江中下游湖北省钟祥市境内,是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工程之一,也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该工程泄洪量大、水电水头较低,工程区存在深厚覆盖层、软岩等地质问题。枢纽建筑物类型较多,主要由22孔开敞式平底泄水闸、河床式灯泡贯流机组厂房、船闸、横隔板鱼道、垂直心墙土石坝组成,经过多种方案的比选与论证研究,确定枢纽呈"一"字型布置,自左至右依次布置左岸土石坝、泄水闸、电站厂房、连接坝段、鱼道、船闸及右岸连接重力坝。  相似文献   

11.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介绍了那吉水电站厂房布置设计,总结河床式、贯流式机组水电站厂房布置设计经验,简析与同类工程相比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沙坪二级水电站厂房振动分析与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坪二级水电站机组为目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灯泡贯流式机组,电站主变压器及GIS设备布置在厂房尾水平台上,厂房结构振动及振动对GIS设备运行的影响是设计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在对结构振动特性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调整了厂房结构布置.振动计算分析表明,调整后的厂房结构各关键部位的振动响应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黄麟芬 《红水河》2006,25(2):25-30,38
乐滩工程为低水头、大流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600MW。坝轴线全长586.3m。挡水厂房最大高度82.62m。水电站枢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根据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特征、施工导流及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各主要建筑物的功能与特点进行枢纽总体布置。溢流堰面采用台阶式结构,高低戽结合消能,满足溢流坝单宽泄洪量大的特点;主河槽溢流坝采用全断面碾压混凝土、变态混凝土创新技术加快施工进度;安装间左边墙与船闸右闸墙相结合以及厂房机组段间进行并缝灌浆满足厂房稳定、应力要求,江缩短坝轴线长度14m等,从而使整个枢纽布置紧凑、合理、新颖,体现了低水头、大流量、河床式水电站特有的风格和独特的创意。  相似文献   

14.
长洲水利枢纽工程拟安装15台42MW灯泡贯流水轮发电机组。结合电站及灯泡贯流机组的特点,简要介绍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机型及其参数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下福水利枢纽工程发电厂房为低水头灯泡贯流式机组厂房。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发电厂房尺寸的确定、厂房布置、结构设计及厂内止、排水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牛栏江泵站机组为国内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高扬程大流量离心泵组,采用立式布置同步电动机驱动设计,泵组轴向高度尺寸大,电动机顶部与水泵进水管底部高度大约为18 m。如此大型的水泵机组,无法在制造厂内进行水泵与电动机组装后的无水动平衡试验,而要在工地现场进行无水状态下的动平衡试验在国内属于首次;无水试验因泵站引水系统处于空管状态,无法为地下厂房内机组提供试验所需技术供排水,因此试验技术中的供水系统是本次泵组试验能否安全进行的关键。经分析研究,决定采用临时供水与原技术供水方案相结合的方式。运行效果表明,该方式满足了大型地下厂房水泵机组的无水动平衡试验对泵组技术供水的要求;大型地下泵站开展无水动平衡试验是完全可行的。试验成果可为类似大型地面厂房泵组无水试验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某水电站机组与厂房现场振动测试,运用相关函数对该电站实测信号进行振源分析以及结构响应的相关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由蜗壳中不均匀流场及导叶水流不均形成涡带产生的特征频率在顶盖、楼板、上机架以及尾水管等处测得信号均有所反映,机组结构下机架处的振动与其厂房水工结构的下机架基础及机墩顶部处的振动密切相关,也进一步说明利用相关函数分析特征信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胡伯良 《人民长江》1995,26(1):8-11
万安水电站厂房型式为河床式。主厂房安装单机容量为10万千瓦的机组4台,另预留一台机组位置。厂房全长197米,最大高度73.85米,顺水流向宽74.25米。由于万安厂房施工中采用错缝设封闭块等措施,提高了混凝土质量,减小了温度应力,有效地防止了裂缝的发生。在已浇的35.67万立方米混凝土中,厂房和安装间发现26条裂缝,90%为表面浅层裂缝。实践证明,万安水电站厂房设计和施工中采取的各种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吉沙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的水电工程项目。采用引水式开发,引水系统总长15.58 km,为长引水工程。电站额定水头485 m,最大水头540 m,采用单机容量为60 MW的冲击式机组,总装机容量120 MW。从电站的首部枢纽布置、引水系统线路选择、厂房布置、机组选型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电站的设计思路,对类似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is a core issue in health monitoring and damage detection for hydraulic structures. For a roof overflow hydropower station with a bulb tubular unit under ambient excitation, a complex unit-powerhouse-dam coupling vibration system increases the difficulties of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In this study,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ies of modal order determination and the noise jamming caused by ambient excitation, along with false mode identification and elimination problems, th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method was used to decrease noise, the singular entropy increment spectrum was used to determine system order, and multiple criteria were used to eliminate false modes. The eigensystem realization algorithm(ERA) and 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SSI) method were then used to identify modal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errors of frequencies in the first four modes were within 10% for the ERA method,while those of SSI were over 10%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modes. Therefore, the ERA method is more appropriate for identifying the structural modal parameters for this particular powerhouse layo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