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建设,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寻求建设现代化设计与时尚感并存的同时,对建筑规划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基于此种背景,需要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文章主要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简述,分析了传统文化为建筑规划设计带来的影响,着重阐述了建筑规划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建筑规划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追求建筑的现代化、时尚化的同时,对建筑自身的内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在建筑规划设计中。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规划设计的影响,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规划的影响,阐述了建筑规划中应用传统文化的途径,指出将传统文化引入建筑规划设计中是提升建筑内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发展与规划过程中,对于居民小区的规划与设计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代化的小区建筑规划要求也逐渐提高。要建立现代化的小区建筑,其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多,既要满足小区居民的生态化、舒适化,以居民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也要满足节能化、环保化的要求。但就实际的情况来看,在城市规划的进程中,对于现代化小区建筑规划设计的情况仍不理想,本文通过对现代化小区建筑规划设计的要点展开分析,就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谢勇 《城市建筑》2014,(30):33-33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仅表现在艺术文字领域,还表现在建筑领域,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规划、布局及样式。而当前我国的建筑规划设计要实现特色化的发展,就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和解析。本文主要探析建筑规划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彭建国 《江西建材》2014,(11):29-3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大力发展,也在不断促使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为了满足人们提出的日益严苛的要求,对于现代化小区的科学、合理进行规划设计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环节。加之我国目前各个城市中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也更多的将焦点目光集中到了舒适并且节能的生活环境中,而不是毫无意义的生活住所。但是,随着社会化进程脚步的加速,在目前现代化小区中的建筑规划设计依然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集中表现在未能完全实现有效的节能、环保理念,所以还是无法与人们的根本需求相符。针对目前存在于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这些问题,本文也就其有可实施性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以期可以促进现代化小区整体建筑设计规划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仅表现在艺术文字领域,还表现在建筑领域,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规划、布局及样式。而当前我国的建筑规划设计要实现特色化的发展,就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和解析。本文主要探析建筑规划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建筑设计的精致化趋向,使仿古建筑的规划、设计亦需较精准演绎所在地区传统文化、传统建筑特色。同时,其创造性传承部分又需契合现代人审美需求。演绎即由一般至特殊,整体至个体的推理方法,这也是系统工程论的重要观点。通过对巴渝文化、建筑特色、长寿当地文化等环节之逐层“演绎”,较系统总结了一套针对地域文脉传承的规划区规划设计模式。将商业经营与文化传播、商业业态规划与建筑规划有效结合,以赋予规划区持久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规划也体现出了空前未有的重要性作用。建筑规划设计作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先决因素及基本保障因素,乃是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可以说,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宗旨便是保障城市中的建筑可以按照预先的规划得到科学合理的实施,继而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以及精神需求。本文通过建筑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希望能够借此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份借鉴建议。  相似文献   

10.
韩舒  徐建旭 《门窗》2013,(8):351-352
"建筑是一部石头的史书",自古以来,建筑就深深的受到文化的影响,文化与建筑之间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尤其是对于居住建筑的影响更为显著。从建筑的发展中深深的体现出了文化的发展脉络。本文将对规划设计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大众文化对于开发商影响建筑规划设计的表现、对于建筑师进行规划设计时的影响表现以及对居住者影响建筑规划设计的表现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3,(9)
"建筑是一部石头的吏书",自古以来,建筑就深深的受到文化的影响,文化与建筑之间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尤其是对于居住建筑的影响更为显著。从建筑的发展中深深的体现出了文化的发展脉络。本文将对规划设计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大众文化对于开发商影响建筑规划设计的表现、对于建筑师进行规划设计时的影响表现以及对居住者影响建筑规划设计的表现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蒲彪 《江西建材》2014,(6):19-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自身的居住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建筑规划设计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性需求要求我国建筑设计师对建筑规划设计方法进行创新,同时又能够保证建筑的实用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本文将从嵌入手法、补缀手法以及链接手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我国建筑规划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以更好地满足我国居民的居住需求。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高物质生活要求也不断提高,作为时代的代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情况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建筑的喜欢、追求力度,因此,注重建筑规划设计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这种情况下,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建筑规划设计中,不仅能提高建筑规划设计质量,同时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此,本文就建筑规划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卞晓俊  姚海容 《规划师》2012,28(Z1):28-31
随着我国海外建筑市场的扩展,我国特色建筑文化影响面逐渐延伸。印度VEDANTA TOWNSHIP住区规划在合理划分住区功能区的基础上,以满足当地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及人文风俗为规划总框架,加以我国传统建设形式,如四合院形式使住区组团式分布而利于分期开发,体现秩序感;江南园林形式增加住区景观层次感,与印度神庙的合理搭配满足住民的信仰需求等;针对住区居民交往需求,构建交流空间网络。这一规划设计手法将该住区建设成具有中印"龙象之合"特色的舒适园区,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特色建筑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梁杰 《城市住宅》2021,28(4):161-162
中国传统设计元素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时代意义,建筑规划设计传承传统符号、传统材料、传统形制、传统思想等设计元素,能够显著推动现代建筑规划设计趋于内涵,有效提升现代建筑规划设计水平.实现深度发展,应当通过创新设计原则、规划空间布局、注重内涵设计、采取宏观应用等方式,全面推动现代建筑规划设计应用传统设计元素,促进建筑规划设计个性化、科学化、内涵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梁杰 《城市住宅》2021,28(4):161-162
中国传统设计元素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时代意义,建筑规划设计传承传统符号、传统材料、传统形制、传统思想等设计元素,能够显著推动现代建筑规划设计趋于内涵,有效提升现代建筑规划设计水平.实现深度发展,应当通过创新设计原则、规划空间布局、注重内涵设计、采取宏观应用等方式,全面推动现代建筑规划设计应用传统设计元素,促进建筑规划设计个性化、科学化、内涵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建筑和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在进行小区建筑的规划设计时,需要进行科学的构思,注重小区规划的协调性和整体性。基于此,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从设计理念、布局分析、造型设计等方面对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建筑的地域性、学校规划设计以及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研究,结合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迁建项目的规划建筑设计投标方案,对于在学校规划建筑设计中如何融入地域传统文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常艳 《城市建筑》2014,(23):194-194
中原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意念形式,既记录了某一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也反映了该时期人民的审美观念与设计手法。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城市建筑日益现代化国际化,导致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校园建筑——论热带高校校园建筑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域性、文化性解读不到位是造成目前热带地区高校建筑规划设计诸多不合理现象如建筑设计缺乏地域特色、建筑文化性不够彰显等存在的最主要原因。从建筑布局规划层面和建筑设计2个层面分别阐述了如何营造既能适应热带地域环境,又能反映高校文化氛囤的热带地区高校建筑。建筑布局规划层面通过轴线式组合、院落式组合与向心式组合3种主要规划布局方式阐述;建筑设计层面则分单体建筑设计、群体建筑设计及建筑与植物的结合性设计3部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